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146

绍兴十一Ctrl+D 收藏本站

  赵构摇头叹息,道:“朕说了那么多,怎么你还没听明白呢?你和瑗瑗一直关系很好,你们年纪差不多大,同龄人更好说话一些,你去劝劝他。朕禅位与他,也算得上是让他为朕分忧的意思,你不论用什么方法,总是要劝动他!”

  

  说毕,赵构一挥袖子,完结了谈话,不给萧山任何反驳的机会。

  

  萧山只得躬身道:“臣,遵旨。”

  

  从厅中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萧山捉摸着赵瑗的情况,这个时候登基显然不是什么好时机。赵构出来的匆忙,手续肯定不全,连新皇帝祭天祷告四方的礼仪都不能够做。而且城中形势危急,也没时间给他做这些新帝登基的仪式,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之极。

  

  况且赵构还在城中,即便是赵瑗登基,赵构也会成为幕后主手,想要办什么事情都会有所牵制。更加让人不好想的是,听赵构话里的意思,等到完颜亮兵退,两人抵达临安的时候,赵瑗还要把皇帝的位置让出来还给赵构。这种坑爹不讨好的事情,谁愿意去做?

  

  何况此刻是赵构极力去劝赵瑗登基,但襄阳城外的人并不了解情况,大多数只会以为赵瑗是挟虏邀君,对于赵瑗的名声也会是一个极大的折损。

  

  总之,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赵构的禅让登基为帝,百害而无一利,赵瑗要是愿意才见鬼了。

  

  但赵构的命令不能不去照做,萧山在院中想了半晌,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赵瑗,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萧山将自己的衣服整了整,这才来到赵瑗的房外,躬身道:“殿下,臣有要事求见。”

  

  赵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倦,也有些低沉:“进来吧。”

  

  即刻便有小太监出来给萧山开门,萧山看了一圈,注意到常年跟在赵瑗身边的太监甘昪不在这里,心中稍稍有些惊讶。

  

  他走入房中,其间的太监没等赵瑗说话便退了出来,将房门关好。他和赵瑗也不过就七八天没有见面,但现在萧山看见赵瑗坐在房中的椅子上没精打采的样子时,竟觉得似乎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一般。

  

  他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微微发颤:“你……还好吧?”

  

  赵瑗姿势没有动,只是抬了抬眼,朝着萧山看去。

  

  萧山有一种想把赵瑗搂在怀里狠狠的揉一番的冲动,但心里有些纠结,不知道是不是该上前。

  

  却不料赵瑗朝着他招了招手,道:“过来。”

  

  萧山便走了过去,赵瑗伸出手来,轻轻的握住萧山的手。

  

  这个动作让萧山不再犹豫,他站在赵瑗身边,伸手搂住了赵瑗,让他的脑袋靠在自己的腰上。

  

  谁也没提襄阳城中的变故,两个人只是维持这个姿势,静静的呆着。

  

  萧山低声道:“怎么才几天,你就瘦了这么多?”

  

  赵瑗露出一个微笑,抬头看着萧山:“没想到你会来,一开始听说你来的时候还有些担心,但现在见到你后,觉得好很多。”

  

  萧山低头,轻轻的吻了吻赵瑗的唇,他本来只是打算蜻蜓点水便罢,没想到赵瑗的反应竟有些激烈。

  

  萧山缓缓的蹲□子,半跪在地上,和赵瑗接吻。

  

  在唇舌交缠的那一刻,萧山觉得自己一直有些躁动的内心平静了很多。他们互相含着对方的唇,轻轻的吮吸着,良久之后才分开。

  

  赵瑗伸手,轻轻的摸着萧山鬓边的发,低声道:“你也瘦了许多,天也不早了,你早点去歇息吧。”

  

  萧山觉得今天的赵瑗格外的温柔,他不肯就这样离去,只是摇头:“不累,我想坐在你身边。”

  

  赵瑗点了点头,也没再赶萧山回去,过了一会儿道:“阿猫,我不想当皇帝。”

  

  萧山一愣,赵瑗道:“是官家让你来劝我的吧?”

