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名媛再嫁_分节阅读_16

夏听音Ctrl+D 收藏本站

  赵老三很热情地拿起一个清代雍正年间的笔筒:“粉彩的,买回去放桌上多好看。”

  宝珠看了他一眼,下巴点了一下说:“看看。”

  赵老三忙放在中间的红绒布上。

  又好心地解释:“玩古董有个起码的规矩,不能过手,必须一个人放下放稳当了,另一个才能拿,防止有意外了说不清。当然,对贵重的东西,还有眼观不上手的规矩,但在这里,并没有贵重到那种程度的古玩,还有……”

  赵老三话头一卡,只见那大姑娘从袖子里伸出手一双白净的手来,熟门熟路轻轻巧巧就把那东西拿了起来。

  赵老三一看就知道坏了,这是个行家!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做他们这行,有自己内行的规矩,不一样的东西,那有不一样的拿法!圆器怎么拿,琢器怎么拿,都有特定的手法规矩。但这姑娘又不一样,一出手就带着功夫,那种对手上东西驾轻就熟的味道,以赵老三数十年从挖坟掘墓到现在宰人无数锻炼出的毒辣眼光,一眼就能看出,这姑娘这手上,一定挨过成千上万个好宝贝。

  果然就见她看了一眼底,就放下了,淡淡说:“底不错。”

  这东西是个后接底的新仿,但做工极好,一般人看不出,赵老三顿时有些惊讶,手里不觉盘玉的动作就大了些,那姑娘懒洋洋的眼光看了过来。盯着他手中的玉,几眼过后,她垂下目光说:“您这玉不错。”

  赵老三眯起眼睛点点头,有些得意,他这玉是真的。

  就听那姑娘又说:“文盘加武盘也可以呀,您老还真是手上有功夫!”

  赵老三手一顿,那玉差点没失神掉地上,盘玉分:文盘、武盘、意盘。文盘就是慢慢来,先戴一年,然后每天手上盘玩,慢慢把墓沁弄出来。而武盘呢,就是有些人等不及了,浇沸油、琳沸蜡、开水涮……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可以忽悠人。

  一把把那玉塞进棉袄里,赵老三说:“我这回可真是打眼了,原来是个行家,大姑娘你既然有这把式,怎么不到隔壁街去,那边店里好东西可多。”

  这是要送神了!

  宝珠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她都蹲下了,才不起来呢。

  赵老三搓了搓手,不是他不想招呼内行,而是他忽然觉得这只“肥羊”有点难啃,又说:“那要不大姑娘你告诉我,想找什么东西,我在这市场熟,我们兄弟七个都在这里。”

  这是在告诉自己他有后台,不买东西也别寻事。

  宝珠还是没说话。

  赵老三摸不出深浅,扔出去都话就像石头掉进大海里,连个浪花也激不起,这叫个什么事。

  正在这时,赵老三听到熟人热情的招呼声,抬头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远远走过来,他顿时大急,那可是真正的财神爷!隔着层层人群,数十个摊位,立刻都想摆手打招呼,可认得“财神爷”的不止他一个。

  宝珠看他神色忽然紧张而兴奋,跟着他的目光看去那边,远远只看见一个年轻的男子鹤立鸡群,看不清样子呢,身上是件加了狐裘领子的中长大衣,样子非常时髦,修身的单排扣,腰上有同色搭扣的腰带,勒得腰板挺直,这身衣服不错!宝珠一眼就看上了。

  转眼那人走的近了,他显然在这地方人缘很好,一路上大家纷纷和他问好,叫他——乾四爷。

  “乾四爷。”

  “乾四爷,我这可给您留着一个好东西呢。”

  赵老三也脸上堆笑,“乾四爷”三个字已经上膛在喉咙里打转,忽然,他想到面前还有个客人,忙低声说,“大姑娘,这财神爷要来,烦劳您千万给赏口饭吃,等下,别出声!”

  宝珠看了他一眼,低婉清晰地说:“咱们这行无非玩两样,除了朋友,还是朋友,能交的好朋友和送钱来的贵人朋友!你放心做你的生意。”

  赵老三完全没想到她会这样说,愣了好一会,收起脸上笑容说:“大姑娘这脾气我喜欢,恕我赵老三刚刚眼拙。等会他走了,一定好好招呼您。”

  宝珠笑笑,正在这时,那男子也已晃了过来,赵老三忙说:“乾四爷,好久没见您来这儿转了,怎么今天一个人?”

  “赵老三,最近有什么好东西吗?”那男子走了过来。

  

  第16章 千万别和姑娘讲理

  

  宝珠从小就吃的这行饭,自然有自己看人看东西的标准:她早已看出,这赵老三是极会做人说话的那种低端卖家,别看不起这种人,家里说不定有几大院子房,一屋古董家具也说不定。

  只看这男子一路行来,谁那儿也没停,到了他这里才看一眼就知道,这人做生意还是很厉害的。但宝珠这次猜错了,男子走过来可完全是因为她身上的衣服。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甄宝珠第一次出门,遇上过的乾启。

  赵老三殷勤地说:“我正说今天回家去给您打电话呢,新来个好东西,都没给别人瞧。”说着,掀开自己坐着的箱子。

  乾启打量着蹲着的那人,也看不出是不是那天见过的那女孩,身上的大衣和帽子极有标志性,可他不敢认,现在谁还出门总穿一件大衣?

