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暖香浓_分节阅读_176

笑佳人Ctrl+D 收藏本站

楚行每喝完一口粥都会看看女儿,见小丫头馋了,楚行失笑,摸出帕子为女儿擦拭。这条帕子质地非常柔软,是妻子专门命人做给他的,为的却是方便他随时照顾女儿,嫌弃他之前随身携带的帕子不够软和。

“等棠棠再大点,爹爹喂你吃。”楚行笑着道,怕女儿馋坏了,他加快了用饭速度,饭后抱女儿去里面自己的床上待着了。夏日的阳光太晃眼,临窗凉榻不适合女儿玩耍。

父女俩待在床上,楚行侧躺在女儿旁边,低低地说着只有棠棠能听见的话。只是棠棠太小,渐渐地困了,张开小嘴打个哈欠,抿抿唇闭上了眼睛。楚行维持侧躺的姿势,看了不知多久,他捡起提前准备好的书,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女儿,眼里一片宁静。

棠棠睡了一个时辰左右,醒了,先嘘嘘了一泡送给爹爹。

楚行却没有喊乳母,摸摸女儿的小裤裤,屁股底下也湿了一半,楚行熟练地替女儿换上干净的尿布与新裤裤,是乳母之前托魏腾送进来的。换好了,棠棠小脸恢复了白净,双手抱拳往嘴里送。

猜到女儿饿了,再不喂可能会哭,楚行抱起女儿,去了后院。

日头这么高了,可以叫醒妻子了。

~

陆明玉是被女儿给“吃”醒的。

别看棠棠才两个月,吃起来力气可不小,陆明玉皱眉睁开眼睛,本能地先往怀里望,就见女儿被人扶着趴在她怀里,小无赖似的只管自己吃的开心。陆明玉瞪了楚行一眼,接过女儿,改成侧躺着喂,谁料一转身,脚踝处传来熟悉的铃铛碎响。

陆明玉脸刷的红了。

昨晚,昨晚这铃铛,一共响了四次。

“摘下来。”她红着脸,眼睛看着女儿,低声怒斥楚行。

楚行昨晚吃得够抱,这次没再跟她对着干,凑过去帮她把两条银链取了下来。

“给我。”陆明玉瞪着眼睛朝他伸手。

楚行怕她扔了,黑眸幽幽地看着她,却顺手把银链收到胸口,“我替你收着。”白天他替她保管,晚上再为她戴上。

陆明玉看懂了他的意思,咬咬唇,垂眸哼道:“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旁门左道,怪不得好几晚都天黑才回来。”身为朝廷重臣,又是武将,楚行平日应酬也不少,常常有底下的侍卫请他去喝酒,楚行顾家,能推的都会推了,但每个月总有几次必须露脸的席面。

“清者自清。”楚行知道妻子只是随便说说,因此并不着急自辨清白。

他那也叫“清”?

想到昨晚他恨不得把婚后自学或从旁处领悟的本事都施展一遍,陆明玉撇撇嘴,朝里转身给女儿换一边。楚行俯身过来看,看着看着飞快亲了她一口,陆明玉扭头瞪他,楚行就趁机堵住了她嘴唇。

陆明玉怀里抱着女儿没法躲,又被他占了一次便宜。

好在楚行知道分寸,没再做旁的。

陆明玉闭着眼睛喘气,喘着喘着陡然记起一事。她,她原本想佯装做噩梦半夜惊醒,再忽悠楚行陪她去庄子上住一段时间,哪知道他昨晚要得太勤,几乎只给她一点休息时间,觉得她休息够了马上弄醒她,害得她忘了正事!

懊恼了一会儿,陆明玉没好气地道:“今晚你别碰我。”

楚行看她眼睛,留意到她眼底的淡淡青黑,他点点头,“好。”

因为忍了一年,昨晚他才没控制住自己,就算她不说,今晚他也会收敛。

他答应地痛快,陆明玉脸色好看了些,喂完女儿,想到太夫人,陆明玉幽怨地问他,“你去给祖母请安了?”都快吃晌午饭了,不知道太夫人会不会怪她睡懒觉。

“祖母、二婶去安国寺了。”楚行笑着看她,眼里多了一丝宠溺,“今天阿暖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陆明玉恍然大悟,她记起来了,太夫人昨日派人知会过她,说她与二夫人要去安国寺上香,只是叮嘱她管家,没有邀请她同行,八成是为了给庆王妃母子祈福吧。

大夏天的,陆明玉巴不得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因此心里并无任何波动。

倒是太夫人,这趟安国寺之行,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第172章 172

夏天来安国寺的香客,都会赶在日头升高前过来,涂个早上凉快。

楚国公府的马车抵达山脚时,安国寺厨房厨房的炊烟才刚落不久,马车听闻,太夫人打盹醒来,由丫鬟伺候着简单收拾收拾,慢悠悠地下车了,外面楚二夫人早已过来搀扶婆母。

楚二夫人嫁妆丰厚,进门后便对太夫人非常孝敬,言行举止挑不出半分错。太夫人呢,大房儿媳去世后,她身边就一个二儿媳妇可以商量事情,儿媳又那么懂事,因此这对儿婆媳俩关系十分融洽。

坐着山轿,迎着清晨凉爽的山风,婆媳俩神清气爽地上山了。

楚国公府离安国寺二十来里地,但他们是富贵人家,力气活儿有丫鬟小厮们准备,主子们只需要起早打扮,上了马车还能补会儿觉,是以舍得早大早。穷苦人家没有马车代步,一般舍不得折腾,宁可晚点起来去城门口跟其他百姓合搭骡车,所以太夫人她们到了山门前,路上只能瞧见稀稀落落的香客人影,都是附近的村民百姓。