  

  萧山点了点头,道:“这个时候登基并不是什么好事,我没打算劝你。就是……就是想来看看你,这些天一直没见到你,心里很想你。”

  

  赵瑗的嘴角微微的扬了扬,看着萧山:“我也很想你。”

  

  萧山觉得这辈子听到的最好听的话莫过于此,他心中涌起一股冲动,现在就把赵瑗抱在怀里,温柔的对待他,但显然现在并不是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隔了一会儿,萧山道:“估计用不了多久,完颜亮就会知道官家还在城中,必然会大举进攻。现在刘相公没了,到处一团糟,你打算怎么办?”

  

  赵瑗道:“我刚刚已经和陈知府商量过了,城中粮草充足,兵马强壮,别说支持个把月,就是半年也没问题。现在是春季,马上就是酷暑,金人不习惯炎热,盛夏之时我军四处勤王的兵马应该能够到来,金人退兵不是问题。”

  

  萧山道:“退了之后还会来,官家现在这个样子,长此以往绝非善事。”

  

  赵瑗微微扭头,看着萧山的双眼:“所以你其实心中还是希望我现在登基?官家就在城中,我若现在答应,等到金兵退却,回到临安之后,会有很大的麻烦。”

  

  萧山道:“殿下不论怎么决定,我都支持。”说毕,过了一会儿又道:“其实我心中的确是希望殿下能够早日登基,重振河山。拖得越久,对大宋越不利。秦桧已经死了这么长时间,可朝政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比他死之前还要糟糕。金人退却固然不是什么问题,但我担心的是金兵再次前来,朝廷依旧没有任何准备,恐怕那时候会引来更大的祸乱。况且,即便是金兵不来,照此下去,收复河山恐怕要等到下辈子了。”

  

  赵瑗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有想过,只是心中很难决定。”

  

  萧山道:“其实也并非全无好处,若此战得胜,殿下威望势必高涨,如果能够让官家的禅位文书昭告天下,过个一两月,金兵退却后,他也难以改口了。”

  

  赵瑗不语,这件事情的确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弊大于利。

  

  萧山见赵瑗拿不定主意,便道:“现在外面有些乱,官家不肯出去见人,殿下若也长时间在这里,恐怕不是很妙。”

  

  赵瑗点头,道:“是,你随我一同去见官家吧,还是劝说他亲率六军为上策。当对他阐明利弊,想来官家应该能够明白。”

  

  萧山便站起身,刚刚蹲得有些久了,腿都发麻,走路的时候姿势有些僵硬。

  

  两人一同前去赵构房中,赵构正在吃东西,见到萧山和赵瑗同来,心中一喜,对萧山笑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辜负朕所望。”说毕,又对赵瑗道:“瑗瑗,马上准备一下,朕这便下令禅让。”

  

  赵瑗缓缓跪下,道:“儿臣并不敢做这样的事情,还请陛下改变心意,从长计议。”

  

  赵构一愣,随即脸上有了怒色,转而看向萧山,训斥道:“你怎么办事的?”

  

  赵瑗道:“不关他的事,陛下此刻退位,必然会引来中外震惊,形势只能够更乱,临安朝廷恐怕一时之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若是引来更大的灾祸,到时候悔之不及。”

  

  赵构听到了赵瑗这句话,便展颜道:“这个容易,此事只在襄阳城知道,别处不通告便是。”

  

  赵瑗和萧山都是十分的讶异,赵瑗不方便说话,萧山开口道:“这种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到时候金人拿着陛下的退位诏书四处招摇,不是要引起更大的祸乱吗?若陛下执意退位,当将其中缘由彰告天下得知,好安民心。”

  

  赵构沉吟不语,房中没有声音的时候,便听见了外面的喧哗声越来越大。

  赵构道:“你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萧山和赵瑗早就听见外面的哗乱之声了,之前还只是普通的吵嚷,此刻隐隐有了兵器相撞的声音,显然是有些士兵控制不住,开始了武装冲突。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