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农妇_分节阅读_18

雪耶Ctrl+D 收藏本站

  至于他们的叔叔,她算是看出来了,不从她这边挖好处就不错了,想要靠他,下辈子都不可能。

  “该是我有福气才是。”杨婵笑笑,她不插嘴,别说她如今没有嫁给赵远山,就算已经成婚,这些话她也不好说。

  将手里的东西给赵小花,杨婵笑道:“一点小东西,给两个孩子的。”

  赵小花看了眼,道:“叫你们破费了。”既然说是给两个孩子,她也没推辞。

  两个孩子见到小草非常开心,小姨长小姨短,对杨平却有些怯怯的,不敢开口问话。

  “这个你们叫舅舅。”赵小花见了,笑道。

  杨平就这样多了两个同龄外甥。

  到底是孩子,没一会就玩到一起,小草很有小姨风范,将省下来的糕点拿出来,给两个外甥。

  看着几个孩子,杨婵面色柔和,平哥儿这些日子都不怎么笑,明明那么外向一个孩子,渐渐变得内向,她心里急的很,这会见他能和他们玩在一起,她就放心了。

  赵远山留下来帮着大姐重新巩固棚屋,杨婵则帮着收拾东西,大多是赵小花从家里带出来的,像是她丈夫的全都收到一只箱子里,像她自己和两个孩子的,只要还算可以的全都收拾出来,拿去浆洗后,晒晒还能穿。

  现在她没了丈夫,能省一点是一点,这让杨婵彻底体会到,在古代一个男人的重要性。

  如果她没有遇上赵远山,她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她说遇到赵远山是她有福气,并没有参假。

  棚屋弄好的时候,已经中午,赵小花将杨婵带来的两斤肥肉切了一斤炒了,调料不多,香味却阵阵飘出,比杨婵那手艺好很多。

  不过他们不打算在这里吃,“家里还有不少事,要先回去,若是有什么事,只管同我说一声就是。”

  赵远山又问了她是否还有粮食,若是没有,给送一些过来,闻言,赵小花扫了杨婵一眼,见她点头,没有半点不满,心里舒口气。

  “不用,家里都有,如果不够吃,我一定会和你说。”她还有两个孩子,不会为了客气或是面子推拒,她确实还有粮食。

  出了赵小花家,赵远山并没有返还,而是往左走去,杨婵一想,明白那是赵小花的夫家,带着两个孩子往回走,“我们在村口等你,快些回来。”

  总是他姐姐,难不成看着她被别人欺负,作为弟弟,总要帮她撑腰。

  对于这,杨婵没有半点不满,男人这样才有担当,等到家里出事,或是她出事,才能扛起来,最瞧不上的就是没有责任感的男人。

  总之,她觉得赵远山哪哪都好。

  等了许久,才见赵远山回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见他没有打过架的模样,才问:“怎么样?”

  “我已经同他们说好了,房子一人一半,过几天我会过去帮忙隔起来,至于田地,也都是一人一半,不过我想着姐姐一个女人,就用比较远的几亩旱田换离家不远的地,虽说亏些,但是近点种菜拿菜都方便,还能照顾孩子。”赵远山是读书人,还有童生名额,虽说对于城里人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付乡下人绰绰有余。

  赵小花的小叔也还算讲理,并没有多纠缠就答应赵远山的要求。

  “你做的很对。”杨婵点头,边走边道:“大姐家两个孩子还那么小,自然是近些好。对了,咱们自家的地,是租出去还是?”

  赵远山有四十亩,她和杨平加起来也有四十亩,这还不算赵远山的旱田和山地,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光他一人,就是日夜不停的干活,也种不了啊。

  “你和平哥儿的都租出去,至于家里的?”赵远山其实在犹豫,他想要恢复考试,不说其他,中了秀才也会比现在好,只是一想到家里情况,心下叹口气,“租出去二十亩,余下自己种。”

  “都租出去吧,留下一亩田种菜就行。”杨婵看到他暗淡的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说实在话,她并不太想赵远山去科举,不是不想他出息,而是她和杨平的身份,万一他中了进士,而她被人发现,到时候不单是她和杨平的问题,赵远山也有罪责。

  但是她不能阻挡他的梦想,如果可以,等他中了举人,到时候再劝他不要考。

  有了举人的身份,他在安溪镇这边也能算上一号人物,或是再谋个文书的职位,日子绝对比现在还要稳妥。

  “不行,咱们家不能没有进项。”赵远山皱眉,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不能不担起家里的责任。

