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龙阳好秦_分节阅读_58

依韵黎Ctrl+D 收藏本站

传令官又说了一遍,“阏与已破。”

叶煜站在那,一动不动地把这句话在脑海中过了不知多少遍,才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他那双桃花眼睁得大大的,还不动声色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后看着手中还没穿好的盔甲一阵无言。

“是真的。”传令官道。

叶煜却觉得没什么实感,他觉得他好像刚刚下令攻城,只是确认了一遍编制和兵备正打算出战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顿了顿,继续披好盔甲走了出去,军中似乎都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他又派了人去打探一番,生怕这是赵军的阴谋。

结果还是一样,阏与真的被攻了下来。

叶煜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这个消息,他感觉自己熬了一夜的战略都白想了,真想抓个赵将来问问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回到营中,他看着简陋的地图,却又陷入了犯难的时候。

阏与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到手了,那么还需要继续攻下一座城吗?

其实打肯定是要打的,不然怎么对得起浪费的这么多粮草,怎么对得起秦军的贪婪之名?他回朝也不好交代啊。

只是,阏与到底是弃子还是诱饵呢?

若是诱饵,他这五万人肯定会折损很大。

不怪他这般疑神疑鬼,实在是这攻城的速度太快了,赵王偃就算再昏庸也不至于会白白送给秦国城邑。

可若是做戏这样太不走心了吧?前些年拿太原某些城池做诱饵的时候都比这个好。

叶煜顿时有了一种比对付韩非还要费劲的想法,至少韩非是聪明人,他顺着聪明人的想法去想就是了,但是面对赵军,他却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真是可怕的赵军……

叶煜无力地想到。

尚在叶煜率领的秦军在阏与休整,还没有做出下一步指示的时候,秦军火速攻下阏与的消息就传开来了。

秦国和赵国内部都是知道实情的,双方都觉得丢脸,闭口不谈此事。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以韩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误会了秦国的兵力。

韩国也遭遇了蝗灾,虽然因为国家小人口少,向南边的楚国借了点粮食就度过去了,但是也仍旧受到了影响。

如今,他们瞧见灾情更为严重的秦国居然还有着如此的兵力,能够顷刻间攻下一座城,无不大吃一惊。

这时候,韩国朝堂上就出现了一种声音,要与秦国交好,如此一来别的国家看在强秦的份上就不会来欺辱他们韩国,就能够为韩国谋取发展的时间。

韩非是头一个站出来反对这种话的,“秦国的狼子野心尔等不知吗?怎么还能说出将韩国送到秦国口中的话?!”

一个大臣就站出来说道:“我们知道非公子的顾虑,但是您想要在韩国变法,却也不是一日两日能成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就像先前的阏与一样,如果秦国打过来了,我们还能支撑多久呢?倒不如在这个时候先假意附和秦国。”

韩非的确想要申不害一样变法强韩,只是苦于韩国积弱已久,他又受到重重阻挠,时日尚短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并且正因如此他才更进一步了解到了秦国的强大,更是无法赞同这等言论。

“秦灭周,意在天下,韩必是首当其冲,怎么还会放过韩国呢?”因口吃在身,韩非在朝堂上争辩的时候往往没办法像他的文章一样引经据典更具说服力。

韩王听着他们的争辩,忽然看着韩非说道:“既如此,那么韩非,你入秦吧。”他显然打的是和之前疲秦差不多的主意,不过这回却是明着安插一个人过去为韩国争取利益。

韩非猛地抬头看向韩王,满脸震惊。

韩王虽然感念韩非之前在韩国危急之时站出来,也承认他是个有才华的人,可是韩非的变法他却没有看到任何的效用,反倒是引得了其他大臣怨言。

既然这样,倒不如让韩非去秦国,用他的文采知识和口才为韩国争取更显著的利益。

韩非看着韩王眼底带着隐隐不耐的神情,又看了看其他大臣满意的表情,四肢百骸都像是浸入了寒凉的冰水之中,明明还不是冬天却冷得他直哆嗦,他张着嘴但没有说出任何一个音,好似口吃更加严重了一样。

他错了吗?

