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论系统的穿越性错误_分节阅读_81

小丁冬不拉Ctrl+D 收藏本站

  

  沈谭遂嘻嘻笑道:“听闻今年的主考官却是那上月班师回朝,又诈死还生,素有白狐雅称的林子清林大将军?”

  

  那考官冷哼了一声,说道:“你这小子倒也是有些门道,我也不妨于你说了,正是那林大将军无疑。”顿上片刻,又道:“林将军向来心性耿直,也不怕与你说了,朝中大多官员怕是都不能让这林将军买账的,今年的考生若是安分些,不佐些小门小道,尚还有些出路,若是这几日出了什么幺蛾子,哼哼……”

  

  那考官故意将嗓子吊得很高,这片地字一号的考场之中的考生都能听了个一清二楚,也算是好心的在事前提了一个醒,这官员想必平素行事定然不错,倒也一好心之举。

  

  沈谭笑笑,随后便不再言语,那考官转身片刻后遂也就走了。

  

  第二日的题目一下来,却差不多让这考场之中大多数的书生额上都不觉冒出了冷汗。第二日的题目略有些杂,一些简单的填词小句,多出自四书五经之中,难度适中,有自小耳熟能详,张口便能吟道的子曰,也多有一些偏门的如出自《诗经·幽风·鸱鸮》一句“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奈何?”更是颇令一些举子多感到头疼了。

  

  而最为让诸多举子近乎目瞪口呆,抓耳挠腮至极的却是此次成文的题目,竟是政论,论及佃农制的利弊,或是言之我朝如今北有戎狄南有牙刅的腹背受敌的局势的缓解之法一二,二者择其一论之而成文。

  

  这招倒也是狠,自如今的皇帝澹台宇继位以来,天下广开言路,天下士子于国事皆可畅所欲言,因而,这些个自视甚高的举子平常最喜在外对着国家大势所趋好生高谈阔论一番。你们不是最喜高谈国家大事的厉害所在吗,如今便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大手一挥,说道,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

  

  然而,这些向来向来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举子之中又怎会真有几个对国家大事确有真知灼见的书生,便是那些年纪大上几轮的老举子也不由的苦了脸,平时多是些闭门造车之徒,泛泛而谈的言论倒是不少,但若真心深究起来,也就不过如此了。打个简单的彼方来说,戎狄和牙刅该不该打,他们中的大多数多会义愤填膺的说道一句“该打。”,至于究竟怎么个打法,掀了眼皮子就这么干瞪着,便恐怕半天也都憋不出个字来了。

  

  当然,若是举子当真大多都泛泛而谈起来,倒也并非未尝不可,这题说来立意不难,可要出新意,可就多有些难度了,都是些心高气傲的举子,若堪堪落笔便落上旁人一筹,怕是也多为不乐意的,故而,半天的功夫过去,巡考的几个官员一眼看过去,竟是少见几个轻易动笔的,一副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的模样。

  

  然而,午时过后,这些举子怕是再不乐意,也都该动笔了,莫不然,到了收卷的时辰,才是真正要垂首顿足了。果真,午时过后,大半的举子都已经动起了笔,心思有些颇重的举子此时额上更是出了一身的热汗来,再有些心理不堪重压的便是握着手中毛笔的手指连着整只手掌,整只小臂都在微颤,瞧着也是可怜,让在旁巡视的官员见了都忍不住摇头。

  

  沈谭是在午时过后第三个时辰搁下笔的,再过一个时辰便到收卷的时候了,便是以他的心性,手心里也冒起了一阵的冷汗,搁下笔之后,攥着笔头的手指都有些僵意了。然而,抬眼望去,他却是不由的一愣,对面的书生竟然仍未起笔,再过一个时辰,便该到第二轮收卷的时辰了,莫不是这书生想着何事出神,莫不是忘看着日头了,他自觉这书生实在瞧着有些不凡,现时心下便不由生出几分惋惜之意来。

  

  沈谭心下这么想着,这对面的书生却这时候竟然开始动了,竟开始研起墨来,研完墨,又在笔架上取了几只的狼毫对着笔尖揉捏一番后,才择了一笔握在了手上,对着研墨一点,再一转,随后再择了一笔握于左手两指之间,再一点,一转,才终于开始动笔成文,而此时,距第二轮收卷的时辰还只差半个时辰了。

  

  两手双管齐下,再看如今这日头……

  

  这人,当真是太过自负,还是当真……是个胸怀无双锦绣之人。

  

