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_分节阅读_242

苏芷Ctrl+D 收藏本站

杜老太太脸上的笑顿时就少了一半,只不冷不淡道:“秦姨娘操心了,路上还好。”杜老太太说完,便又回头跟二老太太说话,只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二老太太,见她身上穿的是宝蓝色葫芦双喜纹的遍地金褙子,头上戴着赤金镶青金石的头面,并一个宝蓝色嵌宝抹额,瞧着就比方才的秦姨娘老了十几岁,看着和杜老太太几乎是同龄的。可是刘七巧听杜若说过,这二老太爷那可是足足比老太爷小了十多岁的,那按照岁数来看,二老太太自然也是要比杜老太太年轻上十来岁才正常。

杜老太太瞧了一眼二老太太,心里也只是叹息,怎么她们才回了北边十几年,二老太太就跟过了几十年一样,老成这样了?

“你这些年身子如何?我每年都让蘅哥儿过来跑几趟,就是不放心你们一家子在南边。”

“我的身子倒还好,就是老爷他……”二老太太说着,忍不住就要哭出来,赶紧拿帕子压了压眼角,只开口道:“我们先进去说去。”

杜老太太便也点了点头,又让杜若和刘七巧上前,见过了二老太太,一行人只跟着二老太太进去了。至于那个秦姨娘,杜老太太再没正眼瞧过人家一眼,便领着杜若和刘七巧进去了。

秦姨娘跟在身后,斜眼瞄了一眼杜老太太一眼,小声啐了一口:“如今都分家几十年了,还摆什么大房的臭架子。”她才说完,见丫鬟们都已经进去,忽然脸上的神色一换,欢天喜地的扯着嗓音,对一旁的小厮道:“快去店里头通知大爷和二爷,就说有远客到了!”

刘七巧跟着杜老太太进了正厅,众人分宾主坐了,二老太太便急忙让丫鬟们备晚膳,只笑着道:“这两天店里忙,大爷和二爷还没回来,我已经派了小厮去请了。”

杜老太太见二太太眉宇深锁,额头上皱眉都能夹死蚊子了,便知道她这些年过的委实不如意,只笑着道:“不用那么着急,方才在船上倒是用过些下午茶了,只等孩子们回来了一起吃吧。”

二老太太又忙开口道:“荀妈妈,让哥儿姐儿们都出来见客。”

荀妈妈应了一声,便出门去请人,那边秦姨娘只走了进来道:“芸哥儿这几日都在栖霞书院,没回来呢!”

二老太太就道:“前几日就跟大爷交代过了,说近日要有远客来,让芸哥儿回来几天,怎么你没交代下去吗?”

秦姨娘便只笑着,上前福了福身子道:“我想着,哥儿的功课重要,大太太来了,也不是马上就走的,等来了再去接哥儿回来,那也是一样的。”

二老太太便气的咬牙,正还想说几句,就听外头传来一个清越的少年声道:“我瞧见二叔打发了下人去接苇哥儿和茗哥儿,便跟着一起回来了。”

才听见声音,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唇红齿白、玉树临风,一双眉眼难得的好看,还带着点南方男人的温雅,简直让人赏心悦目。刘七巧比了一眼二老太太和秦姨娘的长相,心道遗传基因那么好,看来这定然是秦姨娘的亲孙子,她口中的芸哥儿了。

跟在芸哥儿后面进来的,还有两个年纪稍微小一点的男孩子,看着不过十二三岁的光景。二老太太瞧见他们两个,便笑着道:“这是我三个孙子,芸哥儿、苇哥儿、还有茗哥儿。你们快来见过你们堂祖母,还有你们的大堂兄和大堂嫂。”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外貌协会的,刘七巧也不例外,虽然另外两个男孩子还未长开,可刘七巧知道,帅哥那都从小就帅的,只怕他们两个将来也不及他们的哥哥杜芸帅气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二老太太就喜欢两个小孙子。

三人见过了礼之后,杜老太太便问道:“茗哥儿看着不过十二岁吧,怎么也去书院里头念书了?孩子还小,为何不请了先生在家里教书呢?”

二老太太只摇头道:“我也说了他们老子好几次了,可他们老子说,要让他们出去历练历练,不能因为家里头宽裕,就养成了阔少爷的习性,这样不利于他们将来的修养,索性我这几个孙子都争气,两个小的今年也过了童生了。”二老太太说着,抬眉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杜芸,脸上也挤出一丝笑,继续道:“老大如今已经是秀才了,也不知道过两年参加秋闱,能不能考个举人回来。”

刘七巧知道,在古代考能考中举人是不容易的事情,范进考了一辈子,五十多岁才中举人,还乐的屁颠屁颠的,结果被人给写进了小说千古留名了。没想到杜芸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秀才了,看来还真是一个聪明种。不过刘七巧想起杜若说的,他九岁就过了童生,便觉得杜家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材料,也不知道杜蘅是怎么会长歪了的?

杜芸见二老太太夸奖他,只拱手谦逊道:“老太太谬赞了,我父亲说,大堂哥九岁的时候就过了童生,比起大堂哥来,我这算不得什么,大堂哥倒是为什么没继续念下去?”

