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酒趁年华_分节阅读_162

我想吃肉Ctrl+D 收藏本站

  颜神佑摸摸鼻子,看向颜肃之:“阿爹入京面圣,见圣上气色如何?比先前如何?”

  颜肃之道:“憔悴了很多啊,脸色黄里透黑,人也瘦了。眉眼间还有焦虑之色。哦,大典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后来召见,我看见他头发都……少了很多。”

  颜神佑理解地点点头,以前欠债太多,让他突然还上,愁秃了嘛。

  颜神佑道:“就是说快要愁死了?”

  颜肃之便秘脸点头。

  颜神佑道:“这兴许,是要留着阿爹给太子用呢。可是太子那丁点儿大,跟我差不多大吧?又有那样的娘,那样的舅家,大家不过是碍于礼法尊敬他而已。他的叔叔们又环伺在外,这回大典,他们肯定没把家人都带回去吧?”

  看到颜肃之点头,颜神佑继道:“看圣上以前那德性吧,肯定对世家也不算很相信的,他最信的,还是与他一道起家的这些人。阿爹出身占便宜,又能干,被他相中了,留给太子使。可太子还跟阿爹有点过节呢,怎么能保证彻底收伏阿爹呢?那就圣上死命压着阿爹,等太子一上台,把阿爹这么一提拔,”她挺直了上身,伸手在颜肃之脑袋上比了个拔萝卜的动作,“阿爹还不得感激涕零,感激得要死?从此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啧啧。”

  颜神佑还在这里吧唧嘴呢,颜肃之和卢慎已经大悟了!不是他们瞧不起皇帝啊,以这个皇帝的尿性,这种蠢事他还真干得出来啊。给这皇帝蠢哭了。

  三人对看一回,还是颜肃之道:“行了,都散了罢。(知道皇帝这么蠢)这样我就放心了,今天都能睡个好觉了,明天开始,好好经营此地吧。”哎哟卧槽!老子运气真特么好啊!

  颜神佑也颇觉不可思议,她能猜到,一大半是因为她还知道这种傻事另一个皇帝也办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嗯,李二凤临死前就是这么对待李绩的。这种事儿吧,只能对脑子一根筋的人使,对方但凡聪明一点儿,那就是看了一场猴儿戏了。【2】

  猜着而顺从,就说明这个人的心地,可也不怎么纯净。比如李绩,他就猜着了,也陪老板演戏了。事实证明,这会儿陪老板玩耍,等到小老板上台,要换老板给他选好的小老板娘的时候,他就陪小老板玩耍去了。活活把绿帽子给原老板扣脑袋上拔都拔不下来。

  这事儿好有一比,就好像考试一样。你原本为了选拔人才,可要提前让人知道了答案……

  颜神佑临走前又吧唧了两下嘴巴:“啧啧,这事儿要让米老丞相知道,怕得把他蠢哭了吧?”

  被颜肃之瞪了一眼,吐吐舌头,她就跑了。

  ————————————————————————————————

  这事儿还真让颜神佑给猜着了,皇帝顶住了各方压力,硬是把颜肃之的功劳给压了下来。当然,他也不是没有留后手儿,等使者回来,他让御史等人具本,然后密密地收好了。随即召了太子来。

  虞喆小朋友做太子有些年了,亲近又结了婚,虽然老婆……略无趣了一点。好吧,这话是他亲妈说的,但是,太子妃米氏也确实略有点端着就是了。好歹这婚后,虞喆显得成熟了一些。一张脸看着还是少年,气质上的变化还是看得见的。

  皇帝近来有些怕热,常出虚汗,又不敢多用汗,过得有些痛苦。然而最近这件事情,还是让他觉得欣慰的:“来看看,颜二的功劳是实打实的,我就说这人可用。”

  虞喆也笑道:“是阿爹慧眼识人。”

  皇帝道:“这是留着给你用的。”

  虞喆道:“阿爹何出此言?儿愿阿爹千秋万代。”

  皇帝咳嗽两声:“不成啦,我知道不成啦,你看好了,我一旦晏驾,你便取了这个,给颜二封侯,召他入京来!不要说话,听我说,李、郁、颜、赵等,皆是我的旧人,可是虎父生不出虎子来,赵家不用说,一窝狗崽子,就知道乱汪汪,没用!李家可惜了,只有一根独苗,我舍不得叫他再涉险。郁陶是好的,可出了一个郁成……我又不大信他们家儿郎了。只有颜二啦,颜大也不坏,只是不能带兵。你懂吗?”

