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深日暖_分节阅读_47

怀愫Ctrl+D 收藏本站

  徐老爷剔了牙叫樊娘捶腿,点头应了一声,阖了眼儿又想起那选荷花仙的赵仙仙来,咂了一回嘴,定下主意,待热孝满了就把她包下来。

  徐礼凭了一口气在街上乱走,管家便跟在后头追,见劝他不住,叹一口气,晓得徐少爷是个直心的人,此番见亲爹这般模样,还不定怎样伤心,只一路跟在他身后,也不上前再劝。

  吴氏在徐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她娘家只有闲差,比不得前面两位妯娌是官家出来的,徐老爷自家没出息挣不得官名,倒要挑捡夫人的出身,总觉得娶进来的不是正经官子女,很不拿好脸去瞧她。

  婆婆挑剔丈夫又扶不起,吴氏俱都忍住,好容易生个儿子,这才冷脸对冷脸,满付心思全扑在儿子身上。她一手捏了嫁妆钱,婆母妯娌再轻视她,却看重她手里的钱财,公中时时打点,各处样样,要钱的招数是日日翻新,嘴皮子一碰都能说出花儿来。

  这回要回来的嫁妆,便只有出门子的时候一半多,吴家失了闺女,外孙却还要在徐家过活,捏了徐三老爷的错处顺利要回来一半已是不少,也不敢十分讨要,少些银子头面便罢,把田宅房产要回来便不算太亏,不成想徐三老爷没满热孝就敢把个外宅领到家里来。

  打的就是天高皇帝远的主意,若此番如了她的意,亲娘还在天上看着,他便也枉为人子了,徐小郎长到这样大,从未与人红过脸,“下贱”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已是最难听的,想想父亲做的事,哪里还配为人夫为人父。

  他方才在宅中镇定自若,出了门却觉得指尖发颤,两只手气的发抖,咬牙生生忍住,也不知眼前何路,闷了头往前,脚下生风一路往前,待一口气稍平,才渐渐慢下来,长气一出已是立在桥上。

  这地方从未来过,两岸还是沿河人家,暮色四合家家炊烟,还有的门前已经摆了饭桌,一家子坐在河边用饭。

  离得最近的一户,男主人正执了杯子喝酒,身旁缠了三四个小儿,里间女主人一叫,大些的拿去传菜,男主人笑呵呵的拿筷子沾了酒哄小女儿喝,小女孩一碰就吐了舌头要哭,女主人端了菜出来叉腰便骂,徐小郎不由站定看住了。

  他未出金陵前从不曾到市井人家,自小长在徐家大宅,只以为满天下的人家都与他们一般,省昏定省,食不言寝不语,行一步动一下全有礼数可循,亲爹这般模样,他在堂兄弟间都抬不起头来,只好自家越发的严正刻板。

  不意到泺水才见着这人间烟火,活色生香方是过日子,那女主人拎了丈夫耳朵嗔骂,男人讨饶几回,几个小儿围在桌边嘻笑,有那手快的,一把抓了卤菜往嘴里塞,沿街十多户人家,家家如此户户这般。

  管家跟在后头直喘,见少年站住了,上去扯了一把:“少爷,咱们也寻个客栈住下罢。”既出来了便没有再回去的道理,徐小郎回过神来,点了点头,站在桥上看见那飘幡的地方寻过去,到了楼里,小二见是两个有孝在身的客人,打头的还是少年郎,刚要拿软话儿哄了出去,那个管家已经上来道恼。

  “出门在外,还请行个方便,将饭食端到房里便罢。”黎叔晓得店家不愿接有孝在身的客人,店里挨着一处吃饭,你一身白衣也叫人忌讳,好言好语的央了,再会出钞来,那店家便把他领到后头的厢房,因着给的银子多,捡了一处临水的,两张床。

  黎叔只觉不妥,徐小郎看见铺盖俱是干净的,点头应下,打开窗子四面都是水汽,河上泊了船只,这时候船夫俱都用饭,只有巡河的拿了网子去捞水上生的绿萍水草,捞得一船载回去剁了喂猪。

