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179

绍兴十一Ctrl+D 收藏本站

  萧山看着赵瑗,他只觉得对方从未有现在这样可爱过。

  赵瑗自顾自的道:“如果拿下旧京,收复故土,就不会有人敢说三道四。朕想和你在一起,我想和你在一起。当年我就说过,想要收复故地,现在更想了,不仅仅因为天下,国家,百姓,赵氏基业,还因为你……”

  萧山本来是准备干完就带着赵瑗回去的,但他现在也不想回去了,便抱着赵瑗在一片草地坐下,让赵瑗坐在自己的腿上,陪着赵瑗说醉话。

  赵瑗的话题却又忽的变成了别的,转到了萧山身上:“我刚刚亲你下面,你是不是快要高兴的死掉了?”

  萧山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活过来,但他害怕赵瑗明天醒了找自己算账,便道:“我也亲你了,次数比你多得多了,你呢?你喜欢么?”

  赵瑗点了点头,去吻萧山的唇,片刻之后又分开:“舌头不够灵活,不过不算笨,下次含的紧一点罢!”

  萧山听到赵瑗居然跟自己讨论到了技术问题,有些不太适应,但是还是非常虚心的接受意见:“好,下次一定努力。”

  赵瑗的脑袋却又转到了别的地方,他微眯着眼睛,抬头仰望天空,夜空中是绚烂夺目的烟花。赵瑗靠在萧山的肩头,低声道:“每当正旦的时候,我都会想你,今年能够跟你一起过正旦,真是太好了。”

  萧山握住赵瑗的手,对方的手修长干净,掌心有着一层薄茧,握起来特别温暖。萧山用自己的鼻子蹭着赵瑗的鬓角,声音温柔:“那我以后每年都陪你过正旦,一起看烟花。”

  两个人对望着傻笑,赵瑗是真的醉了,萧山此刻也已经完全沉醉了。

  他们坐在地上,两人抬头,通过稀稀落落的枯枝,静静的看着黑暗天空中燃放的烟花,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一些自己也不太明白其中意思的话语,冬夜不再寒冷刺骨,反而在这一刻,变得温馨无比。

  萧山隔一会儿就会去吻赵瑗,有时候是眼睛,有时候是鼻子,有时候是脸颊,他刚刚已经尽兴,此刻心中全无□,但另外一种感觉涌了上来,那是种很温暖,很舒服,很贴心的感觉,犹如春日中明媚的阳光,好像酷暑里吹过的凉风。他发现自己在轻吻赵瑗脸颊的时候,比刚刚和他做更加满足,这是一种很爱很爱的感觉,直抵人的心底最柔软的部位。

  赵瑗有时候也会去吻萧山,说出的情话声音也很迷糊,脸上偶尔还会呈现出孩童般的傻笑,有时候又会有些狡黠。

  萧山平时认识的赵瑗,一直是冷静自持,隐忍老成的,他从未见过赵瑗脸上有过这种傻气和天真的表情,不觉呆了,正在他对赵瑗每一根毫毛都如痴如醉的时候,却冷不丁听见赵瑗道:“来,给我也干一次!你后面说不定更销魂。”

  赵瑗说着,便挣扎着从萧山身上做起,也把萧山拉了起来,强迫萧山转身,去掀他的袍子。

  萧山不敢反抗,但也不敢不反抗,死死的按住自己的衣袍,赵瑗手一伸,就摸到了萧山的裤子,嬉笑着把他的裤子扒了下来,萧山觉得脊背上已经在冒冷汗了,刚想要反手抓住赵瑗,赵瑗脸色就变得十分严肃:“把裤子脱了,屁股翘起来,这是圣旨,抗旨不尊灭你九族!”

  萧山觉得跟醉酒的人说什么都不是明智选择,只是硬扛着不肯。

  赵瑗便又换了语调,趴在萧山的背上吻他的耳垂,声音甜腻:“阿猫乖,让我干一次,保证让你爽到天上去!我会小心,不弄疼你……你乖乖的别再反抗了……我爱你呢……”

  萧山最受不了的就是赵瑗软语,对方现在软硬兼施,萧山觉得自己菊花恐怕守不住了。

  他心中纠结万分,赵瑗提要求,自己当然是无所不从,可是这个要求……

  萧山咬了咬牙:“好!反正就当死了一回了!”

