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骨之人_分节阅读_69

阳关大盗Ctrl+D 收藏本站

古骜与怀歆此时都未曾注意到的是,典不识在一旁侧耳倾听,紧紧皱了眉头,却并不插言,一副若有所思。

说话间,三人一行已经走到军营门前,只见营寨安稳牢固,其中排排列列整齐威武,军纪严明。怀歆与古骜一道下了马车,典不识追随而上,三人持令牌直入大营。

怀歆道:“对了,古兄可见过戎人骑兵?”

古骜道:“书中见过。”

怀歆领着两人走入中军大帐:“这边来,此处收有戎人骑兵的整套盔甲。”

说着怀歆挑帘而入,两侧亲兵护卫皆乃怀家部曲,见怀歆入帐,都一起参见道:“少主公!”

怀歆微微颔首,便带着古骜进了另一边的侧帐,古骜举目一看,只见一套人形的盔甲正挂在帐内幕布之上,头有铁盔,胸有胸甲,护臂护腕,腰下细甲,一应俱全。

怀歆转过身来:“穿在身上,试试便能知。”

古骜点了点头,招来典不识,令典不识脱了外套,只留了一件单衣,将这戎甲取下穿在了身上,典不识试着活动了一下,发现浑身上下极为笨重,连走路都无法十分迅捷,更别说上马了。

怀歆与古骜带着典不识出了帐外,这时有兵甲牵来一匹战马,在几个人合力推举下,典不识这才上了马,骑着马跑了几圈,典不识在很远处便嚷道:“骑着马倒还行,就是不能下马。”

古骜看了看典不识,心中大体有了忖度,但仍问道:“戎人战甲究竟厉害在何处,还请怀兄为我等释惑。”

怀歆点了点头,又叫来一个营中精锐骑兵,典不识拖下了那套战甲,翻身下马,那位骑兵接在手里,很熟练地便穿在身上,亦在众人的合力之下跨上战马,这时,有人搬来一个人腰粗的木桩,插在校场地面中央。

那位骑兵穿着戎甲,握着戎刀,不过隔了百步的距离,纵马而来,弯腰一刀,便将刚才那个插在地上方圆十余寸的木桩,平平地削去了一截。

怀歆领着古骜走近去看那个木桩,道:“我观察过,马速越快,盔甲越重,这个刀口就越光滑。”

说着,怀歆又挥了挥手,这时有人拿出了一个中原的盾牌,捆在了剩下的那截木桩上。那名骑兵再次冲锋,一刀,又将那盾牌也划成了两半。

古骜看在眼里,怀歆命人如此一演示,他便彻底明白了……如果说这个木桩是一个人,一个手持长戟的步兵,他根本扛不过戎人骑兵的任何一刀,哪怕有盾牌也无法防御。

戎人之强,在于人之勇武、马之彪悍、铸刀术之高超,三者合一。

如果在这茫茫的原野上,冲来的不是一个戎人骑兵,而是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呢?平原上,又哪里有步兵能挡得住?

古骜一时间怔忡……他忽然没由来地想,

如果……

他只是说如果……

自己能拥有这样一只披坚执锐的铁甲骑兵,该有多好?

  第72章

不过这忽燃而起的非分之念,如空花阳焰,一瞬便被怀歆的话语拉回了思绪。

“所谓战阵,就是专门化解戎人骑兵之锋芒而来。”怀歆在古骜身边道。

“喔?如何化解骑兵之锋芒?”古骜问道。

“古兄且看。”

说着怀歆击掌三声,一对十五人的汉军兵甲有条不紊地走上前。有人持长枪,有人拿长戟,有人拿着两人抬的巨盾,有人拿着马叉,有人拿着火佚,不一而足,他们很快排成了一个错落有秩的阵型,两面巨盾挡在了他们身前。

怀歆抬袖一指,对古骜道:“这便是战阵。”

古骜点了点头,那穿着戎甲的骑兵,亦得了怀歆的示意,再次退到了百步远的地方,扬鞭纵马,直向那新排的战阵而奔来……

只见他近身扬手一刀而下,这回,却并未能将那两人抬的巨盾削成两半,而仅仅是将它打偏。

这时,拿着马叉的兵甲倏然从两盾之中的缝隙处,伸出马叉,去绊马脚。

而与此同时,长戟、长枪又一同从盾牌后面猛然伸出,吸引骑兵不得不防御而无法顾及坐下之马。

一时间,马在马叉的羁绊下,失了前蹄,骑兵几乎要摔落,那拿火佚的兵甲快步一跨上前,窜到马身背后,看准时机,一把就将骑兵从马上扯下。

那穿戎甲的骑兵掉下马,立即被长戟和长枪指住了咽喉。

十五人的配合极为完美,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点儿停顿。

怀歆望了一眼古骜,古骜微微颔首,怀歆道:“若要能抵抗戎人骑兵的冲锋,一定要战阵,不同兵甲配合,许多步兵一道对付一个骑兵,一旦能将战将挑落于马下,他厚重的盔甲行动不便,令他不得不束手就擒。”

古骜叹了口气,忧虑道:“……可这阵型,却是深藏隐患。”

怀歆点了点头道:“不错,你也看出来了?愿得一闻。”

古骜道:“其一,若骑兵不是正面冲击,而是分侧翼从两端袭扰,战阵即破;其二,若骑兵非单人冲锋,而是一个接着一个,那盾牌能挡住一人的袭击,却无法挡住连续两人的击打,若戎人密集而来,战阵即破。”

“就这些么?”

