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44

苏芷Ctrl+D 收藏本站

哑婆婆家也有孩子媳妇,她儿子是哑巴,媳妇是瘸子,幸好生出来的孙子是正常的。今天大家都沐休,多以李氏放了哑婆婆一天假,让她也回家看看去。

刘七巧觉得,这样的日子过的也不错,比起大户人家的勾心斗角,这种只要每天吃吃喝喝不用动脑筋像猪一样的生活简直舒服。

刘老二今天没有休息,照常在王爷身边当值。刘七巧知道,等到了晚上,他爹就要回来接她和刘八顺进王府了。刘七巧觉得自己的生活有点像是高中时代的寄宿生,当然刘八顺比自己可怜多了,上小学就得寄宿了。不过刘七巧是这么鼓励刘八顺的:“咱们家八顺是要考状元的,这么一点点苦难道还吃不了吗?”

于是刘八顺就被刘七巧的激情给感染了,把最终目标定位考状元,总结目标是:考上状元娶钱喜儿!刘七巧心里多么希望,刘八顺的总结目标能一直不改呢!

刘七巧下午补了一个觉,到了晚上吃过晚饭,刘老二就出来接他们进去了,于是刘七巧和刘八顺就在李氏的送别下,又进了恭王府的大门。

下午杜若就跟着杜老爷走了,杜老爷亲自安排了别的大夫过来鸿运路坐诊,把杜若亲自带回了家。

杜老太太这几日心情颇好,因为蘅哥儿的外室最终只生下来一个女娃。赵氏也松口让她们搬进了杜府,如今那女娃娃就养在赵氏跟前,赵氏见那女娃娃可爱,倒也关心的很,只是对那外室不闻不问一些。

杜若和杜老爷回府的时候,杜老太太正在逗自己的曾孙子礼哥儿。见了杜若就又嘟囔了一句道:“礼哥儿都会走路的,大郎你倒是什么时候有个信呢?我这一把老骨头的,还能不能抱上曾孙呢?”

杜若被说的脸色一红,低着头不敢说话,杜老爷清了清嗓子道:“儿子和媳妇正在为大郎物色,母亲不必担忧,左不过就这一两年的事情。”

杜老太太把怀里的礼哥儿递给了奶娘道:“你们一个人都是这种性子,当年你好歹还心思活络点,虽然没了礼数,我到底也应了。如今大郎进了太医院,越发不得空了,你们当爹妈的不再好好的为他张罗,我都看不过去了,难不成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还要为了这事儿操心不成?”

杜老爷闻言,急忙点头道:“正物色着,正物色着。”

杜老太太想了想,忽然间眼珠子一亮,转头问杜若道:“上回你说的有一个还没及笄的,是什么人家来着,这几日我见了你娘,左问右问的,她也不说。”

杜若的脸越发红的没处搁了,只好低头道:“祖母,大郎若是有了心上人,定然是会让祖母知道的,祖母你怎么越发着急了起来。”

两人向杜老太太请过了安,杜若规规矩矩的跟着杜老爷进了书房,进去便又是屈膝跪了下来。

杜老爷不想弄出大动静,便让丫鬟偷偷去请了杜太太进来。杜太太掀帘进来,一见这阵仗,心下就突突跳了起来,急忙上前问道:“老爷,这好好的是怎么了?”怎么能让我的宝贝儿子下跪呢?

杜老爷只是闷声叹息,看了一眼杜若道:“你问问看他都干了什么好事!”

杜太太心疼的看着杜若道:“大郎,你这是怎么惹你爹生气了,你倒是说啊!”

杜若垂着脑袋,小声回答:“娘,我今天见七巧了。”然后杜若顿了顿,继续说下去:“被爹撞上了!”

杜太太眨了眨眼睛,恨不得扼腕长叹,她今儿本来没什么事情,听说杜若去了鸿运街的宝善堂,本来也想去看看,顺便为他准备个午膳,谁知道一早上赵氏抱着礼哥儿过来玩,她看着可爱,就跟着一起玩了一会儿,就错过时间了!否则的话,撞见刘七巧的人应该是她才对啊!

杜太太瞬间把重点转移到了杜老爷的身上,睁大眼睛问道:“老爷,那叫七巧的姑娘你觉得如何?”

杜老爷看了一眼杜若,沉声道:“论容貌也是不俗的、论性格倒也是很直爽的,难得她对大郎的心也不坏,只是那家世实在是有些配不上大郎,更可恨的是!”杜老爷眉色一凛对杜太太道:“你生的好儿子,居然趁着房里没人,轻薄了人家姑娘家,幸好被我给抓了个现行。”

杜若的脸色顿时变了又变,方才跟老爹说好的明明不是这样的,他不过说杜太太已经同意了,杜老爷表示不相信,说要自己考察一下,怎么这一个考察,把自己给考察进去了?