  虞喆颇懂,点点头,又犹豫道:“还有唐家表兄。”

  皇帝欣慰地道:“他打小淘气,不过是我看着长大的,忠心是不用置疑的。他比旁人都可靠!你看他与颜二相交,就知道这人讲义气的。”

  虞喆一想,也是。虽然他娘总是抱怨长公主无礼,在宫里太随便,不过呢……虞喆倒是听皇帝说了很多长公主的典故,倒也默认长公主有这个资格。

  皇帝又絮絮地说了许多注意事项,什么米家算是世家里比较实诚的人家啦,如果自己死了,朝政上面多多信任一下米老头儿。虞喆对于这个倒是答应得快,反正已经娶了米丞相的曾孙女儿,对上藩王,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皇帝又嘱咐要兄弟一心云云,还叹道:“该为二郎、三郎也操持婚事了。”

  虞喆心里莫名有些不开心,劝道:“阿爹已为他们订下佳妇,何必急在这一时,”说着,眼睛都湿润了,“阿爹还是好好休养,您身子要紧,等您好了,再为他们热热闹闹地办一场。儿知道,为了儿的婚事,这……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最后倒是实话。所以皇帝很欣慰地摸一摸儿子的狗头:“我儿长大了,懂事了啊。那你可以励精图治,等为二郎、三郎,好生操办呢。”

  虞喆眼含地泪花,重重点头。

  皇帝心里一想,婚都订了,想反水的,结婚还能离婚。不想反水的,订婚跟结婚也没啥两样了。再者,财政确实是吃紧的,又见虞喆一片好心,索性卖他一个面子。让他以后可以以此来联系兄弟感情什么的,这也与收笼颜肃之,是一个道理。

  他却不知道,非但颜肃之不跟他一心,连他的亲生儿子,也没照他画的道儿走,乱世,可期。

  作者有话要说:【1】这是真的。主要是汉代开始的啦,以那之前情况不一样,先不讨论了。汉代列侯做丞相算是惯例了,但是有皇帝想让他做丞相,可他又不是列侯,怎么办呢?封侯呗。武帝朝丞相消耗量比较大,这样产生的侯也很多。

  野猪特别坑爹啊,丞相消耗太多,弄得到最后他连襟听说要被任命为宰相,差点吓尿啊,哭着喊着要回家,还是被摁到丞相的位置上了……最后……就是巫蛊了嘛。

  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了很久,刚开始当丞相的时候没爵位,后来也会搞上一个。到后来哪怕有宰相活着没有什么爵位的吧,死了也要追赠一个。当然,到明清之后,就痕迹很淡很淡了,这种好事就很少了……

  【2】干这事儿的时候,李世民还神经兮兮地跟李治说,他可用,可是你对他没什么恩惠。我让他滚蛋,他要是有什么留恋京城的意思,就是不好,心眼儿太多,赶紧把他杀掉,他要是乖乖走了,等下你上台,就把他叫回来当大官儿,这人可用啊!

  李绩老狐狸啊,一猜就猜着了,老婆孩子都没带(留在了繁华的长安),自己麻溜跑了。后来李治要以庶母为妻,李老狐狸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啊。嗯,这个庶母就是武则天。

  李绩原姓徐,赐姓李,其实应该写作李勣的。那个勣是繁体字哈。原来叫徐世勣,为避唐太宗的讳,去掉了世字。对他不熟悉的人,可能知道他孙子的大名。这个孙子就是徐敬业。这家伙后来造了武则天的反(……),勾搭了个基友叫骆宾王,对,就是写“鹅鹅鹅”真好吃(大雾)的那个小神童。骆基友写了一封特别有水平的徼文,然后他基友被武后干掉了(……)

  对了,附带提一句,李世民就是那个“公布了不许贪污,但是又计划派手下给官员送礼,进行钓鱼执法,最后被谏官抽(……)”的蠢二皇帝。

☆、94·根据地建设

  皇帝为什么要压着颜肃之,在当时看来,基本上属于不解之谜,谜底的揭开且要过一段时间。虽然归义方面有一个开了挂的小变态给猜出来了,但也只是“猜”而已。哪怕听众们根据皇帝的抽风史鉴定:猜测无限接近于真相,也不能阻止当时人认为这是一个灵异事件。

