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做贾赦_分节阅读_6

法式杂鱼汤Ctrl+D 收藏本站

剩下那些少女,有家的送回家,找不到家人或是年幼不记事就被卖掉的,分别送到远离京城的几个庄子上,待她们养好身子,自行决定去留。大多数都选择留下来,反正她们也没处可去,留在这,起码能吃饱穿暖,而且主子又和蔼,不必时时担心再被卖去不堪的地方。后来还有几人和庄子上的农户结为夫妻,日子虽过的清贫倒也一生平安。选择离开的那些人,贾赦也都命多多给了银两,派可靠的人好好送去她们想去的地方。

鉴于罪首贾敬已逝,而受害之人又都是倒卖了死契的奴才,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的落幕了。除了受牵连被贬官的贾政和偶尔想起来就恨得咬牙切齿的贾赦,也没人再记起世上曾经还有贾敬这么一个人。就连蓉小包子和蔷小包子也绝口不提此货,从此只把贾赦当亲爷爷承欢膝下。

其中种种,贾赦都一五一十告诉了张氏,半点隐瞒也无。张氏本就是个心善贤良的,二话不说接纳了谢姨娘。亲自安排饮食起居,伺候下人,一切都弄得妥妥帖帖,又时常背着人开解她。只是谢如碧被贾敬吓破了胆子,见到男人便恐惧不已。就算贾赦是她的大恩人也一样。她感激涕零,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接近。反正贾赦纳她一是可怜她遭遇,二是为安置惜春,并没有一丝□在里,这般安排两人倒都很满意,张氏遂不再作他想。

因着谢氏入府已有三月身孕,为了将来惜春声名着想,贾赦夫妻少不得要做一些安排,比如把足月的婴儿归为早产什么的。为此,需要有个信得过的收生嬷嬷。张氏建议用她的奶娘苏嬷嬷,只是苏嬷嬷虽然自己生过三个孩子又奶大了张氏,可倒底没有给人接生的经验,贾赦不大放心。正在这苦恼的当儿,一个人主动上门解决了贾赦的难题。

来者正是上次给宝玉接生的黄嬷嬷,因她经验老道,惯来很受贾府信任,现在贾家有不少孩子都是她接生的。这次她又应邀来府上接生,对象是二房得宠的姨娘,委托人是二房正室太太。或者准确来说,是二太太的得力陪房,塞给她一百两银子,只为一件事——设法弄死那姨娘生的孩子,如果能一尸两命更好。

黄嬷嬷也谋财,但她不敢害命。她只是一个喜欢占点儿合理范围内小便宜的无害的老百姓。一百两银子当然好,她也确实非常垂涎,可如果代价是一个无辜的婴孩性命的话,她宁可不要。但她没能力反抗贾府太太,也不敢反抗。她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呢,杀人或被杀,她哪个也不想选。所以,在京中素有善名的贾大老爷是她唯一的希望了。

贾赦很苦恼。

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按说,那个贾环是他讨厌的贾政的儿子,又是日后卖掉他这具身体的便宜孙女儿的共犯,就这么消失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又一想到,他和他母亲的存在给更讨厌的王夫人添了多少堵,贾赦就很想拍拍贾环的肩膀赞一声“干得好”!但,在王夫人的小心眼之下同时保住贾环和黄嬷嬷着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贾赦纠结啊,纠结。一直纠结到赵姨娘即将生产,黄嬷嬷每天隐秘驻扎于贾赦出门的必经之路上,不屈不挠,贾赦终于下定了决心。

☆、龙凤呈祥

贾赦的最终方案是——让贾环死掉,让贾环重生。

灵感源自同样接近临盆的谢姨娘。

具体措施是:用一个新生死婴替换掉二房的贾环,再由黄嬷嬷把孩子偷渡到大房谢姨娘的产室,连同降生的惜春算做一对龙凤双胞胎。从此,大房里多个儿子,皆大欢喜。至于,贾环小童鞋的品行问题,贾赦相信,作为一个现代人绝对有法子解决,那么多教育理论呢,他就不信没一个奏效。

经手人黄嬷嬷、苏嬷嬷、张氏三人组成临时小分队,计划代号——“龙凤一号”。具体操作,自己摸索。队长贾赦表示“我看好你们呦” !

