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骨之人_分节阅读_180

阳关大盗Ctrl+D 收藏本站

  可他终于不耐烦了,如此消磨,眼看江衢与北地两王做大,何时是个尽头呢?朝廷掣肘多多,他又背负了恶名,好似一日复一日地,离自己曾经匡合世家一统天下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来到这里,雍驰呼吸着带着血腥的空气,终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从决意废帝自立的那一刻起,就准备把一切针对他的阴谋都掀至明处,用战场上的尸骨来证明胜负。江衢廖家果然不负他的期望,这么快地就反了。

  既然如此,那就让一切都有个了结。

  雍驰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个世上,总是有人拥有佛的面,阎王的心;也有人拥有阎王的面,佛的心。

  雍驰不知为何,有时想起天下沸沸的非议,直觉认为自己与后者有相似之处。

  天下人都不理解他,说他篡位,说他负君恩。可是他是为了谁?不也是为了世家永固吗?然除了爱妻楚氏,没有人懂他,廖家挖他的墙角,古骜则直接事事与他作对,还有人叫好。

  雍驰断定——真正的贼子,正好和他相反,是有佛的面,阎王的心。

  汉王府令虞家暗部在京城散布那些平士庶、分田地的邪说,在风论时谈之中,将汉王乔涂脂抹粉地打扮成抗击戎地的功臣,蛊惑人心,唯恐天下不乱,这才是豺狼成性。

  ……自己如何不知?历代以来,江南之患都不是致命的,哪一个得了天下的是从江南起兵?只有北方、西北的兵患才能对王朝造成毁灭的伤害。他需要江衢廖家的臣服,但是北面的汉军,才是真正的威胁。

  早就有传言说,古骜的生父其实是时人口中战死,其实却隐居的‘俊廉公’,甚至连‘得天机者得天下’这样的谣言也再次如一团浓雾般,笼罩住了上京的上方。

  雍驰知道,自己若再不取帝位奋力一搏,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古骜征北,耗费大量粮草。汉中、黔中、渔阳、上郡,为了集粮抗戎,这几年来赋税重,无余粮,十分疲敝。如果不趁着现在克北,往后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所以此次虽然自己兵锋在南,可是心腹之患却是在北。南边不宜久战,要速战速决,屈江衢廖勇之心,然后携江衢之富饶攻疲敝之边北,才能一举安定天下。

  初败并未困扰雍驰,他的目光从帐外收了回来,看着跪在在自己脚下的将领。启了步子,雍驰一步一步地走在帐中:“阵前失利,你这条命先记上,若是下次不能一雪前耻,提头来见!”

  “是!”那将领叩首而拜:“谢皇上!末将这就立军令状!”

  雍驰喝道:“还用立军令状?你若是不能得胜,就不必回来了。”

  “末将遵旨!”

  雍驰不断地派兵骚扰廖去疾之营地,可廖去疾却仿佛稳如泰山,并不出战。雍驰一边令人轮番换战,一边令军队轮番休整。如此叫骂了一个月,廖去疾仍然坚守不出,雍驰对众将道:“廖去疾这个庸才,以为背熟了兵书就能用了?如此无能之辈,简直是不足挂齿!他廖家是反军,时日一长,必定生变,他怎么就不懂这个道理呢?”

  而此时在廖去疾帐中,郡丞荀于生却进言道:“王爷派去说服汉王两面夹击伪朝的第三批使臣已经至于北地了,这次王爷不仅动之以情、动之以义,更是割让厚利相赠,相信很快汉王那边就会有回音,世子现在要做的,就是拖住虎贲大军。”

  在北地之中,关于汉王是否出兵,也争执甚烈。典彪这日便跑来怀歆帐中,问道:“姐夫!是不是汉王要南征了?”

  怀歆看了典彪一眼,仍然专注于写手头的信,嘴上回道:“你听谁说的?”

  “刚才我在阿兄帐子里,见有信使给阿兄送信,阿兄正问那信使渔阳郡城的情况呢。说是江衢王这几日派人来劝汉王,要夹击雍贼。”

  怀歆看了典彪一眼:“那你可知道,上京若是被围,粮草能支撑几年?”

  典彪摇了摇头:“……这个我倒是不知。”

  怀歆道:“粮草可以支撑三年。那你又可知道,如今如果渔阳之汉军俱动,南下攻打上京,粮草能支撑几时?”

  典彪沉默了下来。

  怀歆道:“只能支撑三个月。”

  典彪还嘴:“可是……可是我们征戎,也没用多少粮草,不也打下来了?”

  怀歆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笔,看着典彪:“那是因为征戎的时候,我们对于不降之军便屠城,屠军,尽杀男女妇孺,尽夺马匹牛羊以为补给。你的意思是,汉王这次为了策应江衢王,就要一路屠城到上京脚下,烧杀抢掠补充粮草?”

  典彪不禁低了声音,却仍然不屈地道:“可是我阿兄说,汉王以前跟他说过,可以夺取大地主、大世家的地,杀了他们,把地分给贫农,走的时候再带走所有青壮从军,阿兄说,那样效果与屠城也差不多。”

  怀歆道:“上京有三年守城的粮草,又有悍将把守要塞,否则雍驰也不敢放心南下。戎地打得快,是因为戎人自乱,汉军又屠城、屠部族,威慑之势已成。以至于戎人远远地看见我军,就望风而降。可是如今,上京乃是世家的中心之地,又是皇城,万一它不降怎么办?若是只守城不出,汉王的骑兵并无用处,只要拖上半载,汉军便筋疲力竭。再说,就算汉王破了京城,雍驰的大军还在外,若是他就此与江衢廖家放下成见,分两路攻击汉王怎么办?毕竟他们都是世家,都反对分田地,平世庶。”

  典彪道:“那……那汉王岂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了?”

