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女主来自末世_分节阅读_64

夹生的小米Ctrl+D 收藏本站

今天不是大朝的日子,东暖阁里除了康熙之外,便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个近臣了。但在朝中,能称得上是近臣的,品级一般都挺高。张英说出来的话,还是有很多人会听的。

比方说,跟他同朝为官的大臣们。

张英道:“皇上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全撤,太后那里又无法交代,不妨便依照太后之言,写些条子抓阄罢。只消这些条子里,有一半是空的,便能全了皇上和太后的意思。”

康熙几乎要抚掌大笑:“你的意思是,万事由天定么?”

张英道:“正是如此。”横竖只是留两个秀女,又不是封后,万事由天定亦无不可。

康熙微微颔首,道:“那便依张英之言。”言罢朝梁九功那边瞥了一眼,道,“你听到了。去写六张条子来罢,记得留三张写着‘空’。要是朕选中了空白的,便由你去同太后解释。”

言罢倒转朱笔,在案面上轻轻点了两下。

梁大总管如蒙大赦,一面举袖擦着汗,一面提溜了那位小太监出来,到外面去写小字条。约莫两刻钟之后,便看到梁大总管带着那位小太监,捧着一个玉碗,玉碗里搓着六张纸条,颤颤巍巍地朝康熙这边走来。康熙略扫了一眼,随手从里面拣出一张,丢到那位小太监怀里。

小太监颤巍巍地打开字条,登时喜极而泣。

虽然他不认识字,但那上面明显写着许多字,而不是一个字,那便不是“空”。

小太监朝康熙皇帝连连叩首,连声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康熙仿佛有些烦躁,挥了挥手道:“去罢。”便又继续批他的折子。阁楼里的大臣们亦是连连摇头,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反倒是梁大总管胆战心惊地捧着玉碗出去,将里面的东西字条,还有袖子里的五张字条,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为什么?

当然因为那六张字条上,全都写着同一个名字啊。

六张字条?……刚刚他足足写了十一张呢。

小太监喜不自胜,捧了那张字条回到太后宫里,将乾清宫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了太后听。太后听到一半,忍不住抚着胸口,道了声好险。一半写着字、一半是空,那便有一半的几率留不住人。皇帝拣中一张写着字的纸条,可真真算是上天庇佑。

——又刚刚好,堵住了某些人的悠悠之口。

太后从小太监手里接过那张字条,看看江菱,又看看裕亲王妃,显出了些为难之色。裕亲王妃见此情形,心里便猜到了一个大概,笑道:“既然是拣中了镶白旗的,那……那便算了罢,我去同王爷解释,再从这些宫女们当中挑两个,亦算是完事了。”

太后含笑道:“理当如此。”

从头到尾,江菱都在一旁冷眼看着,觉得颇为有趣。

不过,康熙皇帝居然挑中了她么?

六分之一的几率,自己的运气,可真是不怎么好啊。

第37章

乾清宫,东暖阁。

檀香燃起袅袅的烟雾,有一种静心宁神的功效。虽然暖阁里总共有四五个人,但俱是半点声息不闻,唯余狼毫划在纸面上的沙沙声。更漏一滴滴地往下滴着水,渐渐漫过了午时的刻线。

康熙伏案写了一会儿,便搁下朱笔,封了折子,让人装在匣子里送往吏部。

午时已到,近臣们便接二连三地告辞离去了,不一会儿,阁楼里只剩下康熙和随侍的太监们。梁大总管适时地奉上了一杯茗茶,悄声道:“万岁爷,已过了正午了,太后那里仍旧不见动静,您看……”

这些天康熙为了江菱的事情烦恼,连带着梁大总管也不得安生。因此梁大总管唯一的心愿,便是希望江菱能早些安定下来,也好让他夜里睡个安稳觉。他算是看明白了,皇上这几天折腾出那么多事情,根源全在江菱一个人身上;或者说,根源是出在秀女受封上。

如果江菱是个普普通通的秀女,那倒还罢了,偏偏她又是镶白旗的;年前康熙刚刚允了裕亲王,如果是镶白旗的秀女,应当先紧着裕亲王府,这事儿可棘手。假如江菱早两年进宫,又或是晚两年,便没有那么多事情了,但偏偏时间就这么巧,刚好卡在了一个节骨眼儿上。

再有,前些天皇上刚刚撂了一批秀女的牌子,其中不乏朝中重臣、王公贵戚之女。要是江菱最后留了下来,皇上得罪的人可不止是一个两个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惹出了那么多的后续来。

皇上想要留住她,而且还要名正言顺、安安稳稳地留住她。

所以撂牌子、空白字条、暗渡陈仓、阳奉阴违……这些荒唐且平时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地,全都发生了,简直让人头顶发麻。

梁大总管在心里哀叹了一声,暗暗祈祷那姑娘赶紧安定下来,否则皇上折腾自个儿,还要时不时折腾他,他反过来又去折腾手底下的人,来来回回地简直要了人命。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