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92

苏芷Ctrl+D 收藏本站

“怎么可能呢,听说梅影庵的师太听说王府里要去人接她,都谢天谢地的,说是生怕她不检点,弄脏了佛门清静之地,她如今是没处去了,原先自己的家已经落魄的不成样子了,听所她爹娘都已经在庄子上种地了,如今她也只能在王府待着,还能算是个小姐,要出去了,可不像我们一样,要变成为奴为婢的命了。”

从青梅的话中,刘七巧听出来,青梅原先对这位姑娘是可怜的、钦佩的,如今确实不屑、轻视的。女人要自重,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一样。但是自重的女人在同现实屈服之后,就越发会受到外界的轻视。因为她们曾做了那些人心中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但最后却并没有坚持到底,这种坚持,就像是她们所寄托或者相信的事情最终没有成功,梦想破灭。

“我倒觉得挺奇怪的,她都已经倒这一步了,为什么不再坚持坚持,再说老祖宗还在呢,这亲事是老王爷当初定下来的,难道老祖宗就一点儿也不管吗?”这也是刘七巧所想不通的地方,以前林黛玉好歹有个贾母依靠着,为什么同样是表小姐,这位表小姐只有单打独斗的份儿呢?

青梅眨了眨眼,见左右没人,索性今天来个欢乐大派送,把这前因后果给说的清清楚楚。

“你不知道,这表小姐是以前一个老姨太太娘家的亲戚。”老王妃今生最大的成功,就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的夫婿如今在任上,所以跟着在外地,也就过年时节回来拜个祖宗。而其他的姨娘,生出来的都是女儿。虽然刘七巧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有些别的啥秘密,但是总而言之,这也是老王妃好命的代表。

据青梅说,老王爷生前有四个姨太太,一个死的早,如今还有两个,就在弘福寺的家庙里头住着。而这两个中的一个,就是这位表小姐的姑奶奶。这位姨太太家原本门第不低,但是所谓娶者妻奔者妾,最后她只能当姨娘了。这位姨太太的娘家,就是如今这位表小姐的娘家。虽然那时候门第尚可,但是现在已经没落了。

说起来现在的二太太的娘,跟这位姨太太是亲姐妹,论辈分还要喊她一声姑母的。只是二太太从来都看不起这位姨太太,觉得她好好的一个高门嫡女,去给人家做小,所以她虽然是因为这层关系嫁进来的,也从来没给她半点好脸色,相反的,在老王妃的面前克尽孝道,凡事都小心谨慎,做的妥妥帖帖,所以老王妃对她的好感度也是相当高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自己家的亲戚二太太也不想帮衬,作为老王妃,更是不愿意趟这一趟浑水的,所以就对二太太说:“想来儿女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王爷当时也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又没有合八字,也没有过文定,你们做父母的要是看着不满意,那就你们自己拿主意,不用再来问我了。”

很明显的意思,老王妃给了二太太提示。这儿子的婚事,还是你们父母说了算的,老王爷当时虽然有提过这事情,但是什么合法手续都没有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完全可以作废的。

二太太得了老王妃的首肯,所以就乐得演起了棒打鸳鸯的好戏了。

“这么可怜啊,那这位表小姐看来只有做妾的份了。”刘七巧蹙眉想想,这世上还真没有别人不要你还得强嫁的道理,而且经过这么一闹,这位表小姐的闺誉,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了,以后再要嫁什么好人家,只怕也难了。

“所以说,二太太这一招厉害啊,原先人人都说王府理亏,做出嫌贫爱富的事情来,如今二太太想通了把她接回来,算是堵了众人的嘴了。”

王府二房的一处小院中,门口的小水潭里有几株开败的荷花。穿着单薄外衣的女子正怔怔的看着平静的水面,脸上的表情和池水一样平淡无波。

小丫鬟从身后拿了一件衣服给她披上,万分不舍的劝慰道:“姑娘,早知道府里头是这么说你的,便是在外面一头撞死了,我们也不回来。”

“那又如何,你强得过她吗?”

