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酒趁年华_分节阅读_137

我想吃肉Ctrl+D 收藏本站

  姜氏也不多留,只说:“我在此地,也无甚熟人,娘子若有空闲时,不妨往来一叙。”

  殷氏痛快地答应了。

  姜氏起身,携着颜神佑的手,将殷氏送到了房门口儿,站房檐下目送她穿过了一道门,即带女儿回房了。

  颜神佑掩口打了个哈欠,道:“这人可真没趣儿。”

  姜氏挑眉道:“又胡说了。”

  颜神佑又打了个哈欠:“是是是,我说错了,她太有意思了,跟以前见过的大家主母都不一样呢。”

  “哦?怎么个不一样啦?”

  颜神佑眼睛一亮,扭过头去:“阿爹!”

  颜肃之大步走了进来,姜氏吩咐给他打水洗脸的时候,他又问颜神佑:“说说看。”

  颜神佑道:“与京中主母不一样,虽然也是行止有度,然于细微处,却总觉得有微妙的差别。京里不少人也是带着些傲气的,然与这位一比,嗯,譬如唐伯母就显得十分自然又自信,这一位像是在拿着劲儿,”想了想,还是添了一个字,“装。”

  颜肃之大笑:“他们久离京师,说是士人,比起寒族,也不比人有钱、也未必比人有才,只胜在一个姓氏了。为了维持这一点优势,自然要……”

  说到最后,他闭紧了嘴巴,颜神佑偷笑两声,给他铺了台阶:“嗯嗯,跟咱们京里见的全不一样,她到阿娘面前一站,气势就弱了。”

  颜肃之道:“对对对!”父女俩一样的狗腿!

  姜氏嗔道:“饭也用过了,都去午憩了罢。”据说君子是不昼寝的,奈何这里太湿暖,春天的午后,不想睡都不行,抗不过生物的本能。

  ————————————————————————————————

  颜神佑午睡后爬起来,照例是先练字,然后给六郎编写教材。语文课本被姜氏划掉了,不用她来写,给六郎还是按照大家常用的步骤来教。颜神佑就编了点数学课本之类的,兴致来时,她还给六郎画了点常识什么的,比如马、牛、羊、小麦、水稻之类的。又因她爹看样子是想在这里扎根了,颜神佑还默了两首唐诗文,什么“锄禾日当午”伪称不知道是哪本书里看到的,写了来让六郎来背。

  总之,她弟弟不能当纨绔!

  六郎也不是纨绔,一首诗,教了三天,全无基础的情况下也背下来了。

  颜肃之却将颜神佑拎到书房:“你是哪本书里看到的?”

  颜神佑眨眨眼睛:“我记得诗就行了,作者名字忘了,佚名了罢,”又恐颜肃之再盘问,胡乱指一图纸问道,“阿爹,这是什么?咦?”

  颜肃之头疼地道:“是啊是啊,就是将来的城池坞堡。”

  颜神佑道:“小了点儿。”

  颜肃之一瞪眼:“怎么小了?归义才有多少人?咱家部曲又才有多少人?归义地方又偏僻,招俫流民人家也不乐意来呢,这也够用了。”

  颜神佑所谓小了点的坞堡,也有颜氏坞堡那么大了。颜肃之的计划里,能盛一千户人家就够了,再大,现在建也不好建,工程太大。以后如果人少,守也不好守呢。

  颜神佑想了一想,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个算小了。现在造得大一点,省得将来再翻修。”所有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想几年里就安定下来,那是不可能的好吗?现在虽然说有乱相,可是等打起来,也得是皇帝死了之后了。打了再太平,少说也得十年呢。当然要计划得长远一点。

  颜肃之皱眉。

  颜神佑努力地撺掇:“说是人少,旁的不说,咱们家部曲便有千户,他们也要生息繁衍。像六妞她们,兄弟好几个呢,比好些都快成年了,这又兹繁出人口来了,照原来的,不够。”

  颜肃之道:“这倒也是,幸而如今才刚动工,再扩大也来得及。”

  颜神佑趴在桌案上,下巴搁在手背上:“是时候把部曲都迁过来了呢。人多才好干活儿呀!”

  颜肃之道:“不急,先让这些人建城、开荒,到了秋天,囤了些粮食了,才好搬迁。我须得做些准备,再有,他们原先的田,种一种,秋收之后,可携粮糗上路。”

  颜神佑被打开了思路,续道:“还得有理由跟伯父说,原来的村子空了,他可拨人开春去耕种!也得看看此地垦荒效果如何。”

  颜肃之忽然石化了:“老子干嘛跟你商议这些呀?!”这不科学!

