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做贾赦_分节阅读_16

法式杂鱼汤Ctrl+D 收藏本站

王子腾深知和这个脑子没长好的妹妹讲不了道理,干脆就躲着。正好,王夫人进不去荣国府,而他特喜欢逛荣国府。于是,王子腾就天天跟上朝一样,按时去找贾琏聊天,多好啊,一举两得。

倒霉了王太太,不得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打发这个惹人烦的小姑子。更可怜的是本来微恙在身的王老太太,一边是儿子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边是女儿的落魄不堪雪上加霜,大喜大悲恰似冰火两重天煎熬着王老太太快过保质期的老心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好了,心肝脾肺肾都折腾全了,王老太太也活到头了。悲催的王子腾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嘎”一声,熄火了。不得不站在原地,眼睁睁看着原本唾手可得的二品顶戴“咻”一下,在别人头顶上着陆。更悲剧的是,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皇上没有不舍地夺他的情,而且爽快地准了他的折子让他回家丁忧。这一下,非但没能晋升,反而连原本的京营节度使也拱手让人了。

陈兵意外之喜从右迁到左,做了尚书预备役。王子腾无比庆幸自己有理由不去道贺。但是,当女儿王熙凤从宫中传出消息,说皇上怜她丧了祖母,特地撤了她一年的绿头牌让她可以按出嫁女身份守孝的时候,王子腾脸上的表情想来一定是五彩纷呈的吧!

☆、57 史入王府

贾赦高高兴兴过完在荣国府里的最后一个新年,随着贾琏三人再一次进到贡院闭关,贾赦也带着张氏开始蚂蚁搬家。

新建的忠勇郡王府位于距皇城不到半个时辰的皇亲国戚扎堆儿区,左邻右舍全是黄带子,正对面就是自家大女儿的长郡主府,斜后方则是小女儿的郡主府,地理位置让贾赦各种满意。

随府配发的还有郡王专享的长史、侍卫和太监。皇上亲自指定了武艺出众又为人老成持重的二等御前侍卫于文、于武和方天、方羽两对兄弟去做贾赦的王府一等侍卫,又让夏公公挑几个机灵懂事会伺候的小太监送过去,体贴的夏公公特别安排贾赦自选,贾赦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在汪健刁难他的时候偷偷帮他降暑的小太监,试探性地给夏公公描述一番,结果当晚就在书房里见到了开心无比前来报到的小良子,还拉来一个跟他同屋的小阳子,贾赦很大方的一起收下了。善于揣摩圣意的夏公公便又从自己培养的接班人预备役里挑了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小丹子和小凌子一同送到贾赦府上,其中小丹子惯会察言观色,小凌子擅长周旋交际,被认为是能出色的达到成为贾赦左右手的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他们也真的很快就成了贾赦身边得力的当红心腹。至于贾赦从荣国府带过来的下人,因为还没有上内务府的名册,故而暂时分不到王府中的重要职务。

关于这一点,贾赦早在第一时间就跟众人交代明白了,让他们自己决定要不要记入内务府。因为贾赦现在的身份,他府上的下人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不再是普通的家奴,而是内务府下记名的皇家奴才了。可是有利就有弊,一旦上了名册,以后再想要脱籍可就不是主家一句话能说了算的了。这样的政策是为了保障贵主子们的安全,防止自己府上的奴才太过容易被人收买了去,说不定就会出什么乱子。这样一记名,犯了事儿的奴才若没有通天的本事可是一步也逃不开的,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忠心度。

焦大第一个表示无需考虑,他当了一辈子家生子早已经当习惯了,而且他无儿无女,也不用顾虑下一代出身之类的问题,因此麻利地就上长史刘兴那里报了名,分到个第二管家的职务,忙忙碌碌走马上任去了。而其他人都或多或少都有点儿惶恐这个前所未有的大选择,还在观望、考虑,结果被忠心过头的焦大挨着个儿的骂了个狗血淋头。刘兴很识趣儿,一看焦大这副派头和气势,顿时就明白了此人原先的地位。他很清楚,自己一个外派的管事要不是有个内务府世家的出身也做不了当红郡王的长史,他也没打算要完全取代人家原先用惯了的家生子,便自觉自动把焦大摆在了和自己一样的地位上,甚至有些事还会咨询焦大一下,例如以前是怎么个规章,王爷又喜欢什么样的制度之类的。

