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做贾赦_分节阅读_10

法式杂鱼汤Ctrl+D 收藏本站

林母动作更快。于是,四个月后,林家上京送节礼的庞大队列中就参杂进一股住进京中林府等着孝满后上胡家下聘礼的伪装队伍。

等到贾母终于养好身体,理清思绪,指使贾政去扬州接外孙女儿来联络感情顺便控制林家时,林母笑了个桃花朵朵开,破天荒热情地亲自接见贾政并表达了对贾敏不幸离世的惋惜和对未来儿媳的憧憬。

贾政狼狈逃回京城找贾母拿主意。天!林如海要续弦!这怎么可以?一旦续弦,贾家就不再是林如海的正经岳家了,他们和林家的唯一联系就都要靠一个小女孩来维系,而且这个小女孩还明显的被那个该死的老太婆教导的倾向贾赦。在他打着探视外甥女儿旗号和林黛玉见面的短短两刻钟里,那个讨厌的小丫头问了不下十个“大舅舅的问题”。可恶!难道贾赦也在打林家的主意吗?他也打算让他儿子娶小丫头吗?贾琏年纪不匹配,且由皇上指了婚,再过几个月就要迎娶皇后的侄女儿了,林家丫头又不可能做小,明显不是给他。贾蓉、贾蔷错了辈分不说也都有了婚约,还剩谁?难道是贾环?哈!一个庶子!他也配!妄想!

可饶是再怎么气急败坏,贾政内心深处也惶恐的意识到,即使贾环是个庶子,也比他的宝玉更有资格求娶林家丫头,即使贾环不能袭爵,即使他年纪比黛玉还小,即使将来他得不到太多荣国府的家业,可是,只要他有贾赦做父亲,就等于有了通向高官厚禄的星光大道,就等于有了未来匹配三品大员甚至更高人家嫡女的底气。

贾政害怕极了。最后一个翻身的机会,绝对、绝对不能就这样溜掉。

贾母一听林如海要续弦,差点儿又吐了血。醒过神来立刻破口大骂。当年她把一个娇滴滴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七品小翰林已经委屈的不得了,而现在,那个混蛋小子官高了,位重了,翅膀硬了,不把他们贾家放在眼里了,害死了她的女儿竟然还打算再娶,然后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把他们贾家扔到脑后再不联系,妄想!她绝不会坐以待毙!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贾母的想法很美好,可惜找错了合作对象。

在林如海娶继室这个问题上,贾赦比林如海本人还要积极,唯一比他更热心的只有林母。

张氏皱着眉头坐在一边看贾赦上蹿下跳张罗聘礼,跟林府惯理外务的二管家林全不顾尊卑的挤在一处畅谈美好未来,全程以沉默表达她的不满和隐隐的愤怒。

那可是你嫡亲妹妹,尸骨未寒,你就忙着给妹夫拉皮条,像话吗?张氏破天荒第一次跟丈夫起了争执。

可她不知道的是,眼前的丈夫已经换了芯子。这个伪舶来品对贾敏乃至贾母贾政都没有一丝感情。其实,原版也不见得有,连亲生女儿都能称斤论两卖掉的家伙对妹妹能有几两真心?死扒着林如海也不过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已。林如海一死,分人家女儿保命钱的绝对有他一份儿。

贾赦有点儿委屈。尽管理智上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惊世骇俗天理不容。可感情上,他是真的不关心贾敏的死活。

他对红楼人物的感情完全取决于曹大大的文采。对于贾敏这种根本没出场的隐形人物他实在没感觉。当然,隐形的还有张氏。可现在张氏已经实实在在跟他一起生活了几年,就算原先没感觉也培养出来了。而贾敏,不好意思,从穿过来他就见过一回还隔着屏风。让他对一个连长得是圆是扁都不知道的人追思忧伤是不是太困难了?