  赵瑗伸手去摸他的臀-缝,笑道:“没那么严重,享受的很……做了你就知道……”说着,便想要挺身而入。

  但萧山等了半晌,却没等到赵瑗进来,他回过头去,只看见赵瑗虽然身体贴着自己的后背,但那物软软的垂着,显然是刚刚被自己弄得尽兴了,一时半会根本硬不起来。

  萧山劫后余生,马上将自己裤子提好,扶着赵瑗:“陛下今天醉了,那件事情日后再说吧……”

  萧山一直身,赵瑗就往后倒,似乎没有半点着力点,萧山手疾眼快赶紧接住了,把赵瑗搂在怀中,对方双眼已经闭上,呼吸沉稳,竟然睡了过去。

  萧山松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以后不论赵瑗如何花言巧语软硬兼施,也一定要把他做到筋疲力竭,让其没有能力打自己菊花的主意才罢手。

  他进林子的时候赵瑗还能走路,现在赵瑗根本走都走不了了,萧山便将他背在背上,走出林子,甘昪依旧等在原地,见到两人这样出来,略微诧异,还未等甘昪开口,萧山便道:“陛下醉了,睡着了,我把他背到寝阁去。”

  甘昪觉得这个任务简直是难如登天,要引着萧山从无人的小路,绕过巡逻的侍卫顺利抵达寝阁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位是皇帝陛下的新宠,看样子比临安皇宫中的谢皇后在皇帝心中更有地位,他的话也不好不听,只能硬着头皮道:“萧相公这边走……”

  萧山背着赵瑗,赵瑗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他的唇正好靠近萧山的耳朵,路上还会去亲他的耳垂,萧山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这样子被人撞见,估摸着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但现在似乎跳进太平洋都洗不清。

  甘昪目不斜视,带着萧山一路心境胆颤,但是再怎么小心,还是被迎面而来的虞允文撞到了。

  萧山只得解释:“刚刚出来如厕,见到陛下昏睡过去,所以背他回去的……”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真是担心赵瑗忽然说醉话,万一来一句“今晚你侍寝”,就要惨了。

  万幸赵瑗只是很安静的趴在萧山的背上,眼眸微闭,没有半点反映。

  虞允文皱眉:“这样子成何体统?陛下醉了,自有太监送他回去,你跟着瞎参合什么?放下来!”

  萧山只能将赵瑗放下,虞允文又朝着甘昪看去,这次说话的时候就没有对萧山客气了,直斥道:“陛下养你简直是养了个废物!去找人抬了銮驾来送回去!”

  甘昪也有些怕虞允文,忙不迭的答应,赶紧跑过去招呼了两个太监,把赵瑗抬走了。

  萧山有些纠结自己是否要跟上,却听见虞允文颇为严厉的口吻道:“你跟我来!”

  萧山四处看了看,周围并没有其它的大臣,远处紫宸殿的乐声隐隐的传来,虞允文疾步走在前面,萧山就跟在他身后。

  两人一路前行,偶尔遇到宫女太监的时候,都朝着虞允文行礼,虞允文也不去理会那些人,径直把萧山带入偏殿,将殿中的人都赶了出去,又把门关上。

  萧山觉得今天虞允文来者不善,他笑道:“二哥……”

  一句话尚未说完,啪的一个耳光就火辣辣的扇在了萧山的脸上,虞允文怒斥道:“你太不像话了!这一巴掌,是替秦老爹扇的!”

  萧山硬抗:“不知道这话是从何说起。”

  虞允文冷冷的看着萧山:“你做了什么,心里明白!我只恨这一巴掌扇的晚了,应该一开始就打的!”

  萧山仍旧嘴硬:“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惹得你生这么大的气。”

  虞允文上前一把扯住萧山的领子,怒道:“你脖子上面还有吻痕,别告诉我是你自己弄上去的!”

  萧山便不再说话了,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虞允文摇头道:“你太糊涂了,刚有小胜,就忘乎所以,多少人盯着你等你犯错,你知道么?你爹把你养这么大,就是让你干这事儿来的?”

  萧山沉默不说话,虞允文道:“天下那么多人,你找谁不好?建康府就有不少小馆,要是憋得慌,哥哥我请你!”

