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长雍主_分节阅读_151

雅寐Ctrl+D 收藏本站

在禅位大典三天前,齐明曜清楚明白地告诉郑妃,他不愿意纳郑灵燕。而郑妃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他的理由冠冕堂皇——

郑灵燕破相了。

那一跤,令她的额上多了一道褪不了的伤疤,也令她的皇妃皇后梦全成了泡影。

按太医的诊治,留疤的原因是过了最佳的治疗时辰,同时又沾染了晦气。

尽管郑妃与郑灵燕都怀疑滕辉月动了手脚,但苦于毫无证据。而且她们也不太相信滕辉月有此手段,毕竟回甘泉宫医治的决定是郑灵燕下的,为她治伤的太医是郑妃的心腹。

但无论如何,郑灵燕想嫁给齐明曜是不可能了。

对于额上留疤的郑灵燕,齐明曜只说了一个字:“丑。”立刻让她无地自容。

郑妃无奈,只能把伤心欲绝的郑灵燕送回郑家,还因此落到父母哥嫂的埋怨。毕竟郑灵燕是郑家的小一辈中唯一的一个嫡出女儿,非常有价值。如今破了相,想寻一门好婆家都成了问题,而且郑妃在宫中没少嚷开,郑灵燕是要成为齐明曜女人的人。世家权贵中可不乏耳充目明之人。

郑灵燕的人生,至此可谓毁了大半。

郑妃想闹,但在郑太后的压制下,不得不沉寂下来。

因为禅位大典即将举行,宫里的气氛还算平稳安静,但又在无形中多了几分张力。

后宫中已经空出整整一座宫殿,用来安置陆续前来观礼的宗室内眷。滕辉月正是此事的主管人。

他坐在主位,看着一个接一个身份不俗的内眷,在他面前矮下身子,恭敬行礼,大大的桃花眼里,庄严肃穆,大气端然。

97

太安十九年三月初六,刚好是滕辉月十六岁生辰并及冠当日,明帝禅位于嫡长子,端承王齐明曜的大典,并封后大典,在建康皇城盛大举行。

这个日子是明帝定下的。在同一日封后则由齐明曜提出。前者大臣们无法提出异议,后者就不同了。但他们正准备长篇大论劝告齐明曜此事于礼不合,明帝只点了一个“准”字的奏折便下来了,让他们的所有话都噎回去。

齐明曜适时搬出理由:“父皇之意,必是不令本王为封后之事大张旗鼓。”

珍妃薨,明帝心灰意冷决定禅位,这些事于明帝来说皆不值得高兴。若在禅位大典后,再来一个隆重的封后大典,又提醒明帝一次他无法封心爱的珍妃为后,确实不妥当。大臣们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

但也有少数人有另外的见解。在端承王妃滕辉月生辰及冠当日封后,何尝不是给其最好的生辰及及冠贺礼?还是连明帝亦点头同意的。若是故意为之,那这对父子待滕辉月实在太过珍爱了。不是说滕辉月只是珍妃的替身吗?

不过即使心里有这样的疑虑,这些人亦不敢诉之于口。谁也不想得罪如日中天的未来皇后!尤其是这个皇后身前身后还有太多人为他保驾护航。

于是,此事便在各方的默认中定了下来。

福康长公主齐敏是齐氏皇室重要的成员,早已经入宫陪在大儿子身边,与他一共接受其他宗室内眷又羡慕又妒忌的目光。

禅位大典当日举行封后大典,还正好是滕辉月的生辰与及冠之日。那些内眷们想得更多是滕辉月与齐敏无人能及的风光。

虽然此举也把滕辉月推到风尖口上,但齐明曜的回护十分及时,理由又冠冕堂皇,令人无话可说。而滕辉月又何曾怕过出风头之事,端的是泰然自若。

齐敏对齐明曜的表现非常满意,私下对滕辉月道:“阿曜待你极好,你且记着,回馈一二,别寒了人心。既是夫妻,自当互信互爱,同舟共济。”

滕辉月不欲齐敏为他担心,只道:“……孩儿省得。”齐明曜对他好,他心知肚明。但是,他依然走不出心里因明帝而起的阴影。如今,他只愿好好辅助齐明曜,护好阿劫。

知子莫若母。虽然滕辉月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这段时间齐敏待在他身边的时候多了,敏锐地看出一丝不对。

齐明曜和滕辉月之间并不如她之前以为的那么恩爱。

起初她以为滕辉月是恼怒齐明曜令他未婚先孕,可滕辉月对齐明曜没有半分怨怼,倒像个称职的妻子,与夫君相敬如宾。

天下间很多夫妻皆是如此相处。齐敏却知道夫妻间若能相知相许,那幸福愉悦是成倍增加的,一家子的和乐安宁更甚。尤其是齐明曜对滕辉月情根深种,滕辉月只要多踏出一步,两人便能琴瑟和谐。

只是滕辉月的性子高傲,又被骄纵着长大,立下主意了谁的话都不听。以前能令他帖服的也仅是明帝一人。齐敏作为母亲,滕辉月对她足够恭敬,但听话则是未必,含糊敷衍还是很敢的。

此时宫里人多嘴杂,滕辉月是未来皇后,要在人前立威,齐敏也没有坚持要立刻劝服大儿子。她微微一笑,心里另有打算。

************************************************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