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133

苏芷Ctrl+D 收藏本站

杜二太太说着,越发眉飞色舞了起来,只挺直了脊背,仿佛压在她身上多少年的郁闷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了,今后她要理直气壮的开始她新的管家太太的生涯了。

“这一回,我看他们怎么说,我倒是不信了,都是一样的孙子,一个孙子纳个乡下的妾氏,都要被数落那么久,另外一家倒是想娶个乡下丫头当正室来着?咱们骑驴子看唱本——走着瞧。”

那边秀儿因为没进到刘七巧家的家里,没看见钱大妞长什么模样,还在郁闷之中,听见二太太这么说,便也起了兴致道:“太太,这回大房确实不占理,老太太那边只怕这次也不会向着他们了。”秀儿拧眉想了想,要是刘七巧没嫁入杜家,她家的丫鬟怎么可能上杜家当奴才来呢?看来只要破坏了刘七巧和大少爷的婚事,春生的事儿,她还有些希望。

“可不就是,我这二十年在杜家,就算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不说别的,二老爷前些年隔三差五的带人回来,我都和和气气的受了,那是为了什么?不过就是图个家和万事兴而已。我是什么事情都不喜欢拿到明面上闹的,便是你二少爷这事情,我也是打算私下里就解决了的,谁知道竟还是被老太太知道了,还数落我不帮着媳妇管教儿子?她自己的儿子尚且她还不管教呢,倒是来问起我来了?她的心,从来都是偏着大房那边的。”二太太越说,越觉得自己委屈,如今自己儿孙满堂,大房那边只有一个杜若还没结婚,老太太也从不赞二房这边的好,这次她总算是找到了把柄了。

“依我看,这会儿太太还按方才我跟你说的办,只当做不知道,在老太太那边稍微的透露一点,别让人在明面就看穿了,那样反倒不好了。”秀儿知道自己这个主子平日里也不是脑筋极好的人,便在一旁旁敲侧击道。

“你说的我懂,我呀就假装不知道,等时机到了,在给她放一个大雷,我就不信,老太太真能准了那乡下丫头进杜家当大少奶奶?杜家虽说是商贾出身的,可也不至于娶个乡下女人来当家?再说了,我媳妇再不好,她爹还是个从五品的堂官呢!”杜二太太在和刘七巧的攀比中,猛然发现了赵氏的好处来了,越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太占优势了,只觉得已经可以预测到将来她在杜家耀武扬威的日子了。

秀儿只上前,为她捏了捏挺得笔直的肩膀道:“太太你可千万要淡定,别直接捅到老太太那边去,偶尔漏几句耳边风就好,老太太那么聪明机警的人,总能想出来的。”

杜二太太只叹了一口气道:“说的是,我一定要稍微淡定些才好。”

梁夫人同刘七巧她们说完了话,便起身去送客了,大家伙都表示玩的很开心。戏好听、花也开的繁盛,作为高门大户的婆婆媳妇们,表示对这种应酬很欢迎,希望以后梁夫人多多组织,多多益善,毕竟天天闷在家里,这样聊天解闷的时候不多。

刘七巧跟着王妃一起来了临风水榭,见杜老太太和杜太太带着几个姑娘也要走了。王妃便拍了拍刘七巧的手背,示意她过去送一程。杜太太正好起身,见了便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藏在袖子里头的手对着刘七巧摆了摆。刘七巧只对着杜太太点了点头,便继续站在一旁服侍王妃。

杜家婆媳上了马车,便开始讨论了起今日的宴会来。杜老太太只冷着脸道:“我今日倒是又问了几个有待嫁姑娘的人家,听她们话中的口气,倒像是看不起我们这种商贾出身的人家,她们也不想想自己家能有多少根基,在钱庄里面存了多少银两?倒看不起我们杜家来了,不是我说,我们家的银子就是填了她们家院子里的那一块小湖泊,那也是仅够的。”

杜太太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也不由笑了起来道:“老太太快别闹心了,跟那些眼皮子浅的妇人,有什么好说的呢,咱们大郎一表人才的,还怕娶不到媳妇吗?”