不过这些事都不在贾赦关注的范围内,搬完家第二天,他就带上小良子、小凌子,又有方天、方羽骑马护卫着往史鼑府上去了。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忙忙碌碌的,都没顾得上关心一下表兄,也不知道他的伤情有些好转了没有。

到了地方一看,贾赦大吃一惊,短短几个月的功夫,那府邸竟然易主了!问了新买主,是个一问三摇头的,贾赦无法,只得忙忙转道往保龄侯府上打听。

这一去,倒省了功夫,因为史鼑夫妻恰好带着小湘云又住回到那府上去了。

原本自受伤以后,史鼑就和史鼎分了家,带着妻女去别院居住。虽说史鼑才是嫡长子,但是因为当时袭爵的是史鼎,所以分家的时候,史鼑反而只分得四成。更因为之前为了还债,把家里好出手的土地田庄卖掉不少,除了当初先皇御赐的不能变卖的保龄侯专属御田,余下已经所剩无几。而史鼎又以史家未来的发展为由,扣下了仅剩的土地和田庄,虽说他还算有良心的多分了银子给史鼑,可是银子毕竟是死物,花没了也就没了。而史鼑不仅有伤在身,就算以前他也是个不善经营的,分来的店铺也没打理好,连赔带卖勉强抵个收支平衡。至于朝廷发放的俸禄,就连一品大员每年的1800两都不够养家的,更何况他的1300两了。(按清朝的官方薪水乘以10,话说清朝的官员过得真惨呐,难怪那么多贪官呢,真要一点儿不贪都没几个活得下去的)不过那些在职的还好,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外官更加各种名目丰富油水,也就没人太在乎那点儿俸禄。可是史鼑不一样啊,他一个恩赐的协办学士,还因伤荣养了,谁还会来巴结他呢?因此就只有靠着不多的那点子俸禄来维持,虽然他们一再节俭,可架不住史鼑一顿药能顶几天的饭钱,如此不过两年,史鼑一家就已经囊中羞涩了。

偏偏在这个当口,害史鼑至此的祸首高严等三人落网了。从黄家的株连九族开始,所有人都深刻地领悟到皇上斩草除根的坚定决心,所有人都躲回家里盘算自家跟那三个倒霉蛋有没有什么牵连,又能不能摘干净。史家作为老牌世家,跟四王八公之间有着各式各样错综复到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作为家主的史鼎细细梳理了一回,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史家开始了疯狂的跳楼大甩卖。

不干净的物品,卖;有问题的铺子,也卖;说不清的土地,再卖,道不明的宅院,继续卖……其中史鼑分到的别院正中红心,史鼎紧张的甚至是直接带着买主去跟兄长商量的。对于家族,史鼑是非常看重的,二话没说,立马交了房契。史鼎好话不断,直说要接了兄嫂回去,分家不分府。史鼑考虑到自家的境况,也就没推辞。