“龙凤一号”小分队很紧张,同时又参杂了一些激动和兴奋。她们过去别说做,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种事,因此对于能想出这个完美办法的贾赦异常佩服。贾赦暗忖:其实,他也是偷师。话说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女友是个奶奶迷。在那一个半月的幸福时光里,他们俩温故而知新了奶奶的多部小说,其中就有著名的梅花烙。想那堂堂一个亲王府都能轻易偷梁换柱,他这小小一个国公府更该不在话下了吧!而且他也不扔孩子,两个都留下,应该不会出现20年后真女儿和假儿子惊天动地的爱情大戏吧!话说,他一直很奇怪,明明都能把假儿子抱进来了,为什么还要扔掉真女儿呢?都留下不好吗?好像龙凤胎是吉兆吧!有必要这么折腾吗?难道是为了后面好写?他曾经诚恳地同女友讨论这个著名的失误,结果导致了第28次失恋。

本以为多少会有些麻烦,谁想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苏嬷嬷亲自出马,带领三个儿子蹲守在京郊几大人口密集村庄附近,因为怕泄露秘密,所以不敢让人知道,便不好出面索要死婴,只能等到谁家生了孩子却不幸夭折,用草席裹了埋到后山,他们再趁夜挖回去。好在男女不限,终于在姨娘们生产前寻到了一个出生两天便去世的女婴,紧赶慢赶塞到黄嬷嬷的接生工具篮里夹带了进去。

黄嬷嬷方面军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王夫人为掩饰她的恶劣行径,主动出面疏散了众人,只放黄嬷嬷一人进去赵姨娘的产房,其余人只在外面帮助端端水盆,递递东西什么的。因为知道当家太太不待见这个姨娘,所以也没人起疑心。

黄嬷嬷小心地掩住了小婴儿的哭声,又趁着赵姨娘拼命生产,神志不清的时候,快速包好放回篮子底层,用软布盖住。然后抱着事先准备好的女婴尸体高声惊叫。

赵姨娘哭得死去活来,王夫人笑得慈眉善目。黄嬷嬷紧紧抱着篮子出了后门,谢绝了送她回去的下人,径自远去。看到那人关上门,立刻转头去了贾赦房里。

第二天早上,谢姨娘生下一对龙凤双胞胎,母子均安。

洗三礼办的非常盛大,仅略逊于当初的迎春。

满月之后,贾氏族谱上又添了两个新成员。二女儿取名惜春,记于大太太张氏名下,为嫡次女;小儿子贾环,记于生母谢氏名下,但养在大太太身前。同时,抬姨娘谢氏为贵妾,入家谱。

各路大人物竞相送上贺礼。张母第一个赶到,亲手抱了两个孩子,一视同仁的各给了两对金项圈并长命锁。徐大学士连同一干老臣虽未亲至,但都没少了重礼。其他一些年纪、辈分相仿的交好大人都亲自上门道贺,恭喜贾赦添丁。

最大的惊喜来自皇宫。太后懿旨:封荣国公嫡次女,嘉福郡主幼妹,贾氏惜春为县主,赐号嘉和。又赏了惜春并贾环各两对宫制金银手脚镯。皇上跟着招贾赦入宫,大赞龙凤呈祥是为吉兆,好生奖赏了一番。众人又跟着补送了贾赦小女儿晋封的贺仪,贾赦再度设宴答谢。整个荣国府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是的,是整个荣国府都在庆贺。因为有可能会不和谐的二房一家子连同贾母早已在赵姨娘生产完的第二天就举家搬到距荣宁街不远的花枝巷。买了一间三进的宅子,贾母自住一进小院,仍叫荣庆堂,也仍旧将元春留在眼皮底下;贾政王夫人连带贾宝玉住了中间一进,总算贾政还长点记性,没敢叫成荣禧堂;给贾珠留了最外边的书斋。众下人并赵、周姨娘全塞进两侧的厢房和后院耳房,挤挤挨挨,抱怨连天。因为临走前,贾赦送了一份大礼,把大总管赖大连同他所有拐弯抹角的亲戚的全部卖身契都送给贾政,美其名曰:乔迁贺礼。贾政瞪着眼珠,梗着脖子咬牙收下,心中破口大骂。要知道,贾赦此举,足足给他塞来了四百多号吃闲饭的人,他分来的那点家当哪里养活得起?

