当前位置:

红楼之珠玉_分节阅读_87

M的马甲君Ctrl+D 收藏本站

  贾珠对曰:“这话我确也说得不少,然哪一回你当真听进心里?每回病怏怏地归来,倒累及我提心吊胆的……”

  煦玉尚未答话,便听贾珠再行开口,此番却是转了话题道:“玉哥,这句话好歹听我一回……今次充这座师,又有两位副总裁,并诸位房官们,只怕皆较了你年长,亦需顾忌诸位老爷的颜面。取士你尽可严格把关,然亦不可一味皆按了自己标准,将房官所荐试卷尽皆剥落,这令了一干年长的翰林官们如何下得了台面?些许人情,若是无伤大雅、无甚大错,便也放过了,他人自是感激你。朝中诸老臣,便是圣上亦留几分薄面呢,何况你我,也总有个有求于人之时……”

  煦玉听贾珠此话,可谓是掏心剖肺,关切担忧之意尽显,心下很是感念。二人额首相触,十指相扣,煦玉不禁叹了回气,说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世人娶妻纳妾,只道是妻妾成群,方享齐人之福。孰不知为兄得珠儿一人,便已胜却世间万紫千红……”

  贾珠闻言,忆起往事,方生出打趣之意,遂对曰:“若说齐人之福,世人皆盼着娇妻美妾,若是夫人生得平常,更需纳几房年轻貌美的姬妾方是。珠儿又是男儿身,哪及世间寻常女子那般千娇百媚的,若非当年你我约定,今番玉哥岂不寻思着纳进几房美妾,抑或便将身边搔首弄姿的丫鬟收了房给了名分?若外人知晓是珠儿不许玉哥如此行事,倒还责我不贤,霸拦汉子……”

  煦玉则道:“为兄于珠儿口中,岂非成了那专好偷腥猎艳之人?好生无礼之言。世人眼中家花不似野花香,遂总欲将那杂花野草植入自家花坛。孰不知如珠儿这般独一不二、胸有别才之人,伶俐聪颖、精细体贴,竟是舍你其谁?便是纳妾娶姬,亦无人可替。他人便是效仿,亦学不像的,不过东施效颦……”

  贾珠闻罢此肺腑之言,亦是心花怒放,笑嗔道:“明日便要入了考场封禁一月,偏偏此时拣了这话说,岂非令之后一月我见不到你之日里日日品尝相思之苦?如今我还不如执扇他们呢,可随你同去……”

  煦玉遂笑曰:“如此珠儿还不将为兄伺候舒坦了,以稍解离愁~”

  之后一宵欢爱,情满意酣自是不在话下。

  这之后煦玉如何入场如何主持如何取士自是不必赘述,此番三场考试,煦玉皆场场亲临监考,审查极严。此番交卷之时草稿不全并了书写格式有误之卷,于收卷之际便作了废卷,登蓝榜除名,一律不入房师手中;此外卷中有别字之人,亦一律不可上荐。而圣上规定,乡试录取之人为一百三十五名,然今次下场学子近一万名,最初由煦玉首肯,登上正榜之人竟不足百名,数量较往届皆少。

  而诸房师所荐试卷,其中有不少房师自诩尚可的试卷,皆被煦玉命蔡史二人退回,一时之间,蔡史二人来往于房师房中,络绎不绝,只一脸的歉然。有房师见罢,欲求他二人于煦玉跟前替自己求情,只道是自己所荐之卷录取数量太少,且求总裁通融些许。那蔡史二人亦是拒之不迭,只道是总裁大人的脾气他们是见识了许多年,鄙人等人微言轻,总裁是断无可能听取鄙人之言的。待评完所有试卷,录取之人不过一百名,数量太少。二位副总裁便一道请求总裁再行择以勉强合乎标准之卷添上。却说因了之前贾珠的一番劝诫之言,煦玉多少听了几分进去,遂此番闻罢那二位副主考之言,倒斟酌一回,又命诸考官一道将被剥落的试卷再行评判一番,又从中拣了众人认可之卷填了榜,充足百三十五名,其余的便一道充作了副榜,以示安慰之意。