  至少连当时在京的楚氏楚丰等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是怎么了呢?别说按正常人的思维了,即使颜肃之这个前中二病,唐仪这个现中二病,开那么大的脑洞都没有猜得到皇帝的想法儿。要不是颜神佑开了个挂,可能没一个能猜得到啊。因为这个想法,真的太非主流了。

  这世上有把大臣留给儿子用的,却无不是自己对大臣很好,让人家念点旧情。又或者如果这是个能人,但是资历不够,那也要一直在培养着,让人家能看得到希望。你这样,人家才能觉得你们家有正能量不是?哪怕是巴甫洛夫反应,那也得积累一阵儿不是?

  主流的想法是什么呢?是“君则敬,臣则忠”,是“国士待之,报之国士;众人待之,报之众人”。讲究的是你皇帝得先对臣民好了,臣民才能拥护爱戴你。你特么拿人当傻子来耍,还指望人家忠心耿耿吗?那人……得有多蠢?你,得有多么二啊!

  所以,楚氏等人都摸不着头脑了。包括米丞相,也在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情况十分不对啊,联系到皇帝最近又病了一场,还急匆匆地把太子的婚事儿给办了,米丞相瞬间有了不太好的联想:这是不是快要死了,别人是回光反照变明白了,皇帝这是老糊涂了?

  这也太扯淡了吧?

  米丞相不得不跟皇帝提了一回,并且,小心翼翼地问皇帝:“是不是有什么旁的事情,令圣人不喜他?”他这是在问楚家呢。他还记得,就是这个皇帝,当初因为瞧楚丰不顺眼,是怎么挤兑人家妹妹的,打脸啪啪啪啊。

  皇帝微一笑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来:“此事丞相不必担忧,我自有安排。”

  尼玛等了俩月,也没见他有什么安排下来。

  米丞相傻愣愣地等了两个月,跟楚丰一样,都不明白皇帝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在这当口,这种事情必须问明白,于是米丞相不得不去问了第二遍,皇帝还是那句话:“我自有安排。”

  米丞相:……

  唐仪坐不住了,为了他病友兼亲家,他找上他舅了。皇帝很烦,一翻白眼:“滚,长辈们的事儿,小孩子少管!”

  唐仪:=囗=!小!孩!子!中二病炸毛了:“舅,我TM闺女都能成亲了啊啊啊啊啊!”

  呵呵,跟他舅口无遮掩的唯一下场就是被追着揍,一时鸡飞狗跳。唐仪还是没有问到实情,十分之不开心。有心撺掇着他娘出马,不幸当天下午,他就没这心情了——他舅开始琢磨着换防的事儿。

  说是换防,可这长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这次调度,是在防着诸王呢。这里的诸王当然不是太子的兄弟,而是唐仪的小舅舅们。乐子,大了。

  于是乎,谁还有心情在这时候管什么归义呢?

  皇帝这一手玩得挺漂亮,朝野虽然知道他和诸弟关系不太好,并不觉得意外,却也不得不去关注。无论朝廷最后是谁当家,藩王都是要处理好的关系。

  关注在归义身上的视线被收回,颜肃之开心地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建设祖国大好河山这一有意义的事业上来。并且发现……闺女越来越不像个正常的淑女了。不正常到,就差直接挑明了说“我们建立独立王国,准备造反吧”了。

  ————————————————————————————————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来一点点,回到刚刚猜完皇帝想法的时候。

  皇帝的想法猜完了,归义暂时安全了,至少到皇帝死,都安全了。皇帝死了,到时候必须面临着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不是颜肃之看不起太子,这太子就算是天纵英明,也不可能虎躯一震就四海归心的。何况,以颜肃之与太子相处的情况来看,这只是一个智力正常的正常孩子而已。虽然有名师教着,架不住有一对熊爹熊妈,还有那么一群熊亲戚。三年五载之内,虞喆是控制不住局势的。颜肃之就有了缓冲的时间,到时候,归义他也基本拢手里了,无论是走是留,都有了这么一个大后方了。挺好。

  所以,颜肃之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建设归义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