“你说的好听,你倒是变个媳妇给我瞧瞧呢?一天到晚的不上心,你这母亲也不知怎么当的!”杜老太太说到这里,又把杜太太给数落上了。

杜太太只低头笑笑,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了下去,这事儿她自己拿不准,还是别捅这个篓子,回头要是搞砸了,儿子倒是要埋怨起自己来的。

刘七巧跟着王妃赴完了宴会回来,王妃便赏了恩典,让刘七巧回自己家过中秋去了。原来每年中秋,王府都有恩典,只留家养的奴才在跟前服侍,其他外面买回来的,若是家里近的,就放他们回去过中秋。平常也没个空回家,也就仅着这一天回家去瞧瞧的。

刘七巧拎了王府送的月饼,又并着今天得的那些太太奶奶们的赏赐,正要高高兴兴的往家里跑,被王妃喊住了道:“又没个规矩,怎么就自己这样跑出去了。”王妃只说着,便让青梅喊了叶妈妈去外面为刘七巧备了轿子。

刘七巧吐吐舌头道:“不用了吧,抬轿子的人今儿不回家过节吗?”

“家住的远的,一早就走了,家住的近的,也耽误不了这一会儿事儿,你还是坐轿子回去,如今这话已经说了出去,该有的体面还是得有的。”王妃只走上前,拉着刘七巧的手道:“明儿不用一早回来,我起了派轿子去接你,多陪陪你母亲,如今你父亲也不在家,她一个人自然是冷清的。”

刘七巧只点着头道:“知道了,那我明儿就在家等着了。”

王妃理了理刘七巧的鬓发,越看越觉得喜欢,还真生出几分母女情深的感觉来了,越发盼着自己肚子里也能蹦出一个女儿来。

刘七巧坐了轿子回家,钱大妞上前开了门,见刘七巧回回都是坐轿子回来的,便有些疑惑问道:“七巧,平常你都是走着回来的,怎么这几次都是坐轿子回来的。”刘七巧知道钱大妞是个细心的孩子,便拿着东西挽着钱大妞的手往里头边走边说道:“这事儿我真寻思这怎么跟我娘说呢,太太那边要认我做干女儿,说是等我爹和王爷回来了,就要正式办这个事儿。”

钱大妞一听可也觉得不得了了,只长大的嘴巴道:“这是真的?”她垂下眸子细细思量了片刻道:“七巧,这下你和杜大夫的婚事可就越发顺利了,王府是什么人家,杜家难道不想着高攀吗?”

刘七巧其实也不太懂这个王爷义女的分量,但她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自己总还是刘家的女儿。认一个干女儿什么的,不过就是名声上好听一点,至于里头的实质性作用,刘七巧自己也不敢高估什么。

“这个我也不懂,反正以后说出去,我倒也是个王府的姑娘了。”

钱大妞接过刘七巧手中的包袱道:“阿弥陀佛,真是祖上烧了高香的,我说今儿怎么院子里的梧桐树上,喜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呢,原来是真的有喜事儿了。”

钱大妞在外面正说着,里面李氏已经迎了出来道:“大妞,你在说什么喜事儿不喜事儿的?”钱大妞见李氏出来,只把东西往茶几上一放,走上前扶着李氏道:“大娘,七巧大喜了,王府的太太要认七巧当干女儿了,这会儿子杜大夫可以大着胆子来提亲了。”

李氏闻言,也不由一惊,只拉着刘七巧的手问道:“是不是真的?”

刘七巧点了点头道:“太太和老祖宗都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把话给说出去了,估计用不了多久,京城的权贵们也都知道这回事儿了。”刘七巧把茶几上的包袱解开了,将里面七八个荷包都递到李氏的手中的:“这些是今儿太太带着我去梁大人家的桂花宴上,那些太太奶奶们给的见面礼。”

李氏见了那些做工精致的荷包,已是大开了眼界,又瞧了那荷包里头,那个没装几个金锞子小元宝的,越发觉得自己就跟跑到了那些文人写的话本里头,没个真实的感觉。

“这些都是她们给你的?随随便便的,就把一包的金子给你了?”李氏伸手抚摸着精巧的荷包,口中赞扬道:“这手工确实好,怪不得城里人嫌弃我们乡下人做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就算是这针脚能做出这些花样来,也没那么好的材料来配,瞧瞧这流苏上头的玉碎,竟然是真的玉石做的。”

刘七巧见李氏手里拿着的那个荷包,笑着道:“这是杜老太太送的,你面还有一串小金鱼呢。”刘七巧不得不承认,杜家真的是财大气粗的很,那一串小金鱼她方才拿出来瞧了瞧,做工一点儿都没有偷工减料的。这时候的黄金锻造工艺还没有镂空和吹金,所以那些小金鱼都是实打实的,一串加起来少说也要有一两,就这样随随便便给送人了。

