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毒夫人心_分节阅读_11

风荷游月Ctrl+D 收藏本站

  江衡漫不经心地应一声,并未放在心上,一路将她领到麟德殿前。回头看去,她还在远处慢慢走着,绷着小脸不大痛快。

  他方才走得太快,忘了照应她,一不留神便甩开这么一大截。

  陶嫤在后头紧赶慢赶了一阵子,始终撵不上他的脚步,索性破罐子破摔慢吞吞地跟在后面。麟德殿前种着两排密密的梨树,洁白花瓣簇拥成团,轻飘飘而下时犹如落雪,她踩着踩着花瓣雨朝江衡走去,雨中娇韵清癯,素肌晶莹,竟比梨花还要皎白。

  将军由玉茗秋空看管,除了殿外看守的宫人外,此处仅有他们两人。

  直至陶嫤跟上来,江衡才转身走上丹陛,这回照顾了她步伐的大小,始终不紧不慢地与她保持着三步距离。

  *

  殿内群臣业已落座完毕,男眷在前,女眷在后,前方宝座龙头椅上坐着当今圣上。

  江衡进去时引来不少注目,他径直走到皇上右下方坐下,朝身边楚国公殷如点了点头。楚国公一把年纪却心态开朗,笑呵呵地与江衡攀谈。他是府里公认的的老顽童,连家里夫人都拿他没办法。

  陶嫤见外公跟江衡有说有笑,找到自己的位子落座,左手边是何玉照,右手边是尚书户部郎中的孙女。

  何玉照扭头好奇地问:“你刚才去哪了?这么久都不回来,我让舅舅去找你的。”

  面前摆着几样点心,冻酥山花糕雕刻精致,上面饰以月季花瓣,让人看了竟舍不得下口。陶嫤想起自己在山上的窘态,没好气地埋怨道:“还不是你没看好将军,让它乱跑乱窜,我为了救它才耽误了时辰。”

  好在皇上胸怀宽广,并未在意,她才免于责难。

  何玉照不以为然地摊了摊手,“怎么能怪我呢?那小家伙生性凶猛,我是为了众姐妹的安危着想。”

  既然如此,又何必特意把它要去?

  陶嫤拿银勺舀了一口冻酥山,冰凉香甜的溢满口腔,她唇角微翘,“嗯,真是难为你了。”

  何玉照察觉她情绪不对,还当是她生气了,有眼力见儿地把一碟透花糍推到她跟前,好言好语地赔罪,“好了好了,我下回不随意动它就是了。”

  陶嫤敏锐地捉住她话里漏洞,偏头看去,“你若是反悔呢?”

  她竖起三根手指,一本正经地起誓:“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陶嫤轻笑,“你最好能记住。”

  何玉照不信神佛一说,起这个誓言不过随口一说,想让她消气罢了。然而她的反应似乎跟自己预料的不一样,究竟哪儿不一样却也说不上来,只觉得心头莫名一怵。

  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何玉照抛之脑后,她与陶嫤和好如初,说起别的话题。

  不多时宴上鼓乐鸣奏,头饰珠翠的舞女鱼贯而入,水袖轻扬,踏着舞点旋转纵送,献出一支霓裳羽衣舞。她们步履轻盈,似踩在云端,时而激烈时而舒缓。织金孔雀翠衣骤然绽放,嫣然灵巧的舞姿在乐曲中如鱼得水,赏心悦目。

  陶嫤看多了这种舞曲,没有多大兴趣,不经意看向前方高坐上挺拔英武的男人,视线一顿。

  江衡正在同楚国公谈话,察觉有人注视,循着目光看去,没想到刚才的小不点竟在看他。

  楚国公是她外公,想到两人的推杯换盏,难道她是怕他灌醉这老家伙?

  江衡放下酒杯,倒了一杯清茶朝陶嫤示意,仰头一饮而尽。

  他这是什么意思?

  陶嫤迅速收回视线,专心致志地盯着前面的舞姬,抿着粉唇略显不解。

  那边江衡笑了笑,继续若无其事地回应身边的人,仿佛那段小插曲从未发生过。

  *

  宴席结束后便是到太液池赏月,皇上让众人先留步,命一旁的宦官宣读圣意。

  魏王江衡在松州驻守有功,为大晋效忠,被封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食实封八百户。这是众人意料之中的事,不过没料到的是,楚国公殷如的外孙女、吏部尚书陶松然的孙女陶嫤竟被亲封为广灵郡主,食实封三百户,与公主同等待遇。

