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厚黑日常[清]_分节阅读_188

时镜Ctrl+D 收藏本站

  顾怀袖就趴在床边看了一会儿,给他打了打扇子,又站到窗边去。

  出去置办衣裳的丫鬟回来了,那是给李卫裁的两身,叫他换上了出来走走。

  江宁这院子里的丫鬟不多,桐城那边的多福多喜是贴身伺候顾怀袖的,到了这边之后又买了几个扫撒丫鬟,外有一个看屋子的婆子跟几个仆役。

  现在人都出来了,看着整个院子里唯一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子。

  刚刚换了新衣裳的李卫有些不大好意思,似乎觉得怕弄脏了衣裳,所以有些小心翼翼。

  一张脸已经洗干净,就是看着太瘦,两眼倒是有神。

  因着在市井之中混多了,小小年纪就带了一点流里流气,眼神也比平常这个年纪的孩子成熟多了。

  顾怀袖看了一会儿,便打了个呵欠,也躺在张廷玉身边困觉去了。

  一晃眼便到了中秋灯会的一天。

  天还没亮,大街上便已经热闹了起来,吆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顾怀袖破天荒地醒得很早,看张廷玉还没起身,连忙将他也叫了起来。

  张廷玉睁开眼发现天都没亮,无奈极了:“少奶奶,要有事儿也是晚上了,您现在多睡一会儿,免得晚上打瞌睡。”

  说完,竟然又把顾怀袖往被子里一塞,闭上了眼睛。

  整个江宁临近中秋,却是越来越乱。

  也不知道是谁的人上来寻衅生事,竟然砸了当初挂在沈恙名下的米铺,没过两天又有几间铺面被砸了。

  属于沈恙的那些铺面,关门的关门,倒戈的倒戈。

  现在看见还开着的铺面上,基本都将门口那一把小算盘给取了下来,不是砸了就是扔了。胆子小的把算盘给藏起来,想着万一沈恙还没死,等沈恙一回来就挂上去,免得到时候遭殃。

  可没人知道,在他们将门口的算盘取下来的时候,就有廖逢源的人顺着大街小巷转了一圈,将这些铺面的名字给记了下来。

  不仅仅是江宁,扬州、杭州、苏州、高邮等等地方,该出事的也都已经出事了。

  沈铁算盘消失了小半个月,整个江宁原本属于他的东西都开始崩碎。

  那一把代表着江南商贾传奇的小算盘,开始逐渐地消失,不少人开始传言“沈恙倒了”,或者说他死了,或者说他走了隐退了。

  反正什么说法都有,也有人猜测他还活着,可是根本拿不出证据来。

  大家都是两眼一抓瞎,现在就看谁本事大,能抢到更多的地盘了。

  事到如今,谁还相信沈恙有机会翻盘?

  今天晚上,江南各大商贾都来凑热闹了,原本没准备参加中秋灯会的都来了。

  秦淮内河河道上,停了不知多少大船,空前热闹。

  白天顾怀袖跟张廷玉没出门,倒是下面的丫鬟婆子们出去买了不少东西,在院子里面说话,阿德青黛跟李卫等人也都跟着在那边聊天。

  张廷玉前几天修书去了京城,问候一下那边的亲人,顾怀袖给顾家的书信也去了。

  一到晚上,顾怀袖终于坐不住了,正好廖逢源那边也来人请,便一同上了马车。

  他们没有去葵夏园,而是直接到了河边,那里正停着一条颇为华丽的画舫。

  张廷玉扶着顾怀袖上了船,便见到里面坐着的人,正好,都是认识的。

  廖逢源在前面自不必说,同来的还有他夫人刘氏,靠里坐着邬思道与沈恙二人,还有几个不认识的。

  邬思道很久不见,如今也只是一袭青衫,不见得有多华丽,顶多手里端着的酒变成了陈年的杏花村。

  至于沈恙,今日对他来说似乎不一般,一身黑底绸缎长袍上绣着暗银宝相花纹,腰上挂了块玉制刀币模样的坠儿,手里捏着一对儿老红油亮的核桃,慢悠悠地转着。

  张廷玉顾怀袖一进来,廖逢源夫妇便过来了。

  顾怀袖跟着刘氏去了后面,绕开船的前厅,往屏风后面走,沈恙目光跟着一转,不过很快又转回来,看向了张廷玉。

  他们这条船一会儿还要往河中间靠。

  整条秦淮河上,流光溢彩,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歌声曲儿声此起彼伏。

  每年这时候,甭管你是本地的高官还是富商,手里捏了一把金子扔进河里,都未必能听见响。

  河中心有一条华丽的大船,周围挂满了灯笼,现在还没什么人在上头。

  进来的时候,张廷玉往那边瞧了一眼,这才过来坐下。

  廖逢源道:“现在离开始还早,沈爷您一会儿去里面坐着,我再去探探消息。”

  沈恙心想那感情好,张二少奶奶不也在里面吗?

  不过廖逢源也想着,刘氏也在里面呢。

  邬思道上前给张廷玉见礼:“二爷,久已不见了。”

  “邬先生客气。”张廷玉当初帮过邬思道,邬思道也不会猜不出来的,所以才主动跟张廷玉说话。

  现在邬思道是廖逢源这边的智囊,人人都喊一声邬先生,只是他又觉得这活儿太累,还不如当个教书先生高兴。

  好歹多日的忙碌,今天就要有结果,邬思道也有些期待起来。

  除了他们这里的几个人,怕是整个江宁都不一定能找出第二个清楚知道今天要发生什么的人。

  或许,沈恙的暗棋知道。

  顾怀袖听见前面说话,她看了一眼刘氏,知道这是廖逢源的元配。

  刘氏只是个普通人家出来的,她嫁给廖逢源的时候,廖逢源还没发迹呢。相比起年纪轻轻的顾怀袖,刘氏只能算垂垂老矣,有四十好几,近五十岁了。

  脸上生了皱纹,头发也有些白了,身边的丫鬟倒是水玉玲珑地。

  刘氏拉着顾怀袖的手,只道:“瞧见您这样贵气的人儿,真正是我的福气了。听说张二公子办了我家那口子不知多少忙,我心里感激都来不及啊。”

  “廖掌柜的也帮了我家二爷不少,您何必这样客气?”

  顾怀袖没想到刘氏对自己这么热情,不过想想又觉得多半是廖逢源安排的,毕竟顾怀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情况,来个熟悉这里的人带着自己玩,倒是不错的。

  刘氏“嗨”了一声,“这可不是客气,是真心话呢。男人们谈事儿,咱们女人家,现在开船了,要不咱们沿河猜猜灯谜去吧。”

  那边是船头,这边穿过去就是船尾。

  中秋之夜,河上却有一溜的小船,每条船上都挂着灯笼,每个灯笼上贴着灯谜。

  若是知道哪个灯谜的谜底,便口述或者写回去,就能得那只写着灯谜的灯笼回来,挂在自家的船上。

  等着子时前两刻,谁家船上的灯笼最多,谁就讨得了今年的好彩头。

  这一场灯谜会年年都要办,灯谜是一部分商贾们出钱来请人出的,参加灯谜会的那一部分商贾则请各式各样的文人到船上来,大家一起帮着猜灯谜。

  若是谁有幸拔得了头筹,那就是脸上有光,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顾怀袖还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有些好奇。

  她手里捏着把画着折枝石榴的扇子,往船后走,果然看见河岸边挤挤攘攘全是灯笼。

  船刻意划得很慢,甚至是顺着水流走,不划的时候几乎不怎么动。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