李氏把那荷包打开,看见那一小串金鱼儿,只笑着道:“瞧瞧这东西,做的可真精致,上面的小鱼解下来,用红绳子给串成一串,带着又喜庆又好看。”

这会儿钱喜儿也从里面跑了出来,见刘七巧回来也很开心,走了几步又回过头去,往房里望了望。前两天宝善堂的伙计小吴给刘八顺带了一个拐杖来,所以刘八顺也能支着拐杖,在房里走动走动。钱喜儿见了,便又跑回去,安安静静的扶着刘八顺,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出来。

“我们家的小瘸腿能走路了呀。”刘七巧笑着见刘八顺撑着拐杖走出来,钱大妞见了,上前一把抱起刘八顺,把他给一路抱到了外面的靠背椅上坐着道:“说了让你好好陪着八顺,他现在腿脚不方便,你怎么还让他出来。”

刘八顺只嘟着嘴道:“我在房里大半天了,就想出来透透气,听吴大哥说,今儿城里有灯会。”

“就你这小瘸腿,你还想看灯会去?你还是别想了吧,等元宵节的时候,到时候你腿脚好了,说不定爹也回来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看灯会好不好?”刘七巧捏了捏刘八顺的脸颊,拿了一个荷包递到他手中道:“拿着,姐姐给你的,等腿脚好了,出去买糖吃。”

刘八顺偷偷解开荷包看了两眼,悄悄从里面拿出几颗好看的小金锞子,一溜烟塞到钱喜儿的手中道:“喜儿喜儿,这个好看,这个给你。”

刘七巧笑着道:“还能少的了喜儿的吗?瞧你那劲儿,长大了准就是个媳妇奴。”刘七巧说着,又挑了一个枚红色的荷包递给钱喜儿道:“拿着,有好东西往里面放着,别给八顺,他没脑子,一会儿又不知道丢哪边了。”

里头人正开开心心的聊天,便听见有人在外面敲了敲门,原来又是宝善堂的伙计小吴来传口讯的。上次刘七巧因为隔壁张嫂媳妇的事情,晕了过去,正巧是小吴去杜家报的询,所以小吴也认定了刘七巧就是杜家将来的少奶奶,见了她只有些不好意思的。便开口道:“七巧姑娘,我家少东家说了,一会儿晚上来接你去赏花灯,他今儿下值早,这会儿已经往家里去了,要陪着家里人吃过了团圆饭才能出来,七巧姑娘仔细留着门。”

小吴平常是有些结巴的,尤其是遇到急事,更是憋不出句话来,不过这会儿子倒是说的顺溜。刘七巧今儿心情好,便赏了他一吊钱当跑路费,只笑着问道:“今儿你们店什么时候打烊?今儿是团圆节,是不是关的也比平日早呢?”

“姑娘您说对了,店已经打烊了,我这不正回家呢,顺道给少东家传个口讯。”小吴得了赏赐,更是高兴道:“谢谢姑娘。”

“谢我做什么,我还要谢你呢,你这一天三四回的背着我家八顺上学,路上也够累的吧。”

“哪有,八顺小少爷能有多重,还不够一包药材重的。”小吴笑哈哈道:“姑娘要是没啥事儿,我可就先回去了。”

刘七巧点了点头,见他手里也拎着一包月饼,想来是宝善堂给发的福利了。

“去吧。”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关门进去,钱大妞已经进了厨房张罗起的饭菜来。因为今儿是中秋,所以李氏把哑婆婆也给放了回家,还送了她几件衣服,一些布料什么的。刘七巧掐着手指数了数,家里四个女的,外加一个小小男子汉。

杜若从宫里下值回来,直接去了鸿运路上的宝善堂一次,把朱雀大街店里面准备的一些月饼之类的东西给送了过去。他见时间不早了,又知道刘七巧今儿去了梁府参加桂花宴,没准还没回家,就懒得自己跑这一趟了,索性请人去传了话,自己先回家去了。

杜若才回家,杜老太太和杜太太也才刚刚到家,杜老太太见了杜若便道:“今儿过节,宫里提早让你们走了?”

