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_分节阅读_81

南枝Ctrl+D 收藏本站

  等天色再亮一点,董武才开始烧水煮汤圆,然后又打了水端进卧室里去让宋篱洗漱,宋篱此时还睡得香呢。

  董武绞了热帕子给他擦了脸,把宋篱从睡梦里给擦醒过来,宋篱这才睁开眼,看着董武,“该起床了啊!”

  

  董武把帕子放进水盆里,拿了烤在脚炉架上的宋篱的衣服过来,宋篱裹着被子坐起来,董武让他把衣服穿好。

  宋篱拿过烤得暖烘烘的衣服往身上套,董武端着水盆放到盆架上去,边说道,“不用下床了,外面在下雪,看来想出门也不行,你就在床上呆着吧,汤圆该煮好了,我端来你在床上吃。”

  

  宋篱还是起了床来,毕竟大年初一就一直赖在床上是非常不好的。

  前一天李婆婆还在说,大年初一要早起,这样一年才能够勤勤恳恳的,不过,董武倒是和李婆婆反着来要求他了。

  

  这里的习俗,大年初一,要先祭拜家中先祖才能够开饭。

  董武将汤圆还有酒在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牌位前摆好,又念念有词地说了一阵,拜了几拜,宋篱出来看到,就站在一边看着,董武拜完起来后看到他,就朝他笑道,“怎么起来了,冷到了怎么办?”

  宋篱笑着想这个人真是太惯着自己了,以后说不定会被他惯成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来着。

  

  董武这又过来拉着他也到牌位面前去,道,“既然起了,也跪下拜拜吧!”

  祭拜祖先是男方的事情,并不要求女子做,甚至在大户人家,媳妇儿还是不允许去祠堂祭拜的,不过,董武认为宋篱本就是男子,而且他家现在他是家主,自然是他说了算,便不忌讳别的,就让宋篱也拜拜。

  

  宋篱倒是并没有多想,跪下磕了三个头,也就好了。

  

  早饭上,宋篱先将每种汤圆各吃了一只,然后又舀了两个鱼肉馅的汤圆吃了,糯米的东西吃下去不好消化,董武看他还要吃,赶紧制止住了他,道,“可别再吃了,不然涨了肚子,午时可就吃不下东西了。”

  “那午时不吃不就行了。”宋篱理所当然地道。

  董武很强硬地道,“不行。李婆婆她们叫了我们中午去她家吃午饭,你早上吃多了午时如何吃得下,而且糯米吃多了伤胃,你可切莫再吃了。”

  

  宋篱只得放碗,道,“既然这样,你下次可千万不要把汤圆做得这么好吃了,看得着,吃不着,很难受啊。”

  宋篱这话也算是对董武的赞扬吧,董武笑着伸出手指头揩了揩他嘴角粘上的一点汤汁。

  

  因为外面在下雪,董武便不让宋篱出门,但其实即使下雪,村子里也是非常热闹的,几个孩子还跑过来要拜年钱呢。

  连李万林那个小孩儿也来了,他穿了一身新衣,藏青的颜色,簇新的料子,看着挺精神的。

  之前来拜年的那几个小孩儿,宋篱按照董武的说明,每人给了两个铜板,然后抓了一把炒瓜子花生和炒米给他们,他们是一家家挨着拜年的,最后会得不少东西,在董武家里拜完,便呼啦啦地一帮子人又跑了。

  李万林和他妹妹是在他们之后来的,宋篱握着暖手炉正在卧室里边看书边嗑瓜子,董武在厨房里做事,黄狗小鲁在后面柴房里窝着取暖。

  为了挡风,堂屋的门半掩着,宋篱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在小声道,“哥哥,他们家没人。”

  

  宋篱放下书握着暖手炉走出去,看到李万林和他妹妹站在堂屋里张望。

  李万林转过脸来看到宋篱,宋篱穿着杏色绣了红梅的新衣,身姿挺秀,青丝如瀑,清眉秀目,白肤红唇,他脸不由得红了,然后赶紧把眼睛转开目光放到门板上帖的簇新的门神上。

  宋篱笑道,“来拜年的?嘿嘿,要说过年好什么的才会给拜年钱哦。”

  

  那个小女孩儿马上就说了,“董家嫂嫂,我们来给你拜年,新年好,福寿如山,年年有余……”

  小女孩儿一双大眼睛把宋篱望着,宋篱笑着拍拍她用红头绳扎了双髻的头,从荷包里掏了两个铜板给她,又道,“你也新年好,越长越漂亮。”

  小姑娘被他说得脸一红,然后就要跑,被她哥哥给拉住了。

  

  宋篱看向李万林,李万林很不自在地说了一句,“给你拜年。”

  宋篱道,“也给你拜年,新年好啊。”

  要给他过年铜板的时候,李万林把手缩回去不收,反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一块蓝色的布包的东西来,递给宋篱,“我大哥回来了,这是他带给我的东西,给你。”

  宋篱好奇地接到手里,他其实只是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倒并没有想要收下,没想到才一接过,李万林已经拉着他妹妹跑掉了。

  

  宋篱唤了一声,他们也当没听到,只一下子冲进小雪里,出了院门。

  宋篱打开那布包,看到里面居然是一枚刻了字的漂亮的石头,上面刻着“平安如意”。

  该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里面的心意却是真的重。

  宋篱觉得还是不收比较好,所以就依然包起来放进卧室里的抽屉里,等着下次还给那个小孩儿。

  

