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95

绍兴十一Ctrl+D 收藏本站

  

  萧山叹了一口气,他也不能对虞允文说明真实内情,只是摇头道:“很严重的事情,不是能够轻易原谅的。算了不说这个,彬甫兄你不会真的要跟我同去镇江吧?非是我小气,实在是不太方便,一个小小部将,怎敢随便取士,若彬甫兄只是想在这里玩玩儿我尽可做主。但如果想呆在军中就职,还是要去跟邵统制说一声比较好。”

  

  虞允文眉头轻蹙,心念微转,忽然想到一条妙计,便对萧山笑道:“萧兄弟,你我一见如故,不如结拜兄弟吧!”

  

  萧山吃了一惊,有点不太适应。他知道这个时代,好朋友之间多爱结拜兄弟,特别是在军中,结义兄弟不单单是哥俩感情好,还有着一定的政治因素。但他受天朝军队教育多年,明令禁止这种兄弟义气拉帮结派,已经变得从心底里有些抵触这种结拜兄弟了。现在忽然听虞允文提出这个要求,有些迟疑的道:“这……彬甫兄前途无量,萧某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将,似乎……似乎不太……”

  

  虞允文上下打量了萧山一眼,有些不以为然:“我都没嫌弃你粗野莽夫,你竟然嫌弃起我来了?”

  

  萧山眼见自己不答应就要得罪虞允文,他在心中衡量了一番,如果按照历史的走向,虞允文将来会是丞相,和他结拜自然是百利而无一害。即便自己的蝴蝶翅膀扇动过后,历史会偏离原来的走向,虞允文也会是前途无量,不论从个人角度看,还是从自己的前程看,和他搞好关系都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些,萧山忙道:“不敢,恭敬不如从命了!”

  

  虞允文大喜,当即跳下马来,将还有些磨磨蹭蹭的萧山也拉了下来,找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又恰逢周宏、金胜二人也在旁,便邀其一起结拜。萧山在旁看得目瞪口呆,这种事情居然还能够见者有份!他很怀疑如果恰逢秦桧在一旁,虞允文也要拉其结拜。

  

  周金二人见虞允文是读书人,又有功名在身,自然是求之不得;而萧山年纪轻轻就已是部将,行军作战更是不凡,将来必然大有前途,能够和他结拜更是欣喜。四人撒黄土,烧檀香,在地上拜了八拜,齐声道:“今我四人结义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萧山拜完,有些胆颤心惊问的问道:“彬甫兄,你,今年多大了?”

  

  虞允文道:“哥哥我今年已经虚度了三十六个春秋了!”

  

  萧山剧烈的咳嗽了起来,觉得自己肯定要活的比虞允文长,跟他同年同月同日死自己真的比较亏。而且,他朝着虞允文看去,这哪里像是三十多岁的人?皮肤光洁的找不到半丝皱纹,就连笑起来的时候,眼角额头都没有纹路,头发又黑又亮,没有一根白发,说他今年刚满二十都让人觉得其虚报年纪。

  

  四人叙了长幼,虞允文年纪最大,算是大哥,周宏次之,算是二哥,金胜是老三,萧山最小,是这三人的小弟。

  

  萧山看着面前莫名多出来的三位兄长,快要内伤致死——还没收到一个小弟,就先当了别人的小弟!

  

  周宏金胜二人都道:“今日结义金兰,乃是喜事一桩,等进了镇江府,当设宴庆祝才是!”

  

  虞允文笑道:“不错,那就我这个当大哥的做东好了!”周、金二人都道:“唯大哥之命是从。”

  

  结义过后,众人再次上路,途中虞允文对萧山笑道:“贤弟,当大哥的要去你军中谋个差事,这回不要再拒绝了吧!”

  

  萧山直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他耍了。他呆楞了半晌,才道:“那是……自然的了,小弟……恭敬不如从命!”

  

  虞允文哈哈一笑,和萧山并辔而行,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镇江府的南门进入。

  

  萧,周,金三人先去见统制官邵宏渊,邵宏渊早就听说了消息,为三人接风洗尘,席间问起平乱的具体事宜,萧山一五一十的说了,并未隐瞒周、金二人兵溃之事。

  

  周宏和金胜今天中午才刚刚和萧山结义兄弟,晚上宴席间见萧山不为自己隐瞒,心中便有些不太高兴起来,但也不敢当着邵宏渊的面发作,只是闷头喝酒。

  

  等萧山全部说完,邵宏渊说要上报朝廷领取封赏的时候,萧山才起身,朝着邵宏渊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邵统制,末将有个请求。”

  

  邵宏渊心情甚好,对于这次平叛的主力萧山也很是看重,便道:“什么事,你说吧!”

  

  萧山道:“此次平乱,本是周,金两位将军率军,末将只是帮忙的。虽然中途出了点小意外,但若非两位将军及时赶到,也不会进行的这么顺利。末将不敢居功,更不敢要任何封赏,且我与两位将军已经结义金兰,当小弟的也不敢和哥哥们争功劳。还请统制上表朝廷的时候,不要提及末将的姓名。”

  

  当初萧山前来投奔的时候,已经对邵宏渊将情况说明,现在提出这个请求,邵宏渊自然知道是为了什么,点头应允。周金二人一开始以为上头要责罚自己兵溃,却没想到只是萧山一句话,顶头上司就将罪责变成了领功,他们只当萧山念及结义之情,所以要将功劳给自己,心中不免觉得萧山够义气,是真哥们。

  

  等接风酒宴过后,萧山特意的留了下来,对邵宏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也是和虞允文在半路上商量好的事情:邵统制,这次收缴而来的俘虏,末将想要留下。

  

  皇帝还不差饿兵,萧山忙活一场什么都不要,让邵宏渊心中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现在听说他要俘虏,便欣然答应:“这个好说,只是有一点比较麻烦!”