  而待最终诸考官拆对朱卷墨卷之时,煦玉只见其中几人恰是自己认识的,一个孙念祖取了三十名,孙念祖的卷子乃是副总裁荐的,倒欲荐个前十,被煦玉以文理虽通,略输才气驳了。一个名蒋作锦的,点了四十七名,再查了一回该人籍贯,乃是江西南昌府人,方忆起该人正是自己出任江西学政之时,命上京之时顺道捎信与贾珠的廪贡生,方知原来上届乡试他并未通过。又一个名岳维翰的,此番点了第五名,煦玉见此人名姓有些眼熟,然却记不起在何处见过。随后见该人籍贯是江苏淮安府阜宁县人,登时恍悟这岳维翰正是出任学政之时,自己出手相助的那名贫寒学子。彼时煦玉便令其考取监生,以上京参加乡试,不料如今这岳维翰果真依言行事,虽未取南元,仅名列第五,倒也差强人意。待乡试张榜后,众人见孙念祖亦惟取三十名,皆知礼部尚书孙家鼐位高权重,且与林家关系匪浅,然煦玉却能不念旧情,铁面无私,倒将煦玉正直之名又称赞一回。

  ?

☆、第八十回 略施小计宝钗字人(三)

?  闲话不多说,此番单说那岳维翰。却说数年前岳维翰受煦玉之命,考取监生来京取试。之后他倒也争气,待回乡后便也万事不理、闭门苦读,阜宁知县闻知此乃林大人荐来的学生,亦不敢怠慢了,待岳维翰过了童生试,便写了荐帖请江苏学政荐了京师乡试。遂待乡试将临,岳维翰便携了诸公文、贡单、执照等上京赶考。临行之时,岳维翰将家中攒下的银两并当地宦绅所捐路费携了上京,置办新衣行囊,光景倒也阔绰。又将当初煦玉所著的文章誊写于一竹撰扇之上一并带上,以期待功成名就后,再请才子留下字号。

  来京之后,自有无数长随跟班上门自荐,岳维翰则就势雇了两人,一名高升,一名来福。岳维翰念及当初煦玉对己有知遇之恩,遂便想前往拜访一番。然因此番时候赶紧,下场在即,又闻煦玉点了总裁,拒不接待一切应考之人,遂只得作罢。待乡试下场已毕,只觉胸有成竹。待九月初五放榜,只见自己高中第五名,虽并未如煦玉当初要求那般中了南元,然亦算差强人意了。此番京师诸上榜考生皆议论纷纷,只道是今次上榜可谓是幸运万分之事,座师林煦玉是出名的严苛,连有望殿试夺魁的礼部尚书之子孙念祖亦不过点了三十名,许多自诩铁定中举之人连副榜亦未登上,遂中举的学子心下庆幸之余,亦忙不迭拉了同科聚会。

  此番岳维翰的长随高升、来福二人见岳维翰成绩不俗,亦劝其寻了同科往来应酬一回,对自己今后的宦途是大有裨益。不料岳维翰却置若罔闻,只向他二人询问京城林府所在。

  那二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高升率先说道:“爷欲前往拜访座师自是在理,只这位有京师第一才子之称的内阁学士林大人为人向来清高孤傲,懒于应酬,若非素昔要好之辈,林大人是不见的,爷这是……”

  岳维翰听罢打断高升之言道:“我前往拜见林大人并非因了他乃我场上座师,乃是因了大人对我有知遇提拔之恩,我此番是欲向大人致谢。”

  来福遂忙不迭问道:“爷此话怎讲?林大人曾两任学政,莫非林大人是爷宗师?”

