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20

苏芷Ctrl+D 收藏本站

再说刘七巧,这会儿她可没有半点送别的自觉性。反正对于她来说,她和杜若萍水相逢,这天大地大的,能不能再见面还两说呢,何必为了这匆匆一面去纠结往后更多的缘分,也不必为了这匆匆一别让人心口添堵。

所以,她就坐在廊下的长凳上,明知影壁后头就能看见杜若,当还是淡定的坐在那里晒太阳。

齐旺牵起缰绳,吁了一声,那马车便慢慢的往村口去了。李氏转过影壁进门,见刘七巧就在门口坐着,便兜着围裙里的药瓶子往前去,见了她道:“七巧,人家杜公子回京去了,你怎么也不出门送一送,好歹要有些礼节。”

刘七巧瞅着李氏这一围裙的东西,便知道李氏被杜若给收买了下来,眨了眨眼道:“有什么好送的,过不了多久,咱不也得上京城去了吗?没准就又能见上呢,这会儿送个什么劲儿呢,还当我看上他了一样。”

李氏原本觉得刘七巧对杜若横眉冷对的,没啥意思,可这话一听,不由就感觉有那么点意思了。姑娘家脸皮薄,谁敢真说出那句话来呢?李氏再低头看看刘七巧,见阳光把她的笑脸晒的通红的,便索性撞着胆子问她:“七巧,你的脚踝扭了,他给你看过?”

刘七巧不以为然的点点头,补充道:“他是大夫,我是病患,看个脚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氏这会儿心里反倒担心了起来,起身看了眼刘七巧。方才她自己也一头热的觉得杜若好,可人家一眨眼就驾着马车回京了,以后还能不能记得自己家的女儿还不知道。李氏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的眼皮子实在太浅了,那种痴人说梦的事情,便是想也不能想的。这种人家,别说是自己这种小老百姓人家攀不上的,就算是有钱有势的,就凭杜大夫那品貌,也不知多少大家的小姐等着他挑选呢。

李氏站起来,伸手摸了摸怀里这些个药瓶,蹙眉道:“这么高级的东西,看着不错,没准还不如我们乡下的狗皮膏药有用呢,七巧,你说是不是?”

刘七巧噗嗤一笑,捏了一个瓶子在手里,笑着道:“娘,至少人家长得好看。”

这会儿,连李氏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了。

  ☆、第31章

杜若出一趟门,总共用了两天一夜,这可急坏了京城的杜老太太。也难怪他们要着急,杜若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安安生生过。先别说杜若出生那年,京城被鞑子给攻破了,杜家一路逃难,谁想杜夫人就动了胎气,还没足月就在路上生下了杜若。从那以后直到杜若七岁时会走路,杜家一直活在战战兢兢的煎熬之中。没错,你没看错,别看杜若现在玉树临风、翩翩公子,除了瘦的不正常以外,其他看起来都正常。其实他直到七岁之前,都是在奶妈的怀里长大的。后来好不容身体好些了,就各种调理,偏偏他脾胃极弱,稍有失调,别人来看都是小病,到了他那里又是要命的大难。所以才有了方巧儿冲喜这一说了。

杜若刚到家,杜老太太就从自个儿的院中迎了出来,看杜若这一身风尘仆仆的,一口一个心肝的叫着。杜若虽然脸上有些疲惫之色,但心情很好,迎了她老人家道:“老太太怎么出来,这都不早了。”

一旁的王嬷嬷忙上前道:“怎么这会儿才回来,老太太等着你回来用晚膳,这会儿还没吃呢。”

杜若看看时辰,这都将近亥时了,急忙跪下了请罪道:“都是孙儿的错,老太太快进去吧,孙儿陪你一起用一些。”

这时候杜太太也出来了,杜老爷在家排行老大,所以下人们喊杜太太一声大太太,见她亲自端了饭菜上来,忙上前接了道:“大太太怎么也亲自下厨了,倒让奴才们偷懒了。”

杜太太道:“大郎的口味,也只有我懂一些,厨房那些人手艺虽好,却顺不得他的脾胃。”

杜若感激的看了一眼杜太太,坐到位置上问道:“娘,爹和二叔呢?”

