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浮生小记_分节阅读_299

金波滟滟Ctrl+D 收藏本站

“旭儿,母妃现在心情已经很好了。”卢八娘笑道:“到了青山城,我们先把捷儿送到书院,然后你陪母妃住几天就回平北城吧,你父王那里更需要你。”

卢八娘决定将顺儿带在身边,捷儿送去书院读书,而旭儿,她会留给司马十七郎,毕竟如果三个儿都离开了,他也会觉得凄凉孤单。

旭儿听懂了,点了点头,却又道:“母妃,父王一直极维护你的,淮北官员们不少人一直上书

要改只许纳一妾的律法,还说父王身为淮北之主,应该广开后宫,繁茂子嗣,父王都驳回了。”

这些卢八娘都知道,但她就应该就此接受司马十七郎纳个妾进门吗?以往她总是担心过多的影响旭儿对并不好,但是她突然觉得什么也不说更不应该,于是想了想问:“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母妃在初定律法时不许官员多纳妾吗?”

“是母妃不喜欢,也是怕淮北官员过于奢侈腐化。”

“都对,但是还有更多更主要的原因。”

旭儿想不到了,“是什么?”

卢八娘反问:“你仔细看过淮北各地人口数量吗?”

“看过,”旭儿自信地说:“母妃,淮北总人口数及各省人口数我都能背下来,吴郡和义郡我也知道。”

“那么这些人口中幼儿有多少,男女比例如何?青少年有多少,男女比例有多少?还有中年老年人的情况,你都清楚吗?而且这些数字又都说明什么呢?”

平时说起人口数自然是总数,旭儿没想到母妃竟然问得这样详细,只得摇头,“不清楚。”

“我们一路行来,你可以把途经之地的数据拿出来看看,还可以对比吴郡和北地的,分析出结果你也就会明白母妃的意思了。”

第219章 父子二人双重标准 执守一念独

没想到母妃竟然卖了个关子,旭儿纵然急却也没办法,只得延途收集了几个郡县的材料,与他的属官们在一起统计计算,又按卢八娘教的方法列一张表,把数字填进去认真琢磨。

“在青山城几个县里都差不多,八岁以下的小儿占总人口的三成,男女数量基本持平,男孩略多一点;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一成半,男子明显多于女子,而十六岁以上,女子又明显多于男子了。”

“而吴郡义郡在叛乱前的数据显然不同,不论多大年龄,男子的数目要远远多于女子,而且越是年龄小越是明显。但是叛反后又不同,十六岁以上女子要远多于男子。”

旭儿在卢八娘的启发下慢慢得出了很多的结论——人口在降生时男女是基本平衡的,也就是有一个男子就有一个女子。

——在贫穷的地方,很多家庭都溺杀女婴。

——随着淮北大治,人口数量增加非常快。

——战争中损失最多的人口是成年男子。

——一个地区经济繁荣,能吸引各地人到此,其中包括大量女子。

——女子的平均寿命要比男子长……

“原来母妃当年是为了平衡阴阳,保证人口数量的增长。”旭儿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结论讲给卢八娘又理解地说:“战争中死了那么多的青年男子,多出来的女子只能做妾了。”

中国历史上形成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原因有很多,有权有势有钱阶层贪图享受,传统多子多孙思想的影响……但是历朝历代战争导致的成年男子人口锐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旭儿是真长大了,”卢八娘欣慰地笑了,然后又正色说:“还有一点,那就是毕竟纳妾是几千年的习俗了,母妃也要顺应时势。你一定听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有多少人雄心壮志,恨不得马上改天换地,其实并不可取,反而容易生出大乱子来。每有政令更改,要谨慎再谨慎。”

王莽也好,隋炀帝也好,他们其实都有有大才的人,只是目标太过深远,行动太过急切,最终只能彻底失败,反而还落得千古骂名。自己不愿意过多影响旭儿就是为此。

旭儿郑重地点头,他原本就知道母妃才华出众,可是这一番谈话还是让他认清自己过去还是对母妃了解不足。古人说一叶知秋,母妃就是这样,只看户籍册子旁征博引就能讲出这么多深刻的道理。

他静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母妃,你会反对我纳侧妃吗?”

儿子的心思卢八娘还是知道的,自从狩猎回来,旭儿又与贺家的那位娘子见过几面,贺家人很明显很努力为贺小娘子与淮北王世子相遇创造时机,而旭儿也很愿意地接受了。

虽然只是一大群少年们在一起出游、闲谈,完全都在世俗允许青年男女接触的范围内,甚至旭儿的表现也很克制,克制到一直暗暗盯着的卢八娘都没确定他竟然真恋爱了。

“是贺家的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娘子?”

“嗯,我原想等娶了正妃再把她纳为侧妃。”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