  萧山忽然抬眼,看着虞允文:“我喜欢他。”

  虞允文差点被气晕过去,萧山叹了一口气:“很早前,我就喜欢他了。那时候你问我过,为什么不娶妻,因为……我只喜欢他。”

  

  

  129、北伐

  

  虞允文近乎咬牙切齿:“你当时就打算埋在心里了,那就埋在心里不好么?非要弄出些事情来才肯罢休,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你到底珍不珍惜自己的前程?这只是我知道,但纸终究保不住火,你想过后果没有?”

  萧山走上一步,拉开房门,坐在外面的台阶上,朝远处的一名宫女招手,那名宫女便快步走了过来,萧山道:“去帮我拿壶酒来。”

  虞允文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站在萧山背后,觉得萧山的背影显得有些孤独。虞允文过了一会儿就在他旁边坐下,道:“你不是不喝酒么?”

  萧山道:“心里闷的很,喝两杯解闷。”

  说话间宫女已经端了一壶酒过来,还拿了两个酒杯。

  萧山自己灌了一杯,道:“既然你知道了,我也没什么好瞒的。我很爱他,本来是打算就这样看着,默默的喜欢,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后来……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吧,随便了。”

  虞允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也觉得很郁闷,好容易在萧山身上看到了一点希望,结果又弄成这个样子。

  天空中的烟花还在不停的绽放,萧山微微抬着头,看着在夜空中炸开的璀璨,道:“你们都有妻子,能够和心上人光明正大的来往,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其实有时候我也不想这样,偶尔在一起一次,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也很受折磨。不是想引得你同情谅解,只是,憋在心里也不能跟任何人说,想找个人说一说罢了。”

  虞允文叹了口气,拍了拍萧山的肩膀:“他终究不同与你我,九五之尊不是能够轻易冒犯的。现在你和他好,他自然不会见怪,现在不见怪未必将来不见怪,自古圣心难测。龙阳君的故事你应该知道,年老色衰之后,被魏王弃如蔽履。当年分桃是爱,过了两年就变成犯上了。其实做哥哥的也是担心你将来。都二十七八了,连个孩子都没有,将来养老送终都不会有人。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趁着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断就断了,对大家都好。”

  萧山想到自己和赵瑗的将来,也觉得有些迷茫,他觉得自己不像是以色侍君的队伍,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就算是,那就趁着有色的时候多侍奉两次也是好的。只要赵瑗不嫌弃,他就会一直在他身边。即便是赵瑗嫌弃了,他最多低调点在他身边。

  虞允文见萧山不说话,知道对方现在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了,况且木已成舟也没得拉。

  两人就默默的坐在台阶上喝酒,虞允文最后对此事做了总结:“你自己想好,将来肯定会出事儿的。我现在也是能瞒就瞒,能劝就劝,实在不听也没办法。唉……真是恨铁不成钢,他到底哪里好?长得也就那样,又是皇帝,被别人服侍惯了的,会有什么意思?你这榆木脑袋里面也不知道装的什么,没见过一点世面!”

  萧山瞪了虞允文一眼:“指斥乘舆!”

  虞允文噗的笑了出来,宛若夜花绽放,萧山心中默默的道:其实也不算没见过世面,你自然是比瑗瑗好看,但我还是觉得他最好。

  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紫宸殿的酒宴便渐渐的散了,萧山和虞允文也各自回去,第二日休沐日,萧山也乐的清闲,他在城中巡逻过后,便自行去歇息了。

  第三日是小朝会,萧山心中有些忐忑的去参加了。

  那天趁着赵瑗醉酒,自己没少乱整,不知道对方酒醒了之后,会不会勃然大怒。

  赵瑗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看到萧山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过,萧山很想知道赵瑗对于那天醉酒的事情是个什么反映,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没有了这个机会。

  完颜亮身亡,金国新皇帝完颜雍主动要求合议,是乘胜一鼓作气北伐,还是接受合议,成了众臣争论的焦点。

  以张浚为首的自然是要北伐了,军中大多将领也都认为要趁着士气正盛,一举北伐,夺回旧地。

  但以史浩为首的保守派却认为完颜亮南侵是自取灭亡,金人主动议和不该拒绝,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是不要派兵过于深入敌境的好。

  萧山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对于目前局面的认识,他还有历史上的轨迹可以作为参考。

  历史上完颜亮南侵失败被手下的将军割了脑袋,赵瑗在完颜亮南侵后才登基,全国一片北伐呼声,赵瑗抗住各方面的压力进行北伐,但结果很让人失望。

  由于接替完颜亮上台的金国皇帝完颜雍即时的调整了对宋的战略,一方面主动和宋议和,另一方面迅速的召集全国精锐军队,在开封附近部下重兵,使得金国并不那么容易被一举击垮。

