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骨之人_分节阅读_32

阳关大盗Ctrl+D 收藏本站

  结果没教了两个月,那夫子如同往常那些夫子一样,又撂了挑子,走了!

  典不识这才傻了眼,自己的田没有播种,如今已经错过了春时,原本想着学几个字,还能给里正收租子打个短工,边做工边学,这下做短工的希望也破灭了。他只好上山去打猎,打猎不像种田,总有运气好与运气不好的时候,运气好的时候,家里的肉吃都吃不完,拿去村里换米,人家都说,你昨天不是拿来过的嘛,我们家也没那么多米呀!而运气不好的时候,空手而归,家里简直连锅都揭不开……

  在古骜来山云书院前一个月,典不识还曾试过到山腰上去挑水赚钱,可是每次他上山卖水,横眉立目往那里一坐,便不自觉露出一副虎视狰狞来……简直就把那些世家公子的小厮们吓得逃如脱兔。

  古骜眼看着面前的人,不知为何,却一点不觉得陌生可怖。

  古骜从小在芒砀山中长大,生活在贫寒门弟之中。对于贫苦之人,自幼便有一套与生俱来的相处本领。譬如在田家庄的时候,古骜毫不费力地就能将二狗耍弄在掌中,得心应手。

  如今一看眼前国字脸的黑皮小子,古骜感觉与他相处似乎并无困难,便带笑走到了他身边,伸手摸了摸少年背后竹篓中两个好奇的宝宝,问道:“他们今天吃过了饭么?”

  典不识本来看见古骜如此闲适地一步步靠近他,似乎并无恶意,正满腹狐疑着,一听古骜这么问,他适才还中气十足地音调,不由得低了好几分,粗着嗓门脱口而出道:“他们昨日起就没吃了!”

  说是没吃,来之前有家好心人刚给他弟妹喂了羊奶,可典不识觉得,没有干物,便不算吃,至多算是喝罢了,却是不能饱的。

  古骜闻言,立即从怀中取出些碎银,正是之前简夫子所授,用度之间打散了的,交到少年手中,道:“快带他们去吃饭罢。”

  典不识闻言一愣,他被古骜这一举动惊得没有回神,便瞪着眼看着古骜——他可从未遇见过这种事,常人见到他这般彪悍,难道不该惊恐地大叫一声,拔腿就逃么,怎么还给他钱呢?典不识一时间瞠目结舌,不由得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句:“……这银子,用还么?”

  话一出口,典不识简直恨不得打自己一嘴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才还骂古骜“良心给狗叼走了”,还自称“小爷”,这下人穷志短地一不小心接了古骜的钱也就罢了,现下竟又一不小心就说了一句嘴欠的话。典不识一时间几乎把自己羞死!

  古骜看了他一眼:“你若等会儿来听我讲课,就不用还。”

  典不识咽了一口唾沫,正踌躇间,古骜却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只见他前胸短褐衣衫之间微微隆起,怀中依稀有物,古骜促狭心起,便趁典不识一个没注意,伸手拍了一下他的胸口,只听哗啦一声……一卷竹简竟从典不识的怀中掉落。

  古骜疾目一扫,却见那已经被磨得几乎不可辨识的字迹上,依稀能认出《大明天王口口口口行记》几个字。典不识被吓了一跳,忙弯腰下去捡书,却没想到他弟妹还被他背在竹篓里,他这么一弯腰,弟妹两个小娃子就要掉出来,古骜忙上前一步,一手搂住了一个孩子,倒把两个孩子都揽在怀里了。那两个孩子还以为是做游戏,咯咯直笑。

  那典不识一抬头,看见古骜正接住他弟妹,便忙把竹简胡乱往胸口衣内一塞,伸手提起两个小娃子的后领子,又扔进了竹筐里。

  “阿兄!好玩!好玩!”他妹妹这时拍手笑道,他弟弟也凑热闹道:“阿兄,再来一次!”

  典不识忙哄道:“小乖乖!不闹!阿兄回去抱!”说着连原本凶煞的眉目也柔和起来,声音也不由得温暖低沉。

  这副样子被古骜看在眼里,不禁微笑:“去吃了饭再来吧。”

  典不识恼恨地瞪了古骜一眼,这才昂首阔步地背着弟妹转身走了。这时候那村塾中的老者也跟了过来,站在古骜身边,看着那少年的背影道:“他父母死后,他一个人带着弟妹,也是可怜啊……”

  古骜点了点头,却不禁想:适才偶一见的那本不见经传之书,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竟誉称大明天王呢?