贾赦可不管他,好不容易有借口把那帮子蛀虫不遭人诟病的撵出去,他怎能手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贾赦欢快地清理了荣国府大半下人库存,合理安排了剩下的各岗位人员,确保一人一岗,责任承包。又专门搜罗了一批三四十个五岁左右聪明伶俐、清秀可人的小丫头,着懂规矩的老嬷嬷们慢慢教导着,预备将来给迎春、惜春做贴身丫头。贾赦特地嘱咐那些教养嬷嬷,人笨点儿没关系,要紧的是忠心和品行,万不能吃里扒外,更不能做出私相授受连累主子小姐名声的事,重点排查有表哥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省的像书中那样,元迎探惜四位小姐身边琴棋书画四大丫鬟,独迎春与惜春的不靠谱,要手段没手段,要心计没心计,还一个跟表哥取款暗通,一个给亲哥私藏脏钱,没得带累了主子声名。特别是现在,两个丫头都成了宗室贵女,尊贵更胜从前,身边人员配备必须跟上。什么“身边统共就两个丫鬟像个人样儿,其他的竟如小鬼儿一般”统统闪边儿去,想当初贾敏在家时身边那叫一个花团锦簇,光大丫鬟就六七个不说,每个还都有小丫鬟服侍着,真真是“副小姐”。自家女儿怎么样也不能比她差吧!一等贴身大丫鬟照八个准备,二等至少十个,余下更是只准多不准少,一定要做出众星捧月的效果才好。

至于小贾环,虽然仍叫了贾环,但培养方向却比照贾琏。除了各种份例稍减一筹,以示嫡庶之别,剩下的都不能落后。反正这个便宜儿子他是不打算还给贾政了,既然成了自己儿子,那就培养他和贾琏兄友弟恭吧!让他们兄弟和睦,以后相辅相成,共同把这个家经营的更好不失为一件美事。如果万一贾环真的不成器,也好办,就早早给他们分家,也不怕闹成他和贾政那样。

不过,贾赦的担忧似乎没有成立的条件。张氏可不是贾母、王氏,她端庄贤惠,做不出苛待庶子、偏颇不公的事儿、何况,她心里清楚这对龙凤双胞胎的真实来历,不会有妒忌、憎恶,只会更加心疼、怜爱他们,尽心照顾不下于贾琏、迎春。而贾琏经过这几年和贾蓉、贾蔷的相处,已经很有了当哥哥的自觉。且现在的贾赦看重他,又已经给他请封了荣国公世子,不必担心有弟弟了会跟他争家业。因此,发挥出了百分之百的兄弟爱,兴致勃勃地盘算着几岁给弟弟启蒙,几岁教他作文习字,几岁送他去考科举,兄弟齐心向父亲学习,一个考状元,一个当探花,创造个一门父子三鼎甲的神奇传说。

蓉小包子和蔷小包子对有个比自己还小的叔叔很兴奋,天天都带上好吃的去看他,跟上学一样准时,风雨无阻。贾赦乐得看他们叔侄兄弟相亲相爱,而且他觉得四只大大小小的包子挤在一起很有爱,便常常主动把他们领到一处联络感情,自己则坐在一旁挨着个的又搂又抱,由大到小,亲完了再从头轮一遍,直到小包子们受不了他的猥琐而退避三舍才傻笑着停手。因为遭到过小包子的拒绝,所以贾赦对于目前拒绝无能的贾环小宝宝格外喜爱。他不会跑,也不常哭闹,而且对于贾赦从头亲到脚的吃豆腐行为从来都欣然接受,主动拍着小肉手,笑呵呵地向贾赦要抱抱,萌得贾赦嗷嗷叫,扑上去又摸又揉,直到满头黑线的张氏看不下去,强行抢走小包子为止。

☆、贾珠婚事

在贾赦一家多喜临门,春风得意的时候,二房的骄傲,贾母王氏的心肝宝贝正在金陵考场里艰苦地奋斗着。

当日,贾珠带着满腹的不可置信看着大伯拿着属于他的监生名额大摇大摆走进考场,只觉得非常气愤。大伯怎么能这样不问自取?就因为他嫉妒自己父亲得老祖宗喜爱,所以便要毁掉自己的前程?大伯难道不知道这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吗?而且他也不顾阖府的前程?只要自己能去考试就一定会金榜题名,到那时,整个贾家就会更上一层楼。可大伯他干了什么?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报复父亲,一手毁掉全家人的希望!何其自私又何其恶毒!

等贾赦秋闱入榜时,贾珠还鄙夷着那个成绩。倒数第二!还不知是贿赂了哪个考官得来的呢,真是丢人!可随后,会试、殿试的喜榜,好似给了贾珠重重一记耳光。他再天真也知道,那这地步已经没人能动手脚了,特别是殿试,皇上亲自阅卷,钦点三甲。贾珠对皇上是敬畏非常的,皇上亲自点了大伯的榜眼,只能是因为大伯真的有这个实力。贾珠的认知有了动摇。大伯他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吗?