  午时是去李婆婆家里吃的饭,有鱼有肉,挺丰盛。

  晚饭又是在村里万才家里吃的,同在的还有他家的兄弟以及父母家人,很是热闹,宋篱和妇人小孩儿在一起,他没怎么吃,也很少说话。

  董武也没有喝多少酒,早早地就带着宋篱回家了。

  

  大年初二,午时便是董武家里做饭招待客人,不过宋篱也并没有太忙,大多菜都是董武做好了的,只剩下一些简单的热菜是宋篱做的,而且李婆婆和春英也在他们家帮忙。

  

  到大年初三,他们便到舅舅家里去做客去了,把黄狗小鲁交给春英帮着看顾。

  一直在舅舅家里住到初九,他们才又回家来。

  

第九十章 搬家

  

  请了堪舆先生给看了,定了搬家的日子,于是出发去云州城的日子也定了下来,就在二月初一,日子眼看着近了,董武还要处理许多其他事情,安排家里各种产业。

  而家里整理要带走的家什什么的,这些事全都落在宋篱的身上。

  

  宋篱在前世是搬过很多次家的,那时候,整理几个箱子提着换个地方便是搬一次家,异常简单。

  这次却不太一样。

  最开始,宋篱只整理了衣物和家中贵重物品之类,后来李婆婆看到直接把他骂了一顿,说他这种收拾东西的方法是败家子才用的,按照李婆婆的要求,凡是换地方之后要用的东西都要考虑搬过去,宋篱只觉得李婆婆的这种做法太麻烦了,但是又不能反驳她,只能将原来没有考虑要带走的东西也都收拾上。

  

  甚至连咸菜坛子李婆婆都让宋篱带了几个,家中的竹篾制品她也让宋篱带上,之后被董武制止了,毕竟到云州城去,董武大部分的生意便是竹制品生意,到时候不会缺了用的,便说不用带。

  而要用的棉絮被褥之类是要到离开的时候才需要打包的。

  

  村子里都知道董武家里要搬到云州城去了,不少人挺不舍的,即使原来躲在后面说宋篱勾引了商家商少才不守妇道的媳妇婆子此时也要来他家看看,给送些家里的农产品什么的,让带着到云州城去吃,于是宋篱家里几乎是日日访客不断。

  

  家里的这些田地租给了李婆婆种,之后房子也要李婆婆家里帮着照看,她对城里一向是满怀憧憬的,而且和这里所有人的意识一样,认为城里人要高人一等,故而董武和宋篱要搬到云州城去她非常支持而且高兴,并且认为将来董武一定会在云州城里发家致富,故而对董武是满怀希望,给宋篱交代了很多在云州城里的注意事项,其中心依然是让宋篱不要勾三搭四,要跟着董武好好过日子。

  

  倒是春英非常不舍得宋篱,好多次眼含泪水地把宋篱望着,让宋篱也跟着有些伤怀,只说等自己和董武在云州城里扎下根,日子好些后就接春英过去玩一玩。

  

  春英丈夫还在的时候,曾经被带着去过云州城一次,故而对云州城的某些地方还有点了解,就给宋篱说了一些,然后也只是哽咽着让宋篱不要忘了这里。

  

  搬家的日子到来了,早上,不少人都来送行,要搬的东西基本上没让董武和宋篱费劲,全是村中乡邻帮着搬到码头去上船的,先是一艘小船,要到县城里去后转到去云州城的大船上,大船要第二天才出发,董武和宋篱会在舅舅家里住一天,等到第二天离开。

  

  这次去云州城,舅舅、舅母以及吴雪珍都要跟着去,舅母说要看着董武和宋篱把家安下来后才会回珉阳县来。

  

  在村子码头要上船的时候,春英拉着宋篱的手不放,无语凝噎,宋篱只得安慰她,“好了,我们只是去云州城里住而已,又不是以后都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我想家里的时候会回来看看,你也可以来云州城看我们,要是你愿意,到时候有机会也搬来云州城住好了,不要伤心了。”

  

  宋篱柔声安慰着,春英拿着手帕擦了擦眼泪,低声应了。

  宋篱一直把春英当成自己的亲姐姐一般看待,此时要离开了,也是非常不舍的,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人终归是要面对各种别离的,此时虽然不舍,也只能忍痛承受着。

  

  董武的几个好哥们儿跟着押船去县里,然后还会帮着把东西搬到他们定下的去云州的大船上。

  船要开了,岸上站着不少人,大家都挥手告别。

  宋篱站在船头董武身边,也和大家挥着手,船被撑离了岸,突然,一个人冲过来,从岸上跳上了船来,宋篱被吓了一跳,一看过去,居然是李万林,他也朝宋篱看过来,语气很坚定,道,“我也要去云州城,我要去我大哥那里。”

  

  李万林的大哥李万允在云州城里做学徒,他跳到船上,后面他娘就赶过来了,手里还拿着打他的竹竿,道,“你给我回来,你大哥哪里养得起你,你没事做去云州城做什么?”

  

  “我就要去云州城,我让大哥给我找事做。”李万林反驳着。

  因为这事,船只好停了,四婶儿跳上船来抓李万林回去,李万林硬是不肯,船上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出手才把李万林给抓住,四婶儿要拉他走,他无论如何都不走,四婶儿急得哭了起来。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