杜若见杜芸真心求教,也只谦虚的笑了笑,回道:“杜家百年杏林之家,总要有人继承衣钵,若果我热衷科举,那么杜家的医术以后就没有人继承了,百年之后,世人提起杜家,就不会想起宝善堂,杜家的家训就传承不下去了。”

杜芸只低下头,沉思了片刻,才抬头道:“我听祖父说,杜家的家训是:悬壶济世、泽被苍生,我心里便想着,如果什么时候杜家不开药铺了,那这八个字的家训如何传承下去,没想到世上竟还有大堂兄这样的人。”

杜若见杜芸这么说,倒是跟逢了知己一样,只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其实不论做什么决定,只要无愧先祖,无愧天地便可,不必想那么多,如今你科举入仕,一样也是为杜家争光,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

两人正说着,外头的四个姑娘也来了。二老太太便开口道:“姑娘们都来了,快来见过你们堂祖母、大堂哥和大堂嫂。”

四个姑娘都行过了礼数,二老太太只招手让最大的那个姑娘站在她跟前,立马又是亲疏立现了。其他三个姑娘,则站在杜芸的身后,脸上倒也规矩。二老太太便从大到小介绍起来:“这是大姑娘杜芩,二姑娘杜茜、三姑娘杜萱,四姑娘杜莹。”

杜老太太见人都到齐了,便使了一个眼色,那边百合就送了荷包上前,杜老太太便笑着道:“我远道而来,也没给哥儿姐儿们准备什么好东西,就一些小心意,拿着买糖吃去吧!”

大家收了之后,都谢过了,刘七巧仔细观察了一下,杜芩的拿着那荷包,脸上似乎还有那么些不屑之色,这四姐妹中她最年长,眼看着都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了,可瞧着却似乎是被二老太太给宠坏了一样。

刘七巧想了想,便也让紫苏拿了荷包上来,一一送过了,又开口道:“我这儿还带着几样小东西,给几位妹妹们带,就怕礼太轻了,她们看不上眼。”只说着,便让茯苓端了一盘子珍珠手钏上来,那珍珠手钏也是刘七巧让绿柳选过的,里头各有粉色珍珠一串、黑珍珠一串、白珍珠四串、紫色珍珠一串、还有一串是淡金色的。这些都是刘七巧出嫁的时候,太后娘娘赏的陪嫁,宫里面出来的东西,没有一点瑕疵,其中又以淡金色和紫色的那一串最漂亮,只是金色的搭配衣服不太容易,若是搭配衣物的话,白色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说实话珍珠算不算什么稀罕物件,可刘七巧带来的这几串,颜色各异,相当罕见。便是杜老太太瞧了,都笑着道:“你什么有时候有这样的稀罕东西,怎么连我也不知道,你也舍得拿出来送人!”

刘七巧便笑道:“这些都是太后娘娘赏的,每种颜色都有一小匣子,我让丫鬟串了几串,拿来送妹妹们,心想宫里面的东西,总是够体面的。”

二老太太只知道杜家这儿媳妇似乎是和恭王府沾亲带故的,何曾想她开口便是太后娘娘,只忙开口道:“这可使不得,太后娘娘赏的东西,侄孙媳妇你怎么随便拿来送人了?”

“太后娘娘赏给了我,就是我的了,我拿来送人,跟太后娘娘又有什么关系!”刘七巧说着,起身指着盘子里的珍珠手钏道:“妹妹们别客气,自己选吧!”

姑娘家瞧见这些东西,那都是要眼珠子放光的,就说刘七巧吧,上回去了珍宝坊,还看了眼睛都直了呢!且听说这些珍珠都是宫里头的东西,越发就来了几分兴致,只是没有二老太太发话,那大房的三个姑娘却是谁也不敢上前先拿的。

只见杜芩伸了伸脖子,往盘子里头瞧了一眼,也没说话,便走上来将那紫色和淡金色的手钏拿了戴在手腕上,笑着伸到二老太太面前:“祖母你看,好看吗?”

“好看好看,正配你的肤色呢!”二老太太笑着说,又道:“还不快谢谢你大堂嫂。”

“谢谢大堂嫂!”杜芩美滋滋的谢过了刘七巧,刘七巧心里却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虽说她是让她们自己选的,可明眼人都知道,白珍珠是一人一串的,其他颜色每人一串。如今杜芩一下子选了紫色和淡金色的,那就说明后面三位姑娘里头,有一个姑娘就要拿两串白珍珠的。

这时候杜茜走了上来,神情自若的拿了两串白色的珍珠,戴在手上道:“我正愁没有成对的珍珠手串,可巧大堂嫂送了一对来。”

刘七巧顿时就觉得自己也逢了知己,抬起头只和杜茜神交了一下,各自不说话。接下去两位年幼的也都拿了珍珠手串,一人一串带颜色,一串白色的,各自脸上都挺开心的。刘七巧又让半夏把徽墨也送了过来,分给了几位少爷。