  “不如这样,咱们留下十亩田,其余全租出去,今年的乡试不是还没举办,相信过些时日会补上,你可以去试试,中了自然好,若是不中,明年开春也不耽误播种。”杨婵出主意道。

  

  ☆、第21章 共葬

  

  “总算都弄好了。”杨婵欣喜道。

  家里的墙有些脱落,她和赵远山两人经过几天时间才修补好,尤其他们正屋,找了师傅过来全部翻修,这里日后就是他们的房间,作为婚房,总要新些。

  “等明天我去找三叔公。”族中就剩三叔公一位长辈,现下房子修好,总要去将祖坟修回去,像他爹娘,已经没了尸首,总要立个衣冠冢,清明之日也可以祭拜父母长辈。

  杨婵点头,犹豫半响,道:“我如今是回不去家乡了,想着也给我爹娘立个空冢。”

  她当初带着杨平跑的时候,只穿了一身衣服和钱财,现如今,连衣冠冢都立不了,只能立一个空坟。

  “自然。”赵远山点头。

  赵家村慢慢热闹起来,里面的人大多不是来至一个村,好在全都姓赵,估计是上头特意安排。

  这时候讲究同宗同源,同是姓赵,又都在这一片扎根,往上数几辈,全都连着亲。

  能在如此灾荒中活下来,都不是笨人,家家开始回忆老祖宗,相互套关系,如此,村里的人才会更加团结。

  还别说,被分配到赵家村的人,有不少真是从这里分宗出去,没几天,赵远山就多了几个大伯大妈,叔叔婶婶,弟弟妹妹还有侄子侄女之类的亲戚。

  既然连了亲,众人干脆一道选日子,一起葬此次水患中死去的长辈亲戚。

  一来隆重,二来也是为了省时间和银钱。

  不要说什么不孝顺,都没了家业,更没了粮食,朝廷虽说给了银钱,也给补回田地还免税,但是他们的银子要重新建造房子,还要买粮食撑到明年收粮,这几两银子,真的算不得什么。

  如果家家户户再举办几场葬礼,那么活着的人怕都要饿死,这就是普通百姓的无奈,他们要生存。

  也有例外,比如赵远山,他们世代居住赵家村,父母长辈自然是要入祖坟的,至于葬礼,他同意在同一天。

  新搬来的赵家人都能理解,没道理有祖坟不进,跑去别人家去,须知一般祖坟的风水都是家族中最好,故而一般不给外人进,怕被分了风水。

  古人对自身的葬礼比想象中还要来的看中,一般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便会为自己打造一副寿棺还要寿衣,像赵远山的爷爷奶奶便都早备好了。

  至于他爹娘,棺材得另外买,寿衣则用他们身前穿过的。

  “我是不孝子,连爹娘的遗体都没找到,只能立一个衣冠冢,棺材不能太差。”赵远山看着只剩下四十多两的银子,愧疚道。

  买棺材,办葬礼都要花费不少,这样一来,之后杨婵和他的婚礼就要简单许多。

  “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儿女,不就为养老送终,如今咱们不能给他们养老,总要送好终。”杨婵没有半点不满,这是身为人子最起码的责任。

  无论是打仗还是灾年,估计只有棺材铺的生意最好。

  看着棺材铺外头排着长长的队,杨婵感叹。

  “这里人太多,不如我们去另外一家?”赵远山道。

  “也好。”本来杨婵不需要来,只是她要给她自己的父母订寿棺,自然不能不来,连带着杨平也一块过来了。

  杨婵很矛盾,她不想告诉小孩太多复杂的东西,但是身为嫡子,不能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祭拜。

  “姐姐?”杨平见到棺材铺,心里其实已经明白,但是他还是问了一句。

  他理解姐姐瞒着他的心,本以为姐姐会一直瞒下去。

  摸摸杨平的头,杨婵浅笑道:“爹娘去了很远的地方,我们现在找不到他们,不过姐姐想到一个办法,往后平哥儿可以到一个地方说话,将自己最近的事告诉爹娘,他们都能听到。”

  杨平点头,“那我能听到爹娘的话吗?”再也听不到了,他知道,死了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的意思,就和白姨娘生的弟弟一样。

  爹爹和娘亲也一样,再也不会醒来,爹爹再也不会教铭哥儿读书识字,再也不会严厉呵斥铭哥儿顽皮,娘亲再也不会慈爱的抱着他讲故事,再也不会做好吃的糕点给铭哥儿。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