“可她明明说了,接姑娘回来,是让姑娘做二少奶奶的,她说的那样好听。”小丫鬟说着,忍不住开始抹泪,又劝慰道:“姑娘为何偏偏就不肯做妾呢?以二少爷对姑娘的情义,肯定不会亏待了姑娘,便是在名分上吃亏了一点,那又如何呢?”丫鬟们都以嫁给男主子做妾为终身目标,所以再她们看来,做妾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女子秀眉微拧,从那块太湖石上起身,转头道:“你懂什么?做妾,你没看见如今姑奶奶的下场吗?只能在尼姑庵里面吃斋念佛,死了连个牌位也没有,进不了宗祠,跟个孤魂野鬼一样。”

那丫鬟被赵红芙给骂醒了,低着头小声抽噎道:“姑娘,那你怎么办哪?二太太算起来还是你的表姑母呢,她怎么就那么狠心,非要往绝路上把你逼呢?”

“表姑母算什么,你也看见她是怎么对自己的亲姑母的。这些大户人家从来就只是看中脸面、前程,哪里有半点点的情感可言?”赵红芙说着,缓缓走进房中,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丫头道:“小樱,明日去把药买回来吧,再这样下去,还没等他们能要我,我自己就先看不起我自己起来了。”

那丫头急的直哭,拉着赵红芙的袖子道:“姑娘,二少爷不是说了吗?等他回来再想办法,你可千万别自作主张啊!”

“等他回来?这次王府来接人,他只怕连知道都不知道,他每次去庵里看我,都只带着一个下人,为什么我们的事情传得人尽皆知。就连庵里的师太那边,都知道了?”赵红芙冷笑了一声,脸上露出悲悯的神色道:“罢了,大不了还有一死。”

王府的生活终于平静了下来,没有少奶奶晨昏定省,就连几个姨太太也鲜少见到。刘七巧每天的生活就是为王妃安排日常三餐,然后带着王妃散步、闲聊、睡觉。每隔一两日,王妃会去老王妃那边请安,或者留下来用个午膳,聊聊家常。

这日收到了从边关的来信,说是大军已经抵达了边境了,目前全军气势雄壮,战事应该会很快完结,王爷表示,争取早日打胜仗,然后回来过年抱老婆。

王妃看着王爷的家信,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来,伸手摸了摸腹中的胎儿,心中无限感慨。老王妃只双手合十,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又对大家道:“今儿你们都别走了,在这里吃一顿午膳再走,陪我老婆子说说话。”老王妃说完,又看着刘七巧道:“七巧,把你那个从死人肚子里剖出孩子的故事,说一遍给我这老婆子听听,我头一次听说这死人还能生孩子的。”

刘七巧急忙摇摇手道:“老祖宗您要听,一会儿我单单就讲给您一个人听,这吃饭的时候听这种故事,可不消食啊!”

众人一听,顿时笑的前仰后翻的,二太太看看七巧,心上越发的喜欢起来了,如今这世子爷正在边关打仗,她怎么滴也要趁这个机会,把七巧给拿下来再说。

  ☆、第81章

李氏自从把方巧儿的事情放在了心上之后,便开始张罗起了这事儿。京城里头,主子们有主子们的圈子,奴才们也有奴才们的圈子。李氏经过郑大娘的介绍,认识了杜家专门管理下人买卖的李妈妈。

李妈妈跟当初把方巧儿卖到京城的许婶子是妯娌。许婶子和他男人在杜家京郊的庄子上务农,平常李妈妈急要人的时候,会让许婶子物色两个。这许婶子和方巧儿的娘又是小时候的手帕交,一来二去就促成了这桩生意。

管事媳妇除了早上回话的时候,平常都不在府内服侍。这日李氏便央着郑大娘一起去了安泰街找了李妈妈。

李妈妈约莫四十来岁,比李氏大了差不多十岁,看上去精明老练,这几日其实也颇为心烦。原因很简单,杜老太太生气,一股脑从杜府里头打发了四五个庄子上上来的乡下丫头。原本这些丫头都是佃户家的姑娘,知根知底的,用着也省心。可自从出了沐姨娘事件,杜老太太把乡下丫头给一竿子打死了,恨不得全部都辇出去。如今又要重新找得用的丫鬟,几户家生子家的姑娘,虽然不错,可毕竟年岁较小,要进去服侍人,只怕还要再等两年。