他是想改写红楼,也想开心快乐大团圆。可那仅限于他看得见够得着又想去管的人。比如贾蓉、贾环,看书的时候他可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两个倒霉玩意儿,同情也就持续了3秒钟。可现在,比亲儿子也不差什么。(话说他根本没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呢。贾琏、迎春是前任留下的,贾环、惜春是捡回来养的,贾蓉、贾蔷更是越界捞来的)再比如贾母,他倒是有心供起来养,可人家不领情,处处和他作对。这不,把他惹烦了,撇给贾政以后只过年抽空去瞅一眼,眼看着落魄成庶民了他也不打算接回来。他就是这么个人,冷血也好,无情也罢,自己过得舒坦才是真的。他又不是特地穿过来当圣母白莲花的,管不了那些不着四六自讨苦吃的笨蛋。

☆、宠物红娘(下)

面对张氏的指责,贾赦有一肚子不满却苦于倒不出来。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把贾琏大婚一应事宜一股脑撇给张氏去料理,让她忙的没时间来吵自己。

这个主意很奏效。张氏这几年过得闲适无比,差不多忘光了之前内务外务一把抓的强大技能。因此,就算现在没有一个碍眼的婆婆跟她勾心斗角,也少了一个没规没距的弟媳妇儿跟她争权夺利,张氏照样忙的焦头烂额,再顾不上去管林家的事了。毕竟,再怎么同情小姑子也没有亲儿子重要不是?

贾赦得了空闲,帮助林管家铺垫好了下聘的事情,便偷偷摸摸上门拜见大师兄去了。

可怜正直到古板的连大御史,被自己小师弟的奇思妙想吓得目瞪口呆。他活了40多岁了,还没见过有给自己妹夫介绍第二春的呢,而且还不是送一个自家同宗同族的远亲去填空缺,反倒真心实意找了个匹配人家的姑娘做继室。连师兄彻底傻了。反应过来就想跳着脚骂贾赦,可是惨败在贾赦可怜兮兮心疼外甥女儿的哭诉之下,的确,也不能眼看着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姑娘以后让人诟病是丧妇长女不是?就算有祖母教导着,到底不如有个娘听着好听。况且,连清也多少知道一些林家的□和贾敏的品行,对其没有多少好感,也愿意自己爱徒能摆脱过去重新开始,可这不代表他能认同贾赦的作为。牵红线这事儿谁做都行,就是贾赦不行。这档子事儿要叫御史们知道了,贾赦非背上一个大骂名不可,那前途可就全毁了。

连大御史义正辞严,揪着贾赦去了书房,关上门大骂一通,完了,警告贾赦,这事儿他接管了,贾赦再不许参和一点儿,并且正式下聘之前一直要装成一无所知。贾赦忙不迭答应下来,毕恭毕敬后退着出了门。一转脸开始狂笑:“噢耶,成功了!”可怜的大师兄啊,上了贾赦的大当了!当日贾赦在跟张氏吵过以后就意识到这事儿办得不妥,想着要推给别人去。正直的连大御史主动接管他高兴着呢:师父给徒弟娶媳妇儿,美谈啊!他的责任全摘出去了,美事啊!贾赦喜滋滋回家喝茶去了,留下连大御史绞尽脑汁思量着怎么能把此事不动声色办好了,还不能叫手下跟他一样正直古板的御史们发现贾赦的前期工作。

得了指点的贾赦也不再对贾母视若无睹了。他开始频繁的上门跟贾母密谈如何阻止林胡两家结亲,同仇敌忾大骂林如海忘恩负义,并一再向贾政保证绝没有让贾环娶林黛玉的心思,你们家宝玉想要尽管去追,他绝不阻拦。

出了门就把贾母的主意转达给大师兄。连大御史黑着脸听完关于“借口林黛玉丧母把她接进京城由贾母抚养,和贾宝玉同吃同住培养青梅竹马的亲密情谊,等名声传开去就可以光明正大提亲让其嫁给贾宝玉顺便霸占林家家产助贾府卷土重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后,坚定了帮爱徒脱离黑心烂肝一家人的信念,变得比贾赦更积极帮助胡林两府喜结良缘了。

在御史头的领导之下,众御史积极加盟,齐心协力销毁证据,就算有谁知道了贾赦的荒唐主意也都闭紧了嘴绝口不提,毕竟没有人想跟御史军团作斗争,那绝对会是一次不得好死的珍贵体验。至于两家亲事,又没碍着自己,谁会费心去管,更不可能知会贾家了。