  岳维翰则道:“我倒并未有此好命得林大人做了宗师,然确也受大人大恩,想必大人亦是记得,我手边还有大人当初所留珠玑,遂此番无论如何,皆需向他当面致谢。”

  那二人闻罢此言,皆欣喜非常,未想其间竟有这等缘故,于普通学子而言,与礼部重臣有那关系,对今后的科场是颇有助益。遂忙不迭依言替岳维翰雇了车来,一道前往林府,将岳维翰的名帖递了进去。

  却说当日也确有因缘,黛玉因荣府众姊妹皆陆续搬离大观园,园中诗社因之散了许久,心下不舍。待此番煦玉主持乡试归来,知晓煦玉亦是喜好风雅之人,便向煦玉请求邀请诸姊妹在自家府中重建诗社之事,每月聚会一次便可。煦玉闻言亦是大加赞赏,欣然同意,并当仁不让地任了诗社社长。黛玉依礼邀请贾珠充任副社长,贾珠坚辞,由此黛玉方自己走马上任。随后又亲自写了帖子,邀请诸姊妹前来林府集会。然念及宝玉有疾在身,且如今自己又是定了亲事之人,需得避嫌,便也并未邀请宝玉,惟请了宝钗姊妹、香菱、岫烟并三春几人。姊妹们接了帖子,莫不欣欣然欲来,禀明贾母王夫人后,当日便随着贾珠一道坐了车前来林府。

  此番黛玉于林府花园中的听雨轩二楼上布置了,摆了书案,又置了圆桌铺设茶果点心,请煦玉命了诗题。煦玉忆起自己乡试及第后,曾于同科聚会上随手题了一首《贺新凉·西风萧瑟》,便命众姊妹以此为韵,每人和上一首。

  却说前一日夜间落了雨,次日便阴云密布,气温转凉。众人闻罢此诗题,只觉颇为应景。此番煦玉贾珠并了诸姊妹正围坐于圆桌前讨论一回诗题,便见一媳妇持张名帖匆匆而来,煦玉见状问道:“出了何事?”

  那媳妇忙将名帖呈上,一面说道:“门上说是乡试的学生欲拜见少爷。”

  煦玉一听只是乡试的学子,便觉兴致缺缺。待见了那帖上写着“门下学生岳维翰”之时,登时眼前一亮。然又念及今日气温寒凉,煦玉在这听雨轩中坐得暖和了,便不欲挪去外间书房,便问那媳妇:“此人可是独自前来?”

  那媳妇答:“只有两个随从跟着。”

  煦玉随即吩咐道:“留此人跟班在门房招待了,将岳维翰单独领至听雨轩楼下见我。”

  那媳妇闻言去了。

  不多时,便见一个小丫鬟领着一书生向这方行来,衣着虽朴素,却是一袭簇新的直缀冠巾,手里还拽着一柄竹撰扇。楼上众姊妹因了心下好奇,皆聚于窗前纱帘后窥视,只见那书生年纪轻轻、相貌堂堂,举止娴雅、一派斯文。待行至楼阁前,方止了步,又整了整己身衣冠,方随丫鬟入了轩中。楼上煦玉待闻见岳维翰进屋的声音,方与贾珠姗姗下楼,便服迎接来人。

  岳维翰见煦玉二人下了楼,便忙不迭行礼,礼毕方分宾主入座,煦玉命丫鬟上茶。

  岳维翰率先开口道:“四年前,学生于南昌府受大人大恩,得以回乡取试,随后自是日夜苦读,不敢有丝毫怠慢。幸而知县大人体恤,学生童生试后,又于宗师大人跟前,替学生荐了监生,学生方得以入京取试。此番又幸逢大人主持此试,可谓是天助学生,学生得以上榜点了第五,皆乃大人成全!……”说着便立起身来长揖。

  煦玉挥手止了岳维翰行礼,命其坐下,说道:“你此番成绩,皆凭了己身真才实学,并非我所偏向。我见你答卷,可知你此次下场乃是成竹在胸,已能万言满策。若是换作其他总裁,点了南元亦不无可能。若无意外,来年会试及第亦不在话下。”

  岳维翰忙答:“大人过奖了。”

