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云路_分节阅读_180

林木儿Ctrl+D 收藏本站

第四道题,是告诉你一个州县有多少户百姓,每年两季该缴纳多少赋税,这些钱应该怎么兑换,粮食需要多大的仓库,怎么储存。

小学五六年级都能计算的问题,对郑青鸾真的没有难度。她现在倒怀疑,是不是户部或者工部捅出什么篓子了,他们管着天下钱粮工程水利,真要计算上出现了偏差,可就要了命了。朝廷是不是通过这次秋闱,强调杂学也不可疏忽呢。

郑青鸾心里猜测,手下却没停,稍一计算,也就出了结果。她认真的验算了好几遍,才罢手。

第五道题,是关于河工的。问你要整修一段百里的河堤,应该怎么安排。

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也是一道任意发挥题。

要答好这个问题可不容易,因为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想答全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郑青鸾的思路又有惯性。她第一点考虑的不是征集多少人工,需要多长时间。而是想着这河堤的具体位置。在南方和北方是不同的,因为水量有差别。地理环境也很重要,沙土地和山石地是不同的,沙土地要考虑到建筑的牢固性和渗水量,山石地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还有开工所谓时间,因地域的不同,节气的变化,水量都会有变化,所以,确定枯水期很重要。这些都确定以后,还要采集数据计算,要算出河堤的底面宽度,顶面宽地,坡比等等,以保证河堤能顶住压力。确定这些以后,就能算出需要挖掘的土的立方,再计算人工。确定了人工,才能算出需要的钱粮。对于征集河工,她又提出‘以工代赈’,俭省钱粮的举措。在文章的最后,她补充了不少赔偿措施,比如若是发生事故,伤残了赔偿多少,意外死亡了又要赔偿多少。再施工的过程中,若是侵占了良田,又是怎样的赔偿办法。尽量保证底层百姓的利益。甚至细节到,如若民工在工程期间,生病的话,应有休息的权力,医药费应该报销多少等等。

这道题她答的最认真,不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那些百姓争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尽管这个利益很微小,甚至是渺茫。也许很多人看了这篇文章,都会觉得她的想法很可笑,可她也不在乎。她无力与整个社会抗争,但不妨碍她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这道题,她突出了‘科学’和‘人性’。修河堤是一件科学的事情,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是随便给你个数字,就能计算出结果的事。

第六道题,问的很大胆。今年夏天,一道雷劈在了太庙顶上,题目就问你就此事有什么看法。

郑青鸾看完这道题,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哪个二愣子出的题,这个问题也敢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太庙供奉的可是皇家的列祖列宗,雷劈太庙,岂不是说皇家失得。郑青鸾心里顿觉不妙。以她如今的身份,说皇家的是非长短,不管怎么说,都不行。她避开这个问题,把这个时事政治题,完全当做科普说明文在答。阐述雷电这个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再阐述打雷和闪电其实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光的速度比声快。又讲述了,应该在建筑上安装避雷针,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等等。

她的试卷是单独的,上面那些人想看都能看到。想必这个答案,坐在龙椅上那位是很乐意看到的。他此时绝对是一个乐意相信科学的封建帝王。郑青鸾暗笑。

第七道题,问的比较刁钻,今年豫州等地大旱,题上又问对此事的看法。

又是一道容易误导人的题。出题人似乎一直想把问题往皇家德政方面引。正因为皇家失德,所以才天灾不断。

要是到现在还意识不到事情的蹊跷,郑青鸾就白活了。她恍然记起,萧云峰似乎说过,此次的出题人是帝师平子谦。而他的孙子平秀章正是跟前朝有牵扯的人物。

泰安帝对自己的老师肯定是信任的,出于保密需要,题目他事先也是不知道的。呵呵!这下被坑惨了!

郑青鸾先讲述了如何抗旱救灾。又提出了朝廷应该设立应急体系,准备应急预案等。强调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从气象的角度,解释干旱这一自然现象。

把科普进行到底!闭口不谈政治!

郑青鸾答完这一道题,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九道题已经完成七道了!凭这七道题,落榜是不可能了。

守在门外的嬷嬷们看到这姑娘总算搁下了笔,心里一松。这可是整整一天了,不吃不喝不动,埋头奋笔疾书,谁受得了啊!

光线已经暗淡,郑青鸾摸摸肚子,还真是饿了。她把油灯点了起来,把桌上答好的试卷收好,才拿出食盒里的点心,垫垫肚子。

外面秋风起,卷着树叶肆意飞舞,像是雨又要来了的前兆。郑青鸾的考舍背风,一点也吹不进来,不仅墙壁是暖和的,就连脚下踩的地面也热乎乎的。郑青鸾一笑,这家伙连地暖都折腾出来了,还真是费了不少心呢。

想来今晚能睡个好觉。

第207章 想出去

第二百零六章想出去

果不其然,天黑了下来,雨也下来了。

秋风秋雨助凄凉!这大概是众考生此刻的心声吧。

考试是允许带考篮的,郑青鸾的考篮里就带了小巧的碳炉,紫砂壶也小巧玲珑,只能装下两杯水而已。郑青鸾把碳炉点着,烧起了热水,看着紫砂壶里的热气升腾,心思也有些飘了起来。

今天这试题,明显带着某种针对性。前面是几道杂学,这些学子里,真正精通杂学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会在这里折戟沉沙。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改变自身甚至家族的命运。很多寒门学子甚至是靠一族之力才供养出来的,他们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而这些杂学的考题,让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谁能甘心。哪个如今不是心烦意乱满腹牢骚。后面几道题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这股怨气的作用。自古文人多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针砭时弊,嘴上从来没有把门的。似乎谁更激进,谁更有文人气节一般!在这种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他们笔下会留情吗那自然会把皇家骂的狗血淋头。文人的笔有时候比将士手里的刀还可怕!因为他们直指人心!