因此,在贾赦全力拖后腿,御史头全力牵红线,御史团全力清障碍,所有人全力瞒消息的通力合作之下,贾母吐血地收到了正三品胡左院判将在百花节嫁妹妹的华丽丽烫金请柬。在脱离贵妇圈两年之后重收邀请,贾母非但没有喜气洋洋反而气炸了肺。拍着桌子大骂贾赦无能,吼叫着让人去找他来挨骂。但,在胡妹妹出嫁之前,贾母没能成功见到贾赦哪怕一次。下人们垂头丧气回报的不是“大老爷上朝议政,归期未定”就是“大老爷去承恩公家商量迎亲细节”甚至是“大老爷进宫去跟皇帝和皇后娘娘汇报大婚进程”。贾母再怎么气疯了也不敢跟皇帝抢人啊,只好等着,等着。等到贾琏娶了徐县主,跟皇后家结了亲,顺便攀上了皇帝。皇后成了贾琏便宜姑母,皇帝可不就是他姑父了。而在有了皇帝做姑父以后,贾琏还需要一个几乎没印象了的三品巡盐御史的姑父吗?当然不需要。贾赦拿着儿子当借口,华丽丽地堵回了贾母拿贾琏前程说事儿的理由,严正拒绝了继续参与破坏前妹夫婚事,堵得贾母两眼一翻白,眼不见为净了。

贾母为表抗议,非但不应邀出席婚礼而且没有送上一分贺礼。但此等行事。除了让自己背上一个见不得别人好的骂名以为,影响不着人家半点。胡妹妹仍然风风光光的带着一百零八抬嫁妆登上了去扬州的大船,胡哥哥仍然大张旗鼓的摆了三天流水席庆祝妹妹终于推销出去祸害别人,所有人仍然喜气洋洋上门道贺顺便蹭顿酒席联络感情。祖国河山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与再受打击的贾府的凄凉光景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听说王夫人拿30万两银子只给元春换来一个宫女名分的败家举动以后,贾母再一次躺回了病榻,气得连拍桌子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心平气和的大骂王氏蠢妇,守着个秦可卿竟然不知道用,再怎么样她也是知道宫廷里一些门道的,而且废太子经营了那么多年,宫中总会有一两个死忠的奴才,安排个把秀女不成问题,至于花30万两去当宫女吗?

王夫人一听,顿时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骂出主意的元春,骂黑心贪婪的戴权,骂不出头帮忙的秦氏,顺便在心里骂放马后炮的贾母。可惜一切已成定局,王夫人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含恨凑出五千两给元春带上入宫。

贾母经此一事,对元春的智商不再抱有幻想,只是到底也是亲孙女,还是出了三千银子又嘱咐一些规矩便撒手不管了。把个王夫人气得半死,索性以家境困难,需删减人手为借口,把贾母心爱的八大丫鬟卖了一半,当然她自己的四个也减成了两个,让贾母没话可说,顺便同时卖掉贾母得力的赖家人,好为自己掌权铺路。因着这次贾母没能继续在荣国府作威作福,赖家人也没有了先前的风光,赖尚荣更没有了一落地就开恩放出去的殊荣,跟着他父亲他爷爷一起编在奴籍里被王夫人卖到了五湖四海,得的钱,王夫人除拿出两千两给元春带上,剩下的全填补了自己私房,没往公中交半文钱。不是她不爱元春,只是儿子更重要,大儿子病着,小儿子又小,实在顾不得女儿了。

阻止林如海续娶不成的贾家,反而一顿折腾的让自家恶名传遍四九城,不受人待见更胜往昔,就连王家、史家也羞于承认这样的亲戚,为免他们攀扯关系,先下手为强,拿小钱堵住了贾家的嘴,声明不许他们拉拽自家,否则小钱也不出了。送走元春之后的贾家几乎无米下锅,贾母、王氏手上倒有钱,只是各怀鬼胎谁也不肯出半分,这样一来,王家、史家的威胁就十分有力了。贾政出面收下钱咬牙答应不再找两家求助,但必须每年送钱物,两家破财消灾,答应下来。从此钱到人不到,就此撩开贾家不管。林母更是无比怨恨贾母狠毒自私,妄图损林家利贾家,便教导着小黛玉不理他们,要亲近就只亲近贾赦。

