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婚不及防_分节阅读_73

浮生永夏Ctrl+D 收藏本站

  林徐行的瞳孔猛得缩紧。

  **

  在陈晨这么多年的办案生涯当中,这可能是他处理过的最声势浩大的一个案子。

  其实案情并不复杂,年老的林氏掌权人林居安,癌症末期,早就回天乏术,在病痛交加中去世,按理说一般人是不会有所怀疑的,但是偏偏身为继承人之一的长孙林徐行对于死因存疑,主动要求做尸检,一查之下,果有蹊跷。

  林居安死于器官衰竭,这种衰竭由一种名为水仙碱的毒素引起,剂量不大,但是对于这个病痛缠身,本来就十分衰弱的老人而言,很快就导致了老人的去世。

  他们对老人生前的行为和周围人员进行了排查,在林居安房间的医疗废物垃圾桶里找到了一瓶用过的针剂,标签显示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与林居安的处方复核,是他的日常镇痛药物,但是经过检验,其中的内容物为“复方秋水仙碱注射液”,同时找到了该药物的注射器。

  根据林居安去世当日护士的供词,她在上午10:07分为林居安老人注射了该针剂,并记录在病历本上之后,大约中午13点左右,林居安出现了发热和腹痛,伴随呕吐,因为老人日常用药经常导致呕吐和消化道的不适,护理人员断定为老人的癌症末期病情恶化症状,送医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处理诊断为中毒,经过癌症末期的常规治疗手段,没有能挽救老人的生命,老人于第二日凌晨去世。

  对于针剂和注射器上的指纹分析,针剂和注射器上都找到了护士的指纹,与护士的陈述相符,此外,针剂上还找到了一枚属于林居安孙媳妇季锦的指纹。

  根据对于季锦的盘问,季锦能够合理解释她的指纹为何出现在该针剂上,且林居安的药物并非密封单独保管,药物柜能够被出现在林家的多人接触到。于是陈晨将林家的主要居住人员都进行了详细盘问。

  这个时候,陈晨的调查正在进行当中,却突然发现了这个案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在领导的安排下,这个案子突然多了很多全国知名的刑侦专家的加入。

  毒理病理分析,痕迹学等方面的专家,突然加入到了这个看起来侦破难度并不高的案子当中。

  陈晨抽烟的时候偷摸问过领导:“这什么情况?”

  领导一脸高深莫测:“这次的人权势不小,请得动这么多尊大佛,你也别多心,就当和专家们交流学习了,反正是为了找出真相,殊途同归嘛。”

  陈晨并不介怀,虽然这个案件最后变得如此声势浩大,云集国内精英,让他始料未及,但是最后的结果才重要,干这行,不就图个明白。

  办案就像解密,揭开谜底的那个瞬间,才是最完美的!

  对于林家家庭常住成员的侦查,曾经有一度陷入了瓶颈。所有林家的家庭成员都会例行每日去林居安的房间问候,所有的佣人也不乏进入林居安房间的机会,而医护人员并非每时每刻都陪在林居安的周围,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触到药品柜的机会,药品是何时调换,何人调换,无法直接得到结论。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晨选择了首先侦查林家最近是否有什么异于往常的状况,试图从中找出凶手的杀人动机。

  果不其然,林家最近发生了两件不一样的事情。

  第一件,是林居安的孙子——林仁刑满释放,回到家中。当年林仁毒驾的案子,陈晨也是办案民警之一,对这个案子他还很有印象,对案情也很熟悉,所以他主要审问了林仁。

  根据林仁的供词,林仁回到家中之后,当夜就直接被叫入林居安的房间单独谈话。林居安对于林仁的未来安排有所询问,林仁表示说愿意幡然悔悟,重新做人,表达了想要加入林氏愿望,然后两人就结束了这场谈话,林仁离开了林居安的房间。

  而对于林居安死前行为的分析,也发现了第二处异常,与林仁和林居安的会谈相吻合的地方。林居安于和林仁会谈的第二天,也是他去世的前一天特意宣召了他的专属家庭律师,修改了遗嘱,根据对于遗嘱内容的前后比对,发现林居安一共修改了两处主要内容。

  第一,他把自己名下的林氏股份受益人从孙子林徐行修改为了林仁。

  第二,他增加了一个全新的附加条款,指定了林氏股权只能由他的直系血缘亲属继承,所以要求林仁需要提供dna检测报告,如果林仁并非林居安的直系血亲,将由他指定的一个继承人顺序继承,排名第一的人,就是林徐行。同样需要提供dna检测报告,如果依然不符,需要按照指定的名单顺序顺次向下,继续检测,直至符合继承人顺序的第一个直系血亲出现。

  并且,根据这个全新的附加条款,说明遗嘱的主体内容,指明在林居安去世的第三天宣读,而新增的全新附加条款,指明在林居安去世后的十八天宣读。中间刻意留白了半个月时间。直至附加条款生效,继承事实才正式生效。

  这个让人迷惑不解的改动,也许正是此案侦破的关键。

  ☆、Chapter 92.匆匆结案

  dna里指明的血缘关系,才是林家最核心的秘密!