李妈妈听了李氏的来意,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按说现在方巧儿也是高危人群,因为她也是一个乡下丫头。可方巧儿不在老太太跟前伺候,也不在二房服侍,所以到现在还很平安,李妈妈也是宁可少一事,也不愿多一事的人,所以她并没有打算把方巧儿给发卖出去。

“这位妹子倒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只是府里向来不随便发卖人,况且这方巧儿来了也有一段日子了,主子们用的也习惯了,如今要陡然说出来,只怕主子们也会问。”

李氏安安静静的听着不说话,心道:杜若要是不肯卖,他试试!李氏想了想,开口道:“不然这样吧,嫂子你把我的话跟你们主子传一传,这方巧儿明年就及笄了,她又不是家生子,你们又不帮着张罗婚事,耽误了可是姑娘家一辈子的事情,她是我打小看着长大的,如今我也来了城里,好歹有些积蓄,不能看着姑娘就这样被毁了。”

李妈妈见李氏说的很诚恳,心里也是很感动的,这年头很少有这样的好邻居了。李氏就算是放在了现代,也足以能当上中国好邻居的。可是……李妈妈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道:“当初买方巧儿进来,就是为了给大少爷冲喜用的,后来大少爷的病好了,就把她放在百草院里头当了个普通的丫鬟,可这冲喜之事却是事实,我估摸着这丫头愿意在这里待着,多半还是想等了新少奶奶进门,看看若是人好说话的,让大少爷收了她当通房的。”

李氏一听,可是不得了了,她最怕的就是方巧儿有这心思,她们家七巧最是一个实心肠的姑娘,到时候万一方巧儿真这么说,只怕七巧未必愿意撕破脸,这样的恶人还是让自己来做的好。

李氏笑了笑道:“李妈妈您想多了,我把她赎了回去,自然是要给她找一门好人家嫁了。不说别的,就巧儿这长相,在牛家庄那也是一朵花,她能嫁给好人家当正头太太,难道愿意做小?”李氏想了想,故意凑上前道:“听说杜家二房的姨娘是个乡下丫头,如今落的什么养的下场,我虽是外头人,却也听说了一二。”

当然这件事情是刘七巧跟李氏闲聊时候曾说起过,李氏不是一个爱嚼舌根的人,所以不到危机关头,她断然不会把人家的八卦拿出来说事儿的。

李妈妈一听,果然变了脸色道:“这事儿居然连外头都知道了?”

一旁的郑妈妈听她们说话听的正打盹儿,所以也没听见李妈妈的话,便在一旁嗯嗯了两声,继续打她的盹儿。李妈妈想了想,觉得沐姨娘如今的遭遇也着实有些惨淡,便松了话道:“这样吧,我先去问问那孩子,她若是愿意走呢,我再求了主子放她。”

李氏道:“上回她去过我家了,实不相瞒,这就是她自己的意思,姑娘家脸皮薄不敢说,你也不用再去问她了,若不是她求我,我也懒得管这档子闲事,毕竟我这把她给赎回去了,还得赔上一份嫁妆呢!”

李妈妈听了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顿时恍然大悟道:“我说呢,大妹子怎么愿意插手这事情,原来是那姑娘求了你,你早说不就结了。行了,明儿我去回了太太,看看能不能做主把方巧儿给你放出去。”

李妈妈说到这里才老实开口道:“你也别怪我方才问的多,实在是一开始少爷病好的时候,原就是想把这丫头送回牛家庄的,可这丫头哭着死活不肯走,我就当她也存了要入房的心思了。”

李氏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果然这方巧儿确实是存了心思的。七巧从小都让着她,以后要是真在一个屋檐下,那还了得。

“妈妈倒是把这闺女看扁了,她不肯回牛家庄,是怕她那个不成器的老娘又把她给再卖一遍,那就遇不到杜家这样的好人家了。”李氏向来是给人留颜面的,所以帮方巧儿打了圆场。

这里李氏正在家里等李妈妈的消息,忽然外头大门被叩得咚咚响。李氏以为是杜家传话的人来了,忙让钱大妞上去应门,开了门却见一顶轿子停在了门口,从轿子里头出来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年妇女,身后跟着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小丫鬟。

