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农妇_分节阅读_32

雪耶Ctrl+D 收藏本站

  这时候的男子之间,有字都会叫字,以显示亲近,而周茂方才叫章平章兄,而叫赵远山做子晋兄,破有些隐晦之意。

  赵远山扫了周茂一眼,点头,“盛安兄。”他不知这人何意,直觉上来说,此人比章平值得深交。

  章平并未从中听出什么,只叹气道:“这次科考难道就我们四人?”

  “不是,一些考生家中有马车,自不必在这驿站等候。”周茂看了章平一眼,笑道。

  稍有几分交际能力之人,不需几回,就能看出章平的性子,周茂一看就是颇有城府之人,自然不会看不出来,故而才会称他章兄,不想同他深交。

  而王逸,从到这起便没说过两句话,此时更拿出一本书在那翻看。

  没一会,马车停到他们前面,四人谦让一会,便先后上了马车。

  赵远山闭目养神,王逸还在看着书,周茂扫了几人一眼,也拿出一本书打算打发时间。

  章平却不想这么安静着过去,沉吟少许,道:“听说这次朝廷会放宽科考难度,且名额也有所增加。”

  “哦?这我到没听过。”王逸只沉静在自己的书中,赵远山闭眼假装睡觉,不得已,周茂只得回答。

  “我也是听一位同窗所说,此次水患,圣人抓了不少贪官污吏,朝廷一下少了官员,圣人定然想要这届考生来填补空缺。”章平一点没看出周茂不想参与这等话题中,径自往下说。

  周茂暗了暗眸光,这人迂腐便也罢了,还妄自议论朝廷之事,揣测圣意,不做官还好,做了官早晚得出事。

  不单是他这么想,一旁的王逸和赵远山都有同样想法,看来到了府城就要同这人拉开距离。

  周茂此时颇为后悔,他父亲是新安县的富户,家中有四辆马车,王逸父亲是举人,家境也是不差,只是二人想着能否结交到一位不错的同乡考生,这才去了驿站,不想遇到这么个书生。

  “我……”章平还想再说,被王逸出声打算。

  “我等此去不过考秀才,商讨这些为时过早。”王逸头也不抬,声音清淡,直达中心。

  果然,章平闭上嘴,再不开口说话。

  周茂垂眸一笑,王逸永远如此,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能噎死人不偿命。

  赵远山嘴角微微扬起,这个周茂和王逸都算是可交之人。

  傍晚,几人终于到达府城,后日便要科考,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

  几人下了马车,刚准备辞别,就听章平说道:“几位兄台打算住哪?不如同往。”

  周茂和王逸对视一眼,周茂道:“我姨妈就是府城中人,到了这不去她家,怕是会埋怨于我。”

  “我同周兄一道。”王逸低头看书,淡淡道。

  “临行前,老师托我带一封信,我要先行送去。”赵远山怀中确实有镇长的一封信,不算骗人,只是不需要那么急。

  章平颇为遗憾的样子,道:“如此,咱们只能考场上见了。”言罢,转身去找客栈。

  赵远山同两人拱了下手,道:“在下便先行一步,考场见。”

  “考场见。”周茂和王逸同时拱手。

  见赵远山远去,周茂才问,“平日不见理人,怎的今儿也会同人说话?”

  “我瞧他顺眼。”王逸扫了周茂一眼,转身离去。

  周茂的姨妈确实在府城,并未骗章平,只是他不会过去住,毕竟他这年纪的男子,最不爱呆在长辈身边。

  赵远山先前来考过两回,对府城熟悉的很,无需问路就找到了客栈,只是在进客栈之前,想起杨婵的交代,摸了摸怀中银票,转身去了大街上的聚贤楼。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小二见赵远山进门,赶紧招呼道。