  随后煦玉则询问一番岳维翰家中之事,岳维翰则答当年待自己携了老母并荆妻回乡之后,妻子素昔体弱,因不堪路途劳顿,回乡之时已身染重疾,不日后便病重不治。因场事在即,亦无心续弦,之后家中便惟余自己与老母相依为命,又恐老母无人侍奉,遂不敢轻易离乡,因而此番乡试上京亦是迟了。又因囊中羞涩,乡试完毕亦不敢回乡,只得于城外圆通观赁了房屋暂住,待来年会试并了殿试已毕,方着人接了老母上京,再行商议续弦奉亲之事……

  煦玉闻罢岳维翰之言,亦很是感慨,只道是寒门学子取试不易,随即命晴雯往二门处令人往账房取来五十两银子,吩咐岳维翰曰可从中支取一部分着人寄回家中,以慰母心,剩下方可用于在京寓所之费。

  那岳维翰见状,已是感激得痛哭流涕,忙不迭行礼道:“数年前学生已受大人银两惠赠,如今竟再行受恩,实在是受之有愧,良心不安。”

  煦玉则道:“这五十两银子虽非甚大数目,然我并非出之无因,全然是看在你是一可造之材,取试有望之上,只欲你日后能食住无忧,一心发奋苦读,早日取得佳绩。你需谨记我今日之言。”

  岳维翰连连作揖对曰:“大人大恩,岳维翰脑肝涂地亦无以为报,惟谨遵大人之言,日日刻读用功……”

  一旁贾珠闻罢岳维翰一席话,倒也明了了大概,知晓煦玉素昔体恤寒门学子,出资惠赠亦非甚罕见之事。只心下暗自琢磨了一番,有一事索解不得,方开口问道:“我有一事不解。你道是四年前,珣玉资助你五十两银子回乡,你归乡之后却仍有富余,且一家之计经年不缺,这是何故?区区五十两何能至此?”

  岳维翰听罢忙答:“贾大人有所不知,林大人虽仅出资五十两助学生回乡,然大人之前口授学生珠玑一篇,令学生沿途交与官府学署诸大人赏鉴,大人老爷们阅罢此文,无有不感念拜服者,方纷纷出资惠赠学生。待学生回乡,单一路所收惠赠,已逾二百两……”说着便将手中撰扇奉上,“学生将当日林大人所著锦绣誊于其上。”

  贾珠接过撰扇,将扇面撑开览视,随即笑道:“如此行事方不负才子之风。若单赠你银两,他自己对那银钱之事是无甚概念的……”

  随后岳维翰又迟疑着开口道:“此番学生尚有一不情之请,之前学生于南昌学署所誊录原文为阜宁县知县老爷索去了,学生只得将全文另行誊录于撰扇之上,还请林大人奉赠一方宝印。”

  煦玉闻言首肯,随后命晴雯往书房取来自己的印章。贾珠则自告奋勇替煦玉写了落款,印上私印。写毕,方递与那岳维翰看视,一面笑道:“这名签得足以以假乱真吧~”

  那岳维翰见罢忙附和道:“若他人不知,当不会认出此非林大人亲笔。”

  贾珠道:“你们有所不知,近些年来珣玉已懒怠动笔,几近赶上子卿。若非我迫他亲笔,只怕那写与我之信亦令小子们代笔了。许多无关紧要之物皆是他口授我代笔,他之字迹不易模仿,惟有那落款签名尚且肖上几分。如今京城之中,他亲笔之作是愈加鲜少,价钱已近一字千金~”

