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的皇帝陛下_分节阅读_55

绣锦Ctrl+D 收藏本站

辛一来点头,“你说得对,我又不是户部尚书,可管不来赚钱这事儿。能挣一点是一点,挣个十万那也是我的功劳。至于军饷,朝廷里总能想出办法来的。”内阁大臣们又不是只会张嘴吃饭,大家群策群力,总能想出办法应对。等到海关正式开始挣钱了,水军的军饷自然就有着落了。

辛一来这才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他以前明明不是这么大公无私、大包大揽的性格,不知道怎么最近忽然变得有点喜欢管事儿,今儿竟然还会傻乎乎地想把玻璃镜子的技术给献出去,简直是愚蠢。他虽然不在乎这点钱,可问题是这就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尤其是对于将来的皇家科学院来说,如果大家研究出来的成果自动归属朝廷,这将极大地影响众人研究的积极性。研究员不吃饭了么?

辛一来郑重地朝黄氏行了一礼,道谢道:“亏得你把我给骂醒了,不然我今儿就要犯下大错。”

“行了,”黄氏笑道:“你也就是一时迷糊,过不了一会儿自己就会想明白,难能真让自己吃了亏。对了,你组建商队的时候跟囡囡说一声,她今儿还来问呢,说是想掺一股。我手里头也有些闲钱,到时候也算我一份。哎,家里头孩子多,得替他们着想。”

辛一来脸一红,“哪能让你操心养家。要不,我还是先把玻璃镜作坊给做起来?大郎也有十八了,过不了两年就该成亲,这聘礼可不能寒酸。”

“哟,你还有心思操心这个,可真不容易啊。”黄氏似笑非笑地道:“大郎媳妇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你就想到送聘礼了。”

辛一来却一点也不担心瑞禾的婚事,“我们家瑞禾聪明又能干,长得还一表人才,还怕找不到媳妇?我就怕他挑花了眼!你知道衙门里有多少人跟我旁敲侧击地提他的婚事?我都装听不懂。他的婚事嘛,还是要他自己喜欢。等过段时间科考完了再慢慢议亲也不迟。”

过了几日,果然有御史上书要改户丁制为田亩制来遏制土地兼并,一时激起千层浪,朝堂上顿时吵得翻天覆地,之前开海禁时的那点小打小闹完全不能比。辛一来反正是假装不知道,好像这事儿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内阁几位大臣自然也不会把此事透露出去。

就这般大吵大闹了好几日,钟尚书终于将设定好的诱饵抛了出来,不出大家所料,双方各退一步,朝堂上终于安静了。

辛一来特别淡定地开始组建出海商队,消息也刻意透露了出去,当然仅限于特别要好的小圈子里。辛一来岳父黄家自然不必说,黄家老爷当晚就亲自过府共商大事,武英侯府里与辛一来交好的顾兴不在,老侯爷便派了世子过来,还有钟尚书和李阁老都殷切地表达了自己愿意合作的期望。

而玳珍这里,也收到了徐庚的请柬。

“太子殿下怎么不来我们家,非要去外头酒楼里议事?”玳珍心中狐疑,却还是立刻换了男装出了门。

为什么呢?徐庚想,那大概是因为他察觉到瑞禾的隐隐敌意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徐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悄悄地行事。说起来瑞禾还真是不可爱啊!

地点依旧是在得意楼,徐庚一边喝茶一边趴在窗口朝外看,街上行人穿梭,热闹非凡。喧闹的大街上,一辆小黑马车缓缓地驶过来,越走越近,最后停到得意楼前。车帘掀开,一个纤瘦的身影麻利地从马车上跳下来,还顺势抖了抖衣袍,姿势并不怎么优美。可是徐庚的心却莫名其妙地砰砰跳了起来。

一直到玳珍上楼进了屋,徐庚都还有晕乎,脸上一阵阵地发烫,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啊,殿下您脸上怎么这么红?是屋里的炭盆烧得太旺了吗?”玳珍进屋就瞧见徐庚的大红脸,不由得关切地问。

徐庚脸上愈发地烧得厉害,连忙吩咐金子道:“屋里太闷了,把炭盆收走一个。”说罢,他又赶紧转移话题,“听说辛先生要组建商队出海,不知道我能不能也掺一脚?”

“当然可以啊。”玳珍理所当然地回道:“不过这事儿您直接和家父提不是更好?他还能拒绝您不成。”

徐庚脸上笑容一僵,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可是,就是想找小三郎说怎么办?

“那不一样。”徐庚信口道:“我若是去寻辛先生提起这事儿,那便是太子要入股,可若是找你,就是朋友要合伙,自然不一样。对了,这商队大概什么时候出发,我该投多少银子比较合适?”

玳珍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想了想才回道:“天津的码头听说都已经建得差不多了,真要出海,什么时候都行。不过船难找,我听我爹说,大梁朝的船都太小了,多只有三千料左右,能装的货物不多,而且万一途中遇着风暴还容易翻船,他现在也头疼呢。”

徐庚对船只了解不多,既然辛一来觉得船只小,那一定就是太小了。“就不能多组几只船吗?”

“他倒是想,可就算是三千料的船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呀。大梁朝海禁这么多年,能找几条就不容易了。我爹说工部现在正打算开个造船厂呢,这生意一准儿好得不得了。海关一开,多少商人想出海,你要是有多余的银子倒是可以投到这里头来,不过这生意投入高,回报慢,你得有耐心才行。”

徐庚面露为难之色,“我手里头闲钱也不多,三五万两银子恐怕辛先生看不上吧。”他年前投了不少银子在玳珍的铺子里,虽说生意不错,可想要全部收回成本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办到的,这会儿徐庚手里头还真没多少钱了。

“怎么会看不上。”玳珍笑,“工部现在穷得要命,我爹说毛尚书的眼睛一直盯着天津水泥厂,就想咬下一口肉,偏偏现在水泥厂挣的钱全都投进了剩下的两个码头上,毛尚书气得都上火了。你这会儿送钱过去,不管多少,好歹能让他缓一缓,他一定喜欢死你了。”

“咳咳……”徐庚不自然地咳嗽了几声,想起毛尚书的吨位,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胖老头子的喜欢他才不稀罕呢。

徐庚又仔细问了关于造船厂的种种细节,只可惜玳珍了解得不多,回答了几句就有些迷糊,只让徐庚去寻她父亲细问。

“我爹什么都知道。”她特别自豪地道。

“对了,我还带了礼物给你。”玳珍猛地一拍手,总算想起今天非常重要的事来了,“你稍等一下,我让人把东西抬上来。”她说罢,就飞快地开门冲了出去。

徐庚颇觉期待,到底是什么样贵重的礼物竟然还需要有人抬?

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工夫,玳珍终于回来了,跟在她身后的是两个高壮的护卫,二人抬着个方方正正裱糊着纸的东西进了屋,貌似还挺沉的样子。

“你看。”玳珍三两下将胡在外头的纸撕开,露出里头平整的透明玻璃窗,四周用木架子框上,还仔细打磨过了,平整又光滑。徐庚立刻站了起来,惊呼道:“这……这是……玻璃?”这玩意儿终于来了么!

玻璃这东西在大梁朝属于稀罕玩意儿,是波斯商人大老远从欧罗巴贩运来的,大多数都制成酒器茶具,亦或是一些赏玩的物品,价格贵得吓死人。但徐庚却知道这东西成本低廉,做起来也简单,因为上辈子辛先生就靠着这小玩意儿赚了不少多少钱。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