贾珠没找到答案。

他在母亲的信心,父亲的鼓励和老祖宗的打气中回到了老家金陵。

一场场残酷的淘汰赛毫不留情地击碎了贾珠的骄傲。他只是在深宅里被养得有些不知世事,只是一直以来被母亲王夫人灌输了错误的思想,人并不笨,也没固执到不承认事实。当他的视野开阔,阅历增长以后,贾珠清楚地意识到了过去的自己是多么的狂妄和愚蠢,而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又做了多少不合礼法的错事。这个倒霉孩子过去15年来建立的世界观完全崩溃了。

原来,荣国府不是自家的!原来,正房不该是父亲住的!原来,母亲只是二房媳妇不能做掌家太太的!原来,堂弟贾琏才是名正言顺的长子嫡孙!原来,迎春妹妹即使是姨娘生的也比自己妹妹高贵!原来,自家享受的一切荣耀、地位和尊荣都是从大伯一家人那里偷来的!原来,过去的自己错的是那么离谱!

贾珠的大脑一片混乱。这种状态下当然是不可能考出什么好成绩的。非常自然的他落了榜,连个秀才也没捞着。这对于已经明白自己处境,急于改变命运的贾珠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而且也摧毁了他最后一丝自信——从没瞧得起的大伯一举高中榜眼,苦读多年的自己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中。连骆驼都能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自然也能压垮贾珠。

贾珠凄凉地病倒在远离亲人的异乡。

他不敢让家里知道,可又拦不住怕担责任的下人。信函送回京城,贾政铁青着脸大发脾气,王夫人一边哭一边大骂贾赦,倒是贾母还算冷静,安排老成持重的家人去金陵接贾珠回京休养。

贾珠拒绝了。他不能这样灰溜溜的回去。他必须吐气扬眉,衣锦还乡,不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京中翘首以盼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元春。想到家人带来的消息——迎春妹妹被封为嘉福郡主,而元春却因失仪被祖母关了禁闭。贾珠心中一痛,他和妹妹元春年纪相仿,感情极深,他是知道元春有多心高气傲的,这样被当众下了面子,不知道她受不受得住。

贾珠越心急,病就越养不好,病好的慢,就更心急。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本来一场小病拖到很重,即使治愈了也伤了根本,必须安心静养好长一段时间。可贾珠还不知道,他正在全力准备下一年的考试。

期间,贾赦来了一趟金陵。却因为贾珍之死又急匆匆赶了回去,没顾得上和贾珠见面。

又一年,贾珠重上考场,遇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被皇上派了江南学政。巡查至金陵考场,偶遇贾珠。十分欣赏他那酷似贾政的翩翩君子外貌和书呆子特有的儒雅气质,顿起爱才之心。又打听到其人是荣国府嫡长子(当时还没分家,李守中远在江南又是书呆子,不清楚形势)甚为贾老太君所喜,立意决定要招为东床快婿,遂向贾珠表露了身份。

贾珠大喜过望。国子监祭酒,桃李满天下。多少学子求也求不来他的青睐,可现在这等好运一下落到了自己头上,贾珠简直欣喜若狂。当后面听到李守中试探地问他是否有婚约时,贾珠急忙表示,自己过去潜心苦读,从未考虑过成家,且婚姻大事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敢擅专。李守中很满意,暗自决定回京便去见贾政,把这桩婚事敲定了。一面又暗示贾珠,自己无子,名下监生名额一定会让与女婿。贾珠于是高高兴兴收拾包袱回京等好消息去了。

回程的路比较漫长,为了不无聊,让我们提前把眼光转回京城。

贾赦无语地看着眼前趾高气扬的东宫太监总管,抽搐地想:“这个太子,脑袋没毛病吧?”

什么叫赏你们一个天大的恩典?娶一个母亲出身青楼的私生女很荣幸吗?就算那是太子的私生女,也改变不了她有一半贱籍之人血统的事实吧!还什么太子最心爱之人生下的女儿,真那么爱的话就让她认祖归宗啊!保证有的是人抢着要!

秦可卿,你丫个大祸水!

