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娇娥锦绣_分节阅读_215

黑线Ctrl+D 收藏本站

“才不到三岁,顽皮的很,个子高高大大,像他父亲……”屋内两个妇人一问一答,娇娥又问她有没有学过刺绣。

苗公悄悄地道:“林大人,这个栗氏是荣畜的婆娘,手里一定拿着荣畜留下来的证据,即使没有实物,也一定知道些什么。”

“……也有可能……”林天眯了眯眼。

“大人,我敢赌一坛子萧氏美酒,外加两只烤鸡,这个女人回平陵县没有她说的那么简单,她来找您,一个是借着之前的情谊,二是看准了你家和严家有怨仇,想伺机而动,他们这些人想什么,我一看便知,”苗公一脸的肯定。

“……”林天心想,是谁老让人不要提及过往做盗首的经验呢。

“也有可能,毕竟荣畜是死在严延年手上的,那女人能不贪慕严延年的权势,给严延年下药,让他不育,荣畜又对她不离不弃,她不可能不想着替丈夫报仇。严延年以前是小官,通奸有外室之子,免官杖刑也就罢了。如今严延年前程看好,严彭祖不会做出傻乎乎妨害哥哥前程的事,这里面的确有隐情,只是……”林天回过味来,笑嘻嘻地看着苗公,道:“还得靠你了。”

苗公一挺胸脯,“那是自然,这次可又要给我积功啊。”

两人在外面商议定,又回了屋子,再看栗氏,林天就觉得那里都不太一样了,他笑着打哈哈,道:“在平陵县落户的事情,虽然有点困难,但不是不可以,需要将长安城的户籍从京兆尹府转了来,你手中可有从京兆尹府转出的户籍?”

栗氏的脸色发白,迟疑着点了点头道:“放在家中,我……”

“那就好,有了这个,落户就容易了,绣学和养蚕的事情,即使没有户籍,夫人也会看在旧相识的份上帮你的,”林天边说边看着栗氏的脸色。

栗氏脸上突然一轻,林天心中暗道,果然如苗公所言。栗氏千恩万谢的拜别了县令夫妇,苗公也紧跟着去了。

林天将手放在脑后,躺在榻上,喃喃地道:“严延年……严延年要回来了……”

娇娥在一旁又一次听到了这个让她曾经饮食难安的名字,“严延年又要翻身了吗?”

笑着搂过小夫人,林天喃喃道:“你怕什么呢?我们手中有他的把柄,而且眼下的赵家也不是以往的赵家了。”

娇娥闭上了眼睛,无论如何,大表哥就在她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有办法能过去的。

谷雨前后,桑叶长得有小孩的拳头般大小,翠绿翠绿的,家家户户的蚕种都开始泛出绿色来,这种这会若还是不能转绿,就需要将布子贴着肉偎着,妇人们再不三三两两地坐着闲话,都窝在家里“窝蚕种”。

大街小巷里安静了不少,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忙,蚕孵化出来成了蚕宝宝,除了蜕皮的那几日不吃不喝,其余的时间,会每时每刻都在吃桑叶,要人不停的守着,加桑叶。

平陵县的百姓们忙完了田里的庄稼,便忙着采桑叶,喂蚕,压根没有心思关心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大汉西征的几路大军都回到了长安城,就在正要论功行赏之时,却发生了几件大事,震荡了朝野。

魏相最终还是没有抗过去,死了,朝中不可一日无相,刘询便指定了御史大夫丙吉做丞相,赵义要继续帮助丙吉,暂不升职,直到新丞相能够熟悉丞相府的事务为止。

廷尉大人于定国升任为御史大夫,京兆尹赵广汉升为廷尉。

京兆尹的位置空缺了出来,刘询将声誉甚好的颍川太守黄霸调任为京兆尹,黄霸和于定国为好友。

九卿中的重要职位眼下全都是太子一党,官誉甚佳,私交甚密。

张敞郁闷极了,若是晚半年回长安城,只怕京兆尹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

义渠安国与张千秋合为一队归朝,这两人都不太幸运,义渠安国本想率兵将先零部落的首领收拾一番,挽回声誉,没料到却被打败,若不是张千秋等人前来,他只怕已经落入西羌之手,成为大汉的耻辱了。

而张千秋原本打了胜仗,只因为私心太重,导致西羌和匈奴联手,反将他包围起来,大汉派了五路大军前来相救,方才能安然回转,但好在前期还有个战功在手,总算是能交代的过去了。

但张千秋的打算可不止如此,他本想在军中树立起威望,好接父亲的班,如今却是成了烘托赵老将军的存在。

张千秋郁郁寡欢,屁股上生了个脓疮,有些红肿,想着是天热,并未在意,可日日骑在马上赶路,马背上出的汗合着尘土、马粪成了毒,将脓疮变成了马鞍热气。

等到脓疮红肿难消的时候,张千秋才意识到不好,军中郎中能力有限,只能开些外敷内用的解热毒清疮的草药,随着一日日临近长安城,张千秋的身体也越发不好。

唯一得意只有严延年了,他从东海郡的郡吏,攀上了张千秋,入了军中做长史,升为千石,接着又在军中立了军功,回来论功行赏,只怕能官至二千石。

入长安城的那一日,天子在城楼上迎接观看,将士们穿着皮甲,夹道的百姓们欢呼,严延年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城。

可就在入城门的那一刹那,严延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那份我又回来了的得意彻底化为乌有。

  ☆、第178章 诚意

这张脸化成灰他都认得,是栗氏,栗氏手中还抱着一个孩子,长得壮实,虎头虎脑的,这难道是栗氏生的那个孩子?

