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浮生小记_分节阅读_356

金波滟滟Ctrl+D 收藏本站

于是两对姐妹带着几个孩子在北湖旁赏景闲话,过了一会儿卢八娘便指了孟氏姐妹笑道:“这次入京,因为家国大事,亲戚朋友往来反倒都靠后了,想来你们姐妹也没得空在一起说说话,不如下去坐吧,不只你们也自在一些,又免得拘紧了孩子。”

孟慧娘早已经知道皇太后从来不是虚言之人,便携了姐姐带着孩子们出去了,将一间小轩留给了昔年的卢氏姐妹。

自众人离去,卢八娘将脸上的笑容渐渐收了,严肃地问:“小皇帝摔伤的事你是知道的吧?”

伤小皇帝的刘太妃身上疑点颇多,娘家既然已经完全零落,身后又没有子嗣,却怎么能在皇帝驾崩后被封为太妃而没有被送到道观中呢?这就说明她一定有某种力量在暗中支持她。而她害了小皇帝被查出,也没有胡乱攀咬,慨然承担一切,更说明她心中的信念非常之强。一个没有夫家没有孩子没有娘家的女人为什么会这样执着呢?

案是很肯定的,一定是有人在支持她,只是倒底谁是幕后之人,却很难判断。

“我就知道瞒不过皇太后。”卢七娘恭敬地问道:“刘太妃的侍女曾去过崔府几次,皇太后一定早就知道了,然后才怀疑我的吧。”

“是的,”卢八娘没有否认,能够把手伸到后宫中的人并不多,又有这样的证据,卢七娘确实是个很可疑的对象,“实情是什么?”

“既往崔家确与刘太妃有所联系,但只是在太后上次返京之前,此后我就与她断绝来往了。”卢七娘确实是知道一些的,“刘太妃与尹太后一同进宫,当时她们同处一宫情同手足。不过,后来刘太妃有了身孕时因听闻他娘家哥哥犯事被揭发处置而小产了,而尹太后却成功地生下了儿子,后来母以子贵成了皇后,太后。”

卢七娘最后说:“揭发刘太妃哥哥的就是尹家人。”

这些都是不是卢八娘想听的,她冷冷地道:“这些刘太妃已经全部认了,你知道我想问些什么。”

“真不是我。”卢七娘答道:“自从崔氏投向淮北后,我便未再插手此事,具体的情况并不太清楚。”

“不过呢,尹家早已经将京里所有的高门士族都得罪了,若不是太上皇和皇上自淮北而来,楚王早晚还是会登上皇位。早在先皇还没有封赵王为太子时,宫里就有人已经向他下手过,只不过他命大而已。至于这一次,也许有卢家、陈家等等在后面支持,也许只是刘太妃恨死了尹太后,遇到了合适机会时出手了。”

“还有,在陆后被废中尹家也出了不少的力,尤其是尹太后,居功甚伟,而且我还听说刘太妃娘家哥哥的儿子在陆五郎那里,她存着报答陆家之意也未必可知。”最后,卢七娘还体贴地说:“小皇帝出事完全与皇太后没有任何关系。”

卢八娘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听到卢七娘这样的回答,还是让她心里松了一下,哪怕是不经意间,她也不愿意自己的手上染上小皇帝的血,毕竟那只个小小的孩子。

她其实是担心卢七娘为了早日迎淮北王进京而对小皇帝下了杀手。

卢七娘的眼睛早阅尽了人间沧桑,马上就发现了皇太后表情的微小变化,便马上恭维道:“人人都说皇太后慈和,果然如此啊!”

卢七娘说完后还没有忘记补充一句,“其实若论本性,我可能比你还要慈和呢,只是我没有你那样好的丈夫和儿子。”

这句话卢八娘基本赞成,自己嫁了十七郎后,虽然也为他们共同的前程操劳,但是十七郎在任何时候都挡到了她的前面,让她少了很多直面各种困难。

而现在又有了儿子,旭儿已经成长为一国之君,只凭着皇太后的身份,卢八娘的余生就可以安枕无忧了,而捷儿、顺儿也都是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所以原本自私冷漠的卢八娘心地越来越善良,越来越慈祥。

而卢七娘没有人可依靠,她嫁过去没几天丈夫就死了,她只能自己奋斗,总算养大了儿子,儿子也死了,她还只有自己奋斗,就是她将儿媳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再养大孙子,她也要再奋斗十几年。

背着沉重的负担的人前进的人很难只是善良和慈祥的。

卢八娘在得知刘太妃的侍女曾出入崔府后对卢七娘隐隐的不快就这样消散了,她现在也很容易原谅别人。

谋杀小皇帝的人并不是一个,陆家、崔家还有很多的士家大族都插手了,他们被庶族出身的暴发户尹家打压了好几年年,对尹氏相关的一切都恨之入骨,所以在太子之后,改为支持楚王一系,暗地里支持纵容尹太后的仇人谋杀了小皇帝。

士庶之间的矛盾如此之深,自然也与尹家本身不当的行为有关。只说尹太后当年陆后和刘太妃的所做所为,也实在令人齿冷。而她对被她踩在脚下的人的轻视,最终使恶果落到了她的儿子身上。

第255章 有情人终究成眷属 新皇室

对于很多事情的是非曲直,卢八娘一向不喜欢评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这次小皇帝的意外,只要与自己无关,她也不打算再追究下去,况且真凶也已经服罪。她只是向卢七娘指出,“士族如果只靠这样的手段,垮掉也就是眼前的事。”

“太后说得很对,”卢七娘正色道:“我在家中亦时常教导子孙辈,士家若要长久立于世间,必要立身以德,品行超卓,才学出众。最忌搬弄小巧,不走正途。”

卢八娘不无讽意地道:“是吗?”

“在皇太后面前,并不敢不敢说假话,我只有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才会想其它办法,”卢七娘很肯定地说:“而现在京城稳定,政局清明,无人打崔家的主意,正是我们崔氏培养优秀子孙报效朝廷的好时机,亦是崔氏发展的良好机遇,我怎么能不教导孩子们走正路呢?”

然后她又向卢八娘笑道:“今天我带过来的小孙子,正是在几个庶出的孙子中挑选性格最为忠厚,头脑最为聪颖的,虽然还不到八岁,已经颇读过几本书,懂些事理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