  所谓‘大明天王’,乃是当时流民军首领,流窜七郡时自诩的称号,而在史书中,他得到的不过是两个字——‘匪首’。

  百余年前,为山云书院立名的那位太尉,可不就是剿灭了大明天王的匪乱,才就此扬名天下?

 

第35章

  古骜看着人走远了,这才同老者一道回了塾舍,只见里面已经叽叽喳喳吵成了一团。

  适才还拘谨着的少年们,见古骜不在,都恢复了这个年龄应有的本性,闹哄哄地玩作一片。古骜看在眼里,不禁失笑,看来适才那位国字脸黑皮小子,一定经常像刚才那样大呼小叫口出不逊罢?否则这些陈村少年怎么都不以为奇?竟然没有一个人跟着出去一看究竟。

  村中少年言谈之间虽都带了些口音,不过古骜仍然分辨出有两人在争执,一人道:“俺一天能插秧一亩地哩!你能么?”

  另一个说:“俺能爬丈高的树,还会捉小鸡,你却是不会!你不知道,俺冬天的时候,会做笼子捉鸟呢……”

  只见一片纷扰嘈杂中,唯有陈江一人静静坐于一旁,安沉有度的样子,也没有加入村中少年们的热烈讨论之中,见古骜进来了,他立即站起身来对大家道:“安静!安静!古先生回来了!”

  村塾中的众人闻言,这才渐渐落下了声音。

  古骜看着这些粗衣短褐的少年们,不由得在心中感叹道:在元蒙院中,与他们一样年纪的人,都已经学会想着披香楼的香怀软玉了,而这些少年竟还念着攀比农务。虽然大家同住云山,不过是隔了几条路而已,如今一看,却已是天壤之别。这不是路途之遥,却是士庶之远。

  古骜见少年们渐渐安静下来,尚未开蒙带着些迷惑的双眼,都纷纷投向自己,目光中有的木讷,有的无措,有的不明就里,有的好奇,有的呆滞……倒无人询问适才出门处理之事如何了,只有陈江一人欲言又止的抿了抿嘴角,眸中闪过一丝清明。

  古骜见他们似乎都不愿提及适才那个国字脸黑皮少年,便也就此揭过,将适才被打断的问题又问了一遍:“……说说看,你们识得多少字?”

  古骜话音一落,陈江便立即道:“古先生,我们中好学的,识得百来个常用的字;学的少的,就只略认识几个字。”

  古骜想了想,心里有了忖度,又问道:“……那你们曾学过的那几本书,叫什么?”

  “有一本叫《千字文》,我们只学了一半。”陈江继续答道。

  “既然没有念经书,那你们会九九算法么?”

  陈江微微一怔,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有些失措的表情:“……古先生……什么是九九算法?”

  古骜心下一边思量,一边又打量了周遭一番,村塾徒有四壁,这副飘零落败的萧索景象落在古骜眼中,倒令他生出一丝施教之心。

  其实古骜自从经历了田榕之事,便觉得但凡是人,就当应有所管教,只有管教好了,方才能于世于家有益。且古骜又私下忖度,觉得寒门之所以不如世家,便是因为寒门中崭露头角者少,而世家治学于世者多。若不是寒门自己人才不济,世家中卑懦如齐家者,怎敢如此嚣张气焰,将自己的家教不严所致家丑,也赖在千里之外的外人头上?

  这群孩子资质乍一看来的确不佳,可古骜自小就是扛事的性子,并不怕麻烦,便在心里对自己道:“我想教他们。虽然他们并非璞玉,可难道我因了这一面之缘,便敢断他们终身了么?我不能如此妄自托大,自比慧眼如炬。再说简夫子早说过,世上之人,智愚,勇怯,善恶,贵贱,各人有各人的教法。我若真的不善教他们,回去再请教简夫子就是。事到如今,断没有见而不为,空留遗憾的道理。”

  继而又想:“寒门之弱于世家,便是我目之所见的如此这般了。世家算账有钱谷先生,治家有世族家书,在外行事有贵族礼仪,于己又学过修身养性之法,朝堂上还有结党之术,如此一看,寒门的确是事事不如世家,做农的不会看天象,做工的不知记账算九九,教子的又不如世家有传承……今后,若是寒门真有一日,事事做得比世家还好,那寒门定不会再见欺于世家。”

  想到这里,古骜胸口不由得生出一股十足中气来:“这里不是没人教么?不是无人愿意做播种的第一人?那我便来做。”

  这时候古骜还未曾虑及,寒门仰目而望世家之沟壑,乃是两百余年战乱纷纷,结出的必然之果

  ——对于有兵有权的世家,战乱是积蓄奴隶,沉淀财富的时机;而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战乱则是失去祖业,一切从头再来的苦难。经过了数个王朝的骤兴骤灭,天下哪里还有腰间无刀之人的立锥之地?