严延年心中涌出一股不知道什么感觉,曾经他也是想将栗氏纳入府中,做个长久夫妻的,谁曾想……

栗氏身旁还有个健壮的男人,穿着一身奴仆常穿的短襦长裤,是绸缎所制,看情形是个大户人家的僮奴,手中抱着一个小男孩,梳着总角头,粉白的面皮,一个和小脸不相称的鹰钩鼻子。

严延年心中猛地明白,栗氏和这个男人站在一处,是赵家向他示威来了。

马车缓缓驰过,严延年和栗氏双目相对,暗涌如潮,什么都没有说,但又什么都说了。

晚间,严彭祖给哥哥摆酒庆祝,“哥哥如今立了大功,二千石的官职妥妥的跑不掉了,不知大哥如何打算,皇帝这阵子正在琢磨着怎么封官呢。”

望着天上的一片残月,严延年叹道:“还能怎么样,当年母亲和赵家定下誓言,我不能入长安城为官,还是出长安城为好,免得事败,谁都不捞好,赵家已经不是当年的赵家了,赵义眼下也是能撕破脸来闹的人了。”

严彭祖见哥哥语气不对,问明情况后,大惊,“我派人将栗氏吓走,没料到她却投靠上了赵家……”

“有这么一遭,我也想明白了,当年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在少数,京兆尹府的赵广汉,额,现在该是赵廷尉了,还有那些功曹椽和贼曹椽都知道,瞒不住,不如就一直在外谋官好了。”

虽然是初夏,严延年还是感觉到了沁人的凉意。

严彭祖在戴长乐那里求情,替哥哥谋了个颍川太守的职位,正好黄霸来担任京兆尹,颍川太守的位置正没人呢。

知道昔日好友严延年担任了颍川太守,张敞斟酌再三,还是去了一封贺信。

张敞眼下看得明白,朝中都是太子一党,张家已经快到了头。

听说张千秋的毒气已经入腹,只怕是活不久了。张太仆的行事让人不喜,张彭祖又是靠祖上的恩德吃饭。

而严延年将自个前妻生的大女儿送给张千秋做良妾,和张家紧紧地绑在一处,想来也是不得已之举,但毕竟严延年在他落魄之时,给了不少支持和鼓励,张敞还是念着严延年的好,并没有避之千里。

但张夫人每每提及此事,总会将严延年说成为天下最差的男子,又会无比庆幸自己嫁给的是张敞。

张夫人和前严夫人因夫君的关系有过来往,听到了不少风闻。

李氏和丁姬二人去了敦煌郡,立新后时大赦,敦煌郡正在大赦之列,丁姬没能熬到大赦便死了,李氏虽然肢体残缺,病病歪歪,但一直还活着。

回到了东海郡,严延年不愿意接肢体残缺,又有了坏名声的李氏回家,李氏熬了没多久,就呕死了。

李梅也并未进入严家接替李氏做当家主母,而是被纳为良妾,严延年最终还是另娶了她人。

“有后母就有后爹,严延年这样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李氏那般为他,最终不过是一个死字,没有死在敦煌郡,最终死在了娘家,娘家没有人不埋怨她是个傻子,害的李家的女儿们平白无故都坏了名声,当时有多以她为荣,如今就有多嫌弃她,”张夫人枕着手臂,对着张敞的耳朵念叨,另一只手在张敞的胸上胡乱地画着。

张敞皱着眉头,忍着。

“可怜了两个李氏留下的两个女儿,好端端谁家的嫡女会去做妾,严延年好歹也是千石大官了……你以后离他远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见不得这样的男人踏进我家的大门……”

张夫人还在念叨,就被张敞吻上,马上就换成了呢喃。

受夫人影响,张敞也觉得严延年实在是品行有点问题,打定主意,以后少来往,只留面子情。

没过多久,张千秋死了,几个儿子都大了,只有严若水身怀六甲,还未生出来,就在分产上受尽了委屈,谁也不会在乎一个小妾生出来的遗腹子是男是女。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严家也不再是她的严家。

张延寿心中憋屈,没有一件事顺利的。

张安世听说大儿子死了,一口气憋在胸中,呼不出来,张家能顶事的就是这个嫡长子了,张家完了。

“你们记住,我若是去了,立即丁忧回族中,不要与他人争长短,日后儿孙们方有得官做,”张安世丢下最后一句话,便结束了灯枯油尽的挣扎。

儿孙这一辈没有什么出彩的人物,好在有祭田,有爵位承袭,子孙们总能延续下去,不会过苦日子,待到丁忧过后,能出仕了,皇帝念着旧情,还会留几个儿孙在朝中效力。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