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厚黑日常[清]_分节阅读_386

时镜Ctrl+D 收藏本站

  顾怀袖的轿子落在偏门,压轿了她便进门去,回屋的时候张廷玉正拿着几只毛笔,摆了只画缸,在玩投壶呢。

  “你如今有这么无聊吗?眼看着没小半月就要会试了,你反倒是闲了下来。”

  她进门就坐下来,觉得吃得饱了一些。

  张廷玉道:“过两日就要去甘露寺祈雨,你可不知道,他们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寻了个妙地儿,可厉害着……这一回去,你就能开着眼界了。”

  “你那些卖关子的事情我可不知道。我只知道……”

  顾怀袖忽然住嘴了,有关林佳氏的事情,她不想让张廷玉知道。

  更何况,还不知道四爷要给她怎样的甜头呢。

  她只道:“我方出门吃了一碗面,味道不错。”

  “比你的小石方还厉害?”张廷玉笑了一声,“看你吃得挺开心。”

  “三爷的事情……”

  她看着张廷玉,果然看见张廷玉动作停了下来。

  张廷玉回身,道:“看过了如何?”

  “这一回没错了,就是出身低了些……不过三爷都不在乎,咱们在乎什么?”

  张家又不需要跟什么人联姻,来获取政治利益,张廷璐娶的还是续弦……

  顾怀袖自己挺喜欢那个妙娘的,兴许只因为她很会说话。

  很窝心的话。

  张廷玉自然看出顾怀袖对这未来弟媳是不是满意了,不过他也道:“这件事咱们先快马修书一封回去给父亲说,父亲也不是在意门第的人,只要三弟喜欢,比什么都好。你我……”

  张廷玉当初小人之举夺了顾怀袖,可不是什么君子之举。

  他虽说是敢作敢当,也从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愧疚,可如今毕竟关系到弟弟的终身大事,又有小陈氏的教训在前面,不能马虎了。

  如今好不容易碰见个三弟喜欢的……

  可是……

  “三弟喜欢倒是好了,可人家姑娘对他有意思吗?这还是续弦……”

  这一点,顾怀袖也没把握。

  不过她道:“让你三弟自己折腾去,咱们这里已经看过了,就看公公婆婆跟三爷自己了。”

  他们能做的也就到这里。

  即便是快马加急地跑,来回也要很久,索性张廷玉放了信鸽,将事情写回去,不过料想张英那边不会有什么不愿意的想法。

  老三在外漂泊了那么久,也该定下来了。

  所以,实际上,张廷璐在得到了二哥二嫂的首肯之后,就只身去那面摊子提亲了。

  谁都没想到张廷璐竟然会玩这样一手漂亮的好戏法。

  都是后来,顾怀袖他们才听说的。

  原来三爷刚刚回京城的时候,就是饥肠辘辘,整个人看上去落魄得很,也不像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儿,进去吃了一碗面,也没见着乔妙娘有什么嫌弃,就是最饿的时候吃了一碗面,便记住了。

  偶然一回出门,又到了那边吃面。

  于是一日一日地吃下来,终于吃成了习惯。

  他一个人,带了一块玉佩出门,就坐在了乔妙娘的面摊子前面。

  张廷璐叫:“来一碗面。”

  乔妙娘听着声音熟,便知道是那个人人都喊“张三”的,也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的,总有几日要来吃面。

  她照旧给做了一碗面,叫周大娘给端了上去。

  没想到,今天张三吃完了面却没走,竟然将玉佩放下来,托了周大娘转交过去。

  周大娘才是完全愣住了,哪里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桩事?

  她左右看了看竟然不知道怎么办,只能跟乔妙娘说:“妙娘,这……这张三爷要送你玉佩……这、这缠枝连理……”

  乔妙娘于是完全愣住了,甚至手足无措起来。

  这是个什么意思,她怎能不清楚?

  当时乔妙娘就想走,不料张廷璐今儿就是想要抱得佳人归的,只截住她去路道:“嫁给我,我照顾你,也照顾你的弟弟妹妹,我会请大夫来给你治眼睛。也许是我冒昧,兴许姑娘还觉得在下是登徒子,可在下出自于真心,想要求娶姑娘……不过……”

  乔妙娘没说话,她听着。

  张三谈吐自然不俗,沉稳又有一种沧桑感:“只是我曾经休过一个妻子,她害死了我的孩子……所以现在我娶的是续弦。我在姑娘这里吃了这么久的面,想让姑娘为我做一辈子的面。”

  后来顾怀袖私底下跟张廷玉说:“瞧瞧你弟弟这张嘴,伶牙俐齿,当面跟人家姑娘说这话,他不要脸,人家姑娘不要脸了吗?嫁了还好,这是一段佳话,若是不嫁,人家姑娘只有投河自证清白了。”

  张廷玉随口道:“难道不是这小子逼着人家姑娘嫁给他?”

  他这一说,顾怀袖一想,这可不是逼吗?

  话都已经说得这样白了,还是当着人的面说的,哪里像是给了人家姑娘退路?

  到底后来乔妙娘怎么答应的,怕是只有乔妙娘自己知道。

  事情刚刚一敲定,整个张府里立刻又忙活了起来。

  顾怀袖这边也要去甘露寺那边跟着皇帝“君民同乐”祈雨去,她甚至还惦记着四阿哥难得发的善心。

  不过想必这里面定然是有缘由的,平白无故胤禛怎么可能放掉一枚棋子?

  张廷玉那边还帮皇帝草拟了祭天的文书和皇帝种种场合的发言,俨然已经是一个“职业枪手”,专门给皇帝写这些。

  张廷玉这样翰林院出来进南书房的,个个都是狠人。

  多少品级低的官员根本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翰林们却能每天见到皇帝,给皇帝当智囊,轻而易举一句话就能影响皇帝的决定。

  满朝文武除了翰林之外,都不敢得罪翰林,唯恐翰林在皇帝那边做鬼,翰林出去多的是御史和言官,即便是说错了话,皇帝也不干杀。

  翰林们若是组成清流,伙同在一起笔杆子每天一本折子参某个党派,管你树有多大,也只有个认栽的份儿。

  只是如今的翰林院被各派势力分解成了一盘散沙,聚不起来,张廷玉现在则是要慢慢将整个翰林院抓在自己手心里。

  抓住了翰林院,就可以说控制了半个朝野。

  张廷玉的野心大着呢。

  他凭借着在皇帝身边做事,站稳脚跟,同时翰林院那边他也是声名鹊起,翰林院之中数百翰林,都以张廷玉马首是瞻。

  此次祈雨相关事宜,同样是张廷玉能者多劳,忙出来的。

  二月廿三,张府这边浩浩荡荡出去了不少人。

  因为这件事没有保密,所以也有不少人想要去甘露寺附近瞻仰皇帝的风采,等到了这一日的时候真是沿街都是人。

  祈雨的祭台搭得很高,还没到正午,也没人上去。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