一向自信的韩非突然冒出了这种想法。

他闭上眼,深呼吸,跪下来郑重地行了一记大礼,用那带着颤抖的声音回道:“臣……必、不负、所望。”

第四十六章 再攻橑阳韩非至

却说叶煜这边。

叶煜也不是没想过绕开橑阳这个肯定会被重点防守的城邑去攻打其他的城,可是此处有太行山和漳水阻隔,就算翻了过去往北是重重山峦, 往南临近邯郸与武安, 若是攻过去那就是直接对赵国全面开展了, 目前秦国还没有那个打算,就算有, 也不会是用他和他身后算不上精兵的五万人去点燃这个导火索。

橑阳几乎是当下唯一的选择,凡是长了眼的都知道秦军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橑阳。

橑阳比阏与还小些,放在寻常的战争中这大概就是个开胃菜, 大军路过的时候就能顺道攻下来的那种, 可是如今却成了叶煜苦恼的对象。

不过就算还在寻思中,叶煜也没忘了派遣探子去查查橑阳此时的兵力。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总是不会错的。

其实先前没得到什么赵军几十万大军的痕迹,他估计橑阳的兵力也就十万不到, 可最为担心的却不是兵力问题, 而是将领问题。

虽然廉颇、乐乘等人因为赵王的作死已经离开的赵国前往他国, 但是赫赫有名的与白起同为武安君的李牧却是仍受重用。

不是叶煜过于自卑,而是他有自知之明。

从军之前他尚能说出些什么以四大名将为目标的豪言壮语,但如今见识了那战场上刀光剑影、战场下的琐碎后勤以及对峙之时的斗智斗勇后,他已不似当初那般少年意气,至少是沉稳多了,心中目标虽是没变,却多了几分脚踏实地、埋头骨干,少了些高谈阔论。

他对真正的李牧所知不多,可也能从蒙骜来推测,他知晓自己是决计没有办法靠着不算精良的五万人从李牧手上占到什么便宜。

李牧不是韩非那般军事经验浅薄的人,他那点小伎俩恐怕在李牧手上一个回合都走不了,到时反而白白葬送了大秦的士兵,指不定还会落得个赵括的下场。

在谍人探子尚未回报之前,叶煜也没闲着,他虽然忌于李牧,可若是什么中上等的将领他还是自认为有几分把握的,总不能因为一个猜想就断了攻下橑阳的计划。

橑阳不是什么大城邑,背后的漳水和太行山断了秦军攻赵的路,也同样断了橑阳的退路。

现下的橑阳就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城邑,倘若不是秦军粮草稀缺,就是橑阳里有十万人也无用。

只要人数察觉不是太大,目前对于秦军来说最快的法子其实就是直接攻城,虽然有道是“攻城为下”,可实际上哪能场场战役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秦军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耗,此时对于秦军来说下策就是上策。

待他定了几套计划,把民夫打磨地略有几分精兵架势的时候,探子的消息总算是来了。

秦谍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叶煜并没有等太久。

橑阳的守城不是李牧,这首先让叶煜松了口气,他接着往下看,看到兵力的时候微微皱眉,但也没有跳过苦恼。

算上橑阳本地和阏与先前过去的一些兵,再加上后来赵国的支援,总计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不足十万人。

瞧见说守将性格稳重的时候,叶煜就将手边写着激将法的木简投入了火盆中,又从剩下的木简中挑了一个出来,着传令官唤来谋士等人。

此后不出七日,做足了准备的叶煜就亲率三军攻下了顽强抵抗却无奈没什么地利优势的橑阳。

他身后那军队,一扫之前毫无纪律、不顶用的模样,改头换面成了一支森严的精兵部队,光是在对垒时就让那橑阳的守兵们气势弱了一截。

就人数和城邑来说,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战役,传出去本该也就几个字带过或者随口一提,却因有蝗灾和阏与打头,让这场战役平白多了些关注。

莫说是其他国家,就是秦国内部也惊讶于叶煜是怎么调教那些民夫的。

回朝的调令很快就来了,不过却有人比叶煜更快到达秦国。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