杜若笑着道:“二叔发话让先走的,只留了两个人在那边守着,我给两家分号送了东西过去,安排好了事情,让掌柜的也先回去了。”

“是这个道理,这一年到头的,不过也就这几个节气,而且听说今天晚上有灯会,太晚了打烊也不安全。”杜老太太说着,便吩咐道:“你回去洗一洗换件衣服,今儿都到我的福寿堂来。”杜老太太这话虽是跟杜若说的,其实也是跟后面跟着的几个姑娘们说的,大家伙听了,便都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各自回房梳洗换衣服。

  ☆、第111章

酒过三巡,戏也听了一半了,王妃因为有了身子,故而坐多了便觉得累的慌,只起身先告辞了。刘七巧也只跟着王妃离去,那边杜太太推说这戏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这园子不错,想去外头逛逛,便带着丫鬟也跟着出了这水榭。

杜太太前脚出来,后脚便有小丫鬟来招呼道:“杜夫人,我们家大姑奶奶请你到假山边上的抱夏里头说说话。”杜太太听闻那小丫鬟说是大姑奶奶,便知道是恭王府的王妃有请,只点了点头道:“那就请姑娘领路吧。”

王妃这时候正在抱夏里头的贵妃榻上躺着,见杜太太进来,便忙着起身要迎。杜太太连忙福了福身子道:“王妃快别起来,按理你是王妃,我不过就是寻常的百姓人家的妇道人家,你合该受我的礼数的。”

王妃听杜太太说的谦逊,便也笑着躺了下去,只那眼珠子瞟了刘七巧一眼道:“还不快给你的准婆婆上茶,还要我提点你不成?”

刘七巧只笑着点头出去,由那小丫鬟领着去茶房沏茶去了。

王妃请了杜太太入座,两人便闲聊了起来。

“说句实话,七巧这孩子我是真心喜欢,也是打心眼里想留在身边的,只可惜她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不瞒您说,如今我家媳妇也没了,我便是用王府的世子妃去诱她,只怕她也是不愿意的。”

杜太太只在一旁听着,偶尔也露出些笑来,不过她的心思是一门清的。便是杜家这样的人家,要娶刘七巧,那还是千难万险,只废了姥姥劲儿,恭王府那样的人家,便是看上了,只怕也不会让七巧做正室,王妃这么说,不过就是在她面前抬举刘七巧罢了。

“王妃这么说是抬举七巧那丫头了。”杜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不瞒您说,论起七巧的身世,那确实是拿不出手的,我夜里为了这事儿睡不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如今王妃能成全了七巧,让她做你的干闺女,真是解了我们杜家的燃眉之急了。你不知道我家那个老太太,这辈子就是跟乡下人犯冲,但凡遇到乡下人,就从没有过好事儿。最近家里又出了一件不体面的事情,所以越发的就对乡下人又了排斥之心。”

上回法华寺的路上,她们也是一起去的,所以王妃自然知道杜太太口中所谓不体面的事情,只笑着道:“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下面的事情,就要靠两个孩子的造化了。杜大夫这孩子,我看着也喜欢,温文尔雅、玉树临风,比起我家那那舞刀弄枪的,不知强了多少倍了。”

杜太太连忙笑着道:“王妃还是少夸他,他其实也是一个牛性子,倔得很了,就为了七巧的事情,起先我不同意,几次跟我甩脸子,又是下跪又是哭的,我也就在您面前跟你说说,其他人断然是不能让她们知道的,真真是要笑死人的。”

王妃只摇头道:“你家那个还老实,还肯跟你说,我身边这个可真是瞒的结结实实的,若不是这会子大约觉得自己也没法子了,只怕她还不肯说呢!”

“可不是,这私相授受的事情,说起来是有那么点不体面,这要是换了平常姑娘家,我家老爷也断然不会答应的,谁知偏偏是七巧呢?我家老爷平素就最佩服这些医术高明之人,我们宝善堂王妃也是知道的,里头的名医也是不少的,大多数都是我家老爷慕名去请的。”杜太太说着,脸上不时淡淡一笑,竟是已经把刘七巧当成了媳妇看待了。

王妃点点头道:“这事儿我就先跟你同了气,等王爷班师回朝,我们这边认了七巧做干闺女了,你那边就可以派人来提亲了。”王妃蹙眉想了想道:“我估摸着,这仗年前大约也能打完,我们现在开始备着,到明年这个时候,大概也能赶上两个孩子的婚期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