  徐小郎也不用饭,站在窗前袖着手往望远处望,一层层的彩霞染过来,深红浅红铺满了水天,波光碎影倒似换了付天地。

  他把胸口郁气一舒,见水鸭子排成行,一队队的游戏,身子不动问身后摆饭的管家:“黎叔,这方是人间安乐,待我中举,便不再考,寻一个泺水,就在此为家。”

  黎叔听见他这般说,只笑一笑:“少爷喜欢,便多住几日,走了一路肚中不饥?这家的菜倒是干净的。”小鱼小虾俱是河鲜,徐小郎不能用,便只吃些素食,桌上四五个盘子的菜,不是青就是白,他撩袍一坐,举起筷子夹上两口,粗茶淡饭譬如餍甘饫肥。

  黎叔把头一摇,思想着少年人家心性不定,哪有这般容易,又出去问店家讨了两付软饼,防着徐少爷夜里肚饥,好拿茶泡给他吃,谁想他竟一夜未睡,坐在窗前闭目长思。

  过了这里的日子,再去宅中还有甚个滋味,可徐家从上一代始就没分过家,他要离了那些个光怪陆离,便只有放外做官这一条道。

  他原来嘴上说着中举便成,心里还是想往上游争的,不为着自家也要为着过身的亲娘挣脸,这才日日夜夜点灯熬蜡的苦读,此时却心头一片清明起来。

  水乡到了里夜还不断有船声水声,橹绳吱吱哑哑响个不住,坐在楼上都仿佛能听见水草叫水拍到石头上的声音,徐少爷前半夜坐了不动,后半夜还是黎叔把他扯到床上去的,他傍晚时分还气得头晕,此时心全静了下来,才阖上眼就睡了过去。

  到第二日把整个镇子都走了一回,还不许黎叔跟着,自一路看着街坊瓦肆红莺绿柳,拿脚丈量了半个江州城,到回去一丝郁色也无,黎叔有心劝上两句,他只摆了手:“东台大营明儿休沐,却要到午后才开营门,我在营前的酒楼里定了个间儿,到时咱俩在楼上等表兄。”

  这事儿原该是黎叔做的,他不成想徐少爷吃了这一回气转了性子,原是个万事不管不问只知道读书的,这一回出去竟把明日的事都预备好了,想到他昨日说的要外放的话,哭笑不得,只好随了他的性子,跟着到了大营前的酒楼。

  两个站在窗口等了半日,看见营前拿粗木造的门一直不开,站在楼上还能听见呼呼喝喝的演武声,招了小二来问:“怎的说好正午开门,这时节还在操练?”

  小二收了铜板话说得也利索,把白巾往肩上一搭,笑着唱个肥喏:“两位不如先用饭,这大营放人且说准呢,那里头收的都是新兵,几位军爷来店里都说欠收拾,想是正收拾着呢。”

  徐小郎摆摆手:“点的菜不改了,再给加个金银蹄罢。”等吴少爷出来一个人就能啃掉整只,那小二将要出门又被叫住:“把那素的先收来,荤的慢着些。”

  又等了一个时辰营门方才开了,里头的兵丁如鱼入水,千百来人一处涌出来,穿着一样的兵丁服,俱拿草绳子扎了发,混在一处哪里辨认得清。

  徐小郎给了小二一块五分的银子,叫他扯了嗓子喊吴少爷的表字策讷,原是起了勉励之意,叫他讷于言敏于行,这字还果真起着了,无奈吴少爷是敏于言讷于行,正好掉了个个儿。

  吴少爷一出营房大门就听见有人叫他,伸了头一瞧,看见表弟站在酒楼里,迈了大步进门,长腿一伸三四步上得楼来,一开房门大笑一声:“你怎的来了?”

  他整个人都变了模样,原来虽野也还是个斯文少爷,此时一看便是武夫,人比原来更黑,晒得只剩一付白牙,小二一上肉菜只只盘子都叫吃得精光,拿那金银蹄子的汤汁儿拌了饭,淘了两碗吃个干净,桌上五六只盘儿都能照得出人影儿来,这才摸了肚皮:“舒坦!”

  倒似逃荒的难民,一月不曾吃过饱饭,两条腿一伸把腿搭在椅子上,拿了签子剔牙,打两个饱嗝问道:“可是娘叫你来的?”

