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异能农场主_分节阅读_99

弦歌雅意Ctrl+D 收藏本站

这西瓜够大,只切了一半也够四个人吃了。

老汉也说:“是啊,再吃一点,切开了的都吃掉,不新鲜了就没这么好吃了。”

四个男人的轻松消灭了半边西瓜,另外半边,卫靖泽用保鲜膜包了,等食府那边的人来收菜的时候,就给陈寒捎过去。

西瓜皮被杨天健收起来了,准备拿去喂猪,西瓜皮可以直接给猪啃,也可以放在猪食里煮熟了。老汉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杨天健这样做,是把猪放在心里的表现。

吃过西瓜,大家就各自忙各自的,卫靖泽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鸡送去鸡圈,然后把昨天捡到的鸡蛋喷上标志,按照订单打包好,贴上快递单,由收菜的一起带到食府,快递去食府收快件。

因为下订单的人太多,已经积压了不少单子了,卫靖泽能做的,就是每天尽心尽力喂鸡,让鸡尽量多下蛋,满足大家的需求。

除了鸡蛋喷码,鱼和鸡也会被打上标签,以证明是出自叉水村的东西。

为了照顾购买者,食府那边的鱼的外销供应量都减少了一些。陈寒那边是一根鱼鳍都不能少的。

等到打包好了,卫靖泽就去自家的地里摘菜,此时收菜的人也差不多来了,就在卫靖泽家门前称重过称,大家拿着早上在自家地里摘得菜就行了。

这收菜的人也不固定,是陈寒每天随机指定的,为的是避免在收菜的徒弟跟村民们混熟了之后,就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

卫靖泽摘了菜弄了鱼回来,跟大家一样过了称,交给收菜的人,然后把西瓜和鸡蛋之类的也交给他们,这样就差不多快十点了。

陈寒收到半个西瓜的时候,还挺感动,说:“难为他们还记得留给我。”

不过此时食府正忙,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先享受西瓜,先把中午招待食客的事情应付过去了再说。

在稻子抽穗灌浆慢慢泛黄之后,西瓜地里的熟了的西瓜也慢慢多了刚开始一天几个,后来就成了十多个,几十个,每天都在增多。

西瓜一点都不愁卖,卫靖泽站在西瓜地里拍了张照片,发到了微信群里,就引起了一群饿狼喔喔叫,要买西瓜。

送菜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卫靖泽商量着确实是可以往帝都送一批西瓜。

跟江延宗商量这个事儿,江延宗也觉得没问题。

开始定西瓜的时候,大家都是狮子大开口,卫靖泽已经习惯了这群家伙乱喊了,他们有的是钱,而且对西瓜的重量没什么概念,平时吃西瓜,要家里的佣人切成块儿用水果叉叉着吃的,也有打成汁儿或者做成冰沙吃得,捧着西瓜片儿吃得还是不多,毕竟那样吃相不太文雅。

西瓜分量比较大,每一个都十多斤重,有的甚至能够达到二十多斤,主要是因为汁水充足,甜份很足的缘故,所以抱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

卫靖泽算了算,如果每家买一百斤的话,这群里的也要几千斤了,所以不能太多。

西瓜定价也不低,价格是江延宗定的,他了解帝都的人的消费水平,再加上看到卫靖泽天天去担肥担水浇西瓜地,便觉得价格太低卫靖泽出力划不来,所以开价开的挺高的。

帝都的人基于以前叉水村的蔬菜肉类的提供,觉得这次西瓜品质也不会差,所以对价格没什么异议。卫靖泽算了算,这一批瓜就卖上万把块了啊!出去成本,也有万多块的盈余,确实是赚了!

既然西瓜这么多,就不跟菜一起走了,所以在确定了大家的订购量之后,卫靖泽去西瓜地里转了一圈,几千斤瓜,大概需要好几天才能够成熟,因此,硬是等了几天,等西瓜们熟的差不多了,才开始摘。

卫靖泽和老汉忙活了一天,摘了瓜,称了重,按照各家不同的要求装好,写好西瓜的归属,叫来车,把西瓜运走了。

摘西瓜也累啊,十几斤二十几斤的瓜就这样搬,卫靖泽让老汉在家里歇着,他自己又担肥料担水浇西瓜地了,西瓜藤还在陆续开花,还可以继续授粉长新的西瓜出来,小西瓜也在不断长大,肥料和水绝对不能短了他们的。

西瓜地这样忙活了好几天,便是月初发钱的日子了。

顺顺当当发了钱,就有人问:“咱们村,今年收稻子还是租收割机吗?”

村长说:“这事儿看你们自己的意见啊!”