这些能参加秋闱的人,都是有秀才功名的人,之后又苦读了不知多少载,哪里能没点真功夫。写起文章来,哪个也不输人。但这样的文章能被录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被削去功名就算不错了。龙椅上那位可不是个心胸宽大的人。

那么,这些落榜之人,有才学的自然恼怒,才学差的也为自己的落榜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这考生中头脑清醒之辈,不把怨气往外撒的人,恐怕就是这一次秋闱的幸运儿。这样的人,只怕是少之又少吧。

茶壶里的水翻滚了开来,咕嘟咕嘟之声打断了郑青鸾的思绪。

她将茶壶端了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也不放茶叶,只是望着炉中的火出神。

看来这次要出大事了!

可这对于萧家来说,似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啊!

前朝对于萧家来说,也是仇敌!尤其是那个亡国公主,郑青鸾恨不能宰了她!她想要心想事成!偏不!

可太子呢,他知道此次的事件吗。

抨击皇室,可太子也是皇家的一份子!他是绝对不会赞成的这么做的!要么是那个女人单独行动,要么就是前朝余孽的势力内部,发生了分歧。这倒有意思起来。

抿了一口滚烫的开水,郑青鸾勾唇一笑,此刻她一定不是整个考场最着急的人。想必主考官礼部侍郎郭得孝才是最着急的人吧。

郑青鸾猜的没错,郭得孝恨不能一头撞死算了!好不容易讨了这么个好差事,没想到却是这么个大坑!真是要了老命了!原本以为也能捞个坐师当当,谁成想变成如今这样。不要小看这样的同科之宜,在官场上这一套,还是很被认可的!这是人脉啊!那么作为本次秋闱的坐师,无形中就多出百十条路来。他是不知花了多少心思才谋求来的,如今却是这样的结果,他此刻不仅是懊恼,更是害怕!

考题是不能提前开启的!这是规矩。只有把考题发到考生手中,他这个考官才有权力看题。可是一看题,他就懵了!做官能做到他这个份上,早就成精了!怎么可能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两个副考官当时就晕了过去!他知道,自个这是摊上大事了!两个副官都是礼部的郎官,混了半辈子了,粘上毛就是猴,精明的厉害!即便当时是真的晕倒,这整整一天了,也不可能还没有醒过来。摆明了,这是装病躲了!天塌下来,有他这个高个顶着,人家怕什么!最多丢了乌纱帽,而他丢的可能就是脑袋了!

这一天都过去了,没有人来叫停!很显然,外面并不知道考试的情形。这是不正常的!他是主考,不可能出去!可是考生就不同了。他们只要交卷,是有可能出去。可这关系到一生命运的考试,谁会中途放弃,这个人选不好找。除非那种身体扛不住的人,完全可以放出去的。趁机把消息递出去也好啊!

不管郭得孝是怎样谋划的,郑青鸾打算奋战一夜,明儿一早就交卷!她得赶紧出去把消息递出去。她把油灯挑的更亮一些。把最后一道诗词的题先拿出来。这是试帖诗,对于郑青鸾来说,难度并不大,也不费时间,先把它答完,再做制艺文章。

题目是:惊雉逐鹰飞。

首先要破题,这就要熟悉典故,更要能灵活的应用典故。

《文心雕龙·风骨篇》:“未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苍鹰掠地出自《祭常山回小猎诗》:“趁兔苍鹰掠地飞。”

鸷禽《易·通卦验》:“鹰者,鸷杀之鸟也。”

郑青鸾稍作思考,就提笔快速的写了起来:

百中虚文囿,苍鹰掠地归;(破题)

如何惊雉影,翻逐鸷禽飞;(承题)

色木罹罗避,心偏窜野违;(起股)

多因魂未定,不识计全非;

路问金眸疾,风卷铁距威;(中股)

几番愁侧翅,一瞬失残翚;

抱木猿犹转,藏林鸟亦稀;(后股)

山梁无猎羽,好自惜毛衣。(束股)

一口气写完,反复斟酌了两遍,没有不妥,才放置在一边。

只剩一道制艺,也就是议论文了。郑青鸾细细的读了两遍题,不由苦笑。题目倒是不难!不仅不难,反而出乎意料的简单。

题目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说它不难,是因为它出自《论语。为政》,出处蒙童都答的出来,又不是什么生涩生僻的句子,跟截搭题之类的的,难度压根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意思也很好懂。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可跟前面的题连接起来,就不对味了。先是暗示皇室失德,后又强调,只要做到以德服人,自然能得到大家的拥戴。可如今的朝廷是怎样的局面,大家伙心里都清楚。哪个是是真心拥戴朝廷,拥戴泰安帝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孔子已经给了答案,那就是失德!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