所谓“机关算尽反成空”,大概就是贾母了。

☆、史家风云

作者有话要说:插叙暂且告于段落,下面继续主线情节。

  忙完了林家的事情,贾赦暂时安心了小黛玉的未来,转而全力看顾小湘云,要是他没记错的话,史侯夫妻好像是快出事了,他且得小心防备着。

常驻侯府的老郎中云书被贾大人催着一天两遍请平安脉,拍着胸脯保证绝无隐疾。贾赦一听,不是病,那就是灾了,千万小心再小心。果然,在一次大朝会上,皇上点了保龄侯史鼑(读dǐng)的外差出使祁州,贾赦心道:“原来是这样!”

祁州地处偏僻,因盛产铁矿而成为朝廷重视的要塞,要说出使祁州本来是个美差,但坏在它离平安州太近,谁知道那里有没有废太子余孽呢?万一真有,朝廷派去的驻官岂不成了靶子?

可皇上当庭指派,使得贾赦没机会私下里劝说史鼑推辞,眼看着皇上就要定下史侯叫人拟旨了,贾赦情急之下,站出来主动请缨:“臣请求前往祁州。”话音一落,朝上一片寂静。

皇上惊诧于傻猪精为毛这么主动,众大臣琢磨着此事必有玄机,是不是有什么天大的好处在里边,史大老爷有点儿委屈贾赦跟他抢差事,可他做惯了大哥,让表弟也让出了习惯,委屈一会儿也就打算让给贾赦算了,可有人不干啊!

此人乃史家二老爷史鼐,一向因为出生晚了点儿,名分上差于大老爷;智商低了点儿,能力上差于三老爷,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靠祖荫混了个兵部员外郎,跟贾政是一对难兄难弟,共同嫉妒着靠生的早白得了爵位混吃等死的贾赦。

这几年贾赦一路风光,先拿了榜眼,又进了爵位,更靠着救驾之功攀上皇亲,眼瞅着三十出头就混进内阁,史鼐心里不平衡到了极点,现在看贾赦蹦的老高抢着去祁州,心中认定那里一定有泼天的富贵,因此说什么也要帮自家大哥抢到差事,他好能跟着去捡便宜。

因是大朝会,七品以上都有发言权。史鼐跟贾赦据理力争吵得不亦乐乎。皇上和众臣都忙着琢磨贾赦的动机,顾不上喝止二人,苦哈哈的史大老爷只好左劝右劝,结果弄了个里外不是人,一赌气,也不管了。

最后皇上思量着,贾赦一定是想再立功好提挈他家的孩子们。考虑到贾琏已经是世子,去年又中了举人(贾蓉、贾蔷有孝在身不能科举,今年才除服可以出去建功立业),名次也还不错,又娶了皇后的侄女,有自己罩着,前途一片光明,不用小猪费心。而贾环还小,什么事也干不了呢。倒是贾蓉、贾蔷这两个,13岁也不算小了,又指了婚,也该有点儿作为。何况当初为让贾蓉娶简亲王小孙女儿,特特给他复了爵,但毕竟没个说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皇上想,贾赦一定是想得了这桩差事好带贾蓉、贾蔷去立功,这也是人之常情嘛,允了!

众大臣想得也都差不多,因此个个争先恐后,不过皇上原本属意保龄侯,也就没换别人,仍点了史家大老爷的差,不过同时也点名让史鼐和贾蓉、贾蔷随行。至于史家三老爷,对不起,皇上不认得。不过,这史鼎倒是因祸得福,这是后话。

贾赦再怎么担心也不敢去驳皇上的旨,何况他也不知道该怎么驳,说自己知道此行危险,可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呢?没法儿解释。只好回家折腾,包了一大包药材,拜托云郎中千万跟着去,又折回家叮嘱贾蓉、贾蔷,亲自挑一批功夫不错,人也靠得住的护院跟着,最后依依不舍去送行,差点想把自己也打包挂在马上一起跟去。皇上听说后,哭笑不得,随手又点了一营兵马追上去。却不料,歪打正着。