  却说楼下三人正闲话,楼上黛玉姊妹则因煦玉于楼下待客,亦不敢高声喧哗,不过各人寻了一案搜索枯肠作诗去了。宝钗面上虽如其余姊妹一般思量,实则却寻了那靠近楼梯之处,暗自窃听楼下三人的谈话,心思一丝一毫皆未放在那写诗之上。她之前从楼上窥探那岳维翰容貌举止,心下便有几分好感,待此番闻见三人谈话,知晓岳维翰乃是今科乡试第五,又闻煦玉道曰该人才学过人,来年金榜题名不在话下。且原配新丧,亟待续弦,心下便活动了几分。只道是此人虽系家贫,然闻其言谈,是一志向不凡且知恩图报之人,可谓是品貌才学皆已不俗。若是能趁机寻一方法与之结识,探知此人当真乃一俊才,倒也不失为佳婿一名、良缘一桩。较了如今惟知蹉跎时日,于家无望的贾宝玉,可谓是天壤之别。

  宝钗正如是暗忖,不提防黛玉从旁拍了自己肩膀,问道:“姐姐可是做成了?”

  宝钗不禁唬了一跳,忙不迭收回心思,拿话搪塞道:“想必此番妹妹是做成了,妹妹向来有些急才,姐姐如何能及?正凑着呢,惟凑成半阙……”

  黛玉亦不追问,留宝钗独自寻思,又往了一旁询问他人。这边宝钗亦不敢耽搁了,忙不迭思量一番,匆匆凑成一首交卷。

  ?

☆、第八十回 略施小计宝钗字人(四)

?  此事过后,虽说宝钗心下存了这等心思,然到底是女儿家,此又系虚无缥缈之事,自己又如何主动开口?兼了知晓自家母亲尚且与了荣府的姨母有那金玉良缘之盟,定也不肯轻易放弃了,遂自己心事亦难以与母亲倾诉。一时之间,亦是无法可想,只得听天由命。

  却说此事倒也是上天有意作成。乡试过后,三月转瞬即逝,待到年末之时,岳维翰倒也生出一事。话说岳维翰一直寓于城外的圆通观内,上京赶考之时便携了银两,乡试过后又逢煦玉惠赠五十两,盘缠可谓颇丰,想必盘桓到来年殿试,是无甚问题的。奈何天有不测之风云,待大年将至,城中偷儿便也格外猖獗。岳维翰所寓房舍一旁,有一段土墙,近日被雨水浇塌了一截,圆通观中的道士便用些土砖将塌毁的地方临时补齐了,只道是待过了年,观中收了足够的香火费后,再行修整一回。遂那段墙面较了别处的围墙,便要矮上一截。

  不料某一日夜里,月色正好。岳维翰外出应酬,参加同乡聚会,回来得晚了。待进了后院入了自己房中,却见房中一片狼藉,便知遭了盗。岳维翰忙将行李检视一回,又命家人岳安将观主请来。观主闻知此事亦是心急如焚,急令岳维翰将行李整理一番,将丢失之物列出清单。只见此番丢了一个拜匣,里面有岳维翰此番进京所携大半的银两,包括上回煦玉所赠五十两白银;又丢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有一对金镯子并零星的物件。箱子上摆着一柄撰扇,上面因悬了一个玉扇坠,此番连扇子亦一并丢失了。岳维翰将失物清单列出,丢失的物件不多,然却皆是自己身畔最值钱之物。如今身上惟剩携了出门的十余两碎银子,惟庆幸之事便是他誊录煦玉所著之文的那柄撰扇因外出之时均随身携带着,方未曾丢失。

  圆通观观主命观中道士在周遭寻觅一番,观中人在岳维翰所居院落的那段矮土墙外发现了小箱子,然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方知偷儿乃是从这段矮墙翻入行窃。而又因岳维翰为了读书之便,方赁了观中后院最偏僻之处,此处便是观中之人亦少有进入,遂此番这处被盗,观中之人亦是毫不觉察。

  次日,岳维翰虽如观主所言向坊间报了案,呈上失单,坊里亦将观中道士审问一回,却是人人不知。坊里无法,只得报了巡捕衙门,严辑盗贼。

  却说此番意外出了此事,岳维翰的光景登时便转了个样子。本是食住无忧,囊橐颇丰,只待来年下场。不料如今是短金少银、捉襟见肘,只怕未过多久,便连观中房舍柴火钱皆要出不起了。而失窃之事虽报了衙门,然因无甚线索,毫无头绪,遂找回失物的可能性极为渺茫。