“你找谁?”钱大妞打量了一眼这位不速之客,觉得刘家不可能有这样的亲戚。

那婆子也打量了一眼钱大妞,心道:身量倒是结实的,胸大、腰细、屁股也大。萧夫人这么能生,果然她的审美观点是符合大众生儿子要求的。

钱大妞见那婆子的一双眼睛不老实,便挺了挺胸道:“你不说话我可就关门了。”

那婆子见钱大妞的伸手要关门,急忙就拦住了道:“姑娘,大喜,我是来提亲的!”

钱大妞一听,吓的连连退后了几步,心想春生那小子不会就急成了这样吧?人家七巧和杜大夫还没成呢,自己一个做下人的,难不成要跑到他们前头去。钱大妞又是羞又是窘,连话也不敢多问,便引了那一老一少进来道:“我家太太在里头呢,你跟我进来。”

那婆子是京城里头的名嘴,惯会拍马奉承的,见李氏正在厅里头做针线,进去便道:“刘家嫂子大喜啊!大喜啊!”

李氏见她的梳妆打扮,猜测出来应该属于三姑六婆的职业,只是陪笑道:“这位大嫂子,喜从何来?”

这婆子姓赵和赵夫人是本家,所以关系特别好,答应了赵夫人这一次一定一次成功,让赵夫人在家等着好消息。

“你看我这通身的打扮,难道还不知道喜从何来吗?”赵婆子在李氏面前转了一圈,上前福了福身子道:“实在是你家闺女好福气,要攀上好人家了!”

李氏心想,这杜家也够快的,这么快就派人上门提亲了吗?可惜刘老二不在家,她一个妇道人家,只怕应付不来。

“大嫂子说笑了,我家姑娘尚未及笄,还没到议亲的年岁呢,你这会儿来,我倒是应也不好,不应也不好。”李氏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来,又让钱大妞去厨房看茶。

婆子看着钱大妞离去的背影,又打量了一番,果然下盘生的好,是个生儿子的体态。李氏见赵婆子的眼珠子只在钱大妞身上打量,知道她认错了人,便道:“我闺女今儿在王府当差呢,大嫂子是为哪家来说的亲事。”

虽然李氏知道必定是杜家无疑,但是礼节性的问题还是要问一下的。赵婆子一听,知道自己认错了人,只一下子脸红到耳根,愣了一下道:“噢哟,看我这着急的,忘了跟你说了,我是萧家请的媒婆,在京城里人称赵大姐。”

李氏听的莫名其妙,手上的针线活也都放了下来,只睨着这位赵大姐道:“我说这位大嫂子,你是不是走错了门口,那什么萧家,我们家可不认识啊,我家闺女更不认识。”

这时候钱大妞已经送了茶上来,赵媒婆喝了一口,一甩手帕,从位置上站了起来道:“浑说,萧将军萧家还有人不认识的吗?至于你闺女,还给她未来婆婆接生过呢,更不可能不认识了!”

李氏这会儿也正端着钱大妞送上茶盏抿茶,一个呛口,直接就把自己给呛的咳嗽不止。钱大妞急忙上前为李氏顺背道:“大娘,你这是怎么了?”

李氏好容易喘了一口气上来,哭笑不得的看着赵媒婆道:“这位大嫂,多谢萧夫人的厚爱,只是我们小户人家,只怕高攀不起,让您白跑一趟了。”

赵婆子一听这才开口怎么就下逐客令了,顿时觉得脸上无光,连忙道:“大妹子别急啊,虽然你们家门第是一般的,但是好歹是正经人家,萧夫人说了,聘了你家姑娘回去,给他们家大少爷做个贵妾,也是够的。”赵婆子见李氏脸色一红一白的,只当她是被一下子吓傻了,更是说的眉飞色舞:“大妹子别光顾着高兴,萧夫人还说了,至于彩礼方面,全都按照娶妻的惯例,不会少一分一毫的,一定让姑娘体体面面的过门。”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