  他的心中略微郁闷!要说他自己,平时还真不是那么轻狂的人,那天也不知怎么了,就是那么寸!偏生又加上那一眼,瞅见了女孩清艳堪怜的样子,心里就生了内疚,觉得人家样子已经够憔悴可怜了,怎么自己还跟着踩了一脚。

  如果真是遇上了,道个歉起码自己心里能好过点。可这样只衣服像,没看到脸他也不敢认呀。

  赵老三转眼已经找到东西,递过来一叠照片。

  “乾四爷,您看看。”

  这样大咧咧从宝珠面前过,她就半点不客气顺便扫了一眼。——是一个南宋梅子青的龙泉窑小赏瓶。

  “东西不敢带过来。我知道你主要玩清三代,可这真是个好东西。”赵老三对乾启说。他不敢给乾启假东西,他喜欢和这人做生意,是因为这人慷慨,他总愿意出比别的买主多一些的价钱,也因为这样,这市场谁有了好东西,都能第一个想起来他。

  乾启看了看照片,南宋的龙泉窑是最好的,而梅子青色,更是龙泉窑里最好的色。这东西如果是真,那在这市场可是难得的,也不知道赵老三从哪里弄来的。

  乾启把电话递给他,“什么价?”

  赵老三接过,郑重在上面按了几个数字,又小声凑前点说:“是个官二代的孩子拿过来的,最近家里出点事,他爹双规了,说这是以前别人送的礼,我让我七哥给掌了掌眼就收下了。东西现在就搁我家里。”完了又补充,“我没加多少钱。”

  乾启看了看手机上的价钱,如果是真货,花这些钱收一样东西也值,点了点头,“那回头今晚上我去看看。”说着,就站了起来。

  赵老三笑的见眉不见眼,这位先生是位吐口吐沫是个坑的主,说话极算数,他一点不担心:“那好,那好,我等你电话。”

  乾启抬脚走了,临走前,又看了那蹲着的人一眼,可人家还是低着头,无法看到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被自己误伤的那位?

  他不惯和女人搭讪,去搭人家肩膀问也觉得不合适,无奈地走了。

  这市场他常来,在有那个跑路的艺术品经纪人之前,几乎一周七天他都来,那时候不懂呀,来这里聊聊,看看,交了差不多的“学费”,慢慢就入行了。后来半年前,熟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艺术品经纪人,结果没想到……靠人还是不如靠己!

  其实现在这里已经轻易不会有好东西了,所以他来的少,何况这里一般常驻的老人,都有他的电话。

  顺着街一直逛到头,心里还是搁着事,总惦记着,到底刚刚那人,是不是那天见过的?

  这种感觉和自己如果看上件东西,但不肯定时,犹豫的心态很像,忒折磨人,他想了想,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也不管人是不是已经走了。

  远远一瞧,他心里乐了,人还在呢。

  走过了一圈,再没人大声喊他,刚见过的摊贩也只是点了点头,他静静远看着,赵老三都没看见他,正对着对面女孩在说话。

  他走近,就听见赵老三说:“大小姐,那您倒是给句话,要什么东西,我才好去给你找呀……您到底是玩什么的呀?想要什么?就算想要生坑货,您也得说一声不是。”

  就见那女孩根本不接茬,伸手拿起旁边的一个斗笠碗说,“现在都怎么去贼光?用烟熏还是简单的泡茶水,这色,难道还用了碱?”

  “哎呦喂!俺的姑奶奶,俺就是个行里说的“二爷”,只管卖!真不会做,大爷那才是管做的呢。”赵老三声音压得低低的,做贼似的说。

  乾启听到,都要笑了,得,人家说着这话,他也不好说。没停,继续向前走了。

  又绕到远处一条巷子里,见了几个熟人,也没看上什么东西,转眼,都要到午饭的时候了,他看看剩下没转的地方……心里还是别扭着,跟虫子咬似的,想了想,还是又转回头了。

  刚看到他的人都有些惊讶,一天三趟,这是赶的什么洋集?

  乾启走的有点急,这都又大半个小时了,不知道人还在不在,远远一看,不由松了口气,也有些吃惊,怎么还在呢?!

  顶着熟人的目光,走近了,就听到赵老三说:“哎呀姑奶奶,俺今天算是服了,要什么东西你给句话,我给您交行价总行了吧?我在这市场混了十几年,这里还是窝棚的时候俺就来了,今天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乾启吃惊,这姑娘什么本事,交行价都逼赵老三说出来了。交行价,就是行家对行家,不挣钱的价。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