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直播教书发家_分节阅读_300

翊小九Ctrl+D 收藏本站

然后就是用物质腐蚀,诱导草原上的民族不游牧,习惯定居生活;引入宗教、推动宗派争斗。

而就算是让他们继续游牧也没什么,只要控制好,就让他们用牛羊马来于大商交换物资。

朝廷放开贸易,允许中原商人涌入让各部落处在不断分封的状态,可以互相牵制。

其实陈述还没有写出最残忍的就是,让人带去传染病;在最不适合游牧的春季,派精锐骑兵去扫荡,逼迫游牧民族春季迁徙,造成人畜的大量死亡等等。

外患给出答案后就是内忧。

内忧一,荆州夷人。

对陈述的答案是:文化蚕食,改土归流。

内忧于外患不同,荆州夷人其实就是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虽是少数民族,但他们也是大商子民,只是因山里的风土民情与山外的不同,又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山外的人们对少数民族的叫法就是夷人。

所以对这些少数民族,开始最好是不要用武力镇压,经过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对少数民族武力镇压,绝对没有好事,不能解决问题不活,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反抗。

所以,对少数民族,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文化慢慢的蚕食,找正直不带有色眼镜看人的官员,去于少数民族沟通,让双方相互了解,慢慢的降低他们的防备心理。

然后再开办书院,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们都去书院读书,经过十来年,绝对能把少数民族的这个问题解决。

而最后一个内忧,南召土司。

如果说荆州夷人是心思单纯的少数民族,那南召土司完全就是狼子野心。

南召土司所原本是朝廷对南召投降后设立的监督机构,派去的官员经过几代人的更替,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的,南召土司所越发强大,渐渐的不再听朝廷,对朝廷也是阳奉阴违。

朝廷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毕竟人家在那维持了几代人了,又于南召本土势力勾结,本土势力也不想朝廷再派新的人去,以免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因此土司所于南召本地势力的关系十分牢固。

往往每次派钦差大臣去,都会各种意外死去,死的人一多,朝廷的大臣对南召土司所就害怕了,深怕自己被派去然后被害死。

而这次陈述给出的答案是:改土归流

至于为什么不是武力镇压而是改土归流呢?

这其实也是陈述上辈子有在历史书上见过这个问题。

当时好些个朝代对土司用武力镇压,却都失败了,因为土司是有兵权。

但在清朝时后,总结了历代治边疆经验,以“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当然这也是因为清朝国力强盛,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

而如今的大商虽没有上辈子的清朝那么强盛,但大商的土司所也没有清朝那土司那么强盛。

所以,如今的大商是完全可以借用改土归流这个方法来解决的。

两条基本策略: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

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

如有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这些土司慢慢的也就被分化瓦解了。(注一)

经过几年十来年后,南召土司一定会大变样,或许等下一位皇帝登基,这些问题全都解决了。

......

看完陈述整篇答案后,曹丞相摸着下巴胡须感叹,道:“妙,妙呀,我这小师弟简直是大才呀!”

听他如此感叹,有内阁大臣好奇的问道:“曹丞相,你这位小师弟到底怎么答卷的,会让你如此感叹!”

“您老亲自看看不就知晓。”曹丞相把手中的试卷递过去,几位内阁大臣好奇的围着观看。

果然,看完后,几位大臣完全是双眼冒星星,不是被吓的,而是因为惊喜。

纷纷赞同果然不愧是程老的弟子,是曹丞相的小师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才,说不定再过十来年,说不定能超过曹丞相这位大师兄了。

听到小师弟被夸,甚至还说会超过他,曹丞相完全没有嫉妒,反而是一脸得意,“那是当然,你看有谁能赶得上我小师弟,年纪轻轻的就能撰写出三十六计,还有三字经弟子规这些幼儿启蒙书籍,别说十年后,就是我在小师弟这个年纪,都比不上小师弟的。”

有大臣看不惯曹丞相这嘚瑟的样子,挖苦道:“哟,你这还得意上了,这陈慕青只是你小师弟,又不是你儿子,你嘚瑟个什么?”

“嘁,以我这个年龄,我小师弟跟我儿子没啥区别。”曹丞相是孤儿出生,父母双亡后他在外乞讨,然后被程老捡回去的。

后来长大后,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不娶妻不娶夫郎,程老逼他,他就说老师您都不娶,为何要逼我娶。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