结果,史鼑一家回去的当天就被人下了马威。

虽然史鼎不会为难兄长一家,可不代表其他人也都能这么大度。史楚云就是头一个意见大的。

作为史家第三代唯一的男丁,史楚云一向认为自己应该是尊贵无比的。当年史鼑夫妻一直没有孩子的时候,对他的确也是非常之好的,甚至一度起过过继的心思。只是因为史鼎也只有这一根独苗,史鼑不好意思夺了弟弟的心头肉,便没有开口。后来云书入府,治好的史大太太的不孕不育,生下了史湘云。史鼑夫妻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全扑到亲生女儿身上去了,不免有些忽视了从前当成宝贝疙瘩的侄子。更兼对于云书医术的信任和对史大太太肚子的期盼,史鼑也就彻底熄了对侄子的心思。但也并没有亏待过史楚云,他的待遇仍然是府中孩子们的头一份儿,完全符合他嫡子的份例,只是从前过于的厚待早已把他养刁了,如今回归正轨,就被他恨上了。早在史鼑没出事以前,他就一直对小湘云横眉冷对,百般的找麻烦,一点儿好脸儿也不给。只是史鼎一直管着他,不许他动些下流脑筋。觉得不公平的史楚云就给母亲抱怨,史三太太一听自己的心肝宝贝受了委屈,当即就对大哥夫妇连带还没满月的小湘云恨个彻骨。娘儿两个一拍即合,都不愿意长房生出儿子挡了他们的利益。不过因为一直没机会使绊子,这股邪火儿也就越积越旺了。

现如今,史鼑三人落魄而归,她们怎么能不落井下石呢?至于面子工程,哼,只要折腾的不是史鼑,相信史鼎也不会介意的。借口都是现成的,先前卖了那么多家产,裁了那么多丫鬟,有些活儿少不得就得亲自动手了。

史大太太白天伺候丈夫、照料女儿,晚上夜深人静了就悄悄起床做针线,紧赶慢赶完成了原先的弟妹现今的主母交下的任务,原想着做些事情,他们也能住得心安理得一些,却不料,人家大声夸赞她做的活计既快又好,甜言蜜语扔过来更多。

这一下,白天也得抽空儿做活,自然是万万瞒不住的。史鼑当场就气倒了,哆嗦着要搬出去,不受这份儿窝囊气。可他们又能去哪呢?房子没有了,钱也不剩多少,根本就没有不受气的资本。夫妇俩抱头痛哭,无济于事不说还吓坏了小湘云。

越来越多的针线活不仅占据了史大太太和所有贴身伺候的丫鬟、婆子全部的有效工作时间,连才开始学女红的小湘云都不得不加入进来,帮母亲做些诸如描花样子、配针缠线、甚至是简单的裁铰这类勉强力所能及的工作。她应该感谢夫子把史楚云扣在学里出不来,不然她的日子肯定比现在更不好过。

史楚云被夫子罚了一回又一回,不讲道理的把这些也全算在湘云头上。既然他不能亲自去找那个臭丫头的麻烦,那就让母亲好好招待招待她吧!

对于能让宝贝儿子开心的事情,史太太都很乐于去做。毕竟她连指使丫头去学堂里对夫子指桑骂槐都做得毫无压力,收拾个把寄她篱下的破落户母女又有什么问题呢?左右她也不打不骂,她们就是去告状也没人能指责她什么。

于是,湘云母女分到的活计就更多、更繁杂了。而且史太太冠冕堂皇,她自己和两个女儿也在做呢!史大太太气苦,你女儿纤云、绣云做的是千金小姐的女红功课,而她的湘云却每天过得像个针线丫头,这能一样吗?

就在一家人挣扎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哀境况里的时候,救世主贾赦在侯府门前下车了。

不用史鼑诉苦,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了。早就对史鼎不满的贾赦趁此机会借题发挥,对着史鼎大发雷霆,百般奚落。左右他现在是郡王,完全可以不用给一个无足重轻的小侯爷面子。至于血缘亲情,不好意思,他只认史鼑一个。也只有史鼑在贾赦顽劣不堪的时候(没穿过来以前)还拼命拉着他,不让他堕落的太彻底;同样也只有史鼑在贾母把他折腾的半死不活的时候(刚穿过来那会儿)会对他施以援手,甚至不惜反抗姑母。他可是从来没见到另外那两个露过一回面的,倒是没少给流言蜚语推波助澜,就算没有落井下石,可那明晃晃的讥讽嘲笑也是时刻挂在脸上的。所以,他现在也不打算客气。

