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24

绍兴十一Ctrl+D 收藏本站

  赵构笑了笑,道:“不过是伴读而已,不用太在意。何况秦山也不错,说话很知道进退,虽是秦相公的义子,却是你的好朋友,你这个年纪,多交些朋友好!”

  

  赵瑗明白赵构话里的潜层意思:秦桧的义子到你府上,你也可以把他争取过来当自己的眼线。

  

  但萧山到了自己府上,一切都能够看得到,只要有心,也可以打探到不少消息。这种环境,是对自己极为不利的。

  

  赵瑗在心底里对于赵构的处理有些不以为然,但赵构的回答也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大的信号,那就是——赵构其实根本不像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对秦桧完全信任和满意。

  

  因为如果他对秦桧完全的信赖和满意,就只会把自己大骂一顿,而不是说出这种似是而非的话了。

  但很显然,他也没打算和秦桧发生任何冲突,更没打算和他翻脸,而是默许了这种往皇子身边安插钉子的行为。

  

  或许这是皇帝为了权衡而做的考虑吧,赵瑗心中默默的想着,但随即又轻轻的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若是皇帝态度一直如此暧昧的话,或许真的用不了多久,他所能控制的事和人,会一步步的变少。如果真的有了那一天,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作者有话要说:注:李得胜是老毛曾经用过的化名。老毛的名字是违禁词,打不出来……

  

  

  

  

  

  入驻王府

  

  不论萧山怎么劝说,都无法消除王美娘心中的不安,他当然不会去听王美娘的建议离开京城,最后只能搬出一个理由——这件事情是当今皇帝赵构亲口定下来的,如果跑了,那就是抗旨不遵,准备诛灭九族吧。

  

  王美娘和秦重思前想后,都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够忧心忡忡的回房干着急。而萧山躺在自己床上的时候,却有点兴奋的睡不着了,那种感觉,简直快赶上前世搞军事演习前的激动程度了,他只能数次深呼吸,才能渐渐的平复下来。

  等心情彻底平静下来之后,他开始在心底盘算以后的计划了。这样容易的就能刷到小皇子,简直让他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就在一天前,他晚上琢磨的还是如何能够引起赵瑗的注意,让对方能够听自己说一句话。

  

  现在能够进入对方的王府,别说一句,就是百句千句都不是问题。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也来了——今天把赵瑗得罪死了,如果想要化解开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萧山在心中给自己规划了一下解决这件事情的办法。

  

  第一,赵瑗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办好,在王府中也要非常的谨慎小心,绝对不能被他抓到任何茬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长时间的接触赵瑗。

  

  第二,要努力的扭转自己在赵瑗心中是秦桧一党的印象,这个努力可不是自己说几句话就能够达到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萧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但希望这个时间能够尽量的缩短。

  

  第三,他依旧在考虑自己的前程,只要在未来皇帝这里挂好了号,那么将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萧山并不准备一直呆在赵瑗的府上,毕竟自己需要历练,如果想要达成将来的目标,从士兵到将军这个历程必不可少,而如果一直呆在赵瑗府上的话,是不可能有这种历练机会的。

  

  最后,就是秦桧那边的问题了,如何敷衍秦桧是一个让人有点头疼的事情,而且秦桧老奸巨猾,和刚刚十六岁的赵瑗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萧山相信自己或许能够忽悠赵瑗,但对于秦桧,萧山心中半点把握也没有,只能够随机应变,走一步看一步了。

  

  萧山现在已经彻底的从能够接近未来皇帝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他缓缓的闭上眼睛,沉入梦乡,静静的等候三天后要来的挑战。

  

  萧山本以为在接下来的两天秦桧一定会给自己一些暗示或明示,但出乎意料的是,秦桧根本就没有再搭理过自己,更加没跟自己说过任何关于进王府后该如何如何的话,只是派了两个仆从过来,说是当做认亲的礼物送给自己的。

  

  萧山很怀疑这两个人是秦桧派来监视自己的,但随即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两个人根本对萧山毫无兴趣,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秦重和王美娘的身上。

  

  对于秦桧的这个做法,萧山便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秦桧一定会用父母的性命,逼迫自己做些什么。

  

  萧山从小死了亲爹,母亲带着自己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弟弟,从此母亲和后爹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对萧山管的很少,他自小也明白这些,对于亲情的渴望完全压抑在心底,从未有过任何奢望。

  

  但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秦重和王美娘却对他很好,关怀备至,在不知不觉间,萧山也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真正的亲人,一想到他们可能有危险,萧山决不能够坐视不理。

