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穿书]我在汉朝搞基建_分节阅读_545

青鸟临星/云长歌Ctrl+D 收藏本站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感慨,国相真的是万能的。

不过江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敏锐问道:“税收如何计算?”

第263章[三更]263

收税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刘谈想了想说道:“在互市上不收税,大汉不收,匈奴也不许收,甚至都别让我看到收保护费的,否则就别怪我翻脸。”

江充愣了一下:“不收税?”

刘谈摇头:“不是不收税,而是不在互市上收,等商人交易完毕之后回到补给城的时候再按照货物的价格清点收税。”

互市上怎么算有匈奴人也有汉人,太容易偷税漏税了。

当然在补给城收税也不代表没人偷税漏税,万一人家不路过呢?

这一点刘谈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但他会将补给城到敦煌以及接下来但凡是在北境国之内的路线,都给建设的好一点,能多方便就多方便,让他们的损失减少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发现交税比逃税划算,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做了。

这年头的商人实际上在行商的过程中其实挺危险的,走的距离近赚钱就不多,距离远的话就有一系列的未知情况,这里的未知情况说的还不是劫匪一类的,而是路上的各种意外,比如说马车坏了啊,或者遇到的天气不好啦,都可能对货物产生影响。

所以很多货物在运送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而商人们总不肯自己承担这一份损失,所以他们将这一部分损失都加在了商品上,导致许多商品价格虚高。

而若是刘谈能够保证在北境国内通畅的话,商品成本下降,实际售价不变,商人就能赚更多的钱。

交税赚的钱多,绕路不仅没有保障还赚的钱少,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了。

江充点了点头,然后没忍住说道:“殿下,补给城……是不是该有个名字?”

弄个名字到时候也好跟匈奴说啊,虽然他们都知道那里是给商队补给用的,但不能当着匈奴也这么叫啊。

刘谈愣了一下,挠了挠下巴说道:“这个啊……这个……我想想,干脆叫通达吧。”

这原本是他给朔方起的坊名之一,咳,或者说是这本来是唐长安城的坊名之一,虽然听上去有点俗,但用在这里倒是容易。

江充记下来之后起身说道:“臣这便去与国相商议。”

刘谈点头,又喊住了他说道:“顺便让国相派人将敦煌郡守寇正达喊来,无论是互市还是通达城都需要他的配合,这件事情还是要让他知道的。”

江充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敦煌郡守几乎是接到消息就立刻飞奔了过来,一共也就用了两天的时间。

刘谈看到他的时候,虽然看得出来为了觐见已经熟悉过,但憔悴的脸和充满红血丝的眼睛昭示了这位郡守可能是不眠不休赶过来的。

刘谈看他这个样子着实吓了一跳连忙说道:“你着什么急?匈奴使节还没来,很多事情都是草创,慢慢来也是可以的。”

寇正达知道自己不该心急,但还是问道:“殿下,互市是真的吗?真的要开在敦煌?”

刘谈说道:“互市是真的,说开在敦煌也不算,毕竟那边不算大汉也不算匈奴的地盘,但是通达城是在你们敦煌的。”

寇正达十分激动:“也就是说要在敦煌建一座新城?也是……也是按照王都这个样子来吗?”

寇正达说完就明白自己逾越连忙解释说道:“臣的意思是说仿照王都而建,当然不会跟王都一样。”

刘谈应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通达城要怎么建还要商议,我的倾向是这么建,不过王都最主要的是居住,本地百姓居多,所以治安方面会容易一些,若是通达城这样建,大部分都是外来商人,只怕不是那么容易。”

寇正达立刻说道:“殿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如今敦煌伤人案件已经连续几年都在十件以下,殿下若是不信可以调阅敦煌卷宗。”

刘谈失笑:“我没不信,只是担心治安压力大,你们那边人少,到时候需要的人多怎么办?”

寇正达叹气说道:“需要的人多更好,敦煌……能种地的地方太少了。”

农耕时代,不能大量出产粮食,或者说出产的粮食还不能养活本地人的地方真的很艰难,只能逆天而行,在不适合的地方种地,结果可想而知。

之前刘谈弄出的葡萄干倒是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可问题在于去年时间太晚,没有大量葡萄能够做葡萄干,也就没办法打开市场,今年……也还没到葡萄收获的季节。

到了之后想要弄成葡萄干还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年就过去了,葡萄干的销量大家心里也没底,敦煌郡守觉得必须多找出路才行。

可他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郡守,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让他找别的出路太难为他了。

更何况敦煌还有一部分税收需要花在玉门关之上,就更加艰难了一些。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