  那长随中的来福见岳维翰光景甚是凄凉,随即便辞了东家跑路。那剩下的高升尚且念着往日的恩情约定,暂且留下,此番也直劝岳维翰将那柄誊写了煦玉所授之文的撰扇出售,倒能权且赚得许多银两:“……爷听我一句劝,如今需为生计着想,否则爷亦是支持不到会试下场……此番爷既知林大人有心相助,不若便老了脸前往林府,在大人跟前求大人一回。据闻林大人素来对学子关照有加,何况爷与大人私交不凡,便是大人随手惠赠,便已足够缓解爷之窘境了……”

  岳维翰闻言却不欲听从,只道是从前便已多番仰赖煦玉,做人却需有那骨气,不可惟仰赖他人过活。

  高升随即又道:“如此爷既不肯向林大人伸了这手,欲仰赖自个儿,不若便寻了古雅斋的向老板商议,将手头那柄撰扇出售了。如今京城里林大人的真迹甚是值钱,尤其在学子之中的声誉,较了侯大人更甚。若说这柄竹折扇,若是换了寻常当铺,倒也不值两个钱;然那向老板曾经手过几件林大人的字画手迹,是个识货的。世上惟有三架的才子联诗的玻璃屏风,有两架还是仿品,其中一架便在他店里。若是寻他出手,倒能卖个好价钱……”

  岳维翰听罢这话,仍是不从:“此扇系林大人留于我的唯一物什,彼时以此文伴我归乡,其间所含皆是大人对我的期许,此情不可尽负。我此番便是露宿街头,亦断然不会将此扇出手!……”

  此番二人商议了半晌,岳维翰亦不肯听从高升之言。之后岳维翰竟是日益窘困,日日只得食用咸菜白饭。无可奈何之下,惟有往了城中当铺,将之前备下的几件大毛衣物当了,权且做了生计之使。

  却说某一日,薛蟠从自家当铺里出来,手里拽了柄撰扇,用锦缎扇袋套着,兴致勃勃地进了内里,在薛姨妈宝钗跟前说道:“你们瞧瞧,我拾到了什么?”说着便将手中扇子递给了宝钗。

  宝钗接过撰扇打量,只见这是柄状似普通的湘妃竹撰扇,待撑开扇面,竟是泥金缎面的扇面,其上惟有密密麻麻的端楷,落款还印了章。

  只听一旁薛蟠笑道:“妹妹看那扇上的印章,落着‘瑜君’的,又写着文绉绉的文章,岂不正是那边府里林老大的扇子吗?何况他手里时常便拿着一柄,如今扇子被我拾到了,且看他如何谢我去~”

  宝钗一面闻听薛蟠之言,一面细细审视了一回扇上所题内容。然待读了那扇上的文章,方知那文章乃是抒写一人的身世,写得可谓是字字珠玑、言言锦绣,内容更是缠绵悱恻,读之令人怆然。宝钗见状倒也毫无怀疑此文出自煦玉之手,遂开口问道:“这扇子你是从何处拾到的?”

  薛蟠则答:“这扇子倒也并不是我拾到的,是我方才往了恒舒典查看生意,店里伙计说有客人落了这柄扇子在店里……”

  宝钗闻言疑惑地开口问道:“既是林少爷的扇子,怎会落在我们家当铺里?他去当铺做什么?”

  薛蟠听罢此问,惟有耸了耸肩膀说道:“大抵是为人偷了,那偷儿来典当东西,便落下了。何必管他这许多,总归了是他的扇子。林老大那人,惯常是不带正眼看人的,此番我将那扇子还了他,看他如何待我……”

  宝钗心下有些怀疑,然忽地忆起几月前岳维翰拿了一柄扇子求煦玉落款之事,得了主意。令薛蟠将恒舒典中管事的唤来,又命薛蟠问他:“林大少爷抑或林府的家人可有来过咱家当铺?”

