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瑕_分节阅读_11

春温一笑Ctrl+D 收藏本站

  常朝霞心中难过,柔声安慰道:“您的身份,当年可比爹爹和夫人高多啦。”

  赵姨娘原是官家小姐,父亲曾做过北元的宣慰副使,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自小养尊处优,很受宠爱。后来天下大乱,战火四起,她的父兄家人都被起义军所杀,芳龄十五、亭亭玉立的她则被俘虏了,先是被献给当时的主帅,又被主帅赏赐给有功的大将,辗转落入常家。

  开国公和兰夫人还在乡下种地的时候,赵姨娘是官员家中千娇万宠的贵女,身份地位,天差地远。

  如果没有战乱,没有变天,赵姨娘这会儿应该嫁了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而兰夫人呢,这会儿正惦记着地里的庄稼,惦记着官府的徭役,惦记着怎么才能吃上顿饱饭。

  常朝霞想到这些,很为赵姨娘不值。她生下来是高贵的啊,可惜,造化弄人。

  “当年的事,不提也罢。”赵姨娘神色怅然。

  “是啊,打算以后是正经。”常朝霞本是想安慰她的,结果她的脸色却更不对了,赶忙把话岔了过去。

  “对,打算以后。”赵姨娘打起精神,“我得把各项帐目都理理清楚,以免夫人到了之后,手忙脚乱。”

  看样子那位长年住在乡下的夫人并不是个好应付的,还是小心为妙。

  “我帮您!”常朝霞自告奋勇。

  “好啊。”赵姨娘笑,“学学理帐册,并没坏处。”

  拿出帐册翻看着,赵姨娘还不忘了提醒,“若夫人乡气十足,没有威仪,你最多心里笑话两句便罢了,千万不能流露出来。夫人的弟弟是兰将军,兰将军的火暴脾气,天下闻名,她想来也不是个好性子的。”常朝霞笑着答应,“不只是夫人,即便是无足轻重之人,也不好当面笑话她的。”

  赵姨娘很觉欣慰。

  这晚赵姨娘在灯下独坐了大半夜,长长叹了口气,亲自动手把所有的贵重首饰收了起来,封在一个沉香木大长香盒子里。第二天,她一头乌亮的头发挽了个圆髻,发髻上只插了一只竹木簪。衣服也换成了普通料子的,不是再是名贵的丝绸锦缎。

  从前她一直是讲究仪表的,这一下子变得如此彻底,自是引人注目。

  “赵姨娘怎么了啊?”府中的美人们纷纷议论、猜测。

  钱姨娘胆子小,思之再三,也把首饰收了,把衣裳换了。户姨娘眼见得四个人当中已有两个屈服,觉得自己不必硬挺着,也改了妆。只有林姨娘还是我行我素。

  “这到底是怎么了啊?”美人们更迷惑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这其中的原因美人们就知道了,兰夫人的悍妒之名,传遍了整个开国公府。

  “这可怎么办,还有活路么?”美人们人心惶惶。

  她们当中有些人是被勋贵当礼物送过来的,有些人是被俘虏来的,还有是被族人卖来的,生死荣辱,都掌握在开国公、兰夫人手中。若是兰夫人不喜,前途实在不光明。

  有人急急忙忙把首饰取下收了起来,妥善收藏好,有人索性托亲厚的侍女送到当铺去,当一笔银子,把银票缝在衣服夹缝中……

  当然了,也有些机灵的姑娘觉察到形势不对,做起了别的打算。

  --

  京城有诸多美人惦记着她,兰夫人对此一无所知。

  皇帝陛下给开国公的假期是三个月,眼见得期限快要到了,开国公心中着急,对着兰夫人百般央求,千般许诺,陪尽小心。兰夫人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回京,开国公欣喜若狂。

  无瑕也很高兴,“金陵,六朝古都啊。”

  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中,满是憧憬和向往。

  开国公和兰夫人看到无瑕这可爱的小模样,心里热呼呼的。

  夫妇二人带着娇娇拜祭过祖先,略事休整,便动身离开了老家,奔赴京城金陵。

  无瑕已经骑了一个多月的小马,很纯熟了,路上时不时的会坚持自己骑马,不肯坐马车。开国公和兰夫人都溺爱她,哪有不答应的?无瑕这一路之上,过足了骑马的瘾。

  回回她骑马的时候开国公都要跟在一边,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她,好不辛苦。

  不骑马的时候,她或是坐在车中和兰夫人说话,或是钻到陆先生的车里,津津有味的听陆先生讲述沿途风土人情,旅途非常愉快。

  金陵,越来越近了。

  

  ☆、请假

  实在对不起大家,我要请假,不确定多少天。

  最初我是想写明穿的,一句话文案是“穿越成常遇春的小女儿”,或是“假如洪武二年,常遇春没有暴毙……”,后来查资料查得头晕,决定还是架空,但是主要情节、人物设定和历史上相差不远。

  明初的情形大家也知道,比较残酷,所以我就没敢标注甜文或爽文的字样,只是说,作者会是女主亲妈。

  我一向有些拘泥。譬如说,如果我在文案中标了“甜文”,那我写文的时候如果原来有些小虐的情节要写,就会犹豫再三,最终放弃。这样的话,整个文总会显得情节平淡,太过顺风顺水,没有波澜。

  常遇春的长女于洪武四年被册为皇太子妃,按明会典的记载,这位常大小姐是庶女,在她和太子朱标的婚礼上,她的生母还出现了。

  常家能出这么位太子妃,原因是多方面的。常遇春是名将,但是他生前就比不上徐达,死后当然更不行。朱元璋之所以会定常家长女为太子妃,我猜测应该是因为常遇春已经去世的原因----朱元璋猜忌心很重,从一开始就很注重限制后妃、外戚的势力,常家长女既顶着个功臣之女的名头,又没了位高权重的爹,自是太子妃的理想人选。

  常家出了这么位太子妃,好处没多少,坏处却太多了。

  常妃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她死了。之后她的大儿子夭折,次妃吕氏被扶正,成为继妃。吕氏成为继妃后她的亲生儿子朱允炆的身份就变了,因为朱允炆比常妃的小儿子大一两岁,他成了皇太孙。

  ----常遇春的外孙,只能做藩王。

  这还不算什么,惨的是朱棣靖难成功,常妃的小儿子、常遇春的外孙朱允通被囚禁在凤阳,郁愤而终。

  这还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是蓝玉。

  蓝玉案太有名了,不用我多说。蓝玉骄横,这是真的,但是他为什么骄横呢?谁敢说和常遇春的女儿做了太子妃没有关系。

  蓝玉是一心一意投靠太子朱标的,还对朱标说,让他提防燕王朱棣。

  据说蓝玉的死,和他劝朱标的这句话大有关系。

  结果,太子朱标刚死,第二年蓝玉案就发生了。

  令人唏嘘。

  我是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写《无瑕》的念头。

  大家可以想得到,这样的话,《无瑕》不会是甜文。

  但是,我好像只会写甜文……

  我现在真是有写不下去的感觉,虽然已经有三万字了,但我对文中的人物没有感情,回头通读一遍,这个文我不喜欢,很不喜欢。

  亲爱的们,请允许我请几天假。

  我得仔细想想。

  想过之后,应该是有两个可能:一、标暂停,再构思新文;二、修文。

  如果能修,我会一下子放十章出来,至少三万字。

  如果标暂停,对我来说搁置就意识着放弃,等于是坑了。

  不管写得好不好,我之前还没有坑过文,我不想开这个头。

  从十六号开文到现在,一周了,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我万分抱歉。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