大张旗鼓接了史鼑一家从正门进了王府,不消多说什么,大家自己就能脑补出史侯夫妻虐待病弱兄嫂的108种版本。御史闻风奏本,早就想收拾四王八公(现在是三王六公,贾赦、贾琏爷俩出局,宁国公被蝴蝶)的皇上毫不留情当庭怒斥了保龄侯,直把他的脸面剥个精光扔到地上让所有人踩着玩儿,又罚了三年俸禄加一年禁足,没有降爵是因为苦主史鼑没有出头告状,拿不到确切证据,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了他一马。只是,当宝贝义女迎春撒着娇说想要云表妹一直留在府上陪她玩儿的时候,皇上找到了新的惩罚方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素闻前保龄侯史鼑之女,乡君湘云聪敏慧黠,淑德良善,堪陪郡主读书。今特指为朕之爱女贤淑嘉福长郡主之伴读,领二品顺仪女官之俸禄。即日起入住长郡主之父忠勇郡王府。因史顺仪年幼即便于御前效力,故特恩准史氏一族其余秀女免选。钦此。”

贾赦抖着圣旨对史鼑说道:“表哥,这一回你可以安心在兄弟家里住下了吧!我已叫人收拾出怡然居给你和嫂子住。你放心,这院子在王府最安静的一隅,风景极好,又有角门直通外街,你可以随时随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也不用担心有人乱嚼舌头,现在可是谁都知道的,你只不过是念着咱们兄弟之间的情分借住于此而已。”

史鼑再一次拥着妻女痛哭,只不过,这一次却是喜极而泣。有这样的兄弟,他这辈子,也算值了。

☆、黛玉进京

湘云在王府中的生活只有一个词能描绘:娇客。

刚明白伴读是什么意思那会儿,她还很担心这位高贵的长郡主表姐会不会像纤云堂姐那样,当她是小丫鬟一般使唤、讥讽嘲笑,甚至偶尔不高兴了还会掐她一把、打她两下。可是,当表叔王亲切地把她抱下马车的时候,她想,有这样和气的父亲,他的女儿应该不会太倨傲吧!

只是,表姐妹的亲切温柔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让她简直受宠若惊。表姐迎春高贵大方,表妹惜春活泼开朗,她们待她如亲姐妹一般,拉着她的手安慰她,与她说笑,请她吃精致的糕点,送给她珍贵的首饰。那些美味的点心和漂亮的饰品比以前堂姐独享的还要好上百倍。表婶也对她百般怜爱,为她布置了极其华丽精美的绣房,还让人给她量了尺寸做新衣服。

晚上躺在宽大的紫檀木雕折枝梅花柱式拔步床上,湘云还觉得像在做梦一样。就在今天早上,她还在叔叔家阴暗的厢房里赶着做不完的针线活,一上午就靠着一小碗白米粥和一块饽饽两碟小菜填肚子,唯一的期盼是中午能吃饱一点儿,堂姐妹能无视掉她别来找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当中午该开饭了的时候,她和父母亲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来送饭的下人,她饿的好难受,可是看到父亲那难看的脸色就什么也不敢说了。然后就是父亲看到那个黑着脸斥责叔叔一家人的叔叔直掉眼泪。再然后,她就到了表叔的王府,吃着迟来的十六道大菜的丰盛午膳,穿的是表姐还没有上身的、从宫中赏下来的、最好的云锦做成的华服,带着表妹送给她的精巧的赤金镶宝月桂花型对簪和小小一对金质流苏碎叶耳坠,她顿时觉得自己比一向倍受夸赞的绣云堂妹还要高雅贵气。

湘云翻了个身,抱着身上暗红苏绣织金锦被轻轻蹭了蹭,催促自己快点儿睡着。表姐可是说了,明天要带她在王府里到处逛上一逛,让她自己挑一处喜欢的院子住。表妹也说婶婶最近正在给她选丫鬟,拉着她说要一起挑。*.表叔更是当面吩咐下人,让他们叫她表小姐或是云姑娘,要像是对待家里的正经主子一样敬着她。湘云年纪还小,还表达不出太动听的感激,她只是觉得,这样的表叔一家比她的亲叔叔更像是家人。