  那管事的忙答:“并未见林大少爷抑或林府的人来过。”

  闻罢这话,薛蟠又按宝钗指示的那般命管事的就势将恒舒典的账册拿来,随后命丫鬟送入里间宝钗手中,宝钗翻开账册查询一回,果真在今日的帐上寻到岳维翰的名字,其上还记有岳维翰现居城外圆通观。宝钗见罢账册,方确定这撰扇果真便是上回岳维翰前往林府拜访之时,求煦玉落款之物。然又疑惑上回见他之时,岳维翰的光景倒也并非窘迫不堪的模样,尚还身着一袭簇新的直缀。何以不过几月,他竟到了需典当物什的地步。如此暗忖一阵,又将那撰扇于手中翻来覆去地打量一番,见这撰扇用扇袋装着,扇上字迹更是个个端楷,可知这扇子深得其主之心,只怕失落于自家店中乃是意外之事。念及于此,宝钗心中登时灵光一闪,有了主意,只道是此事当真是天助她也。

  宝钗随即从自家寻出一柄相似的泥金段子作面的湘妃竹撰扇,又命莺儿研墨,亲自动笔将平生得意之作题了一首在扇上。随后将岳维翰的扇子从扇袋中取出,将自己的扇子放了进去,再将扇袋交与薛蟠,令其复又将扇子交与那拾到扇子的伙计,待岳维翰来寻,便交还与他。随后又如此这般地交待一回。最后千叮万嘱道此事至关重要,且按自己之言行事,莫出甚差错。薛蟠得宝钗授以此计,尚且不明就里,待要细问,宝钗却只道是其中自是有些原故,此人对了自家很是要紧,只事成之前尚且无法透露太多。此事或成或败皆在此一举,遂再三吩咐千万依计从事。

  见薛蟠答应着去了,宝钗方屏退周遭众人,与了薛姨妈商议。却说姨妈见自家爱女如此行事,亦是百思不解。此番宝钗方才将这些时日自己关于婚事的考量并了数月前前往林府的所见所闻尽皆告知与母亲。而薛姨妈听罢这一袭话,心下却是万分踌躇迟疑,只道是若那岳维翰当真如宝钗所言,倒也不失为一可意郎才;然实则自己之前便与姊姊王夫人有了默契,欲将她家宝玉与自家宝丫头凑了一对,联合两家优势,做了个亲上加亲。而如今眼看着这桩亲事的障碍皆除,正是坐收成果之时。若是此时收手,岂非难以对了亲家交待,伤了姊妹二人的和气?

  宝钗亦是明了母亲心中的顾虑,然若说她之前未曾见过岳维翰,大抵便也顺从母亲之愿,嫁与宝玉不作他想。不想上天到底安排了这桩缘分,令她可另作他选,若是白白任由这段缘分从手中流失,却是着实心有不甘。遂方对曰:“此番且按下与姨妈所议之事,不动声色。这边我们自是暗暗谋划这头。若是果真天遂人愿,成全了这桩美事,便是天意如此,命中注定。若是谋不成此事,我也只得按了从前计划,嫁了宝玉为妻,亦全是我之命也……”

  母女二人如此商议妥当,方各自歇下。

  却说那日岳维翰进城往薛家的恒舒典当了几件棉衣,期间不慎将撰扇失落。待出了城回到观中寓所内,方才觉察此事,当即怄了个仰倒。只道是自己节衣缩食、典衣当物地过活,亦不愿卖了那撰扇换取银两。不料此番自己尚未出手,此信物便意外失落了。若为他人拾到,岂非白白便宜了生人。遂便也心急如焚,不顾夜幕降临,当即便往出城的路上寻去,皆未寻到。又因彼时城门已关,无法进城,岳维翰只得无奈折返。当日夜里,便寝食难安,整夜躺于榻上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眠。

