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75

绍兴十一Ctrl+D 收藏本站

  

  萧山被搞得莫名其妙,但见赵瑗似乎情绪很不好,便也轻轻的摸了摸他的背,温言道:“殿下,你是因为父亲没了,难过吗?”

  

  赵瑗轻轻的摇了摇头,低声道:“不全是,你别问了,我只想找个人靠一会儿。”

  

  萧山就不再多问,只是伸手亦抱住赵瑗,两人初见时,赵瑗因年纪大,要长得高一点,现在过了两年,倒是萧山长得快,高出赵瑗半个头来。此刻他抱着赵瑗,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只是以为他伤心父亲死了,知道劝说也是无用,只是轻轻的拍着赵瑗的背,希望他能够心中好过一点。

  

  过了片刻之后,赵瑗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松开萧山,道:“你不要问那么多,我今天才算是明白了,不论秦桧做什么,他都不可能倒台的!你……你不能再留在京城了,快走吧!”

  

  萧山早已隐隐约约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想要问一问究竟怎么回事儿,却见到赵瑗一副悲痛的样子,也不好在这个时候问他。

  

  赵瑗道:“你腿上还有伤,不太方便赶路,但也不用奔逃,拿着官家的手诏,尽可以慢慢的走。你曾经说过想要去江北,当时我恳求你留下,现在……现在心中真是懊悔不及!早知如此,当时就放你走了!”

  

  萧山笑了一笑,道:“其实留下也挺好的,殿下待我一直不错。只是,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离开?”

  

  赵瑗摇头:“你别问我,我答应过阿爹,不说的。只是……只是……”说道这里,赵瑗忍不住看向萧山,他心中也明白,这一去,两人恐怕就此不会再见面了,想起这两年来相处的点点滴滴,赵瑗心中难过,更添别离之情,紧紧的攥着萧山的手,低头道:“你记得更名换姓,一面秦贼暗中下毒手。找到了安身的地方,也不要给我写信,我怕被旁人知晓。你……你多保重!”

  

  萧山急道:“那你呢?你肯定会遇到危险……”

  

  赵瑗缓缓摇头:“不会的,你我第一次见面,你曾经说过秦贼会只手遮天,那时我还不信。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他已经将我身边的人都除掉,三五年中,不会对我动手的。”

  

  萧山还想说些什么,却不料赵瑗猛然伸手,捂住萧山的嘴巴。他深深的看着萧山,想要说话,却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过了很长时间,才道:“你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官家是我爹,我姓赵,有些事情不能说,你也不要问。”

  

  萧山点了点头,他看着赵瑗的神情,根据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的诡异走向,也差不多猜出个□不离十来。

  

  赵瑗道:“你快走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要再回来!临安这种地方,根本没有公道天理,不是你该呆的。”说毕,便将手中的缰绳交给萧山,自行奔出两步,忽然回头:“萧山,你人很好,我不会忘记你的!”

  

  萧山看着赵瑗远去的背影,一时竟有些恍惚起来。

  

  尚未等他回过神来,便听见身后有一声咳嗽想起:“原来你叫萧山?!”

  

  萧山回过头,见到韩世忠正站在自己背后,觉得有些惶恐,忙道:“这是我的本名。”

  

  韩世忠问道:“你可有去处了?我听说你准备去江北?”

  

  萧山道:“本来是有这个想法的,但是现在……我很担心殿下,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韩世忠道:“殿下刚刚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么?你别担心他了,他是官家心爱的儿子,什么事情都不会有的!倒是你,去江北可是非常不妥当!”

  

  萧山一愣,看向韩世忠,问道:“为什么?”

  

  韩世忠道:“你想不想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萧山点头,韩世忠道:“殿下年纪小,恐怕是见到秦贼张狂,官家懦弱,所以失了信心,也是有的!但是我们这种人,可千万不能和他一样的想法!秦桧今年已经五十五岁,还能活几天?待他一死,必然会是不一样的天下!”

  

  萧山道:“要是他活个八十……”

  

  韩世忠哈哈大笑,道:“你急什么?官家难道还能容忍他活个八十岁?恐怕现在已经在祈祷赵家的列祖列宗,让秦贼早死了!”

  

  萧山见韩世忠乐观,刚刚的阴霾也一扫而空,问道:“为什么去江北不妥?”

  

  韩世忠道:“你若是去江北,就算是能创出一番事业,将来投奔朝廷,也是个归正人的身份,难以受到重用的!”