  “你这儿可还有房间?”赵远山扫了眼店内环境,确实比他之前住过的客栈要好上几倍不止。

  “只剩下两间上等房。”这几日来赶考的书生不好,房屋很是吃香。

  这也是今年出现水患,这要是往年,连这上房也早没了。

  赵远山犹豫了一下,便定下一间上房,聚贤楼的上等房一晚便是二两银子,若是一日三餐再在这用,怎么都得五两银子,绝对是高消费。

  按着他自己的想法,是绝对舍不得花这等银子的,只是来钱,杨婵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定要住好的酒楼,睡得好才能发挥的好,不要舍不得花银子,有舍才有得。

  他怀中的银票是杨婵给的,本想将那剩下的二百两都给他,只是他只要了一百两。

  赵远山心中有一本帐,这些银子,往后都是要补还给杨婵的,没有用妻子嫁妆的道理。

  才拿了房牌,就听有人问道:“可还有房间?”

  声音很是熟悉,回身一看,果然是今日同行过的周茂王逸二人。

  “子晋兄?”周茂见到赵远山也有些惊讶,随即想到什么,笑道:“子晋兄也住在这聚贤楼?”

  “收信之人不在家,只得住客栈了。”赵远山点头,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

  “我姨妈家中来了女客,我和子勤不好久留,便出来住客栈。”周茂笑笑,和赵远山交换了一个你我都懂的眼神,而后转向小二,再次询问。

  小二:“还有最后一间上等房,客官可要入住?”

  周茂侧头忘了王逸一眼,见他没有要说话,便点头做主定下来,交了银子,三人同去楼上房间。

  路过之时,便听有人道:“听说靖国公要帮杨家翻案。”

  乙:“我也听说了,我还知道他会翻案是因为杨家还留有一子,乃是靖国公的嫡亲外孙。”

  丙:“怪道要帮忙翻案,听说靖国公的外孙自小聪慧,七岁拜云渊大师为师,十二岁便成为举人,要不是云渊大师怕有伤仲永,不定当年就出了十二岁的进士。”

  甲:“这你们就不知了吧,听说杨国公的嫡长孙女同当今三王爷订过婚约,三王爷兴许就是下任皇上,靖国公这才帮忙翻案,不然你以为靖国公会为了一个外孙,搭进身家性命。”

  丙:“这等事咱们还是少说,免得惹祸,赶紧吃饭吧。”

  对于他们的话,赵远山三人听得七七八八,却没多大感觉,毕竟他们说的事离他们太过遥远。

  什么靖国公,杨国公,他们如今连秀才都不是,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个天一个地,若是有能耐,兴许往后能同朝为官,远远见上一面,若是没能耐,便是连见上一面都难。

  京城中,杨锦临窗而立,眺望远方,面容冰冷。

  “公子,中饭时间到了。”一个丫头轻声进门,手中提着食盒,垂头低声叫道。

  “好。”杨锦回身,正是当日与杨婵错身而过的白衣男子。

  

  ☆、第34章 盼归

  

  这次来考试的人确实不多,若是以往,这会早已经排起长龙,如今不过七十来人,杭州如此大的一个府城,又是读书兴盛的地带,只这么些人绝对是少见的。

  人少自有不少好处,一来考中的几率大,二来座位也会好很多,对于赵远山他们这一届来说,绝对是好事,稍微有些真材实料都能考中。

  加之今年朝廷要扩招,赵远山听周茂说过,此次来赶考的新安县人,除他们四人,另只有五人,满打满算不过九人,如此,他对自己能中秀才的把握又大上几分之外,还有一定几率成为廪生。

  成为廪生,每年有四两银子,每月还可领六斗廪米,这些东西算不上多,却也能补贴些家用。

  杨婵舀米的手一顿,将竹筒扔回米缸,这都第几回了,老忘了赵远山不在家中。

  “嫂嫂,你瞧这字,写的怎样?”小草捧着张纸,兴匆匆进来。

  她先跟着杨平念书识字,再在赵远山做的沙盒上练字,一直到昨日,杨婵才允许她在纸上练字。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