  颜神佑笑得十分可恶:“谁叫阿爹也没个商量的人呢?就先凑合着拿我来顶缸了罢。”

  颜肃之:……变态!

  不过颜神佑也给他提了个醒,他得开始搜罗人才了。好在如今春耕已毕,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打听。方章因为跟了个踏实肯干的甘县令,作为左右手,对于本县的情况十分了解,听颜肃之问本县可有贤者,也不得不提供了一份……与本县土豪名单百分之八十重合的名单来。

  颜肃之看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时节本来就是这样的,穷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非有大毅力,不可能读书。这跟学手艺还不一样,学手艺的,再糙,还能打个杂。学文化的,开始就是个纯消费者。

  不过颜肃之却对名单里的一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卢慎?”

  方章道:“正是卢湛长子,学生见过他,风姿特秀,见识过人。只是他如今读书已毕,往还家中了。”

  颜肃之想,自己若想在此地立足,必要笼络士绅的,卢湛识趣,又有投诚之意,其子甚真有材,何妨取而用之?

  又翻翻其余人员,也有马家子弟,还有一些寒族士子,都一一记下了。决定过一时往县学里去,亲集三老并县内学者,披沙拣金,取些有用之士以作臂膀。除此而外,他还计划着出巡,趁着此时四乡不甚忙碌,看看民风是否彪悍,百姓身体素质如何,有没勇士一类。

  又有山民,也当见一见其头人。只是是招其前来,还是亲往去见,还须见机行事,仔细斟酌。

  此时他对自己的定位,乃是在乱世有立足之地的一方势力,其经营之道,自然不同于甘令。

  ————————————————————————————————

  颜肃之与方章聊完了天,何大又来禀报:“地基又重丈量过了,放大了一倍。”

  颜肃之道:“倒也够用了。”应该……吧?闺女应该觉得够用了吧?

  颜肃之又问屯垦,何大道:“地也不算多,一千亩地,一人才划三亩多,就是不舍得用骑的马来犁地。要是牛马够了,小人们都是壮劳力,一人垦四十亩也不在话下。”

  颜肃之道:“且垦这些罢,时令可还合宜?”

  何大道:“行的,这里天气暖和哩。”

  颜肃之笑道:“好好干,到了秋天,粮屯足了,可搬取你们的家眷来,再多开些荒地……我与你们分田,我只取三分租。”

  何大憨厚地笑道:“郎君真是厚道人——还能再开?地不够肥哩。”

  颜肃之道:“我们初来,只得先如此啦。”

  何大听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答应一声,又去组织生产了。

  颜肃之取了坞堡平面图来,看了又看。这图比原先面积大了一倍,是个长方形,分为居住区、商业区、主人家居住办公的中央区等等,布局已相当合理。前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瓮城。

  颜神佑抱着编好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的时候,颜肃之已经在看上下水工程图了。颜神佑看不大懂,忍不住问道:“阿爹,这是甚?”

  颜肃之道:“管道。本地湿润,夏季多雨,排水便很重要了。”

  颜神佑:“……”卧槽!这种下水道工程,也太先进了吧?还一路通到河边去了。她以前还真没注意过这些细节来的,以为盖房子就是打个地基砌墙加房顶啊!

  颜肃之给女儿讲了一回土木工程,收获小变态惊诧眼神数枚,心情大爽:我就知道我闺女不可能这么变态,也有很多她不懂的事情呢!

  忽然有了一种养成的成就感!

  然后就被京中的消息给轰成了渣渣!

  颜孝之传话曰:郁四死了,你那份儿奠仪我给出了,你自己出门在外也小心。

  颜肃之:……

  十分不开心地准备去见上司郡守去了。

  本郡名曰湓郡,顾名思义,治所也在水边,颜肃之逆流而上,往见郡守去了。留下姜氏主持这筑新坞堡的大局。姜氏也管过家,更将坞堡的模子已经有了,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先盖几十间房子,将部曲安顿下来,然后垦荒而。建堡的事情,只要在秋天部曲们到的时候先建好粮仓与部曲的住宅即可。

  颜肃之见郡守的过程十分顺利,因为郡守既不姓姬,也跟姬家没有八代以内的亲戚关系。湓郡郡守出身寒微,是以甘令在他的手下才能存活这么久。据说,你只要经过六次转折,就能联系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两人叙一回话,才发现郡守跟颜肃之的老师居然认识!

  郡守一看颜肃之十分养眼的一个小伙子,礼仪也好,又有这一份香火情,对他格外宽容。颜肃之汇报了他的工作计划,郡守也没有挑剔,只说:“其余尤可,山民尤难教化。你愿管便管,若无闲暇,不理也罢。”

  颜肃之摆出他闺女最近常挂在脸上的腼腆表情,轻声道:“受教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