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种田]_分节阅读_124

爱吃肉的小肉球Ctrl+D 收藏本站

“且休息几日,后天就回书院去吧。四月份的府试,咱们书院也就四个人有资格去,你们在一起读书交流总归比自个闷头死学的强。”

等到先生走了以后,赵二石才满脸喜色的挤过来,“过了过了,虎子第六名,小山十七名。前边还有许多人念叨咱们家呢!”

眼瞅着赵二石这个蛮子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崔玉就抿起嘴笑起来。还真是一桩大喜事儿呢。

得了好消息,几个人赶紧的就赶了骡子车去了李氏铺子里。今儿为了等着他们,也是等自家儿子考试的消息,李氏都没有开店门。

这会儿知道俩人都过了,当下又是准备杀鸡又是准备去买肉的就忙活起来。当然,杀鸡卖肉的活儿,自然是交给了晚来的陈木匠跟赵二石了。

到底是还没有考完呢,后面还有府试跟院试,便是一个没有过,那也不算考过了童生。所以如今也就是一家人自己乐呵乐呵,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对外说。

而李氏如今也越发的对儿子读书上心起来,尤其是她知道玉娘更会教孩子,思虑的也周全,所以干脆就让虎子跟小山一起跟着崔玉回了赵家村。

当然,面上她还是让人驮了一袋子米面,又割了许多肉食送过去。也算是让村里那些长舌妇们,挑不出说道来。

府试是在四月里开始的,这一次依旧是赵二石陪同。这次的考试比上一次的县试更严苛,主考的也成了各府的官员。开考前,考生就要排队入场,但凡有携带字条者都会被直接驱逐。

甚至有的人毛笔上多了几个刻字,都会被赶出考场的。

幸亏崔玉早早就打听好了,别说给俩孩子准备的发带衣衫,便是砚台毛笔都是光溜溜的一杆清。所以在脱衣检查,甚至把自个携带的点心干粮一一掰开后,见没什么夹带的东西,相关官员就让俩人进了场。

这一次的试题更难,所以到了后晌俩人还没出来。本来赵二石还不焦急,可是当瞧见有不少人被抬着出来,或者软着腿被拖出来时候,他也不由的担心起来。

也不知道里面情况如何,小山跟虎子带的点心跟水够不够。过了一会儿,他又念起俩人的笔墨纸砚不知少了没有,万一把墨汁撒了,又没有备用的又该怎么办......

等到停考的锣声响起的时候,赵小山跟崔虎子才一前一后的出了考场。只是俩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弄得赵二石心里也怪紧张的。

第82章

家里期盼了多日,赵二石几人总算回来了,只是这一次无论是赵小山还是崔虎子都没了最初的得意劲儿。回了家,连带着都没洗漱就钻进了屋子,接着就是天儿黑了,那间厢房里还点着灯呢。

周氏几个心里都觉得是俩人没考好,伤了心,也不敢多问多说,生怕再开口让俩人灰心。

瞧着天儿晚了,崔玉最先憋不住了,先去灶房下了两碗面就去赵小山屋前敲门了。

她倒也不说别的,只等赵小山垂头丧气的开了门后,直接让俩人并排站好开始训诫起来。

“不过是次考试,也值当的你们躲起来不见人?别说你们刚去读书一年就过了县试还拿了名词,便是没有过,那也比那些不敢下场或者还没下场就昏死过去的人强的多了。”崔玉对于俩人考过考不过的事儿并不过分看重,也不觉得费了许多力气把人送去读书又寻了往年试卷给他们温习是事儿白做了。左右他二人年纪还小,日后还有的是机会。

见俩人还强撑着装作没事儿的样子,崔玉想了想倒也不再劝说了,只把手里的面碗推过去催着俩人吃了。

“我先说清楚,你俩要么好好的,该吃吃该喝喝,该读书就读书,该温习就温习。要么赶明儿就跟我去养蚕种地,也省得文不成武不就的,又眼高手低受不得一点挫折。”

赵小山跟崔虎子俩人被说的面红耳赤,可一时间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尤其眼前训斥自己的人,是他们打心眼里爱护的,所以只得红着眼眶坐下吃饭。

“咱家也不是非要你们考了案首状元才是好的,只求你们踏踏实实的能识文断字,日后也省得再下地吃苦。”崔玉见俩人心里有了思虑,这才开口劝说道,“你们俩才多大?识字儿不过一年,哪能一考就能成了秀才?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拳打不出井水来,难不成你们真觉得下场是那般容易的事儿?”

崔玉并不担心俩人因为读书而眼高于顶,只怕他们俩被村里人夸奖恭维的失了本心。

接下来几日,赵小山跟崔虎子再没有之前的沮丧了。加上周氏心疼俩人读书费脑子,所以也不让他们真的跟着赵二石去地里忙活。

不过他俩也不愿意全家就自个歇着,每日里除了温习功课就是帮着崔玉干些家务,或是教着大伙儿认字儿。

一来二去的,村里不少人就知道赵家俩读书人在家教书,当下心思就活泛起来。尤其是家里有儿子又上不起学堂的,如今更是拿了吃食鸡蛋的上门了。

这件事崔玉跟赵二石并没有拿主意,而是问过了赵小山跟崔虎子,这俩也不是独眼狼,心里念着都是邻里街坊的不好驳回。再者,左右也是教,教一个人跟教几个差别倒也不大。所以说明自家过几日要去学堂,只每个月在家时候开课后,就应了大伙儿的请求。

见俩孩子越发积极,崔玉就让赵二石打了个小木板,然后涂了锅底灰,又寻了家里的青红砖角充当粉笔。如此,还真是像模像样的了。

就这么着,赵家又热闹了起来。最后崔玉索性腾出了一间厢房,也免的大伙儿在外头受冻了。

且不说来赵家的孩子如何热闹,便是他们柴房的柴禾就多了不少。有的人家还三天两头来送几块红薯,或是有打了野味的人家也会送一碗肉来。

他们是交不起银钱束脩的,只能尽可能的表达对赵家的感激。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