“其他的都是一些小处。”

“也说说看。”

“还有一疏漏之处在于盾牌的固定太费时。我适才见,盾牌之立,靠的是盾后的支架,加上两人体力之合力,盾牌支架安置需要时间,战时无法快速调整战阵方向,此乃一缺憾;

其二,适才这位骑甲不过从百步之外冲来,这盾牌已摇晃,可若是再远些,速度再快些,盾牌怕是无法承受,此乃二缺憾;

其三,盾牌太重,若遇需撤退之时,无法带走,可这盾牌铁厚,多丢去几次,北地怕是一时间赶制不出这许多新盾,此乃三缺憾。

其四,最后出手的那名火佚,危险最大,极容易被杀,但他所为又是一举定乾坤之事,且这般火佚不好训练,怕是几战下来,阵型便残缺。”

怀歆颔首道:“不错,其实先人留下许多战阵,都是专门对付骑兵的。但戎人冶铁术从西域传来,日新月异,如今戎刀,早与五十年前的戎刀不同,更别说那些上古留下的兵书了,其中所载战阵,哪怕没有失传,到了今日也再难用上了。如今当务之急,便是新编战阵。适才古兄说得都对,可我还有一个难处便是,如今戎人的装备之甲,都是上一次战役缴获得来的,我却不知事到如今,若又有战事,他们能新造战甲几何啊……”

“不能让斥候寻一两件?”

“戎人上马即征,下马即饮,盔甲一等,都是战前才备,如今近二十年没有兵患了。”

“原来如此。”

典不识在一边一直静静地听古骜与怀歆相谈,这时不禁插话道:“戎人有骑兵,为什么我们不能有骑兵?他能冲锋陷阵,为何我们不能冲锋陷阵?”

怀歆道:“典兄有所不知,戎人的战马都是他们从小在草原上驯服而来,草原上的马,同中原人圈养的马不同。它们自幼于野狼环伺的危险中长大,公马中脱颖而出的头马,则担任护卫马群的重任,哪怕是野狼想袭击马群,头马也会扬起前蹄与之搏斗。这样的马极有野性,不怕血,见到刀刃就会往前直冲。所以戎人骑兵分队与我们中原人不同,不是以什长,百长分队,而是以一个马群为一队,戎人队长骑着头马,这样头马往哪里冲,整个队伍中的马都会跟着往哪里跑。

但是我们中原,却没有这样的好马啊。中原亦有骑兵,但其势却与戎人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中原之马,从小养于马厩之中,长于马夫之手,如今上郡地窄人少,哪里还有当年武帝在上林苑养千驹的气魄?上林苑中,亦不乏豺狼虎豹出没,这样长大的马,才能成为真正的战马。”

古骜问道:“那现在,上郡有骑兵几何?”

怀歆答道:“上郡之战马,亦有一些,但还是我父亲二十年前征讨戎地时,驯服了一匹头马才得的马群,如今都下小马驹了,虽然比中原有余,但是相比于戎人,甚为不足。”

三人正在交谈的时候,忽然有人来说上前来禀报怀歆道:“少主,主公来视大营。”

怀歆点了点头,带着古骜与典不识一道走出了校场,来到大营入处,古骜远望而去,只见北地的雪如败鳞残甲般纷纷而落,苍茫的白色雪景中,远处正驰来一丛骑兵,为首的两人两驹并肩而驰,皆佩剑带刀,正是怀歆的父母。

他们在怀歆与古骜身前勒住了缰绳,翻身下马,怀歆上前一步,笑问道:“爹、娘,你们怎么来了?”

怀劲松哈哈一笑:“这是今冬第一场雪,我得来和老兄弟们喝几杯,也看看大伙吃得怎么样!”

怀歆点了点头,对古骜与典不识道:“古兄,典兄,也是该吃饭了呢,我们一道去。”

挑帘入了大帐,怀劲松很快走入了一丛已经吃上中饭的将帅之中,不一会儿,朗朗的笑声便不绝于耳。而怀歆的母亲却陪着怀歆、古骜与典不识一道,在另一张桌上坐了下来。

北地烧酒性烈,古骜敬怀母一杯,怀母一杯酒下肚,怀脸上也泛出一丝红润,她看着古骜道:“古家小子,你是不是一直好奇,为何我与夫君都能征善战,为何小歆身体却这般弱?”

怀歆微微皱眉,眼中有些担忧的神色,轻声道:“……娘,你别说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