贾赦抱头蹲在马车里,狂锤壁板:“不娶不娶不娶不娶……”一口气吼了□声。末了,一屁股砸到车座上,咬着手指开始想办法。首先,绝不能让这个惹祸的玩意儿嫁给自己儿子。其次,也不能让她嫁给蓉小包子。想到这儿,贾赦很想找把扇子让自己风中凌乱一下。话说,这秦可卿跟贾琏同岁吧!今年只有12,就算虚岁13好了,也才是小学生好不好,结个毛的婚啊!而且她比蓉小包子大了将近3岁呢,他们俩究竟是怎么配成CP的啊?

难道是太子强逼?还是贾珍色胆包天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娶个儿媳妇,其实直接抱自己床上去了?想想贾珍那张正经表情下还算不错的小白脸,嗯,还是很有迷惑小姑娘的潜质的。

但,自己又不想扒灰,娶那个惹祸精回来有什么用啊啊啊……啊!贾赦抓狂。街上行人惊恐地望向马车,纷纷避走。赶车的赵大尴尬的摸摸鼻子,也觉得自家老爷十分丢脸,于是快马加鞭往家跑。

贾赦到底还是想出了办法。他现在无比支持门当户对这一结婚原则。秦可卿,既然你顶着个五品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女儿的光环,就别肖想尊贵的荣国公世子了;而你实际上太子心爱女儿的身份,当然也不是一个被夺爵的三等将军儿子能匹配的上的。那么,有谁能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呢?

只有贾珠。

八品典籍使的嫡长子完全配得上五品郎中的养女,而自己不介意把荣国公亲侄儿的身份借他显摆显摆,这样也能搭上太子外室女儿的高度了。真是两全其美啊!

贾赦遂热心的将这桩美好姻缘介绍给贾政夫妻。看着那两双徒然亮起来,绿得发蓝的眼睛,贾赦不厚道地想:“死道友不死贫道,贾珠你辛苦了!”

☆、尘埃落定

贾政正面临出生以来最大的难题。

国子监祭酒的独生女还是太子殿下的私生女?这是一个问题!

前者,身份正大光明,又有得力老爹,是可以肆意炫耀的亲家,而且定了李纨,李守中的监生名额立刻就会过到珠儿名下,实际好处明显;后者,身份不能见光,却有更加给力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爹。就算暂时不能公开,太子也必然少不了自家的好处。何况,有朝一日,太子登基,秦可卿就是公主,珠儿就是驸马,自己就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了,一步登天,将比兄长贾赦更加高贵。可到底是有风险的。贾政左右为难。

王夫人可没什么犹豫。穷酸小官的女儿和尊贵太子的女儿,傻子也知道该选哪个。为此,她甚至一点儿好脸也不给遵照丈夫指示上门探口风的李夫人。在她看来,这李家好不识相,死乞白赖着她的珠儿,害她不能明天就把秦可卿娶回来。李夫人被甩了两回脸子便再不肯上门了,而是告诉丈夫,贾珠实非良配,单是有那样一个母亲就足够出局一百次了。李守中无法,只得另择佳婿。倒是李纨偷偷掉过两回眼泪,她从父亲那里听过关于贾珠的描述后,就悄悄芳心暗许了,以为从此找到了良人。现在初恋破灭,难免伤心一阵子。好在,李纨是个最传统不过的女子,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任何抗拒。后来嫁了别人,过得也不错,而且逃脱了少年早寡的命运。

因为李家主动退出,贾政也不用纠结了。直接找了媒婆去秦家提亲。内心多少还是有点儿遗憾的,到手的监生就这样飞了。因为贾珠第二次也没考上,现在没了监生,只怕又得回金陵了。可转念再一想,只要攀上了太子,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小小一个监生名额又算得了什么!

这边贾政夫妻兀自做着成为未来皇帝亲家的美梦,那边秦家可是阴云密布。秦可卿一听到原先定好的荣国府世子换成了八品典籍的儿子立刻拉下脸回房了。留下秦邦业苦哈哈面对太子门人点头哈腰地赔不是。

可任他们如何折腾也没辙。秦可卿身份不能公开,在外人看来她就是一个五品郎中的养女,且是从养生堂抱来的,父母都不详的孤女,配一个八品典籍的嫡长子没什么委屈的,真嫁给荣国府嫡长子才是逆天呢!