  

  萧山看着那两个秦桧送来的仆从,貌似殷勤的跑前跑后,帮王美娘倒茶,给秦重捶肩,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但是萧山心中很清楚,这两个人,在必要的时刻,肯定会化身为恶魔杀手,绝不会留情。

  

  这是两个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萧山也无法排除他们,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要焚香祭奠好友,在房中偷偷的将先前买回来的一些带有河蟹内容的书和自己做的笔记烧掉。

  

  处理完这些之后,萧山又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自己所有的事物,发现再无任何不妥之后,才准备前去赵眘府上报道了。

  

  第三天早晨的时候,萧山一家都早早的起来,萧山换上王美娘新做的一套淡青色的袍子,梳洗整齐,用过早点之后,便等来了赵瑗府上的人。

  

  早在三个月前,赵构就已经命人给赵瑗建立府邸,并且封其为普安郡王。府邸已经在一个月前建好,丫鬟,太监都入住其中,赵瑗本人却是择了个黄道吉日,才搬入府中。

  

  作为皇帝亲口应下的赵瑗的伴读,萧山也要同一日到府上报道,讨个吉利。头一天就有王府的太监前来,交代给萧山一应礼仪。

  

  来接萧山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太监,名叫李化德,是赵构新指派去照管王府的。萧山在他的引路之下,先抵达临安皇宫的大门边等候。

  

  此刻天才刚朦朦亮,皇宫门前的菜市刚收,有的宫女还提着篮子往回走,太监们则手持竹扫帚在清理路面,周围并没有什么人。

  

  萧山和李化德等了一会儿之后,就又有人陆陆续续的来了,萧山跟李化德低声交谈了一阵后,才只道,原来赵瑗的老师也不止史浩一个,还有枢密院编修官赵卫,和大理寺直钱周材。

  

  萧山和这三位老师见过礼后,便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史浩和萧山打了个招呼,随便说了两句话后,便和自己的另外两位同僚闲聊,谈天的内容自然是不涉及秦桧和朝政的,主要围绕普安郡王殿下的功课安排和天气以及早餐午餐晚餐。谈话之间,宫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大多数是来上早朝的,也都互相问好闲聊。

  

  萧山见除了这些官员之外,便没有了旁人,心中有些奇怪,便悄悄的问领自己来的太监李化德:“李押班,怎么陪同殿下一同入府的,只有我们几个吗?”

  

  宋代的太监不称呼其为公公,都是称呼他们的官职,李化德是押班,在太监系统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李化德对萧山解释了一通,萧山这才只道,原来因为自己和几位老师是外臣,不得入宫,所以才等在外面。至于其他的侍卫,太监,仆从等,早已经在王府住了个把月了。

  

  直到所有官员都去上朝了以后,萧山才等到了赵瑗的出现。

  

  赵瑗今天穿的十分普通,一套淡褐色的袍子,腰间束着玉带,头上戴着鎏金小冠,行走之间,气度雍容。他身后跟着一队侍卫,也各个身穿铠甲,要悬长剑,颇有气势。

  

  赵瑗身边走着一个宫妃模样的女子,长得俊秀,眉目之间透露出一股英气,正拉着赵瑗的手在说些什么。

  

  萧山心中微感诧异,那宫妃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赵瑗今年已经十六,她在大庭广众之下拉着一个皇子的手,不怕被人传闲话吗?

  

  萧山低声问过李化德,便知道了这位宫妃,就是当年在赵构逃难海上时,白鱼跃上舢板事件的女主角,赵瑗的现任养母——吴贵妃。

  

  吴贵妃将赵瑗一直送出宫门口,萧山等一行人都上去行礼:“臣等见过贵妃娘娘。”

  

  吴贵妃的双眼在众人脸上一一划过,她虽是女流之辈,但因为武艺超群,数次在赵构遇险的时候救驾,非常的有威望。她这一眼望过去,几名文臣心中都不免有些发虚的感觉。

  

  吴贵妃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萧山的身上,问道:“你就是秦相公的义子,普安郡王殿下的伴读秦山?”

  

  萧山忙躬身道:“正是小臣,不想贱命竟如娘娘贵耳,惶恐之极。”

  

  萧山由于是去给皇子当伴读,也被秦桧随手封了个小官,现在是八品的承务郎,走的荫补的路子,不用科考。纯粹是个名称,听着好听一点,一无俸禄,二没职事,三无衙门,只有每年十斗米的补贴。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