不多时,便有下人来传话,说是偏厅那边已经摆好饭了。二太太便请了杜老太太起身,外头小厮也跑进来道:“大爷回来了,二爷去了林大人家出诊,这会儿还没回来。”

二老太太多少就有些失落,便只开口道:“让大爷来偏厅,今儿一起陪老太太吃饭吧。”

秦姨娘脸上浮起一丝悻悻然的神色,看着那下人去传话,自己则福了福身,上前道:“到老爷吃药的时间了,我先回房服侍老爷去了。”

二老太太眼睛眨都没眨一下,只嗯了一声,算是应了。

  ☆、221|5.04|

家中有客,姑娘家都是不上台面的,所以几个姑娘都回了自己的住处去,只有三位少爷跟着一起用了晚膳。众人刚坐下来,杜大爷就来了,见了杜老太太,只上前行礼道:“大伯娘一路辛苦了。”

杜老太太也算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只应了一声道:“坐下一起吃饭吧。”又对杜若和刘七巧道:“这是你们大堂叔。”刘七巧和杜若忙起身见礼,杜家的几个孩子也起来见过了大伯,一群人复又坐下来用晚膳。

二太太当着大爷,便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倒也很符合古代食不言寝不语的训诫。一众人吃完了饭之后,杜大爷才站起来道:“给大伯娘和侄儿准备的房间已经预备好了,大伯娘以前在南边的时候住的就是柳园,侄儿已经让人收拾干净了,大伯娘只管在那边住下。”

杜老太太一开始对杜大爷也是不苟言笑的,不过听他这么说,也只笑着道:“怎么你们搬进来之后,没有人住进去吗?我才来住几天,劳烦你们搬来搬去的,可就不敢当了。”

大爷便笑道:“以前那边住着我三个姑娘,知道您老要来,主动说要让了屋子出来给您住,她们几个都搬过去跟她们娘住去了。”

正说着刘七巧就觉得奇怪了,怎么没瞧见两位婶娘呢?刘七巧正纳闷,那边二老太太道:“你二婶娘就要生了,我今儿就没让她过来,你大婶娘娘家的弟媳妇难产没了,回去奔丧了。”

听到难产没了这几个字,刘七巧心里就咯噔一下,反射性的问道:“那孩子呢?”

只听杜大爷开口道:“孩子倒是生了出来,她这是二胎,之前没养好,产后大出血,二弟也去瞧过了,只是没救回来。”

刘七巧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惋惜,不过这也是命,古代的女子,一辈子过不去的,也就这几个砍了。

谈话间杜大爷已经带了杜老太太到了当年她住过的柳园。杜老太太只站在垂花门口,往里头一望,一草一木都跟她住的时候没什么区别,只是门口的梧桐树下,多了一个秋千,便多了几分大家闺秀闺阁的韵致。

下人们将行李搬进了柳园,刘七巧也没预料到,他们不过就是串门走亲戚的,这一路上倒是收了不少的礼。杜大爷将众人都安顿好之后,便先告退了。

二太太就跟着杜老太太进了里间,两人许多年不见,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刘七巧和杜若被安置在了后排的厢房,一路劳顿,刘七巧也觉得有些累了,洗漱完毕之后,便遣了丫鬟们也回房休息,刘七巧靠在枕头上,跟杜若聊了起来。

“我怎么瞧着除了那个秦姨娘看着招眼了一些,其实大堂叔人看着挺好的,尤其是那杜芸,长得多帅气,相公,你可要被比下去了!”刘七巧半真不假的玩笑道。

杜若站在桌案前,整理他带在路上看的几本医书,听刘七巧这么说,也点头道:“杜芸确实看着不错,当初我见到姜表弟的时候,就觉得江南养人,如今见了杜家堂弟,越发觉得金陵是个好地方了。”

刘七巧也跟着点了点头,又道:“你家这几个堂弟,看样子都是读书的料子,我瞧着用不了多久,他们都要结伴上京考状元了。”

杜若笑道:“考状元还早呢,有很多人年纪很轻就中了秀才,然后就一辈子的秀才,考科举不光考学问,还考运气。只盼我这几位堂弟运气都能好一些,千万不要像姜表弟那样。”

刘七巧翻了一个身,想起今日四位姑娘选珍珠手钏时候的情形,只摇了摇头道:“三位少爷,我瞧着都不错,可四位姑娘,我觉得大姑娘是给二婶婆宠坏了。”

杜若是个细心的人,自然知道刘七巧指的是什么,只开口道:“二婶婆是个可怜人,一辈子没生出男孩子,好容易生了一个闺女,养到十多岁的时候,也死了,老太太和二叔婆那么投缘,也是因为这个的缘故。”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又道:“可这样宠着,便是害了她,我今儿看着都不像样,瞧她的年纪,也快到了议亲的岁数了,我瞧这山芋烫手呢!”

杜若整理好了书,笑着走过来,搂着刘七巧道:“我媳妇今天破费了呀,拿了太后娘娘赏的东西出来送人,可真是大手笔了。”

刘七巧见杜若故意扯开了话题,只笑着道:“少来了,你心疼?我拿我自己的嫁妆送人,我自己还没心疼呢!”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