等到贾琏三人出了贡院,补足了九天来缺的觉,带上各自默写出的策文来见贾赦的时候,湘云已经完全融入了王府的生活。天性开朗的她选中了十分符合她性情的飞虹阁,三明两暗五间正房,院中种有全府最大最好的海棠圃,同时和迎春所住的琉璎水榭以及惜春的清风明月楼都离得不远,与王府中景致优美的碧罗湖遥遥相望。又和惜春一起挑了贴身大丫鬟,连上以前母亲给她的翠缕、翠墨凑足了八个名额。张氏给她安排的月例银子与迎春惜春相同,都是每月二十两,比她从前一年的还多。其他的诸如衣服首饰什么的也都是一样的份例,每一季三十六套新衣,成打儿的纨扇、手帕、荷包、香囊随心所欲的挑拣、更换,各色金玉饰物都是自己照着画册挑选出喜爱的样子再打成的。

此外,贾赦还特地差人去给湘云请回一位教养嬷嬷。金嬷嬷是几年前从宫里放出来的老嬷嬷,和迎春的华嬷嬷、惜春的栗嬷嬷都相熟,以前也曾在一处当过差。只是比不得两位现在太后宫里伺候的嬷嬷尊贵,但也是寻常人家请不动的了。至于湘云原先兼任教养之职的奶嬷嬷——宋妈,因为贾赦对于奶妈子的不信任(源自对书中迎春奶嬷嬷的反感,尽管这一世迎春的奶嬷嬷换了人,而且万万没胆量慢待郡主,贾赦还是在女儿断奶后不久就找借口赏了她一家脱籍出府。不过给够了银子叫他们去乡下当小地主,以防在京中打着郡主奶娘的旗号惹事)而选择了和自家女儿奶娘相同的处理方案。反正教养嬷嬷们也都无儿无女,将来势必要随姑娘们一同出嫁,不怕她们不尽心尽力护着。

贾赦是本着对红楼梦里“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同情和这辈子跟史鼑之间的情分,因此格外照顾湘云,却不想又引发了新一轮追捧。起因是有一次太后召见迎春,湘云作为伴读也一同入宫觐见。因是私邀,便都没着正装,结果给眼尖的太后看到湘云那一身不输迎春的华贵装扮。第二天顺口跟来请安的内外命妇感叹了几句,结果,惜春就被人盯上了。有资格的人家又发现了新目标,纷纷指挥自家适龄的女儿去竞争嘉福郡主伴读的位子。后来,被闹烦了的惜春很有个性的当众宣布不要才作罢。

难得的一个休沐日,贾赦向往常一样,接受了三个女孩的请安,又一同用了一餐丰盛的早膳。心满意足地窝在椅子上打饱嗝,正打算动身去园子里逛两圈儿消消食。忽见焦大领着一个风尘仆仆的眼熟之人走进来,待得贾赦看完送上的信函,脸色剧变——林黛玉进京了!!

灌了两杯茶才喘匀气儿的林府二管家林全,忙而不乱地说明了事情的起因。

贾赦也是到这时候才知道,那个倒霉的废太子一个谋反究竟惹出了多大的麻烦。纵然现在他本人已经伏诛,可是打着他旗号犯上作乱的仍然是大有人在。

江南盐税一直是大青的重要命脉之一,也是无数人垂涎的所在。林如海身为朝廷指派的巡盐御史,所代表的不单单是皇帝的信任,百姓的依靠,还是所有被阻挡了发财路的人们的眼中钉。之前不动他只是因为没找到好机会,废太子的谋反恰好给有心之人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在几方势力的角逐之后,成功者终于将罪恶的黑手伸进了林府。贾大蝴蝶的伏笔再一次发挥出重要作用。林夫人胡妹妹以自己超群的毒术从鬼门关上扯回了冤死鬼预备役的丈夫,林如海经此一事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果断决定送自己不禁折腾的年迈老母和稚龄幼女进京避难。天子脚下,想来是会安全一些的吧。