“有阵子没来了。”太夫人边拾阶而上,边眺望远处的风景。她六十多了,不过平时保养得好,身体十分康健,为了显示拜佛的诚心,坚持自己爬上寺前的石阶。

楚二夫人小心翼翼地扶着婆母,轻声道:“母亲这么看重四皇孙,大热天亲自来替他祈福,回头我告诉茵茵,她准得感动哭了。”庆王妃闺名叫茵茵。

太夫人马上道:“这点小事,你就别跟她说了,她在坐月子,别叫她担心。”三个孙女,太夫人确实最喜欢大孙女庆王妃,毕竟是家里第一个姑娘,大孙女又知书达理的,无论才学还是气度,都是三个孙女里最出挑的。二孙女楚盈美则美……

想到楚盈柔弱的脾气,太夫人轻轻地叹了口气,心想一会儿还得求菩萨送她一个好孙女婿。虽说有偏心,但太夫人由衷希望三个女儿都嫁得好好的。

一开始婆媳俩还有心情聊天,慢慢地就没力气了,爬到台阶顶端,太夫人老脸泛红,额头鼻尖儿都是汗。楚二夫人稍微强点,忍着腿酸,先伺候太夫人。太夫人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抬头时,无意发现前面通向安国寺寺门的青石路旁,跪着一对儿母子,低着头,只能看清侧脸。

太夫人平复片刻,好奇地问旁边专门招待她们的知客僧,“那是……”

知客僧回头,瞧见那对儿母子,他神色怜悯地解释道:“那位女施主进京寻夫,路上用光了盘缠,求主持收留。主持慈悲为怀,暂且为她安排了客房,只是佛门净地不适合长久收留女施主,主持特许她在此摆出寻夫的启事,兴许有人认得她夫君。可惜女施主连续跪了三天,至今没有任何音讯,若明日还没消息,本寺也不得不送她下山。”

太夫人听了,心里没有任何波动,这样的可怜事,她听得多了。不过路过那对母子时,太夫人还是忍不住看了过去,就见那位母亲二十出头的年纪,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淡绿细布衣裙,模样倒是生的极好,肤色白皙,嘴唇红润,眼睛……

大概是感觉到她的注视,少妇抬头朝她看来,一双桃花眼明亮美丽。

太夫人愣了下,看着少妇怯懦地迅速低头,她眼前却浮现出长孙媳妇的那双眼睛,再仔细观察那少妇,脸庞居然与陆明玉有三分想象,若是加上那双眼睛……

太夫人不由有些感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看完少妇,太夫人往前走了一步,再去看孩子。男娃穿着一身比她母亲略新的灰布衣裳,看个头约莫七八岁。太夫人看过去时,男娃已经在新奇地打量她了,目光相对,男娃并未像他母亲那样退缩,反而一眨不眨地继续看太夫人……头上的首饰。

太夫人却在看清男娃模样时,心头猛地一颤,难以置信地盯着对方。白白净净的脸蛋,乌黑水润的凤眼,这粉雕玉琢的孩子,怎么跟记忆里次孙小时候一模一样?

太夫人下意识地转向儿媳妇。

楚二夫人比婆母还震惊,视线黏在男娃脸上还没回来呢,而男娃看到她,终于露出一丝胆怯不安,低下头,往母亲旁边缩了缩。

太夫人婆媳俩不由自主地追着他,然后,同时发现了少妇面前的木板。木板上面贴着一张白纸,上面简单又清晰地交代了女子的故事:“民妇董氏,祖居荆州,夫婿姓石名千,京城商家子弟,八年前失散,望有其音讯者告之。”

目光掠过男人的名字与身份,太夫人暗暗松了口气,自家可不是什么商家,孙子更不姓石……念头才起,脑海里忽然有什么一闪而过,太夫人再次看向男人的名字,石千,石千,莫非是时谦?

有了怀疑,再看少妇出身荆州,太夫人忽然记起一件事,次孙曾经外出游学两年,也去过荆州,若他当年真做过荒唐事,真有个骨血在外面,那孩子的年纪……

太夫人不敢再往下想了。

“母亲,咱们先去上香吧。”楚二夫人也回了神,收回视线,她脸色不太自然地对婆母道。

太夫人点点头,一行人慢慢前行。

人走了,董月儿悄悄抬起头,盯着那些衣着华贵的妇人,眼里露出欣羡,只是想到周叔的计划,明天跪完装完寻亲的样子就可以去楚国公府认亲了,一旦成功,她也会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董月儿心底又浮现出希望。

“润哥儿坐会儿吧。”董月儿自己跪着,扭头叫儿子坐。

润哥儿点点头,乖巧地盘腿坐在母亲旁边,眼睛也望着太夫人等人离开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周叔就教了他很多事情,润哥儿学的特别认真,记得牢牢的,因为周叔说了,他记牢了,他与母亲才会有好日子过。

日头渐渐升高,香客们陆续从他们身边经过,有发善心的,扔了些铜板给他们。董月儿全都收了起来,收着收着,发现一个铜钱中间塞着一个小小的纸团。董月儿吃惊地抬起头,左右看看,没有发现任何熟悉的身影,她皱眉,抠出纸团悄悄打开。

周叔教她认字了,不多,但纸团上的字她都认识。

纸团上说,让她做好准备,今日可能会见到太夫人。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