杜太太坐下,给他添了一小碗熬的软软的小米粥,夹上几筷子绿油油的菜心儿,才开口道:“你二叔今儿宫里当值,还没回来。你爹被恭王府的人请走了,说老太妃身子不好,非要让你爹亲自去一趟。”杜家大爷这几年心思都放在生意上,其实已经很少出门为人看诊,但架不住当年京城名医的名头,所以一般也只有那些得罪不起的钟鼎勋贵人家,他才亲自出马。

“我说呢,这事儿店也该打样了,怎么爹还没回来,还以为他出了远门。”

“最近还是安生些吧,听说北边那什么瓦拉什么鞑靼的,都盯着这北京城呢,去年在东北那里订的人参鹿茸,就比前年还少了三成,今年还不知道有没有的少,你爹说,实在不行,往高丽那边去,也不能再往北走了,世道不太平,有钱也没用。”

杜夫人见杜老太太这样说,忙劝慰道:“老太太你这又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事儿老爷自然会处理的,老太太你就按下心来,想想别的吧。”

杜老太太也是一个直心思的人,听杜夫人这么说,便一伸筷子道:“我有什么好想的,不想这些还能想什么?想着大郎给我早些添个孙子,想的我头发都白了,结果怎么着?好好的姑娘还让他送了出来。老二家的蘅哥儿儿子都快走路了,这边连个媳妇都没着落,我不管,年底之前,我要喝到孙媳妇茶,不然我就跟萧太妃一样,去水月庵住去,让你们担一担这不孝的罪名,看你们心里好受不好受。”

这种司空见惯的阵仗,杜若早已是习惯了,可以前每回说起来,他都淡淡的一笑而过,也不知今日吃错了什么药,猛然的就想起刘七巧那张带着些小肉的腮帮子,那一双眸子顾盼神飞,眨两下就能让人心砰砰的跳,杜若想也没想,居然蹙眉道:“年底只怕早了些,她还没及笄呢。”杜若才说完,猛然想起了这是什么场合,坐着些什么人,果然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染上什么习性,他怎么就跟刘七巧一样口没遮拦了起来呢!

“哪家姑娘?没及笄不要紧,先过了文定,不能让人抢了先,你说是吗?”杜老太太简直可以用双眼放光来形容,扯着杜若的袖子一个劲的问。

杜若被扯的米都送不到嘴里,只能放下筷子道:“我什么都没说,你们别问了行不?”杜若说着,脸上红的更烫过的一样,低着头就往外头跑。

里头杜夫人也是一脸的疑惑,瞧着儿子二十年来也没这样怕羞过,又觉得他不像是在开玩笑。可这婚姻大事,从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私下里看上的,万一对方是个好人家,岂不是要笑话他们杜家没教养,生了一个这么浑帐的儿子。

“大郎她娘,你听见了没有,他说他心里有人了!”杜老太太见扯不住杜若,就换了扯杜夫人的,杜夫人蹙着眉头道:“这……他说是这么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这京城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明儿我就让老爷打探打探,谁家的闺女十四岁,明年才能及笄。”

“好好,那你可得放在心上。”杜老太太心花怒放道:“我只当他老实,谁知道也是个鬼心思,咱不为难后辈,要是那姑娘好,先定了下来,等及笄了在抬回来。”

相比之杜老太太的兴高采烈,杜夫人却不那么热衷。第一呢,这杜若平日里身子不好,鲜少出门,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认识外头的女孩子,更别说是待字闺中的女子。第二呢,满打满算这两年杜若跟着二老爷去过的那些个人家,哪家不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名门望族,就算是有这个年纪的闺女,只怕也早已被别人家给订了。杜家虽然在京城很有名望,但毕竟和那些把持朝政的权臣贵胄不一样,并不需要倚靠联姻,来保证自己的官位。而那些权臣宗室之女,只怕也不甘心嫁到杜家来,当一个真正享清福的少奶奶,将她们那些长袖善舞的本事都给埋没了。

