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的皇帝陛下_分节阅读_91

绣锦Ctrl+D 收藏本站

慧王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演了这么多年的贤王,当然晓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只是心中到底憋闷,又道:“辛一来说我那王府没有活水所以才做不了那浴室,您帮儿臣跟皇兄提一提,我也去北景山引道泉水过去。没道理辛家能引,我府里偏做不了。”

太后顿时就恼了,怒道:“胡来!你真是越大越没有脑子了,这种事情也是能随便乱来的么。前朝福王为了引这道泉水劳民伤财,引得天怒人怨,背负了多少骂名,就连史书上都记了一笔,你不引以为戒,反而还没事儿找事儿,这不是故意给御史们递上把柄吗?”

慧王甚是委屈,“儿子就是心里头不痛快,凭什么他一个臣子过得比我还好。”他心里痛恨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么一件,原本太子不争气,朝臣们对他颇多赞誉,慧王觉得只等鸿嘉帝驾崩,他多的是机会把徐庚拉下马自己顶上,可如今呢,徐庚好像忽然变了个人似的,不仅把朝中政务处理得妥妥当当,而且对他这个叔叔也不见丝毫敬意,慧王总有一种隐约的感觉,徐庚对他特别有敌意。如今好歹有太后帮衬,便是徐庚有心对付他也多少有所顾忌,可将来一旦太后薨逝,徐庚还不知道怎么收拾他呢。

一想到这里,慧王就愈发地心烦意乱。

太后也知道慧王的脾气,别看他平日里显得多么温润和煦,骨子里却是个小心眼儿,若不是这些年她一直看着管着,还不知要闯出多大的祸事。

说实话,前几年太后还是野心勃勃地想要把儿子送上皇位,可这两年过去,她的心思却淡了许多,并不是因为心态变化,而是看清了局势。太子虽然年幼,行事却极有章法,且眼下已基本赢得了朝臣的认可,且鸿嘉帝对她又颇为防备,太后便是想使坏也没没有门路。先前送到徐庚身边的宫人们这两年基本都被打发了出来,长信宫里一个眼线都没有,就不用说什么左右太子的婚事了——鸿嘉帝压根儿就没有要过问她的意思。

见太后脸色有异,慧王有些急了,“母后,您这是什么意思?莫非连您都不管儿子了么?”

太后摇头,“眼下我还要怎么帮你?皇帝这皇位坐得不知道多稳当,太子也甚得民心,我们能怎么办?我们朝中又没有什么人脉,便是连谢家都不如,怎么去争?”

“您这是打算就这么放弃了?”慧王霍地跳了起来,高声喝道:“您忘了当初是怎么跟我说的?都是先帝嫡子,他哪一样比得上我,凭什么就他能当皇帝,我却不成?这些年我韬光养晦为的是什么?您让我老老实实不要结交朝臣,我都依了您,现在您却跟我说这种话,我却不肯听。”

“不然你还想怎样?”太后怒道:“就凭你手里头养的那些私兵还能有什么大出息不成?真要造起反来,皇帝一根手指头就能捏死你。铸造厂那边的试炮声没听过吗,他只需拉上几尊跑就能把你的府邸轰平。”

慧王这会儿正怒火攻心,哪里听得进这些话,他理也不理太后,一甩袖子便冲出了宫去。太后生怕他情急之下会干出什么不理智的事,连忙吩咐宫人追过去,“把王爷看好了,别让他出去。”

慧王一路疾行回了王府,越想越恨,把书房都砸了大半。府里的妻妾和幕僚们都吓得不轻,压根儿就不敢往他院子里靠。直到晚上,慧王这才稍稍恢复了正常,继续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吩咐下人把几个心腹幕僚召进议事厅。

几位幕僚进屋后,慧王也不拐弯抹角了,径直道:“我想争夺大位,诸位有何建议?”

这几位幕僚都是慧王心腹,在王府也住了许多年了,对慧王的心思早已了如指掌,闻言并不奇怪,反而纷纷称赞他有进取之心,又道:“以属下看,今上对殿下恐有防备之心,若是殿下你贸然出手,今上必然察觉,若是事情败露,以王府这点人马恐怕实非朝廷之敌。”

慧王闻言点头,“你说得对,本王自然不能与他硬碰硬。”

“既然如此,那便只有鹬蚌相争,渔夫得利了。”

“什么意思?”