  这可让人大为诧异,陶嫤顶着众人注目上去谢恩,因着有了上辈子的经验,她这回显得有条不紊,不过感恩之意却是表露无遗。

  从麟德殿退出后,各种目光落在她身上,羡慕、探疑、嫉妒……陶嫤走得平稳,对她们浑不在意,怎么看是她们的事,她还是活得比她们都好。

  何玉照一直处于怔忡状态,连周围的人搭话都没心思回应。她抬眸往前方看去,陶嫤笑意娇软,哄得庄皇后舒畅开怀。

  

☆、惊艳

  月朗风清,滢滢如水。

  一盘圆月高悬在长安城上方,凉风习习,月明星稀。回陶府的马车辘辘而行,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陶嫤疲惫地倚靠在殷氏身上,半闭着眼睛昏昏欲睡,“进宫一趟好累。”

  殷氏以为她得了便宜还卖乖,好笑地拧了拧她的鼻子,“被皇上封为郡主,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可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事。”

  紧跟着圣意到来的,还有十二名侍婢和几十匹绫罗绸缎等,殷氏欣慰地想,她的叫叫日后是不愁吃穿用度的,光那三百户人家上缴的赋税便够她享用一辈子了。如此殊荣的待遇,不知要羡煞多少旁人。

  叫叫这么乖巧慧黠,又生得玲珑精致,不知道谁有福气能娶走她的闺女?

  三个月后她便满十三岁了,再没两年及笄之后就该考虑婚事了。殷氏心中千万个舍不得,她膝下仅有这么个女儿,偏偏又懂事贴心得紧,日后若是嫁给别人不知该如何伤心难过。

  这么一想殷氏就受不住了,掏出绢帕点了点眼角。

  陶嫤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反常,连忙坐直身子慌张地问道:“阿娘哭什么?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

  殷氏不想让她看到自己的失态,别过头拭去眼泪,“与你无关,是我想到一些事有感而发罢了。”

  脚边的将军低低叫了两声,纵身跳到陶嫤腿上,仰起头看殷氏。

  陶嫤以为阿娘怎么了,没有心思搭理它,端是不问到底誓不罢休的架势:“什么事?不能告诉我吗?”说罢不见殷氏回应,语气变得可怜:“阿娘不要哭,你哭起来我也难受……”

  殷氏待情绪平静后才转回身,见她苦兮兮地拧着眉头,不禁扑哧一笑:“我是想你快长大了,等你及笄之后,便找一门好亲事定下来。”

  陶嫤一滞,没有说话。

  上一世她及笄前几天,殷氏难产死于白云谣中,一尸两命。她连及笄礼都没有过,一直为殷氏守孝了三年。三年后她变成大姑娘,错过了姑娘家最美好的那几年,自然也错过了寻求姻缘的好时期。然而她是郡主,家世地位显赫,依然有不少人上门求亲,要挑一门好亲事并不难。

  但看多了殷氏和陶临沅的争吵怨恨,陶嫤对婚姻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她宁愿独自一人过活,踽踽独行,也好过两个不合适的人勉强凑在一块。双方都不痛快,最后落得像阿娘一样的下场。

  所以她才会二十二岁了还没嫁人,有人传言她在府里养了面首,正是她买入府的官奴周溥。

  陶嫤听后只觉得好笑,周溥虽住在陶府,但她只是养着他而已,他们之间可是毫无关系。

  想起那个清隽温和却不能说话的男子,陶嫤生出一丝遗憾,不知他这辈子过得如何?是否仍会被抄家沦为官奴?

  *

  殷氏唤回她的神智,抿唇一笑道:“叫叫想什么?可是有哪家中意的男子,阿娘替你上上心。”

  陶嫤回神,软绵绵地唤了声阿娘,“我才十二呢!您就这么急着把我嫁出去呀?”

  “我倒想永远把你留在身边,可你看有哪家是这样的?”殷氏不无惆怅,大抵想到了自己的婚姻,敛眸轻声嘲笑,“婚姻大事,自然是越周全越好。阿娘不想让你步我的后尘,后半生活得不痛快。”

  殷氏未出阁前是率直骄傲的国公府三姑娘,楚国公为她挑选亲事时,她偷偷见过陶临沅一面。当时她被他英姿潇洒的身影吸引,对这门婚事没有抗拒,直到她嫁入陶府才知道,他曾有一位心心念念的侍妾,因为身份低贱,不能提升为正室,迫于父母压力才娶她入门。

  她对爱情怀揣的那点儿期盼,在这里被践踏得支离破碎,再也没有当初的热忱。

  若是可以,她希望叫叫能嫁给疼她爱她的男人,始终如一,千万不要像她一般。

  陶嫤听得难过,紧紧地握住殷氏的手,“阿娘,你是不是过得一点也不痛快?”

  殷氏看向她,笑容柔和,“有叫叫在阿娘就很快乐。”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