太子也担不起被兄弟们抓住把柄逼下台的风险,他再抽也知道,不能抖着太子的威风强逼一个镇国公府接纳他的私生女。可得瑟惯了的太子也同样不能接受一个国公胆敢拒绝他的要求。

在太子看来,秦可卿可是高贵的无冕郡主,毕竟那是他太子殿下最喜爱的女儿,而且太子也不认为他心爱的女人,秦可卿美丽的生母身份低下。一个纯洁美好的女子,即使不幸沦落风尘仍不掩其高洁,坚守着卖艺不卖身的节操等待着与他相知相爱的那一天。噢!真是太美好了!那一天是他生命中最灿烂的一天,连当初父皇册封他为太子时的喜悦也不能相比。

他本来是想娶那个清新如莲花般的女子为侧妃的,可恨那个善妒的太子妃就是不肯接纳她,甚至还威胁他要上禀父皇。哼!真是可恶至极。他是她的丈夫,又是她的君王,她竟敢反抗!等自己登基了,第一件事就是废掉这个恶毒的妒妇。都是因为她,自己心爱的梦荷才会郁郁而终,一生也没能等到应有的名分,自己心爱的可儿才不得不寄养在一个无爵小官儿家中,嫁不进高门大户。

不论太子有多么愤愤,和贾家的婚事仍被提上了日程。原本想利用秦可卿拉拢贾赦的,毕竟,他是父皇面前的红人儿,他两个女儿是太后面前的小红人儿,他本人又跟京中大部分王公大臣交好,只要拉拢了贾赦就等于拉拢了一大批有力后盾。可是这个混蛋实在太不识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太子咬牙切齿,有朝一日他登基为帝的一天,一定就是贾赦的祭日。

秦家最终答应了贾政的提亲。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婚礼的各项流程足足准备了一年多。尽管贾政和王夫人极力表达他们渴盼早日与秦家结亲的热忱,秦邦业仍是不敢松口,且转达了太子殿下毫不客气的命令:让贾珠务必在成婚前取得功名官职,不然就作罢婚事,另选能人。贾政夫妻满头大汗,诺诺应了,一回府就左手拿糖右手大棒鞭策贾珠去了。

贾珠听说父母给他定下了秦家姑娘,蒙了。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妻子注定是李家小姐呢,而且还有他崇拜的李祭酒做岳父,怎么会变成秦家了呢?

但他也做不出反抗的举动来,只能默默的认可下来,看着父母兴高采烈地忙东忙西做准备,无声苦笑。

贾母却对这桩婚事颇有微词。明眼人都已看出来,这些年皇上对太子的宠爱大不如前,反而对贵妃所出的二皇子多有倚重。而太子原本的优秀也在这些年的吹捧中消磨了大半,反而整天做出一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架势,甚至隐隐表示出了对做了这许多年的太子的不满。这才是最要命的!天家无父子,哪个皇帝也不能容忍有人觊觎自己屁股底下的龙椅,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贾母到底眼光老道,已经看出皇上是有意扶持二皇子和太子打擂台,以便把朝政控制在自己手上。眼下,两方势力正斗得旗鼓相当。他们家这时候贸然投靠一方并不明智。

但是,一来婚事已定,再要反悔那是明晃晃的下太子的面子,现在的贾家可承受不起太子的怒火;二来,贾母也想搏一搏这泼天的富贵。贾母不比王氏那个没见识的,她心里清楚,以秦可卿的出身,就算太子真的登基了也不太可能封公主,甚至郡主、县主都不太可能。皇家可以有义女、养女却不会承认私生女,贾珠想当驸马难于登天。可从另一方面想来,因为不能正名,太子必然对这个女儿抱有歉意,少不了各种补偿,只要利用得好,自家定能乘风而上,鹏程万里。

不过,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贾母的风格,双保险才是王道。这样想着,贾母把目光投向正在安静抚琴的元春身上。这个孙女儿已经14岁了,原本早该订亲,她却一直拖着,就是为了寻个好机会,能让她为家族发挥最大的作用。现在看来,正是时候。两年后大选,元春16岁,正在应选之年。设法操作一番把她送到二皇子府上,相信以元春姿色才华,必是能得宠的。到时,珠儿娶秦可卿,元儿嫁二皇子,这样一来,无论哪方胜出,自家都有保障,都是皇亲国戚。

贾母憧憬着,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她好像看到了自家辉煌重现的那一天——宾客盈门,往来无白丁,而她则是最耀眼的,受人瞩目的老太君。

☆、快乐大年

新年将近,贾赦激动万分。

他一直很向往那种传统的新年。可在现代,年味儿已经淡到加一整瓶酱油也尝不出来的地步了,他也只能是向往。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