  “怎的,嫂子便不能叫我来了?”徐少爷把包袄一递:“鞋子是嫂嫂给做的,衣裳是舅姆给的,你这一去,舅姆笑影都少见。”

  “啧,我又不是真的出征去了,日子过得好着呢,除了不见大肉,日日拿肉汤吊人胃口,再吃下去我就骨肉分离了。”

  吴少爷把包袄一开,把那三双鞋子拿起来掂一掂又啧了一声塞回去:“这些个没用,你且拿回去,营里不叫穿别的衣裳,这鞋子底纳的也太薄了些,营里哪个穿着绸缎做云头的鞋子。”

  他这回出来便是买鞋的,黑布厚底最耐穿,徐小郎知道他的性子,也不劝他,坐到他身旁:“来时表兄问我志向如何,当日不曾回应,如今我已有思量,我愿当一方父母官。”

  

☆、第61章 徐小郎传书告父樊婆娇娘师婆弄鬼

  吴少爷搭在椅上的两条腿一滑,差点一个翻身跌下来,却听他嘴里呼喝一声,腰间使力一条腿稳住了,扭身站定,小二正进来收拾细碟骨盘,见这一下喝了声彩。

  吴少爷听他喝彩得意洋洋的摆了摆身子,手一抬给了一钱银子的赏钱,挥手叫他退下去,搭了表弟的肩头:“成啊,破家的县令先当着玩玩,再往上升成灭门的府伊。”他打趣的话一说完,徐少爷便往他胸口狠捶一下。

  不意这一月有余的日子,竟练了一身筋骨,徐小郎这一拳并未带足力气,吴少爷胸口一挺,竟捶得他手疼,见他甩手还乐:“这日日晒成死狗,再不成人哪还像话。你且回去告诉我娘,她儿子如今已是兵长,管着十个人的小队,再往上就是二十人五十人,往后说不准还真当个百户千户的给她挣个诰命回来。”

  他正是意气奋发的时候,也没瞧出徐小郎眉间心事,待饱食一餐就又要回到营中去,“咱们夜里还要下水呢,那起子水匪最爱趁了夜色弄鬼,你身上有银子没有,赶紧着我包些吃食,带回去给营里的兄弟们吃。”

  他本来就是豪爽的性子,人最是大方不过,爬杆跑圈拉弓打拳样样都出挑,跟他一个营房的新兵俱都服他,吴少爷原在家里当少爷的时候日子过的逍遥,到进了兵营才晓得真逍遥是个什么意思。

  唤来小二切上十斤猪头肉,酒却是带不进去的,便是休沐兵丁也不许喝酒,那小二听了直砸舌头:“这位爷,真个要十斤?”

  “噜里噜嗦,赶紧切了来,就这十斤我还怕不够分的。”吴少爷拎了切肉摇摇晃晃走到营门前,因着身上带了酒气,那守营的还把他叫住了多查检一番,吴少爷嘻嘻哈哈叫人验了身,把十多个纸包包着的肉拉出一包来,往那守营的怀里一扔,跳前几步跑进营里去了。

  徐小郎便带了黎叔回去,把樊娘进了衙门后宅的事只字不提,吴大舅跟吴夫人两人俱不知情,只怕知道了又要惹出事来,可他既当面骂了那个女人,便知道事情绝无善了,提笔写了信,也不寄给徐老太太,而是直接寄去了徐老太爷案前。

  徐老太爷正拍了桌子骂儿子,那江州知府碍着徐老太爷的面子不好直接发落,但实是收到禀报,同僚参他帷薄不修,孝期作乐。

  徐老太爷的仕途停在正五品上头,不意生下的儿子们都极有出息,徐大老爷自二十多岁中了举人出仕途便一直官运亨通,天命年纪就坐上了布政使的位子;徐二老爷虽比不过哥哥,却也是一方太守,不想这个小儿子竟这样不成器,打了两个哥哥的名号在外败坏徐家清名。

  此时又接到了孙子的信,徐小郎字字句句全占着一个理字,把徐太老爷气得七窍生烟,跑进徐老太太房中,一对老夫老妻吵起架来,几个小辈俱都干看着,既不敢拉架又不敢劝说,听这对年过七十的夫妻当面锣对面鼓,谁也不让谁,先还说着儿子教养的事,越是吵越是没了章程,竟把陈芝麻烂谷子那些个娇妻美婢的事全都吵吵出来。