  只见那那青色的衣袖挥罢,那书生整个人微伏案上,双腕如同两条灵蛇一般弯折着,好似有一阵微风在那人的颊边扫过,撩起几分垂在眼前的几缕微卷的鬓发,他却好似浑然不觉,嘴角微勾之下,平添了几分文雅俊秀,手腕收缩之间却又尽显一股子利落风流的滋味,那阵风晃在那书生的面前,却好似在旁人的眼前扑面而来一股风流飒爽的清风,透骨生凉。

  

  那书生两手的手腕好似转得越来越来,待到最后竟只余下了一片残影,还余下半柱香的时候,两手一勾一提,双双搁笔,左手扫开书镇,将那方方成文的稿件拿起,墨迹尚未干透,便仔细吹上了一口气,另一只手却是拿起一旁的一壶清茶,以茶代酒,仰头就着壶嘴便是一饮而尽,手上再一使力,那方方成文的稿件便已被他收入手中。

  

  文人的风流,武人的吞吐豪气,在这一刻,竟好似在这一刻在这书生的身上奇异的融合在了一处。

  

  “好!”那书生终于收卷的一瞬,只见身旁竟已立了个鬓发斑白的官员,观其身着打扮,应是这考场之中的一监考官,最后竟不由激动地满面通红,失态的大叫了一声,随后再似是颇为感慨的叹上一句,“少年可畏啊。”竟好似已在此处立了许久。

  

  那官员回头再去瞧上那书生一眼,

  

  那姿态,周身的那股子的风流劲儿,眉目脊梁之间一股子不屈的傲气,便是怎能不叫人不禁叹上一句,

  

  ——好一个文采风流的俊秀好儿郎!

☆、71

  第三日的题目,其实倒也说不上极难,重头戏都已经过了,最后也不过添个彩头,一首格律诗便已足够,再大手一挥,随性的说道,便来一首咏物诗吧。说来,这格律诗便是作得再糟,若是前两轮表现甚是出彩,也已经影响不了大局了,毕竟只是个小彩头,考生大多对此也都不是特别的看重,因而,这第三日的午时过后,便陆陆续续有举子走出了考场。

  

  这三日的春闱到此才算是结束了,而主考官和几个担任考官的翰林学士近几日可要开始忙起来了,上千份考生的考卷的量自是不少,翰林院会派下专门的小吏,将手上的卷子,全部誊写上一份,虽然麻烦,却是必要,毕竟每个举子的字迹都有所不同,不说在书法造诣上种种的不同,见字如见人,几个考官的手下难免有些门生子弟,能识得几人的字迹也不足为奇,但若因此不由参上几分私心,未免与旁人来说,有些太过不公了,因而,由这些小吏誊写下来,便难从笔迹上辨出一二了。

  

  再者,还会有专人将考生的考卷整理在一处,然后封上考生的姓名之后才会送到考官的手中,每个考官都有自己负责的一摞考卷,从中选出自己中意的考卷再承到主考官的手里,但也并非全然没有交集的,几个考官偶尔也会翻阅几下其他考官筛下的考卷,也算是交互阅卷了。

  

  自进入翰林院开始,便有一鬓角花白的翰林学士一直在喃喃的念叨着昨个日子见到了一个如何惊才艳艳的举子,对于这些向来混迹于翰林院中的老官员而言,见到一个才气惊人的有为后辈想来定是件再欢喜不过的事了。

  

  那老翰林甚至笃定,“你们若是见了那书生,也会觉出几分不凡的。”顿上片刻后,又道,“说来,近十年来,老朽也算是见了不少举子,却少见几个当着才情俱佳的瞧书生,怕也只有早年林大人春闱之时那股子文人骨子里的清俊风流的滋味才能挫上几人几分的锋芒吧。”

  

  这话说来倒不是真心的奉承,这老翰林在翰林院当了几十年的差,每隔上几年便要当上一回考官,这年年所见的举子怕也早已不下万人,这看人的眼光到底还是有的,说话更是不常油嘴。

  

  但随后又想着这书生虽当真是出色,却是随了几分江湖人的豪气,若是于旁人说来,倒想来确实是一当真不错,文武双全的举子,然而,于这些在翰林院当差的老儿而言,却似乎反而落了下乘。

  

  再想着当日里林大人走出那考场之时,也是一身青衫布衣,端是一副推门而出的从容之姿,身形虽若拂柳,背脊却是挺得笔直,面皮子上唇角再一勾,便随上几分难得少见的笑意,一瞬之间,竟如春意融融,醉人几度,或许才该是纯粹的举子才气风流的姿态吧。

  

  这般的场景,便是每回想起,都不由要叹上几分。

  

  至于如今这书生,也是一身的青衣,一身惊才艳艳,骨子里的一股风流才气,说来,从籍贯上而言,竟也是与那林大人同乡……这清水县也不知是何处的风水,竟出了这般怕是了不得的两个人物。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