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20

冬月青Ctrl+D 收藏本站

  楚归虽然有点嫌恶这人嘴脸,但还要有求于人家,便道,“这位也是无心之言,窦大哥放过他吧。”

  窦宪未置一言,那为首的番夷倒十分灵光,对那番夷道,“还不多谢这位公子!”

  那番夷站在一旁本缩起了身子,闻言立马道,“多谢公子!”

  为首番夷不耐烦地将他赶到亭子之外去了。

  窦宪这才开场道,“这次找首领来,是关于进攻哀牢之事。”如此如此说了一番。

  番夷首领态度倒是十分恭敬,之事有些犹疑道,“我们一族对窦老侯爷当初大义都十分感激,窦大人有何要求,本应在所不辞。只是此事乃应朝堂招募,若其中出了什么变故,给我族招致的便是大祸。”

  楚归心中有些惊奇,他早就发现了,这人汉话可说的真溜。

  窦宪抬眼瞧了瞧番夷首领,倒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不知首领可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首领疑惑道,“此话何解?”

  “建武十八年,栋蚕诸夷反叛,武威将军刘尚率兵斩栋蚕首领,屠戮近七千男丁,俘虏五千七百人,尽是妇幼。栋蚕部落,几尽灭族,其余诸夷,大受震动,叛乱遂息。此事想必首领是清楚的吧?”

  番夷首领面上显出些沉重悲戚来,“自是清楚。当时窦公大义,挽我一族于危难之际,自是没齿难忘。”

  楚归对这段历史倒并不知晓,如今也并未听说过栋蚕一族,想来昆明一族也是当初反叛部落之一,受过重创。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从和平盛世过来的人,要面对战争、屠戮的血腥、罪恶,还是有很大的挑战。他属于那种胆子特小的人,上一世看到车祸场面或是电死淹死的人的尸体,他都会觉得十分害怕,灵魂都像大受震动一样。如今大至屠戮一个不落,小至株连九族,离他都是如此之近,让他心中生出一种强烈的惶然之感,却又不知所措。

  至于窦老侯爷竟与西南番夷有所纠葛,他也完全没想到。

  他本以为窦宪会对番夷首领的话感到满意,不想他却冷笑一声道,“首领此话,也不必多说。如今窦家式微,到我已是第四代,前人恩怨,不足分明,在下也不是想来挟恩图报。”

  “昆明此役,其中利害,想必首领也是十分清楚的。哀牢物产丰饶,全族一心,诸夷心怀各异,若是抵死相拼,也是两败俱伤。我这有更好的提议,首领为族人考虑,想必会感兴趣的。”

  窦宪如此如此与番夷首领说了一番。

  楚归听完窦宪的提议,心里不禁大震。

  若说这昆明诸夷,对窦家自还是心存感激的,只是这感激和族人的利益相较,自是不能相提并论了。而如今窦家也不能对他造成什么压迫感。窦宪心知如此,并在前头将立场摆得十分清楚。然后站在昆明诸夷的角度,阐明了其中明明白白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向对方抛出了诱饵。

  而正是这诱饵,让楚归心头大震。

  基本上所有的族群,都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昆明诸夷也不外乎如此;所谓真正的同化,至少也要上百年的时间。昆明夷族心中也清楚这个道理,因而他们应征,所图也不过是才和利,或者更重要的,是朝堂更好的政策。

  因而窦宪提出了两条:一是他们继续按原计划进军哀牢,只是双方冲突,却要似假还真,务求避免伤亡。此后,哀牢一族会像西南方向迁徙,对方想报功的报功所得朝廷嘉赏,一分也不会少。二来,如果昆明夷族答应此条件,窦家愿意与他们分享一条从凉州、中原到昆明地的商道。

  这个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莫说是蜀地之南的滇境了。西南物产丰饶,但再丰饶,交通不便,没有市场,也不会变为财富。这时一条商道的价值,其利益自是不言而喻。而商道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信息、往来、关系以及整个族落所能增长的见识。