  身边跟着的都是儿媳妇孙媳妇,哪里敢站着听,俱都跪到廊檐下,屏息静气的等着这两个加起来都要两百岁的老太君气消,徐大老爷新讨进门的儿媳妇机灵些,扯了婆母的袖子:“娘,这样吵怎生好,若是不好,倒要先备上大夫的。”

  徐家的大夫是个告老回乡的太医,当年还得过先帝御赐的匾,叫徐大老爷请回家专给父母亲瞧病,当下就有下人跑去将他请了来,那老太医也有些年纪了,身后跟着两个徒儿,一个拎了医箱子,一个扶了师傅的手,刚到门口便听见两个老人互揭老底,声音震得屋瓦都在摇晃。

  那老太医也不是个脾气好的,吹胡子瞪眼睛:“这是有病!听这个声气不活九十九,把我那御赐的扁砸了当柴烧!”说着拂袖离开,两个徒弟只好又跟在后头,还要叫他慢着些,别叫院里的石头绊了脚。

  孙媳妇林氏一看两个还没停下来,便又开口道:“母亲,咱们不如学那御前劝柬,高了声叫两位老人家息怒吧。”

  林家一门都言官,林氏的父亲便是御史,徐大老爷的夫人瞧着这个儿媳妇,皱皱眉毛,想要教训她这成了什么样子,想一想又没别的办法,难道真叫两个老人家撕破脸皮,她可是当家人,若真有个好歹,叫徐大老爷丁忧回家,好好的布政使让给别个,回来还不定怎么埋怨她。

  因里头关联着徐三老爷的事,心里恨恨记上一笔,当下伏倒在高声喊:“父亲母亲息怒。”她一开口,徐二老爷的夫人也跟开了口,一个院子全是主子们的求饶的声,他们跪着,丫头小厮自然也不敢站,全都跪着。

  徐太老爷回头一瞧,跪了一院子,长出一口气,把拐杖捶地:“儿女都债,都是债!”说着扭头就走,那边孙太医的叫小徒弟煎的静心汤已经送到了正院来。

  这两个没一个肯喝的,徐大夫人便又差了小厮让那两个小徒弟照了药方分次儿煎上几炉,什么时候肯用了,再端到跟前来。

  这一日徐大夫人跟在婆母身后事事小心的侍奉,再不敢有半句逆了她老人家的意思,徐太夫人自然也气小儿子不成器,可她能说,别个却不行,徐大夫人吃过一回亏,学得乖了,再不说半句,只听她骂完一轮递上茶水叫徐太夫人润了喉咙,再接着骂。

  回去便写了信,差了家人送到徐大老爷的任上,信里自然把这个专拖后腿的弟弟骂上一回,又说自家怎么小心在意的侍奉着两老。

  徐大老爷焉有不知之理,他好容易坐上这个位置,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政敌可着劲的捉他的错还不及,偏有个弟弟先给他添一笔墨,赶紧写了信给江州知府,叫他不必看了谁的面子,该怎么发落便怎么发落。

  徐三老爷头一任的通判都没干到卸任,叫知府判了个思过,既是思过便停了他的差事,徐三老爷到底还没昏聩到那个地步,知道是樊娘的事落了人眼,除了知府,还收到老爹大哥两封信,俱是斥责他的。

  他回去就叫樊娘赶紧搬回宅子里去,不能再呆后衙惹人的眼,还携了她手拍了安慰:“这也是权宜之计,先紧些时日,待事情淡些,我再将你接回来。”

  樊娘哪里能肯,可她装贤惠装惯了,此时若闹开不走,徐三老爷一翻脸,说不得只好回行院里卖笑,男人两件事最是看重,凭你是天仙妃子也不能动得分毫的。

  头一个是儿子,第二样是官职,头一样还有法子松动,只待她生下孩儿来,总有法子把徐三老爷的心从那个独养儿子身上分一半儿出来,再把使些手段口舌,不信不离了他父子之间。第二样却再无它法可寻的,那便是官职仕途,碍了这一个,便是你美过西施王蔷,男人也俱都舍得割掉这块肉。

  樊娘这回是真的惨淡离开,扯了徐三老爷的手:“徐郎,你且不能忘了奴,奴在宅里必定日日想你念你,为你抄经祝祷。”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