  然当此之时,古骜还尚未能思及这些……他正兀自天真着,觉得如果寒门和世家做得一样,那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古骜自视既然自己能从芒砀山中一路走到山云书院,所谓世家,并非真的那么触不可及。这股改天换地的气魄藏在古骜心里,虽然未言之于口,但这颗种子已经在古骜心中种下……多年以后的一日,它将会长成参天大树。

  不过,那是后话了。

  如今古骜既看重学以致用,当下便下定了决心,对众人道:“既如此,从今日开始,我从头教你们《千字文》,不管你们从前学了什么,现当以我的解义为准。我既在山云书院进学,此月偶得闲才能常来,一月之后,未必有空日日能来。我若来了,便会如今日一般,在村口敲锣,你们听见了就过来一学。每日一到两个时辰,也不耽误你们做农活。”

  那老者见古骜想的如此周到,便道:“若是能这样,那再好不过呢!”

  陈江也附和道:“这真是太好了!”

  古骜点了点头,他见众人都没有书,便找老者相借了一块粗抹布,在门外的雨水坑洼处沾了水,在墙上写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道:“今日,我们从这里讲起。”

  古骜从小学问就是极好的,这下开篇更是娓娓道来,村中少年见他讲得抑扬顿挫,又带着些意趣,倒是比之前老夫子讲得有意思多了,便都聚精会神地听起来。

  讲了不过一会儿,门被忽然而来的一股大力推开。古骜停下了讲述,随声望去,只见那国字脸的黑壮小子站在了门口,背弟妹的竹篓已经不在了。他一推门,教室中便静了片刻,见古骜看着他,他一只脚榻上门槛,也沉了一张脸,看着古骜。

  古骜淡淡道:“若是学子,便请进。”

  典不识得了话,这才皱着眉瓮声瓮气地抽了抽鼻子,抬腿迈着粗犷步子,摇摇晃晃地走进来。

  众少年一看他近身,都有些畏惧地往后缩了缩,古骜倒是浑不在意地指了一指:“坐那里。”便继续开始讲课。

  如此讲了两个时辰,古骜见日色过午,便令他们都放了学回去吃饭,那些少年在陈江的带领下,站立起身,参次不一地发声说道:“谢谢古先生。”便鱼贯而出,只有陈江和典不识留了下来。

  陈江走近了古骜,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原来这八个字里,还有这么多道理,我以前也学过,竟全不知道,真是惭愧,若不是古先生来,我一直还觉得我学会了的呢。原来不过是知其形,不知其意。今天,真是谢谢古先生了。”

  古骜笑道:“无妨。”

  陈江又谢了一谢,也告辞回家去了。典不识黑着一张脸,见人都走了,这才从后面一步一踱地走向了古骜,及近了,他被古骜盯着有些无措,便偏过了面,伸出一双大手粗鲁地挠了挠头:“……今日……我说错了话,你……别心里去!我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

  古骜看着他有些尴尬的模样,心下有些忍俊不禁,可面上仍神色不动,微微颔首道:“嗯,小事而已。”

  典不识被古骜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又联想到自己早晨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了人家,便不由得粗声道:“……你……你若是真的好,我以后会报答你的!”

  古骜听了不以为意:“我不图你的报答,我只是尽我能尽之力。”

  典不识见古骜不像自己印象中的许多读书人那般装模作样,倒有些随性不羁的样子,那洒脱的神色间更显出一种少年人的英挺俊朗,一时间更觉得正对脾胃,就又放大胆子加了一句:“……我可是知道山上那些人的脾性,最是狗眼看人低了!日后山上若有人对古先生不敬,告知不识一声,不识上山去教训他们去!”

  古骜微微勾唇,没有直接作答,只是道:“你弟妹也饿了吧?还不快回去?”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