  如今的昆明夷首领是很有见识和野心的一个人,要不然也不会应朝廷征募。他当初自也曾想过举全族之力,辟出自己的商道来,这在他们地盘之内还好说,可是一到汉境,夷族的行动便是十分受限制的。关卡、通牒,诸如种种,即使他是一族首领,可是层层官吏不买他的帐,层层关卡他打通不了,也是白搭。

  现在窦宪给他说要和他分享一条商道,这意义,并不比他应朝廷征募讨伐哀牢小多少。

  番夷首领能想到的,楚归又怎么想不到。他心里只觉自愧弗如,何德何能,能让这人为他至此。

  他不好将这问出口,可是脸上显出的想法,已是再明显不过了。

  等到昆明夷族离开,到了晚间,窦宪将他抱在怀里,靠在他的肩上,声音有些低沉道,“小归,你莫要为此感激我。我做此事,自然与你有关,也并不全然。有些事,还不能尽诸告诉你,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且其中种种,也没法一一道来。我不想你如今因此这般感激我,将来某一天,也会因此而恨我。”

  楚归心里有些诧异,回头看着窦宪,他只看到一个模糊不清的侧脸。他眼里有许多疑问和不解,可是他看这人脸上,看到了某些他所无法言说的东西,让他有些心软,再也问不出口。

  西南边境的月又大又白,夜晚中的黑影幢幢,又浓又厚。楚归觉得这里的月夜之色,好像没有别处的透明一样,带着一种沉重的哀伤和背负之感。

  直到许久以后,他还记得他那刻心里的感动、心疼,还有信誓旦旦,他想不管是什么事,他都不会恨眼前这人的。

  只是很久以后他想起来时,才觉得自己当时年少,太过天真。有些事,不是他以为不会恨,便不会恨的。大概从那时起,这人便早已料到可能会发生的一切。只是即使如此,这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33.赐婚

  33

  建初二年春,昆明夷卤承等率种人与诸君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传首洛阳,赐卤承帛万匹,封为破虏傍邑侯。(引后汉书)

  至此哀牢一事也算告一段落。两兵交接并未在哀牢之地,只是首领被斩,传首洛阳,朝廷便也就此放过了,这也是窦宪当初所料到的。毕竟在和平盛世,哀牢又不比宿敌的北匈奴,上位者并没有屠族的想法,与开朝初年,武威将军平定西南夷所要面临的形势没有可比性。

  从邛都到哀牢要过兰沧水,地势险峻,楚归本想就此机会见识一下哀牢之地或再往西去的风物,也能和他两个爹爹待一段时间,不想却收到赴任诏令,要即时回京。

  哀牢事了,天子没让他继续随侍左右,让他觉得松了口气。也不知是何缘由,被调到了司空府任职。司空府掌管水利土木之事,凡营城起邑、水利工事及庙祀城防,皆在其下。如今司空为第五伦,原为蜀郡太守,楚归顶多几次议事时见过他,却是没啥交集的。

  在楚归两人返京之前,他两个爹爹竟到邛都与他见了一面。自知晓窦宪的存在后,他们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亲眼见了他本人,也没放心下来。可是孩子大了,也由不得他们,即使他们再不愿,也不能强按牛头喝水。再说,他们才承了窦宪一个大恩情,变更是说不出什么了。

  很快,楚归两人回京了。

  楚归开始日日到司空府点卯,日子要比在宫中随侍天子左右时自在多了。府衙里的同僚多是实干的,整天闷头做活,也顾不上他,他一边看着学着就得了。少数几个挑刺的,也不敢找他的茬,一来他在天子跟前露过脸的,余威还在,二来窦宪几乎每日都会来接他,挑刺的怕更难对付的。

  其中更重要的,窦宪大妹要立为皇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窦宪作为长兄,又加窦家门第,水涨船高是必然之势,窦家长房一系再回复门楣指日可待。

  立后典仪来年开春举行,但得提前半年多准备。窦家大妹是进宫封为贵人后立为皇后,自不会从窦家出门,不过窦家该做的还是一样不能少,而且还要为窦家大妹置办些当得起身份的东西。