本来林如海是打算让胡妹妹也一起回京的,正好这样她就可以领黛玉一起回娘家暂住。可是胡妹妹不肯走,她的原话是:“谁知道我这一走会不会就成了寡妇?”听了这话,饶是已经视死如归了的林如海也觉得被噎死貌似不太划算。林母虽然不好意思要求儿媳妇留在枪林弹雨中而自己却回京躲安全,可是对于主动请缨还是万分愿意的。见识过胡妹妹强大的辟毒功能以后,林母表示很有信心。如果不是担心小孙女儿一个人进京会被恶狼叼走,她都想留在扬州支持儿子了。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林母和黛玉一同进京。因着孤妇弱女不能独撑门户,故而准备了三套方案:林母带黛玉同住程家(林母娘家);林母住程家,黛玉住胡家(现在胡家才是她法律上的舅家);和林母住程家,黛玉进王府。虽然林母和林如海乃至黛玉本人都更愿意选择第三种,也相信贾赦一定会照顾她周全,但这一方案有个隐藏风险。毕竟如果认定贾氏是黛玉承认的舅家,那么从亲缘关系上来讲,贾赦和贾政是一样的远近;而从常规上来说,跟外祖母住要比跟舅母住更合适;但是从礼法上来说,贾政家一介庶民,是不配接待三品大员嫡长女的。只是,考虑到那家人从来没守过礼法,所以说……实在有风险。

直到上路,也没有人能想出绝对可以阻止贾母阴谋的强大办法,虽然胡妹妹提供了很有创意的方案——她愿意专门给贾母开发一种只要闻一会儿就能起满身大包的毒香,这样就可以用隔离传染为借口远离贾家了。只是刚提了个开头就被崇尚尊老的林如海给一票否决了。林母将心比心想象了一下,嗯,投张弃权票吧!

林如海哭笑不得,私下里跟小黛玉说,叫她把她母亲偷偷塞给她的那些古怪玩意儿都扔出去。小黛玉眨着纯洁的大眼睛,保证自己身边什么不良物品也没带。林如海闻言,放心地飘走。小黛玉看着远去的老爹,拿帕子捂住嘴偷笑,一边给同样抿着嘴竭力保持严肃的丫鬟雪雁、雪晴使了个眼色:父亲大人,女儿可以保证自己绝对什么都不带,可是,母亲赏给丫鬟的东西,女儿可就过问不着了呦!

☆、老年战争

林如海打点好了一切,择吉日同胡妹妹一起送别了老母和女儿。想到自己做的充足的准备,林如海这才稍微放下一些担忧,转而全力以赴盐课税务。

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些让林如海放心的准备,它们分别是:请黛玉西席贾雨村陪伴老妇稚女同行,沿途起保驾护航之功能;带足大额银票孝敬贾母,以期她能见钱眼开,放过自己的女儿;三是派二管家快马从陆路赶赴京中,先跟贾赦通个信儿。

听完林全的转述,贾赦不禁扶额叹息:这林如海为官恁地精明,怎么当个爹能糊涂成这样?这一堆措施里,就最后一条算踩到点儿上了,剩下的都是什么垃圾办法,送回收站都得被垃圾箱搓个团儿扔出来。

话说,都蝴蝶掉贾敏又蝴蝶去胡妹妹了,怎么林如海还能跟贾雨村看对眼呢?一样聘他做西席,一样请他当保镖,这样看来,估计那封请他帮贾雨村谋复起的道具信也是少不了的了。不过他是绝对不会去管那只白眼狼的,要不然干脆尊重原著,再给贾政送去?让他们俩存周兄、雨村弟再去黏糊黏糊?

至于银票,他敢打赌,林如海要是真把家底兜给贾母知道,那林黛玉有生之年就甭指望能跳出那虎狼窝了。

贾赦摇头晃脑朝胡府而去:“为什么女主角的爹一定要是圣父呢?哦,对了,要不是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崇尚爱情,只知道真、善、美的女主角来呢?那后面的剧情可就开展不起来了。”