杜太太一听,吓了一跳道:“老爷,这可怎么好,大郎前几日还跪在我的面前,让我成全了他,我当时以为他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也多怪我,他自身体好了,就没好好帮他物色对象,我这几日正找的焦头烂额的呢!”杜太太看着杜若,脸上俱是恨铁不成钢的神色,抹着泪道:“你这孩子,平日里这么沉稳,如今怎么就变的这般沉不住气了起来?这可如何是好,万一人家的爹娘找上门怎么办?”

杜老爷想了想道:“出了这种事情,吃亏的总是女孩子,人家也是正经人家的闺女,家里头在村上还算是个富户,指望着要做正头太太,才送进了王府学规矩的,落得这样的下场,就算不闹上门来,以后议亲只怕也难。”杜老爷一边说,一边看着杜太太的反应,只见杜太太愁眉苦脸,杜若更是摸不清个状况,心里大呼:爹!这回你把我给坑了!

杜太太想了半天,心思也渐渐平静了下来,抬起头勉为其难道:“老爷,那姑娘你也见过了,若是真的是个不错的姑娘,人品能配的上大郎,我也认了。大郎我是疼了一辈子的,总不能为了这事儿结了冤家,以后就算是给他找了别的媳妇,他也未必领情。”

杜若听杜太太说出这番话来,顿时眼珠子一亮,再抬头看自己的父亲,只伸手捋了捋自己的美髯,笑着道:“太太啊,这么看来,还是为夫小看了你,大郎说你已同意,但为夫觉得你心里未必就乐意,看你这几日早出晚归的托拜媒人,就知道你还想着大郎回心转意,是不?”

杜太太被说穿了心思,一时也有些不好意思,又见自己儿子还跪着,便弯腰把他扶了起来道:“你瞧瞧你这般,还真是像足了你爹。”

杜若被说的不好意思,又底下了头,杜太太终于松了口道:“罢了,明日我去找胡媒婆,先让她去探探话,等合了八字,再过文定,好歹把这事儿给定下来。”

杜老爷想了想,终究觉得有些不妥,开口道:“老太太那边,我们先别松口,老太太如今对乡下丫头几个字,像是上了紧箍咒一样,一听见就是要念阿弥陀佛的。”

杜太太也忍不住笑了道:“可不是,如今那丫头就在那西跨院住着呢,才刚生下一个娃儿,每日里哭哭啼啼,寻死腻活的,也亏她们能忍的下来。”

杜若听到他们说这些,便急忙道:“七巧不是这样的人,她是顶顶率真磊落的人,我就是看上她这一点,觉得这样过日子,才不枉费了这一辈子。”

杜太太听了,又有些不高兴了,这人还没进门呢,就夸得跟神仙一样的好。哎,都说生儿子不如养兔子,生了儿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养一窝兔子好歹还可以包一锅的兔肉饺子吃,这句民间俗语倒是贴切的很。

杜若见母亲脸上又有那么些不好看,连忙道:“娘,找个机会,我让你偷偷的瞧一瞧七巧,等你看准了,请媒婆也是一样的,我保证你会喜欢七巧的。”

杜太太暗自腹诽了一番,心道:我才不信呢,我就算喜欢我也说不喜欢,看你们拿我怎么样!

杜若搞定了爹娘,又有二叔支援,瞬间觉得离革命胜利又进了一步!但是他想起今天刘七巧在宝善堂说的话,那话听的真假参半的,倒是惹得杜若一阵伤心。他真的害怕刘七巧果真是那么想的,什么叫做“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呢?”他杜若就是想和刘七巧天长地久!

  ☆、第50章

刘七巧在王府一晃又过去了七八天,不过自从来了外院之后,有一个不好就是不能随便进内院。所以当杜若再次来王府为王妃和少奶奶请平安脉的时候,刘七巧只能远远的看着杜若的背影,瞧着别的小丫头花枝招展眉飞色舞给他背着药箱进去了。

索性杜若没有忘记刘七巧,让春生又给刘七巧带了口信,让她这次还是去鸿运街的宝善堂等他。刘七巧表示,谈个恋爱跟搞地下工作一样真是又新鲜又刺激,又数落了春生一顿,骂他为什么上次没提前报信,怎么就让杜老爷给抓个现行。

春生一脸苦恼的说道:“老爷进门的时候我正巧在帮掌柜的称药,谁知道老爷一句话没说径自就往里头走了,吓得我三魂都掉了两魂半。”

刘七巧见春生认错比较爽快,便也不去计较,又问了他一下杜若的遭遇,春生只汇报说,杜若回家之后又遭遇了两堂会审,不过最后的结果好像并没有公布。但是杜若既没有被罚跪祠堂,又没有请家法,看来是安然度过了。刘七巧一颗悬着的心也总算是落了下来。

为了避人耳目,刘七巧和春生说了几句便各自走开了,刘七巧回到外书房,难得见大少爷今天居然在书房里头。今儿一早知书的老娘来回话,说知书的奶奶快不行了,就领了她回去,这会儿大少爷身边正好没人伺候。

大少爷见刘七巧进来,便随口问道:“你会磨墨吗?”