长胡子幕僚得意道:“今上膝下有皇子六人,那几位年纪小的也就罢了,太子与二皇子年岁却相仿,太子娘舅史家那是堆糊不上墙的烂泥,可二皇子外家谢尚书却在朝中根基深厚,且宫里头还有贵妃帮衬,我就不信谢家会没有夺嫡的心思。”

“谢家有这心思也没有。”慧王不屑地摇头道:“我没瞧见这两年我那皇兄的做法,老二年岁也不小了,说起来只比太子小半岁,可太子打从十五就开始跟着议政,老二却一直在宫里头读书,这眼看着都十七岁了,皇帝依旧没有让他当差的意思。这两年还总打压谢家,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长胡子幕僚笑道:“重点不在于今上怎么想,而在于谢家和二皇子甘不甘心。只要他们不甘心,总有一天会破釜沉舟,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这到底是什么时候!”慧王不耐烦地道:“难道要本王等到头发胡子全都白了不成。”

长胡子幕僚微笑,“殿下,他们不动,我们就不能推一把么?”

作者有话要说:  哎呀,行程实在太赶了,睡在阿姨家,又被姑姑叫去逛街吃饭,晚上八点多才回来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码字码字,稿子赶出来的,可能有错别字。

放个小外甥女的照片来卖卖萌……

擦,不会用代码……还是放微薄吧。

第64章

转眼就到了瑞禾的婚礼,五月初,霍家给大娘子添妆,原本以为只有些许亲戚和平日里往来得较多的朋友,没想到到了这日,家里头竟然来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客人,几位长公主,京城赫赫有名的权贵宗室,甚至连太后和鸿嘉帝都差人送了些东西来添妆,虽然东西算不得多么贵重,可但凡沾上内造二字,便立刻身价倍增,与众不同,反正霍家几位太太都看红了眼,上门的亲戚们也被这皇家的恩宠给惊到了。

鸿嘉帝那边还能说是与霍奇的总角交情,可太后和其余的权贵宗室却又在看谁的面子?霍家老爷子早已荣养数年,在京中的体面大不如前,霍奇虽说是陛下旧臣,可到底只是三品武官,哪有如此大的脸面,众人不傻,立刻猜到这都是因为辛家之故,一时间不由得愈发地觉得这桩婚事实在沾了光。

到了晚上,霍奇让府里的管事把礼单整理了出来呈给霍老太太看,老太太倒还镇定,几个弟媳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只可惜无论她们怎么眼红也只能看一看,可不敢生出丝毫觊觎之心。

婚礼前两日,霍家的嫁妆单子也送了过来,一共一百二十抬嫁妆,单子上写得清清楚楚。前头三十抬是霍家公中所出,霍老爷子亲自发话给大娘子多添了一万两银子,故东西置办得很是体面,至于后头的九十抬嫁妆,除了十抬是前一日添妆的东西外,余下的八十抬都是已故霍大太太留下的,田庄店铺应有尽有,其中十几抬绸缎布匹藏得久了,略嫌陈旧,大娘子的舅家便作主通通换上了新的。

这几年京城就流行十里红妆嫁女,一百二十抬嫁妆并不算多么出格,只是等到东西真正抬了出来,观礼的众人才发现每一抬都塞得满满的,简直都要溢出来,真要算起来,何止一百二十抬,两百抬都不止。更让大活儿议论纷纷的是,嫁妆抬到辛府门口时,其中一抬嫁妆的杆子被压断,盛满绫罗绸缎的匣子摔下地,竟赫然从匣子里摔出一堆金豆子,明晃晃的简直闪瞎了大伙儿的眼……

不出两日,这消息便传开了,大家伙儿都知道辛家大郎娶了个金人儿,一时间又是艳羡又是嫉妒,没少说酸话,还有人醋溜溜地私下抱怨道:“我说怎么他们家千挑万选找了这么个姑娘,一没家世,二没才貌,还是个丧母之女,敢情辛侍郎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也有人立刻反驳,“行了吧,人辛家还能缺钱,也不看看京城里几个最赚钱的生意都是谁开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