  而南宋这边,由于长期的腐败和军纪松弛,使得这次北伐成为了单纯的军事冒险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又因为主持北伐的张浚用人失策,使得两名统领北伐的将领不合,最终导致北伐中符离兵溃,十万大军溃散无踪,钱粮损失殆尽,朝中主和派势力大涨,赵瑗也深受打击。

  自从此次兵溃之后,赵瑗虽然励精图治,希望能够再次收复河山,但金国皇帝完颜雍也非等闲之辈,他用一系列手段化解了中原各处人民的起义,并且整顿内务,发展经济,使得北伐最终成为梦幻泡影,而赵瑗也灰心失望,早早退位,最后抑郁而终。

  萧山是决不希望看到历史上这种情况重演的,如果现在的情形和历史上没有任何改变,他一定会竭力反对北伐。

  但现在的局面和历史上的情形又略有不同。

  第一点就是赵瑗已经登基两三年,在他登基的这几年中,南宋军队和官场的风气已经有所改变。

  第二则是当年负责北伐的两位将领:李显忠和邵宏渊现在已经有了改变,历史上兵溃的关键人物邵宏渊现在已经成了自己的部属,如果北伐,肯定是自己和李显忠领兵,兵溃的事件即便发生,也不会如历史上那般“钱粮财务尽数散落于道,人马践踏被金人收拾殆尽”的情况。

  第三就是完颜亮比历史上早死了约莫十年,且他所带的兵力不是溃散后继续投奔金国效力,而是基本上被歼灭收编。

  两相权衡,宋朝的综合实力并未全面胜过金国,但也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如果这时候北伐,胜负很难说清楚。但萧山认为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无论胜利失败,赵瑗都必须做好准备,而不能够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宋军的全面溃败而在战与和之间犹豫摇摆,使得朝局动荡,目标不坚定。物质和实力是可以改变和互相消长的,但人的内心必须坚定壮大,矢志不移,任何困难都不能够动摇其决心。

  主战和主和派在庭上辩论,在双方歇息的时候,赵瑗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萧山:“萧相公怎么看?”

  萧山被这个称呼搞的虎躯一震,心中有些旖旎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只是一瞬,萧山便将自己的心思拉回来,躬身道:“臣以为,完颜亮新败,金主完颜雍刚刚登基,金国局势动荡,是个千载难逢的北伐好机会!”

  这话一说,张浚等人立刻对萧山投来赞许的目光,萧山并没有理会这些目光,接着说道:“但是我军的实力,却仍不足以支撑全面北伐。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因为完颜亮南侵,赋税非但没有减免反而有所增加,百姓负担沉重。钱粮只是一方面的考虑,军队的素质则是另外一方面,在大胜的时候固然会士气高涨,但是臣很怀疑我军是否能够承受大败而依旧士气高昂。”

  史浩忙不迭的插口:“萧相公所见甚是,不当北伐!”

  赵瑗心中暗想:这不是说了跟没说一个样么?萧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圆滑,两边都不得罪了?

  萧山接着往下道:“臣以为,陛下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都不为多,若是陛下决心北伐,当排除一切困难,这些年间一切行事,所有的政令,都当以北伐为唯一的目标,而不能胜时则想战,败了就想和。”

  这话一说出来,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主战派则是在强调一定会胜,而主和派一直强调必败,并没有人想过要长期抗战。

  萧山感觉到赵瑗的目光盯在自己身上,他亦抬头,看着赵瑗,四目相较,萧山一字一句的道:“陛下要做好败的准备,不论是钱粮兵力还是心里,只有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才可能尝试北伐!”

  赵瑗的唇紧紧的抿了起来,这些天连日的大胜,的确使得他的头脑有些发昏,多半想的都是北伐胜利后的情形,却很少想过兵败之后要怎么样。

  现在听了萧山的一席话后,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这个问题了。

  殿中都是沉默,几乎是一片死寂。直到夕阳西下,残阳透过窗棂,将大殿中画成斑驳的光影时,赵瑗才道:“萧正平所言甚是,朕当认真考虑,三日后再议!”

  在第三天的晚上,一直坐在殿中,反复思量的赵瑗终于抬起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大殿,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朕已经准备好了,哪怕十年不能成功,朕也绝不会动摇北伐之心!”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