世外仙姝的两个舅舅(贾赦和胡说)凑在一处,共同啃掉了三盘香芋斑兰糕、四份核桃芝麻糊、五块香酥苹果盒外加两壶碧螺春,终于敲定了所有细节,分头行动去了。

贾赦第一站直扑连府,他打算先试试看能不能把林如海直接捞出来,要是能行,那他们后面也就不用折腾了。

已升任吏部左侍郎的连清一口拒绝了调林如海回京的请求,并且恨铁不成钢地拎着贾赦衣领喷了他大半个时辰的唾沫星子,逼他背诵忠君爱国守则。被摇得脖子快折了的贾赦满脸痛苦地被迫承认了林如海坚守扬州当靶子用以供人实践绑架、下毒、刺杀等一系列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是绝对崇高的,是值得所有人膜拜学习的并竞相追求的。不过连清倒是答应了派御史去蹲守贾家以及万一林黛玉深陷泥潭时火速以师爷爷的身份把她抢出来。让贾赦觉得今天被喷得好歹还算有价值。

胡说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医学界,他需要确保通知可靠的太医来齐心协力拆有可能出头帮助贾府的人家搭的台子。比如说,在指定的时刻诊断个恶性传染病不得面圣什么的。虽然以贾府的人气值来说不会有人愿意搭理他们。但是涉及林黛玉就不一样了,控制住林黛玉就可以威胁林如海,给他添堵、乱他阵脚、甚至是直接策反也未可知。基于上述原因,还是可能会有人出面支持贾母养外孙女儿的。一旦发现此类人群,基本上就能确定是隐形叛党,所以小胡太医的另一项重任就是把这些人无声无息地放倒在反人类反社会的迷途之上。

尽管贾赦和胡说串联起了绝对雄厚的合伙势力,可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贾氏一族基因里可能会变异出的脸皮厚度。

却说那一日,林家坐船拢了岸。林母因一路上都没能想出个妥帖的应对之法,故而在城外就命换了车轿,打算晚点儿进城,也好富余出时间再做些盘算。

可是贾雨村按耐不住了,眼看着就能得一王爷举荐,复起在望,他是一刻也不想耽误,便启了林母要先行一步,只说是代她们祖孙俩先去报个信儿。林母听后也便同意了。

那贾雨村便快马进了京城,整了衣冠,带上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王府门上投了。这时,贾赦已经知道了他欲求之事,又打定了主意不理会,便吩咐晾了足有他小半个时辰。

待得亲见,这家伙倒是个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之辈。生得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目,高鼻方腮,要不是因为事先知道他后来那些狼心狗肺的恶行,贾赦真的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饱学却不得志的高士。不过,眼下嘛,哼哼!

贾雨村于言谈上很有一套,开口便是不卑不亢,既不显得攀附权贵,又时时把自己放在同宗的层面上,端的是进退得宜。只是贾赦对他横看竖看不顺眼,也就不打算多说。刚一听完他护送林母黛玉上京这一段,立刻出言打断,懒洋洋命小良子递上一百两现银就要打发他走。

当初林如海之所以看贾雨村好,其中一点就是他对于林家的地位财富表现出的熟视无睹。可林如海不知道的是,这一位还是个能屈能伸的好手。贾赦明明白白表示出了纯粹拿他当镖师,想要用钱砸走他的意愿,可人家照单全收了,还郑重其事致了谢,大赞王爷仁厚,送上一堆的高帽子,末了,居然直接掏出那封信,说是林如海所托之事尽付于此。

贾赦被他的厚脸皮震撼到目瞪口呆。

一旁小丹子看出贾赦心思,便出言讥讽贾雨村,想要将他气走。可这一位的忍功再度超出贾赦想象,那叫一个宠辱不惊啊,甚至还能跟小丹子一唱一和的自嘲。贾赦不由得再次肯定,这是一块天生的奸臣材料。

就在贾赦和贾雨村纠缠不休的时候,另一位厚脸皮的贾氏成员已经先一步劫走了林母和黛玉。

林母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是,就在她上京的路上,她娘家侄子程源升了保定知府,上任直隶去了。一走三年,不得不举家搬迁。一下子否决了林母的三种提案。要知道,林母给黛玉安排的所有选择都是建立在程家在京的基础之上的。要不然,她一个老寡妇,既无丈夫撑腰,儿子又不在身边,总不能住到儿媳妇儿娘家去吧,太也不成体统了!黛玉有三个选择,可她只有一个。程家这一记釜底抽薪彻底打乱了林母全部的后续部署。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紧了孙女儿一起往贾府走一趟,对了,她还能抓个机会叫人去向贾赦求救:“老身聪明伶俐的‘贾/假’儿子呦,紧急驰援呐!”

