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女主来自末世_分节阅读_236

夹生的小米Ctrl+D 收藏本站

正在说话间,忽然外面又有小太监通传,说是太后的赏赐到了。

江菱同嬷嬷们对望一眼,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讶异。

但不管如何,太后派人过来,还是要到前面去迎接的。当下嬷嬷们扶着江菱,走到了长春宫的正殿前,盈盈下拜,听见那位小太监念道:“太后懿旨,云嫔性娴淑雅,抚育皇子/女有功,赏赐玉如意一对,百子千福金线鲛纱屏风一双,蜀锦、云锦各二十匹,珍珠玛瑙翡翠金玉若干,颜真卿真迹一件,其余字画各若干……”

一件件东西流水价似的抬了进来,排开在江菱的跟前,让人眼花缭乱。

江菱有些惊讶,但仍旧照常接了懿旨,正待问那位小太监一些什么,却没料到小太监宣完旨,便离去了。嬷嬷们让人将东西抬到了库房里,亦朝江菱了一眼,笑道:“这是在给主子压惊了。”

江菱微微地笑了一下:“原来如此。”

太后的东西刚刚被锁在了库房里,太皇太后的东西又来了,但却是一串红珊瑚珠子,珠子上面刻着佛经,显然是珍贵之物。送珠子前来的人是苏麻喇姑,她念完了太皇太后让江菱静养的懿旨,又笑道:“今日太后出宫还愿,刚好想到云主子,便让人送了这些物件儿过来。太皇太后闻说此事,便取了自己戴的一串佛珠,赠予云主子,让主子在宫里好好地养胎,什么都不要多想。”

翻译过来就是,太后知道这件事情,太皇太后也知道,但不希望让江菱知道。

再仔细地推想一下,应该还有一种“此事到此为止”的意思。

江菱推算了一下,再过几天便是年关,太皇太后应该不想在这时候闹起一场风波,便释然了。

那串珠子被江菱好好地锁在了匣子里,让嬷嬷们贴身收着。

此后接连几天,宫里宫外都是风平浪静的。再过几天便是大年夜,江菱亦不想在此时多生事端。刚好在十二月十五的时候,林黛玉进宫了一趟,说自己这两天清静多了,跟着太妃在园子里静养,居然连贾府的影子都见不到。往常府里那些唧唧喳喳的小丫鬟,也都安静了不少。

当年的最末一旬,北静王终于将清查完的账目,呈递到康熙的御案前。

康熙看完之后,仅仅批复了四个字:照章办事。便再没有下文了。当天下了很大的雪,几乎半个京城的人都缩在屋里不出来。北静王带着人来到宁国府前,点名要见他们府里的老太爷。

第120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七个字用来形容宁国府,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早在一个月之前,北静王请旨清查户部,第一个开刀的便是宁国府。当时宁国府犹自挣扎,还推了几个豪奴出来顶罪,平息了不少人的怒火,才稍稍清静了一些时日。但接着荣国府的账目又出了问题,不得不变卖家资以平账目,还连累贾元春在府里住了六七日,王夫人事发,贾元春贬贵妃为庶妃,荣国府的靠山倒掉了一大半。其结果便是,荣国府、宁国府不得不龟缩以度日,告诫全族上下的子弟切莫外出,以避开可能的祸端。

现在北静王亲临宁国府,点名要见老太爷,阖府上下炸开了锅。

宁国府没有主事的太太,便由贾蓉出面招待北静王,以及后面的一票儿大官,又派人出去请老太爷回府。等到午间的时候,才看到一身道袍的贾敬,由贾家的两个子弟陪着,悠哉悠哉地回了府。

北静王虽未动怒,但言辞之间,却隐含了些许不快。

……

宁国府的事情还没完,隔壁的荣国府又出了一桩事儿。

今天早上老太太让人到官府,想再一次打通门路,但却吃了个闭门羹。原本荣国府在京城里,算得上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谁见了都得称一声爷。但自打户部的事儿出了以后,这块招牌便成了镀金的,非但身居高位的大官们颐指气使,连带着一些小吏都敢呛声了。

前去办事的贾琏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灰,老太太更是差点儿背过气去。

荣国府里正在吵吵嚷嚷,忽然隔壁的宁国府传出一片的嚎哭声,从老爷到丫鬟全都脸色惨淡,跟雨打的鹌鹑似的。北静王临走前,又给荣国府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贾赦还有贾琏,都有点不干不净的事情在身上,贾政刚刚被赋闲在家,他们府里的爵位不能落在这三人手里。至于到底让谁来袭爵,请他们自个儿看着办。不过,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荣国府的爵位,便要落在贾家的旁支身上了。

虽然荣国府的爵位传承至今,已经是次一等再次一等又次一等,但好歹还是一个爵位啊。

别的不说,单单是每年的俸禄和俸米,就比朝中的一品大员要高出整整四倍。

因此不管怎么说,这个爵位都不能落在旁支的手里。北静王那里要是不松口,他们便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自己在府里撕扯出了章程来,再上奏天听。

……

江菱从睡梦中醒了过来。

午后的天气晴朗,疏淡的阳光透过树桠,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有两位女官坐在树下,手里拿着戒尺,正在一遍遍地核对宫规。还有两个宫女抱着花瓶,走过长长的游廊,正预备趁着天气晴朗,将屋里的东西都好好晒一晒。再往外一些,便是几个洒扫宫道的小太监。

江菱轻轻抚上自己的小腹,眼里不觉多了些温柔笑意。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