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的皇帝陛下_分节阅读_72

绣锦Ctrl+D 收藏本站

瑞禾早就猜到了,闻言立刻依言坐下,不假思索地提笔就写来。辛太傅起初还端坐在书桌后等着,不一会儿便坐不住了,索性起身踱到瑞禾身后,探着脑袋盯着他的文章瞧,面上时不时地露出迷之微笑。

等瑞禾终于把文章默写完,辛太傅也已经看完了,但他还是装模作样地把文章接过去重新看了一遍,努力地绷着脸作高深莫测状。只可惜瑞禾不怎么配合,半晌了也不见他问一句怎么样,最后还是辛太傅自己忍不住赞了一句,“还不错,考中应该没问题。”

今年的考题是鸿嘉帝亲自出的,问的是海贸利弊。自从海关初建,朝廷对海贸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故绝大部分考生都卯足了劲儿歌功颂德,站队虽然没有错,却难以出彩。辛太傅私底下也琢磨过,觉得这一次的文章不好写。

辛太傅做过好几次主考,这一回是避嫌才把主考之位给推了,但对于今年主考官的喜好还是颇为了解的。瑞禾这篇文章辞藻并不华丽,语言朴实,行文流畅,初看只是中上,但文章的内容却是连辛太傅都忍不住要拍手称赞。辛一来把儿子送到詹事府去历练真是太明智了,不然,就算瑞禾把四书五经读出花来,也没法把这一次的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可偏偏瑞禾就做到了,他不仅细细指出各种利弊,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又谨慎地提出了解决之道。不是辛太傅自卖自夸,别说朝中寻常官员想不得如此周全,内阁那几位也不一定比瑞禾强呢!

不过,小孩子嘛,也不好表扬得太过,辛太傅脸上抽搐了好一会儿,才和颜悦色地拍拍瑞禾的肩膀问:“入仕后打算再去詹事府呢,还是六部衙门?”

瑞禾不自在地咳了咳,“这个……祖父您说了也不算吧。”

辛太傅一怔,哟呵还真说错,瑞禾要是前三甲,那妥妥地得陛下说了算,他在后头怎么安排运作都没用。这小鬼,对自己还真是挺自信的。

辛太傅没好气地在他脑门上敲了一记,又道:“自己再誊抄一份给你爹送过去。”

瑞禾难得地撒娇,“不是才刚写了一份么,就拿这份送去不也一样。”

“叫你重写你就重写,少废话。”辛太傅小声骂道,这一份他不是得拿去跟人显摆么,而且,这么好的文章要是拿不到头名就太可惜了,辛太傅觉得他需要出去活动活动。

瑞禾无奈,只得认命地再誊抄了一份,回去后又让瑞昌看了一遍,这才托人往天津送。辛太傅则怀揣着瑞禾的文章悄悄出门访友,虽说诸位考官都被锁在贡院里改卷,但你说半点消息也没有办法流通那全是骗人的话。

于是,没过几日,这篇文章便疯狂地传开了,辛太傅很狡猾地没把瑞禾的名字透露出去,于是,满京城的士子们都发了疯似的寻找这位大才子,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瑞禾倒是低调得很,一直闭门不出,鸿嘉帝那边也得了信,特特地把那篇文章调来细读,读完后长长地叹了口气,笑着与徐福昌道:“难怪辛太傅一反常态地为了这个孙子四处奔波,这辛家大郎确实有状元之才。”

徐福昌也笑道:“奴婢还记得当年辛侍郎春闱时的辛太傅的样子,那一脸嫌弃,就好像那不是他亲生儿子似的。就因为辛侍郎靠了个二甲倒数第三,回去还被辛太傅给打了一顿,如今总算被自己儿子被扳回来了。”

鸿嘉帝也想起了许多年前的旧事,不由得又是好笑又是感慨,“辛一来的书虽然读得不怎么样,做事却让人放心。眼下朝中的几桩大事,哪一件不是辛一来筹划的。朕说句不好听的,满朝文武百官,倒有一大半是在白养着,他们要是有辛一来一成的本事,朕做梦都要笑醒了。”

徐福昌连忙劝慰道:“所幸太子殿下懂事聪明,又肯吃苦,奴婢听说殿下在天津竟与那些工匠们同吃同喝,整个大梁朝也找不出谁比殿下更勤奋踏实的年轻人了。”

一提到徐庚,鸿嘉帝的脸上不由自主就露出了会心微笑,“这孩子尽胡闹,堂堂的太子,国之储君,怎么能不顾身份与工匠们混迹在一起,万一有危险怎么办?”