贾大蝴蝶还是有作用的。托他的福,皇上多派了兵刚好及时镇压下祁州的暴动,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而贾赦派去的人也都好好的保护了贾蓉、贾蔷,甚至还帮着他们立了些小功。云郎中同样功不可没,全力保住了重伤垂危的史大老爷得以回京续命。但剧本就是剧本,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换了人也要发生。

史鼐死了。代替了原本史鼑该承受的命运。

消息传回京城,史家大夫人和二夫人同时发了疯,哭天抹泪喊着自家老爷。糟糕的是,二人都有孕在身,只是一个月份小点儿自己还不知道,另一个却行将生产,当即吓流了孩子,大人也没保住,大出血没了。正好赶上送回京的史鼐尸体,夫妻合葬进祖坟,身后连个摔盆的孝子也没留下。

史家大太太痛哭晕倒,意外诊出身孕,然而情绪波动太大,恐有不保之虞。好在贾蓉派人送了信儿,得知史鼑虽伤重却好歹保住了命,倒是能稍微安心些养胎了。

皇上震怒,加派精兵令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带队赶赴祁州。王子腾是个能吏,完美地摆平一切,还能抽出空儿来安排人送史家兄弟归京。贾蓉、贾蔷却没有一道回去,俩小包子自以为理解贾赦深意,发誓要办好差事立功回去,气得贾赦直撞墙。而王子腾也以为贾赦惦记着两小立功,便刻意安排他们做些不太危险又有功劳的事情,倒真的有些成绩,回京复命得了皇上青眼。

只有一个人真正领悟了贾赦的意图,那就是史大老爷。他现在无比感激贾赦的鸡婆让他带上了云郎中,无比忏悔当初怀疑贾赦抢功的阴暗心理,发誓以后一定听贾赦的话,自己干不来的活儿再不揽了。

事实上,他以后什么也不用干了。这次受伤很重,原该致命,多亏了云书妙手回春才得生还,可到底身体垮了,日后只能静养,也算就此废了。

一个废人能当大青朝的侯爷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史家三老爷史鼎冠冕堂皇上书要求袭承爵位,贾赦气歪了鼻子也说不出反对。毕竟大老爷史鼑的情况摆在那里,身有病痛残疾不能入仕,而他又没有儿子,史大太太怀的那一个还不知是男是女,更不知能不能平安生下来。若要过继一个,最近的就是史鼐、史鼎的儿子,可史鼐没有儿子,史鼎也只一个独子,断不能过继,这个爵位就只能拱手让人了。

毫无悬念的,保龄侯易主史鼎,史鼑为国负伤,恩赐了一个三品文渊阁协办学士从此退休荣养。把贾赦气得一个月没跟皇上说话。皇上莫名其妙,后来还是善解人意的夏公公打听出贾赦和史鼑关系极好,表兄弟处得比亲兄弟贾政好上百倍,皇上这才明白宠物炸毛是为哪般。可惜,史大太太的孩子到底没保住,而史鼑伤了根子,此生恐再难有子嗣,这个爵位是没有想头了。不过皇上找了个机会按律给史湘云赏了一个乡君的封号,好歹算挤进了贵女的行列,日后婚配也能好听一点儿。

☆、祁州效应

祁州的大军回京那天,贾赦正好休沐,一大早跑去城外等着接小包子。

远远看见王子腾带队出现在地平线上,贾赦兴奋的满地转圈圈,扑腾着想上马奔过去,叫赵大给死死按住了。赵大当日是跟过贾赦去平安州的,他见识过自家老爷那叫人不敢恭维的骑术,很不敢让老爷再骑马,只得拼命拉着,说些好话。

王子腾也看到贾赦了。他现在无比后悔当初没有先一步把女儿许配给贾琏(话说王子腾想许贾赦也不会要的),就算贾蓉、贾蔷两个抓住一个给小女儿也是好的啊,可惜了了,全被皇上搂过去指了婚。眼下,自家是没什么人能拿出去配贾赦家的孩子们了,王子腾只好叹着气惋惜一回。可他也不是目光短浅到只知道靠联姻来结盟,在他想来,不管什么方式只要能跟贾赦挤上同一条船就是好的。所以,这次他对分到旗下的贾蓉、贾蔷两个格外照顾,那劲头,比教养儿子还卖力,上给皇帝的奏折里也特别点明两小的功绩,姿态摆得十足。

