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沐皇恩_分节阅读_31

青枫垂露Ctrl+D 收藏本站

  和珅见机会来了,便高声道:“皇上,奴才和珅,有要事禀报。”

  屋内半晌无声,那侍卫正欲赶人,忽然听弘历道:“让他进来吧。”

  和珅进到屋内,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弘历平日里也难得清闲,打从他生病以来,两人见面的次数便大大减少了。

  弘历专注地打量着他,或许是因为这些日子修养得好,生了一场病,和珅不但没有消瘦,反倒看着圆润了些。

  “身子都好利索了?”弘历开口打破沉默。

  “回皇上,都好了,拖了这么些日子不能为皇上分忧,奴才心里委实不安。”

  弘历闻言嗤笑一声:“你这张嘴啊,死的都能被你说活,在朕面前,不用拣好听的讲。说吧,你特意要说的重要事情,是什么?”

  和珅笑了笑,刚欲开口,就被扶着额头的弘历打断了:“慢着……如果是为永璂的事,那就不用说了。朕心意已决,无需多言。”

  和珅心下打鼓,却仍笑着问道:“削爵圈禁,褫夺封号,这可不是小惩戒。奴才以为这样的惩戒,对御前失仪来说,委实过重了。”

  弘历一怔,随即道:“这些都是谁跟你说的?”

  他顿了顿,见和珅沉默着没有应答,半晌笑道:“朕明白了……是十格儿,朕只跟她说过这个理由。”

  弘历摸了摸脑门,叹息一声:“罢了,今日便让你讨个明白。”说着便把那份放在御案最上首的折子扔到和珅面前。

  和珅缓缓地打开折子,越看脸色就越凝重,末了瞪大了眼睛,讶然道:“这……这实在是……”

  折子中所陈述的事,实在让他震惊。在现代研究清史时,有一个各方专家争执不定,众说纷纭的疑团:乌喇那拉氏当年究竟为何自行断发,惹得弘历厌恶,成为了名存实亡的皇后?

  有人说是因为争风吃醋,不满弘历宠幸新人;也有人说是因为与弘历长期不睦,以至于一时想不开绞了头发。

  直到方才,和珅才在这本奏折中,看到了这一世的真相:乌喇那拉氏此次东巡被弘历留在了宫中,身为皇后未能随扈,而被令贵妃抢了先。宫中人多口杂,虽然面上不会说什么,可暗地里的风言风语总是挡不住的。乌喇那拉氏忍过了初时的一段日子,可是流言不会因为隐忍就停止,终于乌喇那拉氏在隐忍中爆发了。这一次她没有责罚宫人,也没有拿他人撒气,而是一意孤行地绞了自己的头发。

  国母断发,这可是影响国祚的大事,足以让天下民心慌乱,流言四起。远在京城的八阿哥永璇,会同阿桂、刘墉也无法定夺此事,于是发了奏折请示弘历。

  和珅知道,弘历为了平息此事带来的严重后果,一定会选择秘而不宣。就像从前那样,将事实的真相永远地藏于当下,让后人去猜测。

  他不知道的是,弘历的心中烦躁异常:上一世乌喇那拉氏断发,是因为发现了帝王对和珅不同寻常的好。在被弘历斥责过后,便闷声不响地绞了头发,同样搅得宫中不得安宁。弘历知道,乌喇那拉氏是太后亲自为他挑选的正宫皇后。她的做法,无疑是在太后心上狠狠地划了一刀。太后嘴上虽然不说,还反过来安慰皇帝,可她老人家心里明白,后宫和睦的海市蜃楼实际上已经坍塌。她尽心尽力了一辈子,却还是没能为儿子守住一个太平的后宫。

  皇后的金印金册被收缴后,太后的身子也每况愈下。弘历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所以这一世,他竭尽全力避免重蹈覆辙,将永璂接到太后身边抚养,带上永璂东巡,都是为了让乌喇那拉氏心中有牵挂,同时也有忌惮。弘历在以这种方式告诫她,让她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便会牵连自己的孩子。

  “乌喇那拉氏……该死!”和珅听见弘历冷声道。

  

  ☆、第三十四章

  

  和珅闻言浑身一颤。虽然宫中传言,乌喇那拉氏性情乖戾,但和珅对她并没有太多的偏见,只不过又是一个困在深宫的可怜女子罢了。

  “皇上……”他犹豫着开口,却又顿住了。说到底,这是弘历的家事,作为外臣,不论皇帝做何决定他都无权置喙。

  “和珅,此事要将它烂在肚子里。若是宫中出现了风言风语,朕便唯你是问。”弘历正色道。

  和珅心绪纷乱,他僵硬地点了点头,半晌又小心翼翼地问道:“十二阿哥那儿……”

  弘历冷笑一声:“他,不愧是乌喇那拉氏教出来的好孩。眼里只有他额娘,哪儿还有朕这个阿玛。”