“要不怎么说太子殿下是陛下您的亲生儿子呢。”徐福昌一脸感动地道:“奴婢还记得当年陛下尚在潜邸时曾奉先帝之命去河南巡查河堤,那会儿您不也在河堤上与农人们同吃同住。奴婢急得要命,怎么劝您也不肯听,最后还是您自个儿累晕了才把您给抬回来。”

鸿嘉帝笑起来,“你不说朕都还忘了。那会儿朕还不到二十岁吧。”

“刚过了十八岁生日呢……”

“……”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们,明天下班后我要去泡温泉放松不回家,明晚不更新了哈

第50章

五十

徐庚和辛一来回京已是两个月后,科考成绩早已尘埃落定,瑞禾不负众望被鸿嘉帝钦点为状元郎,辛家风头一时无两。辛太傅见好就收,只在府里头悄悄庆祝了一番,对外却尽量低调,瑞禾也是除了参加琼林宴和几个同窗聚会外,基本闭门不出,直到圣旨下来,瑞禾被认命为翰林院编修。

这是历代状元们都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当然,受重用的程度不同,这个职位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完全不一样。翰林院编修不少,可瑞禾是辛太傅嫡长孙,同时又是太子心腹,相比起同僚来说自是备受瞩目,可越是如此,瑞禾就越是谦逊低调,便是偶尔有人要故意挑衅,他也尽量退让,鸿嘉帝听说后难得地叹道:“这辛家大郎的脾性和他祖父还真不一样。”

而对黄氏来说,最让她头疼的还是几个孩子的婚事。

瑞昌也就罢了,到底年岁小,又是男孩子,再等几年都无妨。玳珍虽然是姑娘家,但好歹还能再等等,瑞禾却已经满十九岁了,虽然照黄氏的意思,男孩子不用急着成婚,就算等到三十也不迟,可外人并不这么想。别说拖到三十,就算过了二十还不议亲,恐怕旁人就要议论他们家瑞禾是不是有什么隐疾了。

自从瑞禾高中,辛家的门槛都要被提亲的人给踩踏了,甚至还有人厚着脸皮去寻辛太傅套交情,就更不用说辛一来和黄氏这里了。不过他们仨嘴皮子都紧得很,饶是辛太傅常常说话没个把门的,一提起瑞禾的婚事也都赶紧推到黄氏头上,“孙子的婚事,总要他父母做主,我是绝对不会掺和的。”到后来,辛太傅和辛一来父子甚至都不敢出门应酬了,就怕自己哪天一时不慎着了别人的道儿,喝醉酒把瑞禾给卖了。

一家子都在为瑞禾的婚事头疼,就连玳珍也受了影响,特别热心地与黄氏八卦京城里的各家千金。

“上次在外婆家见到了刘翰林家的大娘子,长得可漂亮了,个子高高的,嘴巴又小又红,性格也很温柔,娘觉得怎么样?”玳珍特别认真地推荐道。

黄氏毫不客气地否决,“她哪里漂亮了?个子是高,可也太瘦了,衣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风一吹还使劲儿飘,我都怕一阵大风把她刮走。而且,那小姑娘娇娇弱弱的,一句话说得不对就眼圈发红哭哭啼啼,问她她还不肯说,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这样的儿媳妇我可不敢要,你哥也不会喜欢。”

玳珍想一想,觉得她说得有些道理,刘家大娘子的确有点爱哭不好伺候,真要娶回来,瑞禾恐怕就得从早到晚地哄着她,也太辛苦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