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厚黑日常[清]_分节阅读_284

时镜Ctrl+D 收藏本站

  汪绎有些不理解,以前也没参加过殿试啊,这里的监考官指不定都是个大人物,兴许人家原来就是这样冷淡,所以汪绎也没多想,他交卷之后就直接去了偏殿等候,结果……

  结果又看见了那个张廷玉!

  张廷玉!

  张家二公子张廷玉!

  还要不要人活了!

  汪绎一口气没喘上来,差点晕倒过去,只控制不住地惊叫了一声:“怎么又是你!”

  张廷玉捧着茶,慢慢地点着桌面,听见声音也扭头看过来,却没什么别的动作,只嘴上不冷不热道:“是啊,又是张某呢。”

  等到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竟然是你”了。

  其实说实话,张廷玉心中也是没底的。

  真正要定下一个状元来,并不是文才够了就能够了。

  而今能进入殿试的士子们,个个都是说空话套话的高手,写一篇策论,乍一看上去都是高谈阔论,即便是八位读卷官也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分出好坏来。

  八位读卷官乃是为皇帝读卷,代为批改,每个状元的名次都涉及到各个党派之间的斗争。

  可张廷玉细细一想,自己到底属于什么党呢?

  没有入仕途,不曾接触过皇帝和阿哥,自己的父亲张英更没有将他引入皇帝一党的意思,那么他的试卷,似乎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旁的小太监喝道:“还不赶紧坐下?保和殿中岂容造次?”

  可怜汪绎苦心孤诣,满以为这一次能力压张廷玉,不想对方还是轻轻松松。

  如今汪绎唯一的安慰便是,张廷玉是胡写一通,毕竟匆忙之中写就的试卷,肯定不如自己,所以最后若自己摘得了状元头筹,张廷玉又要丢一回脸了!

  这样想着,汪绎脸色终于松快了一些。

  两个人等了许久,才到了放行的时候。

  季愈与张廷玉是一道出来的,站在巍峨宫门下的巨大的阴影之中,张廷玉不知为何这样回望了一眼,他在这里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不到一日。

  可他相信过了今日,他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从这里进出,就像是他父亲那样,在此宦海之中沉沉浮浮,一起风云激荡。

  季愈似乎对张廷玉颇感兴趣,只看着他那高深莫测又阴晴变换的表情,待他平缓地转身踏着长长的铅灰色地面朝前面走的时候,才笑了一声问道:“不知张二公子如何?”

  张廷玉道:“无愧我心。”

  无愧我心。

  如此而已。

  他终于还是无法抗拒内心之中攀升起来的野心和欲望,曾经对父亲的承诺和那卑微的二甲第一的请求,在他回望的那一刻,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在他明晰了自己胸膛之中升起来的那种无法浇灭的火焰之时,被他践踏在脚下,支离破碎。

  出尔反尔又如何?

  霜雪无法掩埋出鞘之宝刀,烈焰无法焚毁其胸怀壮志千千万……

  这一日回去,张廷玉在书房里坐了很久。

  张英回来的时候叫福伯来请张廷玉去说话,张廷玉只有两个字:不去。

  兴许顾怀袖才是最明白他的那个人,就在屋里抱着胖哥儿,用自己两片微显得薄的嘴唇,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只道:“若你能听懂我的话,便记住这一日……”

  四月二十四日,子夜,张廷玉从书房走,穿上贡士朝服,至乾清门外等待听宣。

  此刻,皇帝的金笔已经落下,满朝重臣的目光尽皆落在皇帝的那一支笔上。

  这里将点出将来的风云人物,此刻的他们尚不知其中有多少人会消弭无声,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平步青云,更不知多少人将名垂青史……

  一切都是未知的。

  除了那微微跳跃着的脉搏,伴着殿中微暖的灯火。

  皇帝钦点前十,读卷官则在桌面上将之前糊名的试卷,一一拆开。

  张英老迈的身体,隐藏在鎏金大柱后面,深深地闭上了眼,李光地站在张英的身边,却轻轻地伸出手来按了一下他的肩膀。

  殿中寂静的一片,只有读卷官们拆开密封,而后在御前用朱笔填写一甲三名次序,二甲七名次序亦书其上,一会儿去乾清门外宣读之时,将会把这前十名引见给皇帝,这一程序称之为“小传胪”。

  本次殿试大主裁李光地,正了正顶戴花翎,肃容双手接过黄纸名单,高喊一声“吾皇万岁”,而后退出大殿,在四名太监和两列御前侍卫的护卫之下,一路出了乾清门,立于御阶之上,便看见了不知在此守候了多久的今科学子。

  李光地吐气开声:“奉,天承运,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廿一策试天下贡士三百零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告示——”

  张廷玉站在所有人当中,与所有人一样端肃严整,甚至与所有人一样充满了澎湃的野心,然而他将自己的眼,轻轻地闭上,手指悄然握紧。

  李光地的声音还在继续,他年纪已然老迈,声音之中透着一种沧桑。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张廷玉。”

  这一刻,张廷玉紧闭着的眼,终于睁开了,他看向了高高站在御阶上,双手捧着金榜的李光地。

  李光地念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似乎停顿了一下,目光朝着下面微微一扫,却觉得自己久矣老迈的心忽然之间跳动了起来。

  这朝堂,已然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他微微一笑,带着满脸的皱纹,宣读今科前十。

  “第二名,季愈;第三名王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汪绎,第二名张成遇……”

  张廷玉已然什么都听不见了,直到忠孝带被一旁等候已久的张廷瓒与周道新配在了他的身上,他才恍惚地明白过来。

  张廷瓒也说不出自己心底是什么感觉,只用力地拍着二弟的肩膀,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

  被点中名字的十人,几乎都是狂喜,按照次序排班,由礼部的官员带着一路往养心殿而去参见皇帝。

  张廷玉为这十人最前面的一个,一步一步沉着冷静地克制着,稳稳地到了殿中,跪于丹墀之下,声音沉郁:“臣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年二十九。”

  “臣季愈,扬州宝应人,年三十一。”

  “臣王露……”

  十人在下报完自己的姓名籍贯与年纪,这才再次引出而退。

  大殿之中侍立的张英,默然退出大殿之中忽然举袖掩面,老泪纵横,一时百感交集之下竟至于嚎啕大哭,众莫能阻,只看着这年逾花甲的老头颤颤巍巍地在所有人离开之后,顺着汉白玉大台阶往下,迎着满皇宫的黑暗一路哭着出了宫门。

  李光地远远地见了,却也不敢上前,只有那小太监问:“张老大人这是……”

  “望子成龙,人莫如此。张英一代大儒,当有今日见日之升,云之起矣……”

  李光地长叹了一声,也背着手走了。

  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大典,风和日丽,銮仪卫设法驾于太和殿前,乐声分列两侧,丹陛大乐则在太和门内两旁。

  满朝文武王公大臣,皆侍立于丹墀之内,三百零六人穿着朝服,戴着三枝九叶顶冠,按照名次排立在文武大臣东西班次之后。

  而后康熙升座,执事官、读卷官行三拜九叩之礼,奏韶乐,司礼官鸣鞭三次,内阁大学士索额图捧黄榜放置于太和殿内东旁的黄案之上,再奏大乐。

  乐声止后,再宣《制》。而后唱第一甲第一名张廷玉,鸿胪寺官引张廷玉出班就御道左跪,而后宣第二名右跪……

  再奏乐又行三拜九叩之礼,礼毕,赞礼官喊:“状元何在?”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