  

  萧山奇道:“归正人?”话一出口他立即明白过来,归正人是当时南宋对于金国投靠过来的将领官员的说法。因为这种人身份特殊,在金国或是受了气,或是不得志,才会投奔南宋,但这样的身份十分尴尬,皇帝不会信任这种人,朝中重臣更加不会信任这种人。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既然能够背叛金国“弃暗投明”,未必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再来一个“弃暗投明”。以后的辛弃疾,也正是因为这种身份的原因,一直受到打压,终身未得重用。

  

  韩世忠道:“你若只想带领个万把人,那去江北也未尝不可,但是我给你的东西你要还给我!那玩意你带着就没用了!”

  

  萧山摇头:“这当然不是我的志向!”

  

  韩世忠道:“那就不要去江北,留在大宋境内才是最好的选择!”

  

  萧山迟疑道:“今日得罪了秦桧,留在这里恐怕也难以大展抱负,等他死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韩世忠道:“我有一个旧部,名字叫做邵宏渊,现在正在淮西一带,我听说你的父母也去的淮西,我给你书信一封,你既换了名字,去投奔他,充作效应。淮西一带最近多是流民走寇,正缺人手,你去那里改了名字,正好有一番作为。等到将来朝廷要用人之际,你也不会有身份上的尴尬,岂不比去江北金人的地盘好得多?”

  

  萧山听了这一番话,心中感念韩世忠为自己想的深远,连未来十年之后的事情都想到了。

  

  他深深的朝着韩世忠鞠了一躬,翻身上马,朝着淮西而去。

  在半路上的时候,萧山想起来韩世忠给的东西自己还从未看过,便取出来看,一看之下,不由的大为震惊。

  果然如韩世忠所说,这本岳飞留下的兵书,决不是一般的哪些市面上见到的兵法,而是一本前无古人,千年之后才有来者的,经典教科书。

  萧山记得清楚,当初入军校时,也在内部发行过一本类似的东西。当时他看了之后,就觉得震惊无比,而现在,他看着手中那厚厚的一叠岳飞留下的手稿,心中的震撼之感,比当初更甚:竟然有人在上千年前,就能够有这样的意识,留下一份这样特殊的,绝对不可能找到第二份的“兵法”。

  萧山一路北行,一路翻看,又亲自装订成册,他本来是准备直奔淮西而去的,看到了这份岳飞留下的东西,却临时改变了想法,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且说赵瑗回到王府之时,天色已亮,他看着王府中张灯结彩,喜庆未过,但心情却是已经降到了冰点。

  

  然而,还有一场更加狂烈的风暴在等着他。

  

  赵构不敢承认是自己放走了“逆贼”萧山,慌乱之下将责任都推在赵瑗身上。

  

  这刺客之事本就是因赵瑗而起,现在赵瑗说不追究了,秦桧也无法再强行扯着深究。但秦桧心中对赵瑗痛恨非常,必欲除之而后快。

  

  秦熺依旧建议刺杀,被秦桧痛骂一顿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么蠢,如果真的杀死了赵瑗,赵构岂会干休?

  

  秦桧是玩弄人心,试探旁人底线的高手,他在得到了赵瑗生父去世的消息之后,便想出了一条毒计——让赵瑗回老家,为其父守孝三年。

  

  隔日,便有御史台上表弹劾,说赵瑗当回家守孝。赵构本不愿如此,坚持着不肯放赵瑗走。

  

  秦桧见赵构不允,便去找吴贵妃的关系,劝说她:“普安郡王并非娘娘从小养大,他若成了储君,岂会对娘娘亲厚?不如娘娘去劝说官家,让其回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间,娘娘养育而大的孩子,尽可以讨得官家欢心,成为储君!”

  

  吴贵妃见秦桧说的有理,便和韦太后一起劝说赵构,让赵构赶赵瑗回家守孝。

  

  赵构无奈,他虽收赵瑗做养子,但并未立其为皇子,现在赵瑗生父亡故,也没有道理留着他在京城的。

  

  正在赵构自己左右为难之极,赵瑗也在询问自己老师史浩的意见。

  

  史浩道:“殿下离京,暂避风头。官家被秦贼逼迫至此,定然心中痛恨他之极。等到孝期一满,殿下再次归来,未必便会是今日的情形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所有人都知道,赵瑗这一走三年,恐怕是会渐渐的失了圣心了。

  

  赵瑗也感到秦桧在京城势力过大,又有赵构的纵容,自己难以立足,此刻见赵构为难,便主动上书,请求离京,给了赵构一个梯子下台。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