  次日寅时岳维翰便忙不迭起身,命岳安伺候着梳洗了,草草用罢早饭,便又匆匆出门。此番岳维翰光景甚是不堪,车是雇不起了,只得徒步进城。往了城中昨日去过的地方逐个询问一回,店家皆回以不曾见过。此番还未往了恒舒典中询问,岳维翰已几近绝望,只道是此扇之上印有煦玉之印,京师之中谁人不识林大才子宝号,从昨日失落此扇至今,亦过去半日,期间若有谁拾得此扇,皆知此扇价值千金,谁肯再行归还。遂待岳维翰一路失魂落魄行至最后一处能忆起之地恒舒典之时,心下并未抱有多大指望。

  却说上天自有成全历经磨难之人的美意。待岳维翰寻了恒舒典的伙计询问撰扇之事时,一旁的管事之人闻罢,忙不迭上前问道:“这位可是昨日来小的店里典当衣物的岳公子?您昨日里失落在店里的撰扇被伙计们拾到了,本想当即归还,不料只眨眼间,您老便不见了踪影,小的们还以为您老不要这扇子了……”

  岳维翰一听此言,只欲喜极而泣,谁料到自己昨日当真将撰扇失落在了这处,而并非被其他人拾了去。随后那管事的便将扇囊递还与岳维翰,岳维翰只见那扇囊正是自己的,便忙不迭一面道谢,一面匆匆打开扇囊,将撰扇取出检视一回。而乍看合拢的竹撰扇,材质倒与自己原来的那柄一模一样,未料待撑开扇面一看,却全然并非自己那柄。只见这扇子的泥金缎面之上,题着一首《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此番岳维翰因了此扇并非是自己那柄,便也只是草草扫过扇面上的题词,并未多加在意。扫了一眼后便忙不迭拉了管事之人询问道:“请教老板,何以我的扇子被人调换了?!这扇囊是我的,但撰扇却并非这柄。”

  那管事的因之前已为人交待过,遂此番应对起来自是胸有成竹,闻罢岳维翰之言,从容答道:“公子说这扇子不是公子的,可是公子错认?昨日我家主子将这扇囊交与小的之时,小的并未打开看过,更勿论调换其中的扇子了……”

  岳维翰听罢这话有些蹊跷,方亟亟打断管事之言问道:“你道是我这扇囊是你家主子交与你的,这扇子难不成是你主子拾到的?”

  管事的答曰:“正是。”

  岳维翰遂道:“这柄撰扇对我至关重要,可否请店家禀报贵主人一声,我欲当面请教撰扇之事。”

  那管事的自是应承,说道:“如此公子还请随小的一道前往主子家中,向主子询问。”

  岳维翰惟忧心自家撰扇之事,亦未多想,当即便应下同往。

  ?

☆、第八十回 略施小计宝钗字人(五)

?  随后那管事的便将岳维翰领至荣府后街之上,从后门处进入,穿过夹道进入薛家于荣府的院子。将岳维翰领进薛蟠的内书房入座,管事的方知会薛蝌。却说那书房此番被有意隔成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用于接待岳维翰,后边部分实则用屏风遮掩了,供女眷待于此处。

  此番唯恐薛蟠演不好这出戏,宝钗特特将此事交待了薛蝌,薛蝌较了薛蟠,自是伶俐许多。薛蝌出来,在前边接待了岳维翰,自是装作毫不知情的模样,询问岳维翰此来所为何事。岳维翰先行向薛蝌行礼,对自己贸然登门致歉,随后方将撰扇之事说了。薛蝌闻言,佯装出一副恍然大悟之状,随后命丫鬟端了一托盘出来,其中放着数柄湘妃竹撰扇,置于岳维翰跟前,说道:“昨日我拾到这个扇囊,着实钦佩其上文采,便携了回家赏鉴。当时手边摆着几柄同样的扇子,我看了那扇子,便随手放在桌上,想必便是于那时和其余扇子混了。后来便随意从中拣了一柄装在那扇囊里,命伙计待你来店里找寻之时交还与你。此番你且看看,其中可有你的那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