“我的意思是,咱们以村的名义去租,这样就不用每家都跑去粮食站租啦!省事儿!反正钱我们自己出,油也自己出钱买。”

底下的人一听,便议论纷纷。

去年的时候就是想用收割机的自己去粮食站续借的,每家都跑一趟,确实是十分麻烦,如果以村里的名义去借,大家就不用来回跑了。

村长低声问卫靖泽:“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卫靖泽说:“听着是件好事儿,但是要看怎么办了。”

好事儿,不好好办,没个章程,也会办成坏事。

于是村长说:“那现在大家表个态,今年打算租收割机的,举个手!”

几乎每家人都举了手,去年没用收割机的,今年也打算用了,如今手头宽裕了,那点钱也不用那么心疼了,而且算算账,请机器比请人划得来,而且栽晚稻的时间更充足,保证“双抢”不再是抢,也不用起早贪黑了。

村长点了点数量,谁家是谁家,他一眼就看清了,特很快确定,每家都打算租收割机。

“那有多少人想以村里租借的名义去租呢?”

举手的人少了一些,估计还是心里有疑虑。

第93章 五师傅

村长让大家放下手,让卫靖泽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卫靖泽说:“这个事儿,咱们要先拿出一个章程来,才好办。租收割机的钱主要分为几个部分:押金、租金、油钱和师傅的工钱。押金是可以拿回来的,这个好办,如果咱们村有谁会开的话,也不需要请师傅,租金和油钱,跟往年一样,各家负责各家的,这个没问题。如果需要请师傅,师傅的工钱可以跟着机器的钱一天算一天的,只是这押金的事情,还需要大家说个想法。”

去年有了租的经验,大约花多少钱,大家心里也有个数了。

大家对卫靖泽的说法表示赞同,各家负责各家的,这个当然没的说,押金就是个问题了,谁家出了,万一机器出了问题,这笔钱就拿不回来了,概率小,但是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

因为押金的事情,大家都有些不敢表态,村长这个时候直接说:“押金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村里可以负责。上次包山的钱,村里还有,这点钱是能够出得起的。”

既然是以村里的名义租机器,当然是可以垫上的,到时候机器完璧归赵,钱顺利拿回来,也没损失什么,如果真出了什么问题,村里的事情大家自个儿也能够解决,无需扯皮太多。村里是共有资产,谁敢欠钱,村里人都不会放过的,比个人讨债也方便一些。

村长这样一说,大家就都觉得好,完全符合大家只想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想法,自己出租金油钱和工钱。

这个办法一致通过。

此时,大家也慢慢尝到了村里有钱的好处,有些事情,是集体的事情,村里有钱,就不需要大家掏腰包,能够直接解决了,确实是方便了很多了。

不过另一个问题是,这个顺序怎么来?全村二十多户人家,每家至少一天多两天的功夫,排下来也快一个月了,谁家都想排在前面,不想排在后面。

为了这个问题,大家又争起来,有的说谁家田多谁家优先,有的说谁家田少优先,有的说按照插秧的日期来,可是大家又不是对每家每户插秧的日期记得那么清楚地,随便胡诌一个早一点的,也可以占便宜了。

卫靖泽拍了拍桌子,让大家安静一些,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咱们村直接租两个或者三个机器,请两三个师傅就可以了,谁也不耽误谁。”

大家一拍脑袋,是啊,又没说只准租一个机器,以村的名义,可以租好几个呢!

真是被思维定式给匡死了。

于是村里决定,以村的名义租三台机器,尽量根据各家相邻的田来劳作,因为机器搬来搬去很麻烦的,所以从地理上来排序,各家负责自家的租金、油钱、工钱以及师傅的吃住,务必不能丢了叉水村的面子,不能让开机器的师傅忙活了半天没饭吃,没地方住,以后人家回去了,要说村里的笑话的。

全村都决定用收割机劳作,大家报名,由村长和卫靖泽安排各家的顺序,等确定好之后,两个人去粮食站租借收割机。

顺利解决这样一件事情,村长也很开心,等人都差不多走了,靠在椅背上,跟卫靖泽说:“村里好久没有这样齐心协力做一件事了。”

卫靖泽才来村里一年多,所以也只能笑笑说:“这事儿责任明确,大家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当然好说话多了。”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有钱才不会在乎那几个钱,知道自己的钱怎么花的,才愿意掏钱,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心理。

村长笑呵呵的应是。心里却觉得,还是卫靖泽这样的年轻人脑子活,有办法,几个老家伙,虽然年纪大了,经验丰富了,有时候想办法还是不如年轻人脑子快。

“那明天你再来我这里一趟,我们把时间和各家各户都对应上了,安排好了,通知到了,就去租机器。”

卫靖泽当然答应好。

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卫靖泽让老汉先回去了,大风还在等着他,走在回去的路上,卫靖泽又忍不住嚎了两嗓子军歌,吓得路边的虫鸣好像都小声了一些。

卫靖泽在忙着家里的事儿和村里的事儿的时候,江延宗就接到了一个私聊,问他:“江少,你有兴趣在帝都开店么?”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