  和珅一时语塞,他想起十格格的话,想起十二阿哥过往的那些努力。如果不是想要让阿玛对自己多关注一点,他又何必事事做到最好呢?想到那个在太和殿前徘徊的身影,和珅心下不忍。

  从暖融融的屋里退出来,明明身上穿了足够御寒的衣衫,和珅却还是觉得有些冷。他迟疑了片刻,转身望向等在一旁的十格格。

  “和珅,结果如何,皇阿玛回心转意了么?”十格格一双眼睛流露出的期盼,让和珅想说的话都梗在喉咙里。

  末了他只能摇摇头,眼睁睁看着十格格的目光黯淡下去。

  “看来这回皇阿玛是铁了心要处置十二哥了。”十格格垂下头,刚欲转身离去,却被和珅唤住了。

  “公主,请留步,能否借一步说话。”

  十格格脚步一顿,将和珅领到一处僻静的地方:“你说吧。”

  “公主,奴才有一个法子,可保十二阿哥无虞,只是……”

  “只是什么?”十格格急切地问道。

  “只是此法……怕是要惊动太后。”和珅见十格格一怔,接着道:“十二阿哥居于寿康宫,如今虽因东巡分居他处,到底每日需晨昏定省。就算能瞒过这一阵,过不了太久,太后还是会知道的。”

  “你是说,让我去求了皇祖母,让皇祖母劝皇阿玛?”

  “十公主玲珑心思,一点就透。奴才惭愧,只能想出这拙劣的法子,公主不妨一试。”

  十格格意味深长地看了和珅一眼,点了点头,旋即转身离去。

  这一日十格格寅时便起身梳洗,准备前往太后的住处请安。当她到达太后的住处时,足足比平常早了半个时辰,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宝奁赶忙迎了出来。

  她笑道:“格格今日怎地来得这么早,外头天冷,快进屋里来暖暖。”说着便引着十格格进了屋内。

  十格格一边解下暗花斗篷,一边笑着应道:“今个儿起得早了,想念宝奁姑姑的手艺了。”

  宝奁也是太后宫中的老人了,她半生无子,早将十公主当作半个孙女,闻言当即眉开眼笑:“好,老奴这就去给格格张罗吃食。”

  待点心上桌,太后已穿戴好起身了,在正厅见到十格格时,她慈爱地笑道:“十格儿来了。”

  十格格起身行过礼,便娇笑着搀住太后:“皇祖母,孙女想您了。您快来尝尝宝奁姑姑做的点心,可好吃了。”片刻后突然想起:“瞧我这脑子,大清早的还是要吃些清淡开胃的东西,我给您盛碗粥吧。”

  她叽叽喳喳的模样,就像只活泼的百灵鸟,将太后逗得喜笑颜开:“你啊,就别忙活了。宝奁常年跟在哀家的身边,哀家要是想吃什么,都是一句话的事。倒是你,喜欢便多吃些。”

  见十格格吃得欢快,太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半晌之后,她朝门口张望了一下,忽然问道:“怎的不见永璂和永琰?”

  十格格喝粥的动作一顿,她将手中的勺子放下,接过宫女递的帕子,仔细地将嘴边的粥渍擦去。在太后将要分神之际,轻声嗫嚅道:“十二哥……他来不了了。”

  太后一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皱起眉头,担忧地问道:“怎么了,永璂是生病了么?”

  太后越是追问,十格格便越发面露难色。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反而更加引起了太后的怀疑。

  老人家的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严厉:“十格儿,究竟怎么了?你跟哀家说实话。”

  “十二哥他……被皇阿玛责罚了。现如今……正禁足在房中,禁足期内都不能来给您老人家请安了。”

  太后仔细瞧着十格格的脸色,见她没有分毫玩笑的意思,登时腰背一软,跌靠在椅背的软垫上。

  十格格着急喊道:“皇祖母!”,忙上前扶住皇太后歪斜的身子。

  太后勉力强笑道:“可是他犯了什么错,皇帝责罚他了?”

  “只是说十二哥御前失仪……”十格格小心翼翼地看着皇太后的脸色。

  睿智的老人听到这个模凌两可的答案,唇边泛起一丝苦笑。

  一时间满室寂静……

  弘历进门时,看到的就是皇太后与十格格两相沉默的景象。他轻咳一声,朗声笑道:“今儿个是怎么了?十格儿怎的这般安静?”

  十格格不复往日的活泼,她略拘谨地站起身:“给皇阿玛请安。”

  弘历见状也收敛了笑容,不明状况道:“嗯,规矩学得不错。”他转身向太后行礼,怎料跪下半天,太后都没有叫起。

  弘历抬眼,与太后严肃的目光撞个正着。太后板着的脸让他心下一凛,心底陡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皇额娘,儿子哪儿做得不好,您指出来,千万别憋在心里,气坏了身子。”弘历柔声道。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