  在林居安的主体遗嘱指定宣读日之后,林氏企业的经营权发生了重大变更,林仁进入董事会,而林徐行失去了对于林氏的控制,卸任首席执行官,由陈诗华继任。

  陈诗华正是林家常住人员——陈凌汐的侄女,同时陈凌汐也是受害人林居安的儿媳妇,目前和林居安第三子林毅全的离婚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这个受益人的转换,吸引了陈晨对于陈凌汐的关注。

  在林居安的去世的半个月内,有两人成为了明显的受益人,第一是林仁,第二就是陈凌汐。

  林仁与陈凌汐的另外一个侄女--陈诗雨,也就是陈诗华的妹妹,是情侣关系,可以说,这个利益集团包含四个人:林仁、陈诗雨、陈诗华、陈凌汐,都不同程度地从林居安的死亡当中受益。

  这个事实,让陈晨第一次锁定了这个团体,并对之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而半个月后,这个形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

  林仁根据遗嘱的补充协议需求,进行了dna测试,结果证明,林仁并非林居安的直系孙子,也并非父亲林毅然的亲生儿子,但是和其母谢莹莹是母子关系。

  之后林徐行也同样进行了dna测试,证明其为林居安的直系孙子,为其父林毅然的亲生子。

  根据这个新出现的情况,林氏集团的股份由林徐行正式继承。

  陈晨当时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好”!姜还是老的辣,林居安这一招,是不是早就意料到了自己的不久人世,然后对于狼子野心的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试探呢?

  道理他虽然领悟到了,但是并不证明夺人性命在法律上不受到制裁。每条生命都值得尊重,生老病死,天理循环,冥冥中各自有各自的背负。没有人能凌驾在生命的规则之上,主宰他人的生死。

  杀人偿命,这是对于人性和法律最基本的尊重。

  陈晨几乎可以断定,林居安是有意修改了自己的遗嘱,将林仁指定为他价值量最高的遗产——林氏股权的继承人,借此来测试其他人对于他的反应。

  抛开职位、立场、观念等一系列桎梏,陈晨几乎想为林居安老爷子点个赞,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洞察力,也不是所有人敢于拿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虽然这赌注的代价确实惨烈,但是林居安无疑为孙子林徐行的上位,铺平了一条坦然的道路。

  陈晨根据这个新情况,对于他之前认定的利益小团体进行了新一轮的刑侦。他最开始对于陈凌汐这个人产生怀疑,是在对她进行刑侦询问的过程中,这个人太过冷静,回答也太过模板化,虽然听起来并没有任何逻辑漏洞,但总是给陈晨一种不能彻底信任的感觉。有位老刑侦专家和他聊起这点的时候,告诉他,这可能就是一种直觉,一种属于刑侦人员磨练已久之后的“独门秘诀”。

  陈凌汐描述她在受害人林居安的相处中,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常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他处于一种抓不出任何错处也无法全然信任的尴尬里。

  就是在这个尴尬的瓶颈期,痕迹学的专家终于带来了本案的突破口。

  突破口就是之前的那个导致林居安死亡的小药瓶。本来内容物为“复方秋水仙碱注射液”的药物被替换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标签,在这个小药瓶的标签上发现了一枚季锦的指纹。根据痕迹学专家的研究发现,在标签的背面,虽然没有发现指纹,但是剥离了一层胶水之后,发现了一个特殊印记的痕迹,初步断定为取下和粘上标签时留下的镊子痕迹。

  线索有了,但是那个关键性的镊子,到底藏在哪里?

  他们列出了整个c市所有有资格进货“复方秋水仙碱注射液”的机构,医院,实验室,研究院……如果两者能找到结合点,就是破案的关键。

  关键时刻,他们得到了一位信息专家顾强的帮助,也不知道什么背景,明明只是普通公司的高端科技人才,不知怎么塞进来协助破案。

  顾强用所有涉案人员作为检索关键词,研究了他们与这张机构名单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向了六家机构。

  整个专案组对于这六家机构的所有有关证物都进行了搜查。虽然这个名单已经被缩小了,但是这种程度不计人力成本的撒网式追查,在陈晨的办案生涯中从未遇到过。

  陈晨敏锐地感知到了,这和无数专家前赴后继加入到这个案件当中,一定是出自同样的关系。力图追查出这个案件真实情况的人,简直是不遗余力。

  不过好在,他们最终有所获。

  最后追查到的一家科研中心,发现了和标签上符合的特殊多年磨损后的镊子痕迹。这家化工企业的科研中心,隶属林氏旗下,这个镊子上找到了属于林居安最小的儿子林毅邦一小块的皮肤残留,从而证明了林毅邦一定和林居安的死亡有所关系。

  专案组对于林毅邦进行了连夜的突击审问。配合证物与林毅邦进出科研中心的人证与刷卡记录,林毅邦很快就对他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根据他的交代,他在听闻林居安老人将自己名下的股份留给林仁,并且正式修改了遗嘱之后,对于林居安动了杀念。

  “这太不公平了!”林毅邦的色厉内荏中藏着无尽的心慌。

  林毅邦交代了他的整个犯罪过程。他听闻林居安老人修改遗嘱之后,就从老人的医药柜里拿了一瓶他日常使用的镇痛药,当夜带到林氏集团名下的实验室里进行了调换,并且第二天偷偷混入到了老人的日常用药当中。不久,老人因为注射了秋水仙碱,引发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这个案件似乎就此水落石出,豪门小儿子因为财产的分配不均,对自己的老父亲痛下杀手,这个杀人动机虽然听起来合理,但是却在陈晨的办案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疑惑。

  “为什么选择了有季锦指纹的药瓶?”陈晨提问。

  “我从盒子里随便拿的,我也不知道有她的指纹。”林毅邦一脸冷漠。

  虽然所有的证据和证词都指向了林毅邦,但是陈晨却觉得此事一定还另有隐情。从逻辑上看起来,这件事不合理,林毅邦从中得不到任何额外的收益,为什么他还会选择痛下杀手?陈晨认为,林毅邦选择那瓶有着季锦指纹的药瓶,也绝不像他所说的那么随意。

  陈晨的办案过程早就告诉他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

  可惜的是,在没有更多的证据指向新的嫌疑人,林毅邦本人的证词和证物完整的情况下,这个案子似乎就只能就此了结。

  • 背景:                 
  • 字号:   默认