  “胡说,”怀歆拿起杯盏喝了口水,这才缓缓地道:“当然有,怎么没有,赢面还很大。首先,汉王要趁机休整、囤积粮草;其次,汉王要借此番雍廖混战之惨,收天下人之心;再次,汉王之刃锋在骑兵,因此要平原决战——只需能引人主动攻击汉王便可。雍驰一旦战胜,消耗大量粮草、补给,江衢也元气大伤,到了那个时候,雍驰再来攻汉地,便是自寻死路。”

  典彪这才拍掌笑道:“原来如此!”说着典彪略一思考,又道:“那万一雍贼打完廖家便隐忍不发,也不来打汉地,怎么办?”

  怀歆微微一笑:“汉王早有计策。雍驰自视世家正统,近年又心浮气躁,必然中计。”

第186章

月悠远,星灿烂。

  这日夜里,远在汉中的古贲,跟田老爷两人驾着牛车,往出龙山去了,身后跟着一队汉王府的护卫,走着夜路,却没有打火把,如行军般静静悄悄。田老爷擦了擦脸上的汗,喘了一口气,望向窗外,道:“亲家,这要走多久啊,到了没有?”

  古贲咳嗽了一声:“快了,快了,不要着急。”

  牛车又行驶了一会儿,这才停了下来。古贲扶着车栏,颤颤巍巍地下了车。他悄悄抬头一看,今夜月光暗淡,只有北辰星最亮,就挂在身后的天幕上。田老爷摇晃着肥胖的身子,也跳下了车,古贲伸手去扶他,田老爷擦汗道:“不碍事,不碍事。”

  那跟在他们身后护卫的步兵也停了下来,领兵小头目小跑上前,古贲道:“小娃子,带着你的人,走远些,等会儿我叫你。”

  “是。”

  等那小头目离开了,古贲这才对田老爷说:“把它搬下来。”

  田老爷点了点头,从车上搬下一块大石头,星光下,只见大石的表面用琉璃的五彩,刻着“大汉兴,天下固,骏马来时有稻谷”,在暗夜中闪出微光。古贲从车上拿了铁锹,递给田老爷。

  田老爷低声问道:“就埋这里啊?”

  古贲也低声道:“这里后面背靠出龙山,前面又是栈阁关,北有北辰,南有沃野,风水最好不过。不会错。”

  田老爷点了点头,挥起锄头就开始刨地,一边刨一边喘气,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坑。古贲和田老爷两人合力,将那大石搬了过去,放入坑中,又盖了土,埋了起来。田老爷面容上浮现上一股掩饰不住的笑意:“还是亲家有办法!”

  古贲抚须道:“我们上车吧。回去以后切不可张扬。”

  “这还用说?我懂得的!”

  ————

  此时的江衢王府中,仿佛酝酿着风暴。江衢王廖勇坐在座上,几乎暴跳如雷:“古骜这个小儿——抗戎那会儿与本王相传书信,还与本王说什么与雍伪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今本王请他派兵在北方共襄义举,并许以河间郡三千户的食邑!你猜他跟本王说什么?”

  说着廖勇“啪”的一声丢下一封信笺,落在荀于生面前,荀于生立即打开默读起来。

  廖勇拍案道:“……他居然说除非江衢也改制平世庶,开科举——他才会出兵相助,否则冒然卷入战乱,就是有负苍生,就是助纣为虐!助纣为虐,你看这话说的!你看这话说的!这个无耻小人,枉费本王之前为他申声!他真是把他义父吕老儿的那派嘴脸学了个透彻!”

  荀于生颤抖着双手捧着信笺,读着读着,感到背后的冷汗一点一点地沁入了衣襟。

  廖勇指着荀于生道:“你不是说,只要善待山云书院诸人,古骜就会对本王心怀感激吗?你不是说,古骜与雍驰有仇,江衢当结好汉地以图大计吗?你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他说本王的恩情,他早在兴军襄助济北的时候,就还完了,现在一事归一事!”

  荀于生跪了下来:“王爷息怒……我……我从古骜年少时便观察他,他……他确确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呐……如今怎么会……怎么会……而且要说他不重视山云书院……怎么可能?”

  廖勇冷笑了一声:“既然如此,那就让人扣了山云书院的简璞,再让人去劝劝古骜,看他会不会回心转意?”

  荀于生叩头道:“王爷不可,王爷不可啊!”

  廖勇怒道:“书生误国,讲的就是你!你给我退下!”

  不远处的雍廖大军,仍然在对峙,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廖去疾负手在帐中看着地图,他已经等了很久,可是仍然没有等到那个本该存在的战机。粮草每天如流水般地消耗着,所谓战鼓一响,黄金万两。

  “报——王爷有信,世子亲启!”

  廖去疾看了信,叹了口气,对幕僚诸人道:“我早就说过,古骜靠不住,当年放那些士子出江衢去参加义军,就是一招错棋。那时,也不该为了攻击雍伪就帮了古骜,就算要帮,也该他亲自来求,并把儿子留在江衢做质子才是。父王那时对夫子言听计从,夫子又对其师弟有愧,倒让古骜占了便宜了。”

  “唉,那时候天下人都说,汉王征戎,怕又是累累白骨,不可能成功。哪想到……”

  “世子,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