皇上原本就有心让贾赦如愿,接到折子毫不手软开始封赏,给贾蓉提了一级封为一等伯,赐号忠靖,顺手把他原来的品级转给贾蔷,又加了个一等子爵一并塞过去,同时着令内务府按相应品级建府。

结果,贾赦又不理皇上了。

这一回,皇上猜得很快,知道贾赦舍不得小包子了,微微一笑,叫来内务府总管暗示几句,总管是个机灵人儿,领悟了圣意就亲自监工,把没收的宁国府一分为二,按品级改建一番挂上忠靖伯和威烈子爵的牌子上荣国府送地契去了。^//^

贾赦收到地契眉开眼笑,一转脸把女儿们送进宫去奉承太后。皇上在慈宁宫里见到迎春惜春,知道宠物猪气消了,便优哉游哉逛后宫去了。

王子腾是这一次功劳最高的,而且此人十分伶俐,姿态摆得端正,没有一副讨封赏的嘴脸,奏折里也多多写了其他人的好话,毫不居功,皇上十分满意,但眼下没地方让给王子腾升官,只能叫他继续做京营节度使,可立了功的臣子也不能不奖励。又是善解人意的夏公公提醒皇上:王子腾大女儿上次选秀进了宫,因着出身好,一上来就越过小主儿封了贵人,皇上不如去看看?

皇上从善如流,往储秀宫逛了两天,因喜王贵人温良如玉,德才兼备,册为凤嫔,赐居凤藻宫。

王子腾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大女儿成了娘娘,他大小也算个皇亲,当然不能跟徐大学士这等正经国丈爷相比,但走出去,别人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在外面乐颠颠的王子腾不会知道,他们家凤嫔娘娘在宫里过得是怎样水深火热的日子。

按说,一个从二品大员的嫡长女入宫为妃为嫔,出身是够高了,要是恰巧本人又长得如凰似凤,机敏伶俐,家里老爹再聪明能干,那日子是断不会错的。可是,当她身边死黏着一个脑子缺弦儿的姑母生的野心大过天的表姐时,一切都是浮云啊浮云。

王熙凤现在真有叫王子腾给她改名的冲动。原本,她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而皇上也因喜欢她的名字华丽大气,赐她凤藻宫主位。要知道,一般妃位以上才能居一宫主位娘娘,一个嫔能进主位端的是天大的恩赐。可现在的王熙凤对这个恩赐无比怨念。任哪一个娘娘喜迁新宫的第一天就有一个无品宫女冲上来一脸欣喜的抓着手一口一个表妹也不会高兴。更要命的是,当时皇上就在一旁,见凤嫔在宫中遇着娘家表姐,想着有个亲戚作伴能高兴一点儿,都没问问清楚,就开金口提了这个宫女为凤藻宫尚书。

看着元春一脸娇羞,柔柔弱弱地福身谢恩,王熙凤几乎咬碎了一口银牙。

从无品宫女一跃而成五品女官,元春简直是坐着火箭晋位。为这个,后宫里对她怨念深重的大有人在,可她们都比不过王熙凤的痛恨。

什么叫咱们姐妹同心协力伺候皇上?她妹妹好好的在家里陪伴爹娘呢,哪里又多出来一个姐妹了?还同心协力伺候皇上?一个娘娘和一个女官伺候皇上的方式能一样吗?还是你贾元春想踩着我王熙凤再来个一步登天?妄想!王熙凤眼神一暗,表姐,你老老实实做你的尚书女官,待到二十五岁,本宫自然让你风光大嫁,聘出去做正头夫妻,你若有什么歪想头,就别怪本宫心狠手辣,不念姐妹之情了。哼!我凤辣子的名头可不是白得的!