杜若在外头清醒了一会儿,脑子也不再发热,站在院子的梧桐树底下思来想去踱来踱去半日,这才理清了思路,又回到厅中。见杜老太太和杜夫人都一脸不解的盯着自己,重新落座,对杜老太太道:“孙儿还不想这么早成婚,孙儿打算跟二叔多学学,以后光耀门楣,撑起杜家的宝善堂的招牌。”

杜老太太哪里信他的话,可脸上依旧笑嘻嘻的道:“知道你长进,快别说了,好好的先吃饭,吃完了回去泡个澡,好好睡一觉先。”

杜夫人摸了摸碗壁,转身对丫头道:“清荷,去把这碗汤热一热,快一些。”

被换做清荷的丫头急忙上前,端了汤碗出去。杜夫人才语重心长的开口道:“嗯,这事儿是不着急,眼下最重要的是把你的身子养好。”杜夫人还想说什么,见杜老太太在场,便欲言又止道:“以后别出门了,几家分号都有坐堂的大夫,请他们跑一趟也是一样的,这次林庄头家惹出那么多的事情,看我年底不收拾他。”

杜若却笑道:“哪里的话,医者父母心,不过这次去还真没帮上什么忙,林庄头的媳妇生了,母子平安。”

杜老太太听说别人家生了,一脸不高兴的撇过头,拄着龙头拐杖起身道:“行了我回荣寿堂去了,反正生的都是别人家的,跟杜家没什么关系,听着难受。”

杜若见杜老太太这么说,便索性噤声了,过了片刻间她不吵着要走了,就问道:“听说蘅哥儿的姨娘也要生了,老太太到时候不又有孙儿抱了吗?”

杜夫人冲杜若使了个眼色,摇摇头,果然听杜老太太满不在乎的说:“那能一样吗?乡里的丫头片子,以为傍上了哥儿的大腿,就能一辈子富贵吃香的喝辣的,看一眼都觉得糟心,又要弄出一个小的来,这叫什么事儿。”

“这也要怪蘅哥儿,宠得不像话了,放着正经媳妇不好好待,勾搭起下人来,偏偏还是在你弟媳怀着娃的时候,你说说,这一股气上来,还有的好,一对甜甜蜜蜜的少年夫妻就这么给生疏了。”杜夫人叹了一口气道。

“咱们也就咸吃萝卜淡操心,依我看这事儿两人都有错,男人没不偷腥的,偷也偷了,让一步也就算了,凭白闹个没脸,现在见了面跟仇人似的,后悔了,蘅哥儿也铁了心不回头了。这下好了,便宜了一个乡下丫头,也不知那丫头半夜会不会笑醒过来。”杜老太太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气道。

杜若听她们横一口乡下丫头、竖一口乡下丫头,心里便不由觉得闹心的很,插口道:“依我看这事儿还就是二弟的错,人家弟媳妇为他怀子生娃,在鬼门关转上一圈,他倒是能趁着那时候勾搭起院里的丫头,再说弟媳过来的时候,也带着两个丫头来的,活生生的人放在那里,二弟还去动外头的人,这事儿不是打弟媳的脸吗?大家只当是弟媳心眼小,不肯二弟动自己眼前的人呢。”

杜老太太气也气过了,转念一想,可不是这么道理吗?气的火冒三丈道:“怪道蘅哥儿媳妇这么生气呢,我可不就没想到这上头来。”老太太清了清嗓子,转身对身后的老嬷嬷道:“你明儿一早,去二老爷那边把二太太和蘅哥儿媳妇都喊过来,这事儿还真不能由着蘅哥儿的性子,正经少奶奶得有正经少奶奶的派头,要让一个乡下丫头给占了便宜,那就是我们杜家无能了。”

杜若这话都绕了半天,又扯上了乡下丫头,顿时觉得很无力,也只能叹了一口气,喝起丫头重新送上的热汤来。

  ☆、第32章

再说刘七巧这边,日子还是过的这般无忧无虑,唯一有一些不同的是,最近似乎来家里的客人比平常多了很多。可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刘七巧都能喊得出名字。第一个是牛家庄有名的媒婆韩婶子、第二个是赵家村的喜娘何阿美、还有一个更厉害,是和桥镇上都有名的媒婆,人称媒婆赵。