刘七巧自然点了点头,那人便继续道:“过来帮我磨墨。”

这些少爷公子哥儿是天生的主子,喊人做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从来不会说一个请字。

刘七巧上前,兑了温水,拿起一旁的墨条子开始磨墨。她前世上小学的时候,每周会有一节毛笔课,刘七巧虽然字写的不怎么样,但是磨墨的姿态动作以及频率却是很标准的。

大少爷拿笔蘸饱了墨,试了试笔锋,赞许的点了点头。刘七巧只低着头继续磨墨,也不去看大少爷写的什么内容,对于复杂一点的繁体字,刘七巧向来只认识半边。

“听说你挺喜欢看书的,我这里的书够你看吗?”大少爷忽然开口问刘七巧道。

刘七巧心想,果然大户人家水太深,她成日里躲在这外书房看几本书,还有人能说给这主子听。不过想来想去,大抵也就是知书和清茗两个人随口给说的吧。

“平日里大少爷不来,奴婢闲着无聊,又不像知书和清茗那样会做些手工活,就不如看看书了。”

“都看一些什么书?”大少爷继续问她。

刘七巧想了想道:“看一些医术,那些经史子集的,女孩子家看着也没什么用,到不如看看医术,兴许以后还能派上用处。”

大少爷抬起头,视线不经意在刘七巧的脸上扫过,慢慢道:“刘七巧,我以前也是听说过你的。”大户人家用人,那都是很严格的,刘老二虽然把刘七巧的事情瞒的死死的,但是刘七巧在老家的时候实在太有名了。那个赵寡妇跳河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的,早已经连京城都有人知道了。

刘七巧不敢置信的张开嘴啊了一声,然后蹙着眉头小声问:“大少爷都听过奴婢什么呢?”

大少爷在信纸的最后写了落款,放在一旁等待墨迹风干。刘七巧偷偷的看了一眼,见最后两个字是:文信。

刘七巧见大少爷四方脸规规整整的,长着一副武将的身条子,倒是没想到有一个文质彬彬的字。其实恭王府的大少爷名叫周珅,文信只是他的表字而已。

周珅搁下笔,瞥了一眼刘七巧随口道:“听说你胆子很大,死人都不怕。”

刘七巧心道完蛋了,果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赵寡妇的事情怎么会传到这些人的耳朵里面来了呢?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欺骗就是自找死路,唯一的活路就是坦白从宽。

“死人有什么好怕的,死人最是诚实,不像活人,会骗人、会说谎、还会做坏事。”刘七巧一本正经的回答。

周珅点点头,接着刘七巧的话道:“那么依你的意思,死人一点儿也不可怕,这世上最可怕的人是活人?”

刘七巧很诚恳的点了点头,周珅见信纸已干的差不多了,便折了起来,收入了信封,递给刘七巧道:“一会儿贵顺会来取这封信,他知道送往哪里,等贵顺取了信,你进院子告诉少奶奶,我今晚不在家用膳了,让她不必等我。”

刘七巧只是点头听他吩咐,末了那人站起来,见刘七巧仍旧只是站着不动,便自己整了整袍子,跨步出门。刘七巧看着他的动作,再看看自己这双手,莫不是刚才他等着自己给他整衣服呢这是?刘七巧顿时觉得有些脸红,那人却在这时候回过头道:“你磨的墨很好,下次继续。”

刘七巧愣在当场,只嗯了一声,但是因为刚才的事情脸还红着,在周珅的眼里,倒是有几分欲语还休的羞涩,无端让他翘了翘嘴角。

没过多久,贵顺果然来取了信,刘七巧也按照周珅的吩咐,进后院去给少奶奶传口信。

这会儿天气渐热,外面的荷花池上已经有了尖尖的小荷,刘七巧问了路,顺着那婆子指的地方走,果然见到了荷花池对面的玉荷院。只是今日荷花池上似乎有游人在,九曲廊桥的中央是一座四面开阔的亭子,里面聚集着一群人,正在说笑。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