这一回贾家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和财势,下不成马威了,也就直截了当开始上演苦情大戏。

和林母失算于程家一样,贾母也没考虑过会见到她恨之入骨的前亲家,因此,她的表演一开始就被无限拐歪,差点成了笑剧。

贾母一如原著,搂着黛玉大哭贾敏。林母见状,立马跟进,哭得比贾母还伤心,一把扯回黛玉抱在怀里大讲先媳妇儿的贤,又赞现媳妇儿的惠,把贾母未尽之言全堵在嗓子眼里出不得口。第一回合,林母完胜。

贾母定了定神,扯开话题开始讲贾敏幼时的趣事儿,说着说着又抹起眼泪,直愣愣瞅着黛玉说哪里哪里多么多么像她母亲,恳请林母让外孙女留在自己身边,以慰丧女之痛。林母一听,盈盈立起,朝着贾母就拜下去。要说林母年纪确实比贾母小上几岁,随林如海得的三品淑人诰封也比贾母的一品夫人低,正常来说,见了面是的给贾母行礼。可是,考虑到林、贾两家如今的社会地位,这一拜就十分惊悚了。贾母暗叫不好,可不及开口,林母全套礼节已经行完了。一抬头,那眼神比贾母还朦胧,哽咽着谈起了贾敏的逝世对于黛玉造成的不可弥补的伤害,和这孩子常日里忆起母亲便要哭病一回的事实,哀求贾母不要让黛玉留在这个她母亲曾经生活过的伤心地,免得黛玉哀毁过甚,伤及身体,相信贾敏在天上也是会心疼的泪如雨下滴!贾母再度噎住。第二回合,林母K.O.胜。

贾母没辙了,只能寄希望于她祥瑞的金孙能勾住小丫头的魂儿,让她自愿留下。于是,使个眼色,隆重推出粉墨登场的贾宝玉。可惜,她不应该忽略掉自己从来不在意却是书香门第封为圭臬的礼教和黛玉今年6岁,虚岁7岁,刚刚好可以够上避见外男的分界线,而她的宝贝破石头又是个往常惯爱不通报就闯空门的主儿,这结果,当然就很精彩了。

一直全神贯注提防贾母的林母第一时间就发现厅上进来了个疑似年龄超标的陌生小子,当场尖叫一声挡在小孙女儿身前,一边引经据典痛斥这个不守规矩、胆大包天的臭小厮,一边拍着胸脯安慰老姐姐,不用怕,她带来的嬷嬷都是极干练的。果然,两颗贾宝玉最讨厌的老鱼眼珠子在林母发声的同时就如狼似虎猛扑过去,一个捂嘴,一个遮眼,两人合力左右一掐,“嗖”一声,携带某一人形障碍消失于泥金錾花大红猩猩毡之后。贾母半晌才反应过来,当即瞪起了哭红的肿眼泡,一抡拐杖就下了塌,林母在一旁配合气氛地安慰贾母,鼓励她拿出一品诰命的威严,好好敲打敲打放肆无礼的下人。贾母能怎么说?告诉林母你骂的是我孙子?如果没有林母一直喋喋不休的那些老古董礼法,贾母还能澄清事实,可是在林母左一个7岁避嫌,右一个不见外男之后,就算是贾母也鼓不起勇气承认那个“惫懒可厌的下流胚子”是她孙子这个残酷的事实了。

大获全胜的林母成功蝴蝶掉宝黛初见(林黛玉没抬头就被挡住了,贾宝玉没看清就被扔掉了)的经典场面,跟着王府派来迎接她们祖孙俩的、贾母等人一见就齐齐打个哆嗦倒退三大步的、叫做焦大的管家高高兴兴地投奔贾赦去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