  窦宪虽然如今无甚官职,但身家还是十足丰厚的。他就两个嫡亲妹妹,怎么着也得给她们置办得厚实些。

  自不用进宫后,楚归对宫中消息便知之甚少了。只是时常去窦府,窦笃会给他说些。听说如今天子多数时间都歇在窦家大妹处,想来还是十分受宠的。

  再说他许然师兄,家是蜀郡富豪,父亲豪爽,长兄也是个经营有道的,司空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该出力的时候从没少出,因而许家与第五伦还有几分熟稔。

  如今许然已在廷尉府任职三四年了,他本身又是个正直能干的,现又得了第五伦这个机缘,已被提拔为六百石廷尉左平。这对那些世家子弟来说并不稀奇,可对许然而言,已算机缘极佳。京中能人众多,没啥背景,27任六百石的要职还是很少见的。

  不过如此一来,许然就更忙了,与楚归见的次数更少。不过楚归每次见他师兄虽然忙是忙点,但是人的精神头十足,廷尉府之事本就是他十分愿意的,也算求仁得仁了。

  这天,像往常一样,窦宪在司空府衙接了楚归,两人一起到窦府里吃饭后,窦宪再将楚归送回去。窦宪都是坐在马车里,到固定的偏一点的地方等着,也不怕惹了别人的眼。

  到了窦府后,楚归发现窦笃的表情有点不正常,这在他最开始知道他和他哥的关系时都没有的。窦笃这孩子个高体壮心大,他哥向来又是说一不二的,楚归自是不知道其中种种好多还是他牵线搭桥,自不会对自己有个男嫂子有啥看法。

  可是这晚他表情却十分心虚,好像干了啥对不住楚归的事一样。

  楚归心里纳闷,逮着他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临了的时候干脆问窦宪,他也只道他会处理好的,让他被担心。

  楚归心里十分纳闷,但他觉得日子和往常一般平静,也没察觉出什么来,没个一天两天,便丢到一边去了。

  不想这日休沐,窦宪有事被家中长辈叫了出去,窦笃是个闲不住的又跑去武场了,楚归虽有一身好骑术和箭法,实际上是个很不喜欢动的人。说来也奇怪,他很喜欢在深山里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可是一点也不喜欢在武场里流汗,也不喜欢在街市里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觉得深山里有股仙气,那些凡夫俗子自是不能理解啦。

  这天他和窦宪的小弟窦景在书房里各干各的,他在看水利之类,间或看点闲书,窦景则在做自己的功课。当初窦家遭难时,窦景不过一两岁,如今已是十六七岁的大少年了。

  他是窦宪几个弟妹中难得本性纯良点的一个,大概上有掌事的大哥、体壮的二个,还有利害的大姐,在窦家里他倒是难得几个爱读书、能读进去的,颇有几分读书人的脾气秉性。不过,在窦家里,他这样的,还真说不上什么话,话语权还不如窦笃这个傻大个呢。

  到午间楚归都有点犯困的时候,不想隔着不远的窦家主宅有人来传,窦老夫人要见他。

  楚归心里一个咯噔,大叹不妙,他这是安生日子过多了,一点忧患意识也没有了。

  他垂死挣扎像传话的婆子确认窦老夫人找的是他么,是不是找错了?!婆子没啥好脸色,不耐烦地示意他快走。

  窦家主宅比窦宪所在的府邸还大,偌大的安丰侯门匾悬挂其上,门口也栽了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这么久了,楚归对窦老夫人还是知道几分的。如今的窦老夫人是窦宪祖父妻子,也是个公主,不过是光武帝兄长齐武王之女。如今的安丰侯窦嘉,便是她的幼子。

  楚归在婆子的带领下,从右侧回廊直接传到了后堂里,只见一个老太太正襟危坐在一张雕木大椅上闭目养神。一侧坐着个娇滴滴的姑娘,楚归也没细看。有来人也没睁开眼睛,等了有一会那婆子上前轻声说了句,才慢悠悠睁开眼来。

  楚归心道,这是明摆着下他的脸呢。

  窦老夫人微眯着眼,将他上下打量了番,语气有些轻蔑道,“模样还不错,身段也不错,难怪大郎为了你这个狐狸精,竟连圣上的赐婚都敢不遵!”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