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的清穿日常_分节阅读_74

蜂蜜乌龙茶Ctrl+D 收藏本站

淑慧不知道那拉太太的想法,实际上那拉太太能答应,她已经喜出望外了。那拉太太性子利落干脆,第二日就拨了钱给淑慧,然后淑慧便开始准备了起来。

资金已经到位,淑慧就开始择人了,她当时选择卖炸鸡的原因之一也是玩意技术含量不算很高,至少还是比较好入手的。其实她本人还是个西式甜点高手,可是在烤箱都没有的清朝,她自己都不敢保证次次成功。

至于人员问题,家里下人不算少,不用外聘的同时还能保密,这倒不是很麻烦的事,淑慧选了三个老实本分爱干净的人,叫他们跟着厨房去学做炸鸡。

人员的问题很好解决,然而另一件事让淑慧就有些头疼了。铺面,这个可以说是决定生意好坏的关键,纵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也不如在好地段生意好。

法喀家里也有四五处铺面,有大的有小的,然而那拉太太可是发了话的,就算是淑慧要用,也要照规矩给租金。但是就算是不要租钱,这几处铺面也都不怎么合适。

淑慧想要在闹市附近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店,炸鸡说实话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玩意,考虑到古代的经济水平,能挣得的也是家境较为殷实的人家的钱。因此铺面不需要多大,但是一定要在这样的人家经常购物的地方。

但这个也是急不来的,淑慧只好吩咐了管家去让中人留意着。过了差不多十天,管家来回,中人手里有三处都还算是符合淑慧要求的,问淑慧要租哪一处。

淑慧不知道这些铺子具体情况,想了想还是回了那拉太太,准备出门一趟。那拉太太也没拦着,淑慧日后要是嫁进了王府,只怕连自在逛街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能出门逛街就多逛逛吧。

因此淑慧第二日一早用过早餐,换了衣服,带着几个人就出门看铺子了。

第50章 街市

淑慧这还是第一次正式独自出门逛街,还是挺稀奇的,这古代的街她可没逛过啊。这次的几家铺面都在比较繁华的街上,正好可以借此好好逛逛街。

因此淑慧特别多带了些银子,如果街上看上了什么东西,也可以买回来。

她先去的是前门大街,从明朝起,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了,两边区域又细分了许多专业集市,有鲜鱼市,肉市,果子市,布市,草市,猪市,粮食市,珠宝市,瓜子市等。两边附近的胡同巷子里还有车马行,工匠作坊,旅馆,会所,戏院铺子。

外街则是大店家,大店铺,譬如京城最有名的银楼布庄,饭庄药铺戏楼之类的,整一片大街上那是热闹非凡,不过淑慧怕耽误事,倒也没先去逛街,而是先去看了铺面。

这处铺面在一片小饭馆附近,左邻是买盒子肉菜的,右边卖的是面馆儿,铺面不大,只一间半屋,门脸儿更小,租金却不便宜,一年租金就要七十两。

淑慧看了看,并不怎么满意。一则是这条街上都是小饭馆儿,虽然来吃饭的人不少,可是相应也削弱了炸鸡的竞争力。而且相较于面馆儿之类的,炸鸡的价格还是偏贵的,淑慧看过街上,来往的还是普通过日子人家居多,未必舍得买炸鸡。

当然这处地方也不是没有优势,毕竟地处前门大街附近,人流量大,但是租金也相应的有些贵。

淑慧因对这处铺子不怎么满意,也没怎么在前门大街逛,不过此时六月刚过,天气颇热,倒在一处有名的铺子那里喝了两碗酸梅汤解暑。这时候的酸梅汤可不是后世那些掺水的货,醇厚浓郁,酸甜可人,价格也不贵,只卖三文一碗。

淑慧自己都忍不住喝了两碗,何况跟随她出来的车夫丫环护卫,她只带了四个人,却一共喝了十七碗,合共五十一文。店家做生意也颇厚道,还把那一文钱的零头给抹掉了。

喝过了酸梅汤,趁着日头不算毒,淑慧又去了下一处。这处铺子在东门大街附近,东门大街附近靠着几个衙门,附近富户也不少,虽然不如前门大街人那么多,倒也十分繁华。

这处铺面倒是大不少,两间屋门面带个小院儿,位于街道头上,租金也不算很低,一年要六十五两,只比前门大街处的门面低五两,不过面积大,位置也还可以。

相较于前门大街附近那个铺面,淑慧倒是更倾向这一个,不过还有一处铺面没看呢,也不急着下决定。此时也差不多是中午了,东门大街处的饭馆儿也不少,淑慧摸摸钱包,便准备去吃一顿好的。

结论是,好贵!

淑慧这一顿饭吃了七钱银子,当然这看着不很多,可这当主子的就她一个人,所以实际上也就她一个人吃饭,点了三菜一汤,都是招牌菜,店家另外送了一小碟酱菜一小碟熏鱼又送了一盘猪肉冬笋馅饺子,算是敬菜。

和某些sb电视剧里面不一样,实际上银钱的价值还是很高的,淑慧粗略估计过,就眼下的物价,一文钱和一块钱的购买力差不多,而一两银子眼下能兑一千五百文钱还多。

这相当于她这一个人一顿饭就吃了一千块钱,这消费确实不低了。她穿越到清朝时间毕竟还短,心态上还是没有适应封建权贵那种骄奢的生活。而且就算是清朝,比如那拉太太这样的,也是比较俭省的。淑慧敢保证,如果她二哥云林天天在这种地方大手大脚的混日子,那拉太太绝对会打断他的腿。

另外,淑慧更有些失望,失望原因也很简单。以往看过些小说,都说古代的饮食简陋,现代人穿越古代凭借厨艺后大展身手,淑慧也报了一点期望。吃货嘛,厨艺一般都还不错的,她肚子里也有那么上百道食谱。

然而她真人站在这清朝后,才发现这其实是误解,人家古代厨师也不是吃白饭的,清朝建立到现在也好几十年了,人家厨师们也精益求精了那么久,味道能坏了吗?更别说自来繁华的江南地带了。

反正淑慧自穿越以来就没吃到多难吃的东西,今儿这顿的大菜虽然花了她不少钱,可菜色也确实精美非常。

一道天梯鸭掌是用填鸭的鸭掌处理过了泡在黄酒里泡的涨了,然后把鸭掌里面的筋骨都抽出来,用上上等的金华火腿切了二分厚的片儿,一片火腿夹片鸭掌再夹上一片春笋,再用豆腐丝儿系了,浇上一点鲜贝所煮的高汤文火慢慢蒸的透了,异常濡润可口。

还有一道烧鸭丝炒海蜇皮,鸭肉丝用的是带皮的烧鸭细细切成,海蜇皮也炒的脆而不硬,十分考验火候,淑慧吃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吃了一筷子又来一筷子,最后一个人吃了大半盘子。

剩下一菜一汤分别是酱肘花炒三丁,莲藕排骨汤,虽然也味道不错,相较于这两道菜就略逊三分了。

不管怎么说,淑慧是死了开酒楼的心了,自己或许掌握了一点新式食谱,不过凭此立起来个酒楼还是有难度的,而且这样的大酒楼竞争大,本钱也高。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