  

  萧山十分恭敬的听邵宏渊说出到底是什么地方比较麻烦:他现在是部将,如果一下子多出五百手下,那就差不多有一千人了,萧山就会是正儿八经的将军,至少是镇江府带兵最多的部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手下三百人不起眼了;如果萧山想要这些人,又不想引起上面的注意,那这些俘虏只能算作黑户。

  

  萧山听了半晌,总算是明白了邵宏渊的意思:这五百俘虏自己想要收编也没关系,但不能正式归入军籍。好处是自己手下有上千人,上面也不会知道,自然不会引起秦桧的注意,能够低调;坏处则是朝廷不会发放这些人的粮饷,这些人吃饭问题,需要萧山自己解决。

  

  邵宏渊说完,便看着萧山,劝道:“萧山,你是韩相公的相识,呆在这里我尽可保你安全。你恐怕有所不知,当年韩相公手下只有三万兵马不到,却上报有五万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萧山从未听说过这件事,有些吃惊的看着邵宏渊。

  

  邵宏渊道:“为了吃空饷啊!将来用钱的地方多着呢,绍兴七年的时候,官家曾经派人下来查,各处驻军都虚报过人数,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嗯,不对,唯有岳少保没有虚报过人数。可岳家军自己不仅屯田,还做生意买卖,饶是如此,也才勉强能够支撑兵饷粮草,一到战时,岳少保就要为粮草的事情头疼。依我看,你曾经当过普安郡王的侍读,也算是押了一宝,在我这里混个几年,等风头过了,必然能够受到提拔,不急在这一时,你又何必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萧山朝着邵宏渊深深鞠了一躬,道:“多谢统制厚爱,末将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人的粮食。”

  

  邵宏渊点了点头,道:“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多说了,他们的住处我尚且可以解决,镇江府还有一些破旧的军服,和破损的兵器,可以借给你用一用,但肯定是不够的,你自己也要想办法补上缺口。另外,这件事情只有你我二人知道,所以军服兵器要尽快的弄成和其它兵丁一样的,不然上面追查下来,我就只能说新近投来的兵丁,还没来得及入册了。”

  

  萧山谢过邵宏渊,又跟他说了几句之后,便转身告辞。

  

  周宏金胜和虞允文三人早就在府邸外等着,见到萧山出来,便拖住他不放,要去和他再吃一杯酒,当做庆祝今日结义金兰。

  

  萧山推脱不得,便和三人一同前行。镇江府虽比不得临安繁华,但也是江南重镇,南宋朝廷经营多年,街上酒肆茶馆甚多,街道上青石板铺地,不时传来小贩们的吆喝叫卖之声。萧山的意思是随便找个酒肆就得了,但周金二人却不应允,都说:“大哥做东,你还替他省钱做什么?”

  

  萧山便不再说了,周金二人将萧山和虞允文带入镇江府一家最大的瓦舍中,要了二楼的隔间,又叫了两个妓-女作陪,一时酒菜上来,两个妓-女一个手执板牙,一个怀抱琵琶,唱了一曲柳永的《望海潮》。

  

  虞允文倒是面不改色,周金二人乐在其中,萧山却有些不太自在起来,四人喝了一回酒后,周宏便首先说道:“听说大哥文采斐然,今日军中兄弟得知我认了这么个大哥,都羡慕非常呢!”

  

  虞允文微微笑了笑,指着正在唱曲的那名妓-女道:“要说文采,柳三变在此,我可不敢自夸!”

  

  萧山听到虞允文这样说,便去听那两名妓-女的唱词,只听的歌声婉转,宛若黄莺出谷,词也写的绝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沙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萧山听到那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他不由的起身,脸色微变。剩余三人都是一脸诧异的看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反应奇怪。

  

  却就在此时,忽听得隔壁有一人拍手鼓掌:“好词,江南风物,果真不同!”

  

  萧山心中有着一股不能言喻的诡异之感,却正在这个时候,隔壁那人已经走了过来,朝着萧山四人笑道:“几位好兴致啊!”

  

  萧山朝着那走过来的人看去,只见是位年轻的公子哥,约莫二十出头的样子,身穿月牙白的锦袍,手持折扇,腰间挂着玉坠,头顶带着逍遥巾,面目清俊秀美。想必刚刚那句称赞之词,就出自这位年轻公子哥之口了。

  

  周宏金胜见了这人,都笑道:“我们几个粗人,在这里饮酒,公子不嫌弃,也过来同饮一杯吧!”

  

  那人也不推辞,朝着萧山四人拱了拱手,目光落在了虞允文身上,道:“这位兄台看起来甚是不凡,敢问高姓大名呢?”

  

  虞允文便起身回礼,道:“某姓虞,名允文,字彬甫,还未请教兄台大名。”

  

  那青年公子笑道:“我姓……颜,单名一个亮字,字……嗯……字元功。”萧山从未见过什么人说自己的名字还要想半天的,心中不禁有些暗暗的奇怪,不免朝着颜亮多看了两眼。

  

  颜亮跟几人互通过姓名之后,便坐在席间,问道:“刚刚听那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端的是写得好,不知是何人所作。”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