只是,元春入宫是付了极大代价的,自是不肯屈居小小一个女官之位。在她看来,后宫的娘娘们不过如此,便是皇后也不是什么倾国绝色,以她人才相貌,做个贵妃绰绰有余。于是,此后几天,王熙凤就咬牙切齿的看着贾元春每每在皇上面前大献殷勤,气得够呛,奈何人家有个好姓氏,皇上现在看着姓贾的就喜欢,也没详细问问元春到底是哪家出来的。因为皇上还记得自己贬黜了和废太子有牵连的贾政一家,因此,他们家纵有女儿也不应该在宫里出现,所以也没多想。只是听说元春姓贾,就联想到朝堂上的宠物猪,慈宁宫里两个可爱的义女,自己亲自赐婚的两个青年才俊,都是姓贾的。便觉着这是个有福气的姓氏,连带的对所有姓贾的都和蔼起来。

王熙凤强忍怒气不得不接纳了贾元春摆着娘娘表姐的款儿在凤藻宫里颐指气使顺便勾引皇上。也怪王子腾,为着面子,没好意思跟女儿讲自己妹妹干的那些蠢事,导致王熙凤只知道贾赦及其全家圣眷隆厚,因而不敢跟他侄女儿叫板。要是她知道贾赦贾政根本不和,两看两相厌,凤辣子早就把贾元春打发出去扫地了,哪会容忍这个狐狸精一边大讲姐妹情深一边勾搭皇上。而她更不知道,皇上对于贾政及其全家都深恶痛绝,如果知道了元春是贾政女儿,直接一杯毒酒扔去乱葬岗的心都有。

可惜呀,这些都属**,没有人会直白地告诉心直口快的凤辣子,所以这些不那么美丽的误会也只有一直进行下去,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41 寂寞贾赦

贾赦最近很寂寞。

小包子贾蓉、贾蔷祁州建功得以进爵,这是好事。不好的是,这同时意味着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一份家业,就要离开他独立了。刚养到第七年头上还没来得及一痒就要说拜拜,贾赦很不爽。虽说宁国府,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忠靖伯府和威烈子爵府了,离荣国府很近,近到两小可以天天过来喝茶聊天顺带蹭完晚饭再回去,但贾赦仍然不开心。

他想在家里寻求安慰,可惜没人有空搭理他。贾琏正忙着准备来年的秋闱,连带着贾蓉、贾蔷也在忙,他二人新得的爵位都在五品以上,自带监生名额一枚,他俩离有儿子的岁月还早得很,便照着贾赦当年的样儿,自己顶上去考试。三个小家伙成天窝在书房里探讨学习,一不小心忽略了满眼哀怨的老爹/叔爷。

张氏也在忙,忙着跟儿媳妇儿磨合婆媳关系顺便移交管家权。张氏可不想当贾母,一把年纪了还有跟儿媳争权,她可是一直期待娶进儿媳就放权去当老太君享福呢,现下有了可心的媳妇儿,她才不要继续累死累活的瞎忙了。徐氏不愧为大家出身,虽则刚刚及笄,但处事手段比张氏只略差于经验,对于如何打理一大家子吃穿度用烂熟于心,没几日就能上手管事,有条不紊,镇定自若,一下子镇住了老油条们,树立起大奶奶的威严。

徐氏在家时就听说荣国府规矩极大,婆母用膳儿媳要在一旁立规矩伺候着,因此做足了心理准备。孰料,张氏是个省事儿的,除了新婚头三天叫她上前立立规矩,等回完门就免了。而且也不像徐氏打听到的那样,一顿饭从头站到尾,只是象征性叫她布几筷子菜应个景儿,完事就可以坐回自己位置上用饭了。两个小姑子更是省心,皇上宠爱的义女,太后面前的红人儿,竟没有半点架子,笑眯眯收下荷包喝完嫂子茶就一左一右缠歪上去,一口一个嫂嫂叫的亲切无比。令徐氏倍感温馨,婆母、小姑都视她如亲,以后的日子可就舒坦多了。

夫君贾琏对她十分尊重,两人相敬如宾,徐氏对此十分满意,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好婚姻的最高标准了。她是从小读着《女戒》《女则》长大的,家教严谨,坚守闺训,从不幻想才子佳人这等低俗话本情节,连听戏时听到《牡丹亭》《西厢记》一类都自觉回避,从思想到行为都堪称古代大家闺秀的典范。但据她说“自己及不上小姑母一半”令贾赦对皇后娘娘肃然起敬,居然能达到自家这么好儿媳妇的两倍以上,神人啊!赶紧叮嘱闺女们以后进宫要多向皇后娘娘学习,争当新一代大青模范闺秀,俩小萝莉似懂非懂点点头。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