光听这些人的名头,就知道这些人到刘七巧家是为了什么,说的好听,是给刘七巧来做媒来的。说的不好听,那就是看准了刘七巧那三百亩地的嫁妆来的。

李氏是个不爱得罪人的性子,且她也非常重视刘七巧的终身大事,所以来者是客,在她们还没开门见山说出对方的条件之时,李氏都是很热情招待的。

“赵媒婆,这次又是什么人选啊?上次你说的那个镇上的员外,我听村里人说,是个鳏夫啊,已经三十好几了,膝下还有一儿一女,听说那女儿的年纪,都快赶上七巧了,你说这……”李氏不动声色的数落着赵媒婆,谁知话还没说完,那赵媒婆跳起来到:“李嫂子,这你可冤枉我了,我也是回了镇上才知道这事儿呢,那陈员外长的年轻啊,三十好几的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我哪里知道他还有一双儿女呢,谁找媒婆的时候把儿女带在身边,您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是……”李氏被她扯糊涂,又继续问道:“那今天的呢,今天的看起来多大年纪,家里有儿女没有?”

“放心,今天的准好,别说家里有儿女,上头连爹妈也没有!”赵媒婆说的眉飞色舞。

“这……是个孤儿?”李氏的脸色不由又变了变,但转念一想,若是孤儿愿意入赘老刘家,凭老刘家这些家资,也不会过的太穷困,若是有出息的,以后七巧能拿捏的了,没准还不错,所以就耐着心思听了下去。

“这钱少爷,虽然没有爹妈,但是从小就是他哥哥养大的,他哥哥在镇上开了几家铺子,专门卖南北货的,平日他就在这铺子里帮工,这不到了嫁娶的年纪,想找一个年龄相仿,勤劳朴实的姑娘,一起……”

赵媒婆话还没说完,李氏就截了她的话头继续道:“一起给他哥干苦力对不对?顺便还能得三百亩地的嫁妆,以后不愁吃喝了是不?”李氏从凳子梭一下站了起来道:“赵媒婆,他们给了你多少银子让你来我家当说课,我们家七巧是随随便便嫁出去让人家当后娘当使唤丫头的吗?得了,你老在这一行也算有些脸面,那我就让你带个话,七巧是要嫁出去当少奶奶的,没那家世资材,就别往我们老刘家来了,这路上不好走,从镇上来,远着呢,您好走,咱不送了。”

刘七巧从外头回来,正巧看见李氏在下逐客令,心里暗暗道:我滴娘,总算是也把你给逼急了吧。这三百亩地的地契捏在刘七巧的手里,刘七巧一下子就变成了这一片的大肥肉,总算让刘七巧感受了一把当地主的风光。

赵媒婆从里头出来,和刘七巧撞了一个正面,上下瞅了瞅刘七巧,还果真是一个有福的面相,暗自也骂那些金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讪讪的走了。

谁知那日到了下午,刘老二回家了。刘老二这有一个多月没回家,原来是被王府安排出了一趟远门,不过总算路上顺利,所以得了一个假,可以回家休息几日。当然,刘老二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刘七巧一家给接到京城去。

刘七巧前世也是少小离家求学,和爹妈的感情不怎么深厚,这一辈子她一直在李氏的身边,反倒享受起了亲情,看见刘老二回来,就忍不住跑上前迎出去,抱住了刘老二用额头蹭他的胡渣,撒娇道:“爹,你这都好久没回来,娘都想死你了。”

刘老二实实在在的抱了一把刘七巧,放在手里掂了掂才松开,又转身把刘八顺抱在手里逗了逗,转头问刘七巧:“到底是你娘想我呢,还是你想我,你看看,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撒娇。”

刘七巧嘟着嘴道:“女儿是爹爹前世的情人,当然想爹爹了。”

刘老二笑嘻嘻的戳了她脑门一下:“贫嘴。”

这时候李氏才从里面迎了出来,刘七巧转身一看,李氏把鬓角梳理的整整齐齐,把平常舍不得带的玉簪子也给带上了。见了刘老二,羞羞怯怯的喊了一声:“她爹,你回来了。”

刘老二应了一声,视线落在李氏身上,见她站着不说话,便道:“外头有我给你们带的东西,让沈阿婆拿进去吧。”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